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一个家庭的故事(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奇】一个家庭的故事(散文)


作者:吴孟友 秀才,1981.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02发表时间:2022-11-17 17:06:02


   凯子娘年轻的时候,长得蛮漂亮,传说她出生时,母亲难产大出血死了。凯子娘和她的两个哥哥,被父亲一人拉扯大,凯子娘从小衣不裹体,食不果腹,长得面黄肌瘦,十八岁那年,父亲将她许配给离家十里远的周家滩有个叫毛狗的小伙子。毛狗个子大,手臂有力,二十出头,就是庄稼好把式。凯子娘出嫁那天,穿了件红洋布褂子,青色老布裤子,绣花红鞋,梳洗打扮后,活脱一个美人坯子。乡亲们啧啧称赞。
   六十年代,有一个民谣,“养女莫把周家滩,半边蒸菜半边饭”。周家滩山上无大树、坡上无好茶,只有滩头一些耐不住旱的沙田。田地贫瘠,饿死的人太多。毛狗家,两间土坯草房,家徒四壁,仅有一张犁,一张耙,一条牛。凯子娘她父亲就是看中这些庄稼把式,就将女儿许给他,并说:“有了这些农具,庄稼人有力气还怕搞不到饭吃?”
   凯子娘嫁来之后,男耕女织,夫妻同心,三餐饱肚,日子过得还算舒坦。那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凯子娘就像母鸡下蛋一样一连生下一儿两女。吃得一多压力山大。毛狗决定偷偷从扁担山弄些竹子到三十里外东流江边茅屋街去卖。那时搞副业是违法的,只有打电筒走夜路。
   肩扛一百多斤竹子,傍晚点灯火开始上路,爬山涉水,偷偷摸摸,深一脚浅一脚,前怕设卡,后怕追兵,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常常鼻青脸肿。到达茅屋街时,东方发白,江风吹来,饥肠辘辘,精疲力尽。
  
   二
   有一次,刚到到东流五里拐,漆黑的夜晚,发现身后有几束手电光在追赶,毛狗慌不择路,掉进鱼塘里,虽躲过了追赶,但在鱼塘里挣扎多时,将一百七十多斤的竹子从鱼塘里捞起,衣服湿透,累得气踹嘘嘘。已是深秋时节,夜风吹来,浑身发抖。毛狗扛着竹子再走,走到一个叫毛岭的村口,两眼一黑,栽倒在路旁。第二天早上,一个好心的村民发现了他,把他背到家里,烧些热水,给他热热身子,毛狗终于醒来。村民熬点稀饭给他充饥,并告诉毛狗,竹子扛到他家院子里了,不碍事。真是遇上好人了,毛狗笑着千恩万谢。毛狗在恩人家里待到全黑才敢上路。
   还有一次,刚到茅屋街,在江堤边被木材检查站人员逮个正着,没收了竹子不说,还要送他到东流派出所。毛狗吓得双膝跪下,哭丧着脸,求情放过他。正说着,毛狗突然倒地人事不知,检查人员吓了一跳,看他脸色苍白难看。两个检查员立即将他背起,朝医院方向跑去。经诊断,是低血糖犯了,打了一针葡萄糖,人就缓过来。两个检查人员心里一软,不但没有抓他,还给他付了医疗费,因为他身无分文。
   毛狗积劳成疾,倒下了,口吐鲜血,乡村老中医把脉,说是得了痨病,治不了。痨病其实就是肺结核病,说治不了,是说他家没钱治不了。于是,毛狗长期卧床不起,家庭重担全落到凯子娘身上。俗话说:“会打打不过三人,会养养不了三口。”这就是六十年代农村的现实,毛狗一家野菜吃尽,糠粑难咽,当村里人也无法接济的时候,来了一位姓胡的年轻石匠,靠打磨为生。石匠听说毛狗家境后送来三十元钱救济。那时候三十元钱,可以让毛狗一家足熬过三个月,甚至半年。毛狗夫妻感激涕零。从这以后,石匠每过了一段时间又来问寒嘘暖,日久生情,毛狗已看出了端倪,就把石匠叫到床头,说:“兄弟,我快不行了,如果你看上孩子他妈,你就留下来吧,你心肠好,我那三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了。”“不行、不行,我不能乘人之危。”毛狗将石匠的手攥得紧紧的,声泪俱下,苦苦哀求,最后,石匠还是答应了。
   不久,毛狗呛血走了。石匠走四方,吃百家饭,但到了月底就回来,给孩子带来吃的、喝的,算是有情有义之人。一年之后,凯子娘怀孕了,生下一男孩,石匠取名胡凯,意思是,他在外生意赚了钱就凯旋。
  
