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时光】相呼柿子红(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时光】相呼柿子红(征文·散文)


作者:石语 举人,455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81发表时间:2022-11-12 20:17:21

【流年·时光】相呼柿子红(征文·散文)
   米宝的早教课上,老师教了一首新儿歌:
   秋天天气好,
   天高白云飘。
   水果丰收了,
   苹果、鸭梨、葡萄、柿子,
   还有大红枣。
   老师把每一种水果图片定格,让宝宝们说出水果名字。指到柿子,米宝说:老虎!大家都笑了,不明白柿子怎么就变成了老虎。我忽然有所悟:米宝不认识柿子,估计听成“狮子”,嘴瓢说成老虎了。
   我跟宝妈说,过几天一定得给娃娃见见柿子,尝尝柿子。
   一个晴朗的下午,叮铃铃的手机短信提示音连续响起,是朋友们去摘柿子了。照片里,叶子落尽枝条细长的柿子树,火红的柿子一串串、一树树铺满了画面,衬着湛蓝的天,悦目赏心。摘柿子的人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吃得嘴角流蜜。问是哪里,说是朋友老家的柿子园。
   我也想去。
   行啊,等你解封了咱再去。带上娃娃。
   是的,那时候我正被口罩封在家里。蓝天秋野,柿园风光,勾得人心猿意马,却只能望屏兴叹。
   等解封是不是就没有了啊?
   哪能呢。这小火柿下雪天都不会落。
   可是,不是该收了出售吗?都是钱啊。
   新朝说辛苦收回去也卖不了几个钱,让大家可劲儿摘着吃。
   故乡柿子树很少。偶然在谁家院子里见到一棵,一定是那种很大很涩的、需要“烘”软或者“暖”熟才能吃的柿子(当然,至于烘和暖的工序我一概不知)。所以在我的认知里,柿子没有品种之分,只有软硬之别。不管看到什么样的柿子,我都只称呼“柿子”。再说,我从说话一板一眼的豫南来到豫西,当地人黏连的字词很容易让我分神,尤其婆婆那辈人地道的土语。也许婆婆说过很多次小火柿,但我确定我自动忽略了那个词汇。
  
   二
   下雪天都不会落的柿子我是见过的。
   有一年大雪过后,我和闺蜜去地坑院拍雪景,意外邂逅几株柿子树,修长挺拔,卓然而立于大雪无痕的小小场地上,光秃秃的枝条上火红的柿子几度让人疑心和地坑院里的红灯笼一母同胞。那一天,我和闺蜜不约而同都穿了藏蓝色大衣,蓝天白雪红柿子树,画风无比简约干净。
   田间道旁红红火火的柿子树我也见过。刚毕业来到塬上,跟婆婆一道下川里洗衣服。那时候川里的河水还算得上丰沛。我们出村子,穿行于平整的田野。那时候苹果树还没有霸占塬上,初冬的麦田开阔碧绿。一棵红枫一样的树立于田地那头儿,我满腹狐疑。婆婆说是柿子树。走近了,满树红叶变成了一颗颗鸡蛋大的石榴石,珠圆玉润,伸手可摘。满树的果子,日日在人的眼皮子底下招摇却依然能够善终,真是难得。从来物以稀为贵,也许是当地柿子树太多,所以这难得的美味才变成了萝卜白菜吧?不然不待果子成熟就会被馋嘴孩子给“祸害”得精光的。
   而小火柿,每年都能吃到。在塬上,冬日去到乡下亲戚家,长辈们总会拿出小火柿热情款待。窗外冷风凛冽,坐在屋内暖暖的炕沿,吃一颗甜甜的柿子,听一些家长里短,其实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只是存放日久的柿子就像经了岁月洗礼的女子,多了沧桑。暗红色的薄皮有些松弛,口感也不再醇正。所以,很多时候我总是象征性地吃一个而已。
  
