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时光】“那年那事”之忆苦思甜课(征文·散文)
一
大概在读初一的下学期,班主任安排我们做了一件在今天看来是特别有“意义”的事——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可以说是改变了我的一生。
事先,我们五六十人的班,无一人知道老师的这份“苦心”——他是为了让我们在写作文时有“真材实料”,才特意安排这一出的。
但我在多年之后,并不这样认为。
那是冬季的一个下雨天,川北的整个冬季,老天爷只会一脸阴沉,不等路干,时不时就弄些雨下,又加在那些“硬头滑”的路上——很多时候,那路就变得泥泞不堪了。
不宽的土路,既然被弄得不成样子的烂了,那雨所到之处的远山近岭,就更加不成样子的灰濛濛了。它们无奈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我们那次从校内走向校外的出行,就选择在了这样一个隆冬的雨季。
在学校操场上集合时,我们按学习小组站了队。可在出发后不久,原本排得好好的队形很快就变了样——变得稀稀拉拉地乱了套。在老师的心里,可能是想让我们一直保持在操场上编好的那个队形,直到目的地,整个路上也不要出现某种乱象,这样就能顺应他“学生就得像个学生的样子”的想法了。显然,他是没有看到的。
我们不带任何东西,又都是些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按理说他的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他希望我们一个挨一个,保持着等距离的队形不变,可当我们行进时就有多人掉了队。原来走在前面地掉到后面去了,后面的看不过,又有意往前面钻,队形乱成了一锅粥,一看就不像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学生队伍,懒散程度更像从田间地头忙活下来的农民工。
忽然,班主任心中想到了“残兵败将”这个词。他苦笑着摇了摇头,向掉得远远的学生高声吼道,后面的不要摆楼门阵了,赶快跟上前面的!
我步行在队伍的前面。当老师的命令一下达后,我朝远远的后面望去,明晃晃的烂泥路上,吃力地走着很多形单影只的身影,他们虽没有“交头接耳”的机会,却也真真切切地掉了一段不算短的距离。这真正的原因嘛,应该是天上的雨和地上的泥土,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吧。问题是,他们都是山里娃,像这样败坏心情的雨天、像这样见怪不怪的泥土路,应该早就熟悉、适应得不行了的呀!
此时,看到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我的心中升起了另外一种场景。每年谷收时节,村里总会迎来一批意想不到的“客人”——鸭棚子,放鸭人的职责就是要把它们一只不少地带到目的地,一路上就要想着法子不停地招呼着它们。从这个角度上看,班主任无疑就是个放鸭人了。
“遥远”的路程,终于在两三个小时后抵达。这段路我虽没走过,但凭着上学路上的目视测量,它的直线距离顶多二三公里。只是它的途中,要经过平地与山丘、有人烟与无人烟的地段,目的地在一座山上。我们从山脚爬到山顶,有很多人觉得脚不够用就搭上了手,手上抹的全是泥。这手脚并用的举动,让班主任打心底里觉得好笑,更在心里确认,他组织的这次活动是值得的。
二
在一处古朴的老建筑前,我们的队伍重新集结。等了很久,队伍才有效集结完毕。
看到大伙东倒西歪、拖拖拉拉的狼狈相,队前的班主任,沉默得几乎要屏住呼吸了,但表情异常严峻。他突然发起狠来说道,看看你们,一路上松松垮垮,这点累就去计较了,哪里还有个学生的样子哟!他抬了一下手,看了一眼手腕上露出来的手表,又继续说道,我们比预计的时间已经晚了二个多小时,大家进了展览馆后,不允许有人高声喧哗,也不允许有人随意走动,要耐心听讲解员的解释……那里面的图片、实物,要一张一张认真地看、一件件用心地铭记,说不定那里面还有你们家的故事呢!
