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 自信——让初中学历的我考上了研究生(散文)
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萧伯纳曾经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的确,自信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对此,我深有体会。我原来是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社会青年,正是有了自信,我的人生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我经过十年的自学,最终考上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创造了求学路上跨越学历障碍较大的一个奇迹,也因此受到国家和地方媒体的报道。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些事只要有信心,敢于去尝试,那就有希望。
一、自信——让我不断地提升学历
1983年10月,我开始在武警部队浙江省总队宁波市支队服役。那时,我只有初中学历。但我不甘心于低学历的现状,看到那时的人们都热衷于在职学习,于是,我也加入到在职学习的洪流中。
我身处的这座美丽的沿海港口城市——宁波,正沐浴着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阳光,这里成了外商投资的热土。这是一座希望的城市,因为这里的人们都在拼命地学习,唯恐自己赶不上“知识爆炸的年代”。在这座浓浓的学习型城市里,我及时抓住了学习的机遇,并利用部队培养军队两用人才的契机,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夜校高中补习班,同时也参加了当地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部队的训练是辛苦的,有时半夜起来还要站岗值勤。但这一切都无法挡住我学习的热情。当战友们在业余时间通过轻松愉快地打牌、看电视、玩耍等娱乐活动以缓减平时艰苦、紧张训练导致的疲劳感时,而我却在苦苦地学习。
有一次,我为了检验自己的实力,我大胆地参加了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科目的笔试。众所周知,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者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很多人都感到难学。对此,我没有气馁。尽管我还没有参加过高中政治课程的系统学习,但我还是硬把《哲学》这门难啃的学科消化了。我第一次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居然通过了《哲学》这门课。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便从中启发到:只要敢做并努力去尝试,那么,追求的理想总有希望。
为了学好外语,我自己向战友借了100多元人民币买了收录机。在当时100多元是一笔不小的钱,因为当时部队发给我每月的津贴费只有5元。可见,我学外语是下了狠心的。借的这些钱,我在退伍时靠一次性退役补助费才还清的。那时,我买了很多英文原声磁带,反复听,并把这些英语课文都背了下来。我还经常听美国的VOA和英国的BBC节目,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有时买几份英文版《中国日报》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退伍时,我已能看懂简易的外语小说,能简单地与外国人进行对话。
有耕耘必有收获,退伍前我已基本学完了高中文科的课程,并拿到了几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目的单科合格证书,这为我以后进一步提升学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7年7月是我退伍后的第二年,我为了提升学历,参加并通过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嘉兴分校的入学考试,使我成为一名成人高校英语专业的电大生。这一天,我笑得很灿烂,因为我毕竟实现了上夜大学的夙愿。尽管这是成人高校,而且是业余学习,但这给了我较正规的学习环境。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边白天当工人,一边夜里参加电大学习。白天干活时,只要有空,我就抓住点滴空余的时间,预习和复习电大的学习内容。尽管周围的同伴嬉笑我为“书呆子”,但我毫不在乎。
我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至今仍保留着,那就是上课前预习所学的内容,学后再复习,这也是我学得比较扎实的原因。为了保持这个好习惯,为此我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周末和休息日,我就到图书馆或安静的公园进行学习。晚上到电大学习,我总是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为了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从并不宽余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用于租房子;为了拓展知识面,补充课外知识,我还买了很多英语小说;为了把知识学得扎实,我不满足于每门课的60分,而是争取把各门学科的成绩达到优秀。