   三
   终于等到解封,约定了摘柿子的时间,我们带了米宝一起去。无风的午后,天上有薄薄的云,这样的天气应该很适合劳动。但那一刻我没有想到劳动这个词,我觉得不够晴朗的天气多少让出游有些小遗憾。
   车子在黄土塬的折痕里蜿蜒,秋光斑斓,令人心醉。在我的潜意识里,这就是一次以摘柿子为主题的秋游。柿子摘多摘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带米宝近距离接触一下大自然,看一看她心目中的“狮子”。也就半小时的车程,米宝在接近目的地的时候还是睡着了。
   朋友的老家就在路旁,车子沿路停放。早到者推着放了筐子的小车准备出发。看到我们要带米宝进园,有人说有些远。这真出乎我意料。我以为我们可以把车子停在园子外面,然后抬脚上前,“吱呀”一声打开园子柴扉就能看到期待中的秋色满园。短暂犹豫之后我们决定带米宝去。被囿于家中十多日的娃娃几次跟妈妈说,等病毒被打跑了要“在外面玩多一会儿”。
   看到那么多人,那么热闹的场景,米宝初醒的慵懒很快消失,从妈妈身上下来要自己走。先头部队已经没影。米宝大声叫“姐姐”也听不到回音。婷奶奶给娃娃一个小小的篮子,又折了些黄的紫的野花放进去,米宝手舞足蹈。莲奶奶从土崖畔摘了个小南瓜放进小篮子里,米宝踉踉跄跄。田间土路,又是一路上坡,我走得都有些吃力,两岁多的小娃娃却一点不惧。
   沿途所见皆乡村特色。原生态的沟壑断崖、羊圈、萝卜地、花菜地、石榴树、酸枣树、芒草……终于到达目的地。这个季节,树叶尽数归根,地面仿佛铺了厚毯,弹性十足。打眼望去,林子疏离又密集,满园皆是红灯笼。原来这就是小火柿,树形同灌木,果子伸手可摘,如同我几十年前田野上见到的那棵。
   这片园子,不是我想象中的川地,分明就是一片梯田,狭长,靠着直立的塬体。下面还有一层梯田,宽敞些,也种了柿树。
   先头部队正干得热火朝天。一个人用钩子把高处的枝条勾下来,两三个人一拥而上,摆明了架势要把那些果子一扫而空。即便这样,柿树林看起来依然果实累累。有时候用钩子的人用力过猛,枝条咔嚓被折断。但内行人说没事,柿子树不怕折,越折越旺。于是看到果实优质又特别稠密的干脆连枝折断。
   看我们到了,爷爷奶奶们忙把熟透的果子递给米宝。那些红得透亮的柿子,鲜嫩水灵。揭开薄薄的柿子皮,果肉饱满欲滴。米宝初食柿子有些迟疑,小口小口抿。后来就不淑女了,大口大口咬,吃得像个小花猫。其实何止米宝,吃软柿子很难淑女,不然那蜜一样的果肉就会溜走。
   吃了这刚刚摘下的柿子才发现,当季的果子比冬日里皱了皮的鲜美太多。
   熟透的柿子并不多,我们把这些单独放在小篮子里,防止挤破。那些硬果子带回去后则要放上些时日才可以吃。朋友说,如果想早些吃到,可以放几个苹果进去,那叫烘柿。
   主人在家接待后来的朋友,来园子比较晚。他的两只大筐最后装满。他再三强调要摘硬的,不然不好带。
   你可以用你的柿子换海南的榴莲和释迦。
   那些水果咱吃不习惯,还是柿子好吃。
   大家纷纷认同。
   我这才知道他这只候鸟又准备举家南迁了。
   终于有人想到了一个现实问题:不能再摘了,不然运不出去。于是一行人在吃饱拍照之后,准备打道回府。除了两辆满载果实的推车,剩下的小桶、小篮、断枝,人手不空。一行人十七八个,欢声笑语,迤逦而下。忽然有人手里的小南瓜不听话滚落,几个人手忙脚乱围追堵截。慌乱中筐里的柿子骨碌碌滚出,舍不得放弃,捡起来看看没破,又放到篮子里。
   终于明白,为什么朋友宁肯柿子烂在地里也不想去收,从园子里运出去真的不容易。而且他说,就是运出去了也卖不了多少钱。
   你直接大包给收柿子的人,由他们来收。
   他们才不干呢。咱这地界儿,的确太偏,路又不好。再说,雇人摘,人工费也很高。
   纷纷出主意的人也集体没了主意。有着事事如意寓意的柿子,这个秋天却给主人平添了些许烦恼。不过,从另一方面想,如今生活真是好了,人们不缺吃不缺钱,也不缺这几两柿子钱,不然怎么着也得填填肚子,再辛苦也得运出去换钱。
  