我们依次进入泥巴墙、瓦屋顶的院舍。队伍这才散开了,纷纷围拢在讲解员的周围。讲解员在图片与展品间蠕动。
顿时,室内的暖流很快就流遍了我们的全身。自出发后,那些穿得单薄的“家伙”,刚才还被冻得不行,此时也不再瑟瑟发抖了。
年轻的女讲解员,用动听的声音开场了,这个地方叫五狼庙,离下面更有说服力的“兄弟柏”很近。而上面的这片建筑,以前是李氏家族的祠堂,他们的大事小事都在这儿操办,包括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所以,全公社的“阶级教育展览馆”,才选择在这个极具教育意义的地方……讲解员站在“前言”前,先口述了这样的开场白,然后依次讲解下去。她手上那根手指粗的教棍,在接下来的图片与展品间穿梭比画。
这个展览馆,是全乡十二个大队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血泪史,在几个靠剥削起家、不劳而获生活、用卑劣手段残害人民的大恶霸中,这处展览馆所在地的李子白,算得上是个首恶。正因此,他才在人民的解放战争中得以首先法办,他的恶行真是罄竹难书。
在“挖目剁指”的图片前,李子白创造了这副刑法,凡对欠他租子未交的人,他先要进行一番惊世骇俗的吓唬,再实施罪恶的手段。其中,挖人的眼珠子、剁人的手指,逼其卖儿卖女,也要交清他租子的事例,就发生在了那个李家祠堂里。
在“佃写田土”的章节前,铜鼓大队的“写田户”弯腰子,靠一身蛮力气,去恶霸油房岩家一直是靠“写”田土来做的。有年干旱,他租来的田土几乎颗粒不收。到年底,他根本兑现不了自己签的“做落草田”的合同,油房岩就硬逼他交粮,他从哪儿去拿呢?一个人的家无依无靠啊!做了一年的活,白做不说,反而还欠了地主家怎么也还不清的债。想想活着没什么意思了,他就用根绳儿有意吊死在那地主家的屋后。害得油房岩在家做了三天三夜的“道场”,巫师把弯腰子打入了十八层地狱。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也是油坊岩报复他的意思。
在万恶的旧社会,很多人家没有自己耕种的土地,就去向土地众多、却缺人耕种的地主家“写”田土来做。地主家租种的样式很多,一切都在文书上注明了。像做“落草田”更是地主使出的一种最为苛刻的手段——就是辛苦耕种一年,把上交给地主的“租子”交完后,耕种者只有草料的落头。
展览馆另一面的墙上,是“放高利贷”的记述。很多穷苦的人家,在饿死人的年景,不得不去向地主恶霸家借粮。而他们趁人之危,采取的却是小斗借出、大斗收进来的办法盘剥。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到“加七加八”的程度,即是借一升小麦或苞谷或稻谷,要还七升到八升的小麦或苞谷或稻谷。靠这种办法,背负的债务一辈子也无法还清。
……
地主恶霸的黑手伸向的张王乡,在整个解放前,人民都处于苦不堪言的水深火热之中。像卖儿卖女还债、用老婆抵债、男人到地主家做长工扣债的悲惨处境的人家,不在少数。有些人走投无路就逃荒讨口、背井离乡,在自己的生养之地,完全活不下去了啊!
三
从展览馆出来,已是十二点以后的事了,我们长长的队伍里,只有急促行进的脚步声,而没有打闹或是低语声。有些女生眼角挂着的泪痕,被她们红红的眼眶给出卖了。
出了门,朝左走,是直通山下的土路,也被烂泥巴“糊”满了。来到“兄弟柏”前,队伍就此打住。
三棵相慰在一起的柏树,是这远山近岭一道无法逾越的风景。以前就常听人说起过这三兄弟的老柏树,从出生到现在,都不离不弃,始终相拥在一起,任何自然灾害,任何人为损坏,都伤及不到它们。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它们的根部虽然裸露了不少,下半部分的树干,树皮已脱落。树上的枝丫,也大不如从前那样疯狂地发芽吐薪了。高处的柏枝,再也储存不下多少水分了,随时有些柏叶被风带走。但它们都还在老当益壮地活着。
有谁听说过这“兄弟柏”的故事吗?一直等候在那里的讲解员,见我们的到来,热情地迎了上来,他示意我们就此聚拢,我们便把“兄弟柏”团团围住。
见人群中异常安静,讲解员也不再卖关子了,直接说道,三兄弟名气很大,老一点的人都知道。它的正面意义在于,它们团结友爱、始终不离不弃的精神,给人类树立了榜样。从出生到历经百多年后的今天,它们也依然顽强地活着,历经了很多磨难。
但它们也有不光彩的一面,有人说它们助纣为虐,眼睁睁看着鲜活生命的离去,却无能为力。当然也有人说它们枉为三兄弟,居然见死不救,袖手旁观……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它虽然作为生命健在,却是植物,对恶人的行为是制止不了的。
讲解员抬头望了一眼树下黑压压的人群,开始了他对苦难往事的一席讲解。
曾经在这三兄弟之中的一棵树上,发生过一起骇人听闻的故事,你们听过人不如狗的事吗?
我们群情激奋响亮地回答说“没有”!