   三
   日子一长,村里人方知石匠是桐城人,而且家里有老婆孩子,凯子五岁那年,石匠老婆千里迢迢赶来抓了个正着。石匠老婆没吵没闹,揪住石匠的耳朵就走。从此,石匠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杳无音讯。凯子娘一下又回到从前,一家五口,凯子娘无法支撑下来,只好将两个女儿送给别人,留下大儿子和小儿子。
   真是祸不单行,虱子单咬瘦牛。石匠走后不到半年,凯子得了小儿麻痹症,双腿高位截除。凯子娘嚎啕大哭,痛不欲生。好在生产大队纾困帮助解决了医疗费用。小凯子从此成了高残儿童。
   凯子娘和哥哥格外地呵护小凯子,凯子娘找人给石匠写了一封信,信如石沉大海。凯子娘不再写信了,想悬梁自杀一了百了,可看到残疾儿子,连死的勇气都没有了。只好含泪活下来,为孩子们活着。
   凯子非常懂事,看到妈妈很辛苦,经常帮助妈妈理理菜,烧烧水,抹抹桌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哥哥特地为弟弟做了两个小马凳子,扶着弟弟上马凳,让双手执地,让左手向地上用力,右手拿右边的凳子向前挪,又让右手向地上用力,左手拿左边的凳子向前挪,这样一步一步向前挪动,教他走路。凯子刚学时不断摔跤,大腿截口处都渗出血来,她咬着牙不吭一声。一天一天地练、一月一月地练、一年一年地练,没人在家里时候,沿着墙根练,摔倒了努力地爬起来,一次爬不来,再爬,直到爬起来站到马凳上为止,摔得鼻青脸肿从不哭一声。两年后,终于能从堂间走到厨房,甚至能从家里走到屋外,母亲看到儿子如此坚强,抱着儿子高兴地哭了。后来,哥哥又削了一根棍子,用绳索系在臂膀上,不用弯腰,让力用在棍子上,再用手挪动马凳,果然成功了,兄弟俩抱在一起喜泣而哭。
  
   四
   一晃,凯子十岁了,凯子妈妈想送凯子上学,小学离家两里多路,在家房前屋后可以走走,但两里多路,每天谁接送。哥哥说:“妈,放心吧,我和弟弟一个学校,我背他上学。”母亲摇摇说:“不行,弟弟那么重,两里多路你背不了。”“背得动,不信试试看吧。”母亲终于同意了,凯子乐得合不拢嘴。
   凯子上学了,同学们你一程,我一程,相互背着,从此,上学路上多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凯子学习十分用功,成绩一路领先。一滑便到了三年级。一次,老师在班上读了凯子写的《我的母亲》作文时,班上同学们竟然哭起来了,是母爱感染了大家。
   一天,凯子妈带着因感冒高烧不退的哥哥到邻村医疗室打吊针,凯子一个人落在家里上不了学,他抬头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又看着门前空荡的路口。心想,我不能老依赖哥哥,我要自己上学去,于是,披上雨布,挪着双马凳上路了。因一连几天下雨,路上黄泥成沱,又软又粘又滑,凯子咬着牙关吃力地拧起马凳,艰难地向前挪动,脸上的汗珠直淋,行走比蜗牛还慢。还没有走到一半路程,突然狂风暴雨袭来,泥水呛得他睁不开眼睛,他努力地向前挪动,真是寸步难行。正当他拧起右边马凳的时候,一阵狂风将他掀翻,一骨碌滚下两米高的深水沟里,就在这时,被本村的两位大叔路过时碰见,两位大叔立即跳进沟里救人,沟水平坝,洪水湍急,不见人影,其中一位立即上岸,飞跑到下游,跳到水中,然后溯流而上,终于,在五十米处,发现了凯子,捞起来,脸色发白,已不省人事。两位叔叔立即做人工急救,终于,水从口里喷出,凯子缓了过来,真是命不该绝呀。两位叔叔冒雨将凯子送到邻村医疗室,凯子妈和凯子哥哥抱着凯子哭成一团。
   过了暑假,凯子哥哥要到镇上读初中,凯子没人带上学了,凯子妈愁死了,万般无奈,叫凯子哥哥写封信寄到桐城。不到一个月,回信了。读完信,凯子妈如晴天霹雳崩溃了。石匠一年前因患肺癌去世了。凯子妈悲痛欲绝,叩问苍天:我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啊!