   四
   柿子有很多品种,驰名的如陕西临潼的火晶柿,三门峡市属渑池县的牛心柿,还有山西运城马蹄沟的柿子,很有名气,但我不知道品种的名字。那些柿子也许我都吃过,只是对不上号。渑池和临潼虽然不远,柿子成熟季却一直没有去过。倒是不止一次去过马蹄沟。十月枫叶红了的时候我们驱车前往,除了赏红叶,也看柿子。那里的柿子不知是什么品种,主要是做柿饼。一家家门前削了皮的柿子成串成排,像金灿灿的门帘。
   自从与小火柿有了亲密接触,对那小小的果子竟然格外倾心。尤其是吃了一些很大很漂亮的软柿子以后,更加觉得小火柿味道浓郁醇厚。一到秋天,小区外面就能看到卖柿子的老头老太太,筐里的软柿子又大又亮。若有人买,老人会把柿子一个个排放在一块儿硬纸板上,再装进塑料袋。小心翼翼,好像面对很金贵的东西。卖小火柿就没那么经心,直接递过一个塑料袋任由买家挑选。每次看到,都很感慨,原来柿子也是有阶层的。
   小火柿是村民的叫法。至于它真正的名字,朋友们有的说叫小火葫芦柿,有的说叫小火罐柿,并发来了网络图片。我又查了一下,这两个品种都有。包括火晶柿子,三者都很相像,因而疑心小火柿是懒人叫法。而且这叫法很智慧,管它什么柿子呢,总之都很“火”,总之无论火葫芦还是火罐火晶都不如一个“火”字来得喜庆直接。
  
   五
   很早之前读过一个鸡汤小故事,隐约还记得大概情节。是说一个人,一个果农吧,每年收柿子都会刻意留下一些。问原因,说冬天萧瑟,鸟儿们缺少吃的。给鸟儿留一些,它们就能顺利过冬了。宋代诗人郑刚中有“野鸟相呼柿子红”的诗句,可见鸟儿喜柿所言不虚。
   果真如此,希望鸟儿能像我们一样,呼朋引伴,筑巢朋友家的柿树园。如此,柿子的这一季生命也算活得其所,人类也可以减轻一些暴殄天物的不安了。