可是在那个年代——万恶的旧社会就发生了。农民王大爷去给恶霸陈辉家做活换取生存的机会时,竟然被他们家养的一条狼狗活活咬死了。他的一个小儿子回来后,去他们家评理,又遭到了一顿毒打。他越想越觉得父亲不能就这样窝囊地死去,就在一天夜里买了毒药,把那条肇事的恶狗给毒死了。
狗死了,这事就闹大了。恶霸陈辉就命令手下的家丁,把那个可怜的小儿子抓来,强迫他给狗披麻戴孝,还打断了他的一条腿。
几天之后,那条咬死人的恶犬,像死去的人一样,也葬了一座新坟——只不过是个狗坟。
万念俱灰之下,那个小儿子想到是那条狗害得他们家破人亡,就在一天深夜,先铲平了那个狗坟,然后来到这三兄弟的树下,给它们作了一个揖,就吊在树上自杀了。
但这个小儿子的死,就把这三兄弟害惨了。陈辉又命家丁将犁田用的耙齿,深深地钉在树干上,还用铁丝将三兄弟的树干牢牢地箍起来,说是让那个毒死他狗的“畜生”永世不得安生。
你们现在能看到的那扎进树里去的耙齿印,就是陈辉钉上去的,原来箍在树干的粗铁丝,也已被树那顽强的生命,扩展进树里去了……
听得我们来了眼泪,有的女生甚至还哭出了声。
中午山下的那处茅草房里,为我们备的午饭是野菜,那有些乌黑的汤里,既没油,也没盐,味道苦涩。这对顿顿吃惯了白米白面饭食的我们来说,虽然难以下咽,却无一人嫌弃。
想想上午的“收获”,怎么可能会没有触动呢!
当晚回家,我把白天参观见到的内容,向奶奶求证,奶奶说那个社会,到处都在吃人,哪儿还有穷人的天日哟!
那晚,我虽然觉得很困,却怎么也睡不着。
四
又一个星期四下午、两个小时的作文课,如期开课了。只不过这次的作文课,是在参观完“阶级教育展览馆”后的第三日、记忆中的内容还很新鲜深刻时到来的。
今天下午要写的这篇作文,与三天前参观的内容相关。不管是写你自己的观感,还是写你受到的教育,总之要把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写出来,字数不得少于一千字,下课就要交作文,班主任把这开宗明义的话一说完,就埋头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我们则各自忙开了。一千字,在两小时内完成,既要思考还要写作,也不是件多轻松的事。
那天,我的作文标题是:冰冷的实物,无声的控诉,副标题是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有感。
下面便是作文要写的内容:
如果不是眼见为实,有那一桩桩、一件件血泪史的控诉,我怎么也不会相信,在我们有饭吃饱、有衣服穿暖的今天,我们的先辈竟会在那样一个暗无天日的时代,遭遇到如此多的苦难,是我以前闻所未闻的。
在展览馆里看了众多的文字图片和文物后,我回家问奶奶我们家的情况是怎样的?她回答我说,我们家祖上也是靠租地主田土度日的。可以说相当下贱,当你想尽一切办法才把土地做肥,下一年地主就不再租给你了,你又得去另想办法。遇到不好的年景,辛苦一年下来,不但没有收成,反而你还欠下地主的租子。一旦你欠他们的,那就由他们说了算,他们想喊你什么时候还,你就得什么时候还。即便去他们家做一年的工也抵不了多少租……有年,我们实在没吃的,就去借了他们的一升麦子,半年后,硬逼着我们还了一斗麦子给他们。你爷爷就是这样活活被气死的……我听到了我们家的遭遇后,联想到在展览馆所看到的一切,更加使我仇视那个没有公平、没有天理的旧社会,更加对受苦受难的人们施以同情。
参观这样的展览馆,更加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了,今天我们正在过的幸福生活,与远去的旧社会相比,不知好了多少倍。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啊,更需要我们加倍珍惜才行!
不然,卖儿卖女、逃荒讨口、小斗出大斗进、逼死人命的人间悲剧还要重演,为狗披麻戴孝、给狗葬坟等荒唐事还会发生……
看到旧社会那些贫苦的人们所遭遇到的一切,今天正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常常感叹这不如意那不如意,吃的东西这不合胃口那不合胃口,抱怨做这也辛苦、做那也辛苦的呢?
我们真该好好想想了。想透了之后,就该彻底改变自己的行为了!
我写的作文,班主任拿在全班,当范文进行了点评。
但对我来说,更主要的是从那以后,它犹如一条鞭子,时时都在抽打着我,教我“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忆苦思甜饭对于我而言真的就是长辈们口中的谈资,那是属于缺衣少食的苦。可当下的大内卷竞争,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不一样的苦呢?
用忆苦思甜的方法,来唤起学生们对旧社会的认识和思考,让学生们知道,旧社会的地主对穷人的剥削和压迫是有怎样的惨烈和昏暗。
铭记历史,千万不要忘记旧社会的贫穷与落后,也千万不要把今天的幸福得来,看作是一种老天赐给我们的垂手可得。
要牢记,穷人翻身得解放,过上了好日子,与共产党同旧势力的艰苦斗争是分不开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