   凯子辍学了,成天待在家里,他没哭,没躺下。而是拿着哥哥的书,认真地自学起来。一本新华字典成了她的老师,课文一篇一篇地读,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算术一题一题地做,不会做的等哥哥周末回家教他。四年级课程学完了,开始自学五年级课程,五年级自学完了,开始自学初中课程,自学不停,奋斗不止。自从他的作文被老师在课堂读过后,他特别爱写作,他不善言语,他就把内心的苦闷、忧愁写出来,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他开始写日记,而且每天把它当做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写自学感受,写妈妈的爱,写周围的人给予的帮助,写天上星星、写窗前明月、写门前桃花、写梁上飞燕、写皑皑白雪……十五岁那年,哥哥送给他一些文学作品,让他在家里打发时光。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了这些书,他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汲吮着文学的营养。后来他开始接触中国四大名著,他的心不再孤独,他的视野不再是村庄、原野。内心变得强大起来。他开始创作、投稿,最初没有经验,投向大报、权威刊物,投去的稿件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但他不气馁、不放弃,在他人的指点下,开始向县广播站投稿,向地方小报投稿,终于被录用,他欣喜若狂,第一次感觉成功的喜悦。他开始觉得自己不再是废人。
  
   五
   十九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三十岁左右,举止文质彬彬,谈吐温文尔雅。他自我介绍说:“我姓胡,原谅我冒昧来访,我是桐城人,是石匠的儿子。”客人直接亮明身份,凯子一家感到惊诧。客人接着说:“我父亲回家后不再打磨了,身体一直不好,后来查出肺癌,但他心里一直挂念这里,想寄点钱来,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凯子娘端杯热茶递到客人手上。客人停了一会儿接着说:“我在你们区里当教育干事,来江南工作也是我父亲的意思,父亲临终前要求我,来这里帮帮你们。”凯子娘听到这里,想哭,但努力控制住了自己。客人呷了两口茶说道:“我在县里找人说好了,把凯子送到福利院去。”听到这话,凯子娘还是哭声来,凯子没哭,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三个人的手紧紧攥在一起。什么是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的情义。哪怕是同父异母或是异母同父,正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多彩的人生。是啊,亲情,使身在异乡的人得到庇护;亲情,是一道飞架在天空的彩虹,使燥热不安的人领略到诗一般的恬静;亲情,是一把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落寞孤独的人滋润心灵的干涸;亲情是一汨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保证你正确的前进方向。
   凯子来到福利院,来一个大家庭,仿佛天地宽了许多。他来福利院的第一天就暗暗发誓,他要自己养活自己,他要成为一名作家,成为国家有用的人,别人能做到的,他也一定能够做到。
   他买来代步手摇车,可以坐在车上穿街走巷,走进社会,了解社情。他需要素材,需要故事,需要观察社会冷暖。他每天与书为伴,在书海里畅游。他自己用毛笔写了一个牌匾挂在卧室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真是老天不负有志者,凯子的作品开始见于各大报端,三十二岁那年,他的十万字长篇小说《我的人生路》出版发行,在小小县城引起不小的轰动。他的事迹不胫而走,他成为县作协会员,市作协会员,省作协会员。一路走高,声名鹊起,令人钦佩。作家梦实现了,爱情也跟着青睐。一位美女被他不屈的精神所感动,决定以身相许。结婚了,一位窈窕淑女和一位双腿高位截除的大龄男人走到一起,这就是爱情的力量。男人构思、作文;女人打字、排版;男人读书、写作;女人洗衣、做饭,这就是现代版的男耕女织,两口子乐其融融。
  