共 35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又一次从米宝起笔,让同为奶奶的我觉得,在作者家许多安排都是围绕米宝展开的,尤以对她的教育为重。有人说,没有与自然的亲近,人生是呆滞和不完整的;任何人对自然的奔赴,都是一种朝圣。《相呼柿子红》,一个“呼”字,就把那种雀跃的场面,呈现出来了。作者对热闹场景的渲染也是围绕“呼”字展开的,屏幕上的热闹最终成为现实。去杮园的路不平坦,但米宝在众人宠溺下的欣喜,在自然风光中的陶醉,她根本没有感受到成年人所谓的艰难。当然柿子不是“呼”红的,作者之前也有过与柿子的相逢,与闺蜜拍雪景,与婆婆下川里洗衣服,也有红柿子。但那时只是偶然相遇,没有帮助米宝认识“狮子”的明确目的,因此认识局限也不深刻。作者的文字顺溜,画面感强,地域性特色明显,有了点类似陈忠实的风范。好的语言为文章增色,关键是文章结构好,思想性强,它才有所附丽。佳作,推荐阅读。【编辑:梅子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14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上官风        2022-11-13 13:56:40
  接连读了作者的几篇文章以后,我感觉作者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人:“也许是当地的柿子树多,所以这难得的美味才变成了萝卜白菜吧”“原来柿子也有阶级”“如果念儿也想我们一样呼朋引伴柿子园,人类也可以少一些暴殄天物的不安了”。
   其实,相比于文章中美味的柿子,我更关注于作者充满智慧的教育,因为看到米宝误把柿子说成了“狮子”,作者果断地告诉宝妈,“过几天一定给娃娃见见柿子,尝尝柿子。……莫明的,我倒有点羡慕米宝了:有一个聪明智慧又有才气的奶奶,哈哈。
   刚在玫瑰姐家吃了火晶柿子,现在又来你这吃小火柿子,小风还真有口福了。小风问好落花姐,哈。
回复11 楼        文友:石语        2022-11-15 15:41:15
  谢谢小风美评!我这个年纪做奶奶,不算太老,争取做个明白老人。
   这篇文敲了一小半搁下了,看到玫瑰姐的小火晶又想起来了,凑个热闹。
12 楼        文友:泽子        2022-11-13 20:13:15
  看文,又让我品尝一次甜柿子,透过文字跟你的米宝一起品尝,作者生动描写柿子树风景,摘柿子场景,品尝柿子细节……,一路走来,映衬出美好的乡村生活,可以看出,作者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美好的心情与柿子红相呼应!美文,点赞!祝作者写作快乐!
回复12 楼        文友:石语        2022-11-15 15:42:32
  谢谢泽子美评,辛苦了!貌似看到你要写柿子,到流年看了没找到,期待中。
1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1-13 22:30:20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投身大自然,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大自然,与大自然对话,会激发起小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教育。
   可爱的小米宝与一路秋光,同行而眠一直到目地的,孩子的天性就是各种新奇,好奇的眼睛不够用。一个画面生动地在花姐流畅的笔下呈现出来。柿子品种繁多,口味各不同。摘柿子,买柿子,卖柿子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心理,有不同阶层的待遇。仿佛不会说话的柿子也被封了阶级与等级。花姐带着解封的轻松感,一路兴思已借生花笔,伫立村头却怕描。画檐争晒松菇白,野鸟相呼柿子红。 熟透的柿子泛着玉一样的光泽,丰盈、饱满的果实里凝聚着多少浓稠醇厚的蜜汁呀。那些好柿子即将零落成泥令人惋惜,如果主人暂时遗忘它们,就是山中鸟儿们争相前来光顾,那野鸟相呼柿子红的热闹场面也要胜过它们自生自落的凄清。善良的人还不忘给鸟儿们留点过冬的口粮。花姐好厉害,情结画面哲思美篇,绝妙!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13 楼        文友:石语        2022-11-15 15:45:25
  带娃娃多多亲近大自然是我一直希望的,以后还会继续。
   话说,若雪把文章的所有要点都点出来了,可见阅读之用心。谢谢妹妹,辛苦啦!
14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2-11-13 22:49:58
  每到秋天,柿子树叶落下来的时候,那树上的柿子,火红火红的,像一盏盏灯笼挂满树枝。在山野、在庭院,点缀着人们的生活。文章从主人公养贻弄孙开始,累并快乐着。从教孩子对“狮子”的认识过程,到摘柿子,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收获,更通过一则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人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以及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回复14 楼        文友:石语        2022-11-15 15:48:14
  兵哥,我们这种乡村生活也挺好的吧?下回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之类的曲子可以多些投入感了哈哈!
15 楼        文友:桑子        2022-11-13 23:21:47
  柿子的季节里,可真的是读了几篇关于柿子的美妙风物记。在凉飕飕的秋风中,那一片红彤彤的柿子我想就是秋日最美的治愈了。看到作者一家人带着小孩子去摘柿子,这番秋日缤纷的景致中,不难得见作者对秋日,对生活的热爱。
宝剑、纸笔、乌鸦
回复15 楼        文友:石语        2022-11-15 15:49:25
  谢谢桑子美评!这个季节,柿子也扎堆儿了,也算文字的乐趣之一吧。辛苦啦!
16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1-14 08:42:04
  初读文题《相呼柿子红》,不解其意,当然也有点好奇,谁和谁相呼柿子红啊。读完,才知道文题含有丰富的诗意,原来出自宋代郑刚中的诗句:“霜作晴寒策策风,数家篱落澹烟中。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高明的散文家,第一个优点往往喜欢把题目蕴涵在诗意中。
   本篇散文以天真的孩童答问起兴,以风马牛不相及的柿子与“老虎”设问,以“柿子”“狮子”谐音解除“好奇心”,散文开始就让人读得兴趣昂然。如果仅仅这样写下去,也就是一篇“以摘柿子为主题”的秋游记。
   高明的散文家第二个优点是善于化平淡为神奇,让精美的石头唱起动听的歌来,有遇到悬崖紧急刹车之本领。我感觉石语妹妹就有这样的本领。文章第五节可谓画龙点睛之笔。这一点我与二哥深深共鸣:明明看到一位女士在泥土里打滚,突然一个旋转散落干净又变淑女了。
   佳作赏读。喜欢。
回复16 楼        文友:石语        2022-11-15 15:54:56
  明月哥的评论,我读了三遍。果然如大家所言,明月哥的评论最专业。我们有行当叫评论家,明月哥即是流年的评论家。有时候,作者受制于专业理论水平而不自知。谢谢大哥美评,石语会在以后的写作中咀嚼消化并实践,辛苦啦!
17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2-11-14 11:48:16
  清平乐★柿子红了(词林正韵)
  
   阡陌露骤,村野流云走。
   陶喜摘尝香甜透,照眼嫣红盈袖。
  
   鸟雀引伴啾啾,灯笼燃点枝头。
   欲寄家人一篓,谁知尽是乡愁。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17 楼        文友:石语        2022-11-15 15:58:48
  感谢若雪二次光临,已然蓬荜生辉。何况还携带了如此精美的礼物,感动!话说,若雪妹妹此诗,远在文章之上。收藏了!妹妹可再来几首,一并发表。真是好才情,羡慕!
18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14 20:01:48
  我一直以为,这就是我最羡慕的退休生活。带着娃的孩子,她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以弥补很多年轻时想去却去不得的遗憾。这种教育方式很好,身临其境,不必须强调,柿子却已然深入孩子的内心。崎岖小路深处的柿子树,很难给主人带来经济效益,但主人的换方位思索,却收获了满满的情谊和欢乐。这种寻味而来的人们,何尝不是被禁锢太久,而期许自由空气的鸟儿呢!真好!
回复18 楼        文友:石语        2022-11-15 16:00:25
  真真,退休之后可以过这样的生活,真挺好的。但没有退休更好啊,说明还年轻,还有大把好时光。
   谢谢真真,辛苦了!
19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11-15 13:45:19
  从文章中得知,你们这里的小火柿,与陕西临潼的火晶柿子外形相似,口味不差上下,只是地域不同,名字不同而已,是孪生姐妹吧?也许她们当年走亲戚时乐不思蜀,就留在当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相呼柿子红》这个题目很诱人,描写细腻的场景,也让人有种在场感。思想家就是不一样,出手不凡,欣赏学习了!
五十玫瑰
回复19 楼        文友:石语        2022-11-15 16:02:43
  哈哈!姐姐真是幽默,没准儿它们真是孪生兄弟姐妹呢。
   话说,我这篇文来了头搁置十多天了,还是读到姐姐美文才终于完成的。
20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11-15 21:11:5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0 楼        文友:石语        2022-11-17 13:51:59
  谢谢雪,谢谢流年!
共 23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