   六
   因孩子读书要钱,礼尚往来要钱,家庭开销要钱,作为男人,他要撑起这个家。四十二岁那年,他办起了作文培训班,从小学到初中,常年设班,因是乡土作家,来参加培训的学生络绎不绝。经他培训的学生,作文竞赛获得国家、省、市级奖次的不计其数,不少学生作文刊登在国家级报刊上。一年下来收入非常可观。妻子也不甘落后,开起网店,一年下来也有几万元收入。2008年,凯子在县城中心地带买了一百二十平米的房子,有了属于自己的安乐窝,凯子把乡下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接到城里来,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凯子是身边真实的人物,他的人生告诉我们,挫折,可以使脆弱的人变得更坚强,可以使胆怯的人变得更勇敢,可以使幼稚的人变得更成熟。
   我听人说,一个家庭要改变命运,至少要三辈子人的努力。这是否是一个定律呢?我不知,但我知道,无论如何也不放弃改变的初衷,赶上最好的时代,改变的机遇总是会不期而遇的。
  

共 48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老师的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看似凄楚,悲怆的故事,实则是用一支细致入微的笔,为我们塑造·凸现了一个励志残疾作家的形象,基调是催人奋进的。尽管如此,读罢此文,内心仍有唏嘘不能释怀。主人公凯子非正统的身世就注定了他在这个世上的磨难。先是患麻痹症导致双腿高位截除,继而又是因生活所迫辍学,他的生活里布满艰辛。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苦水里泡大的,苦苦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他没有退缩。法国作家雨果说过:“苦难是一所大学”。在这所大学里,凯子经受住了生活的磨难,苦难的洗礼,通过自己超乎常人的努力,终于有所建树,创造了奇迹。作品语言流畅,脉络清晰,对凯子及其他人物的叙写生动传神,感人肺腑,颇具看点。描写凯子遭遇暴风雨那段情节,令人不忍猝读:“凯子脸上汗珠直淋,行走比蜗牛还慢”,“泥水呛得睁不开眼睛,他努力向前挪动,真是寸步难行”。作品内涵丰富,启人奋进。佳作力荐赏阅!【东篱编辑:郑德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郑德友        2022-11-17 17:12:35
  幸亏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果,不然这个过程实在让我们伤悲,我都差点儿落泪,还是吴老师的作品感染力太强的缘故吧,看到最后才让我破涕为笑啊,祝贺老师佳作频频,辛苦了!
回复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7 20:32:27
  郑老师,晚上好!感谢你为拙文写编按。编文细细咀嚼,文采飞扬,挖掘及里,点评十分到位,让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再次感谢郑老师的用心,辛苦了,敬茶!问好冬祺!
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11-17 18:01:56
  “犟”。与不公的命运犟,与天犟,地犟,人犟,犟出个出人头地。母亲犟,孩子也犟,犟出出人头地,不屈的人格。我初中跟随我们三年的班主任就是小儿麻痹症,比我们大部分人仅仅大10岁多点儿,也是个犟人。他可以拄一支单拐走路,平时出行也是手摇轮椅车,他当时是民办教室,在我们毕业那年他也如愿考上了师范,成为正式教师,后来娶妻生子,我们每年都聚上几次,老师好喝,现在拄双拐,喝多了走不了,就让我们背着,我们都视他为大哥。拜读老师好文,给人以坚强!祝冬暖吉祥!
回复2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7 20:43:02
  天方老师,谢谢你的精彩点评。身残志坚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常想:哪些没手没脚的人能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我们这些正常人,没有理由做不好事情。写这篇文章,就是让年轻人,励志、奋发有为。这就是我写此文的初衷。初冬时节,问好老师!
3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1-17 19:14:55
  吴老师的文章太有感染力了!一位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强者,给人以力量!拜读学习?问候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7 20:47:51
  谢谢月亮老师的精彩点评,感谢老师的点赞。问候月亮老师!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1-17 19:40:27
  情节曲折,但结果还是令人欣慰。吴老师的文章,励志,弘扬正能量,一个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作家,可谓道路艰辛,老师的描述,使人落泪。好文,很受鼓舞,祝吴老师冬安,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7 20:51:18
  韩老师,晚上好!感谢你的精彩点评,感谢你的鼓励!敬茶,冬日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枫桦        2022-11-18 00:14:41
  励志的好文章!凯子的遭遇让人同情,他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自发地振奋精神,独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真的感人啊!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8 07:31:21
  感谢枫桦老师的点评,感谢老师的鼓励,祝老师冬日快乐!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1-18 02:14:18
  吴老师这篇文章感人至深,非常励志,写的非常精彩!凯子,一个身残志坚的强者,人生道路虽然充满了坎坷,但有志者事竟成。他的母亲是一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让人赞叹!这篇文章写的细致入微,情感真挚感人,人物刻画鲜活饱满。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吴老师,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8 07:33:59
  如菊老师,早上好,感谢你的精彩点评,感谢你的鼓励!祝老师冬日快乐!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1-18 07:11:56
  本文主人公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身残志坚,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战胜了一切困难。这其中的艰辛常人是无法想象的!为凯子点赞、喝彩!是呀,人家没有双腿都能把事情做这么好,我们四肢健全怎么就不行了呢?此文读罢令人反省,给人启迪。好文!遥握问候,谨祝冬暖!
回复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8 07:35:36
  感谢李老师精彩点评,感谢老师的鼓励,敬茶!问好老师!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8 07:48:08
  一个不幸的家庭,一个不屈的人,一份感天动地的事业。吴老师以工笔刻画了凯子,以深情演绎了动人的故事,很成功。为创作者者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8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8 14:34:02
  谢谢老师的精心润色,谢谢老师的点评、鼓励!冬日,敬茶,问候老师!
9 楼        文友:白玄        2022-11-18 15:21:55
  磨难是一笔财富,凯子因病残疾,顽强地生活着、挣扎着、奋斗着,最终成为作家,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了奇迹。家庭生活美满,接母亲到城里住。文章选材典型,语言朴实,描写细致,故事感人,充满正能量。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9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9 08:11:37
  感谢白玄老师的精彩点评,感谢老师的鼓励,冬日问好老师!
10 楼        文友:王子华        2022-11-19 17:11:48
  老师笔下的两个人物——凯子和凯子他娘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坚强式人物。凯子娘不向命运屈服,克服千辛万苦把孩子养育。凯子不向身残屈服,靠着自身努力,即便因为各种原因辍学,也要自,终于成功成为了一名乡土作家在。在城里买了房,美娇妻还做起了生意。也把当年供养自己的老母亲,接到了城里一起生活。这里有孝道,有担当,有正能量,有值得我们深刻学习的优点、精神和斗志。学习了一篇文路清晰,正能量满满的好文章。
回复10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9 17:49:35
  感谢王老师的精彩点评,相聚东篱,为着相同的爱好,我们携手同行。敬茶,遥握冬祺!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