有辛勤耕耘,必有收获。我学的大多数科目达到了优秀成绩,连多数同学感到难学的英语听力学科,我也考了98分。由于我的努力,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在电大英语专业的学习中,我也很注重实践。我拓展了学习渠道,利用好友的关系认识了在嘉兴学院的外籍教师,并经常与他们在一起对话交流。我在了解欧洲国家风土人情的同时,知识面宽了,英语会话能力也提高了。
电大第一年的学习让我收获满满,这使我倍感自信。1988年9月,是我电大学习的第二年,于是,我想到了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考研之旅。
二、自信——让我冲破种种阻力
要考研究生就必须确定报考所学的专业,于是,我想报考教育学原理专业,立志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而要报考教育学原理专业,自己在考研前最好有从事教学的实践经验。于是,我想到了先去当代课教师。而这个决定,就意味着我要放弃一个终身合同工的待遇,这让我犹豫了一会儿。
原来我退伍后,我爸爸的单位——浙江省嘉兴市运输装卸公司的领导为了照顾我爸爸,特破例给我签订了一份终身合同工,让我在这个集体单位中可以终身有靠。可偏偏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为了去放飞一个他们认为很不靠谱的梦想,在八字还没有一撇的前提下竟然辞去铁饭碗工作去当代课教师。这对我父母来说实在是一件想不通的事。
“儿啊!你爸爸好不容易争取过来的一个铁饭碗,干嘛说辞就辞呢!代课教师待遇不到你现在工作的三分之一啊!”我妈妈善意的“唠叨声”常常在我耳边响起,父母的用心良苦也的确很有道理。
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择是痛苦的。那时,我也犹豫过、徘徊过,我想:毕竟我在部队通过上夜校基本学完高中的文科课程,退役后的第二年便考上电大,一年电大读下来各科成绩优异,三年顺利毕业应该没有问题。对于将来,我相信自己只要不断地努力,有敢闯、敢做的精神,我最终一定会成功的。长痛不如短痛,为了美好的未来,我应该忍痛割爱,破釜沉舟。
想到这儿,我心中突然有了底气,于是,我果断地写了一封辞职书,不计后果地向单位辞职了。
虽然当代课英语教师翻开了我人生新的一页,但烦恼却接踵而来。当时,代课教师的待遇很低,每月收入不到正式教师的三分之一,我记得每月只能拿到一百多元的代课费。除此外,我既没有养老和医疗等保险金,也没有正式教师的其他奖金和各类补助。在代课期间,我的工作量与正式教师是一样的。那时,学校的正式教师就是想不通,他们多次私下好奇地问我:“像你这样一个年华正茂的人为什么到学校当代课教师?”对此,我只能会心一笑,说道:想体验生活。
我先后在嘉兴市第六中学、嘉兴市吉水中学和嘉兴市洪合乡中学当初中英语代课教师。
我在克服待遇低、工作累的前提下,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实验,用激励教学法,采取了上课表扬激励、作业评语激励、家访家长激励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接手的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都不扎实,他们学习兴趣低下,为此,我大大地降低教学难度。每日一测时,我出的试卷比以往容易得多,只要用心准备,学生都能得到优秀。为此,学生学习英语信心大增。一月、二月、三月下来,学生的英语成绩提高不少。为此,我跟学生打保证说,只要你期末的统测英语分数是多少,那么,你期末的英语学科的成绩单的分数就是多少。为此,学生们都信心满满地投入到期末考试的复习中。结果,嘉兴市区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英语学科统测下来,我班有十个学生得了100分,班级其余同学的英语分数都提高了不少。在平行班中,我班的英语平均分高于其他班级10多分。为此,我遵守诺言,冲破阻力,在班主任面前坚持把期末统测的英语学科分数写到了每个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而不是根据日常平均分打分。家长们看到了自己孩子英语成绩的突飞猛进,笑得乐开了花。我也因此受到学校校长在全校大会上的褒奖。
我在课堂上积累了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素材,让我对现实的教学问题作了深层次的思考。这使我在学习考研的理论资料时不再感到是抽象的冷冰冰文字,而是在思考后能感悟到教育理论文字背后闪着光芒的智慧,时而也能产生共鸣。
因此,我于电大毕业前一年的1989年就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由于初次体验,也根本不抱希望,仅仅是想熟悉考研的各个环节,为以后考研作一些铺垫。但数月后的成绩单发榜后,我还是惊喜万分地发现,我离录取的分数线只差30分。如果我是委托培养生和自费生的话,那么,我就直接可以被录取了。这极大地鼓舞了我考研的决心,我准备电大毕业后再考。
1990年6月,我电大毕业了,终于获得了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在当时,电大毕业生还不多,嘉兴市还专门制订了城镇户口职工获得电大毕业文凭还可转国家干部的文件。但遗憾的是,对我这个来自农村的没有城镇户口的人是很不公平的,那时,我还在困惑,自言自语道:“政策制订为什么要偏向城镇户口的人的呢?”那年10月,我有一个好友,他的单位正好在浦东地区筹建一个贸易公司需要英语人才,待遇不错,而我正好是电大英语专业毕业的。他们欢迎我过去工作。面对优厚的待遇,美好的前景,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我想到:有目标者,不能三心二意,我不能贪图钱财而走经商的道路,应该按原定目标通过考研走教育研究的道路,以现实自己的梦想。
如果说第一次考研的成绩是一个良好开端的话,那么,第二次考研的成绩却令自己感到遗憾。第二次考研,我报考了地处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虽然满怀希望地参加了笔试,但过两月后成绩公布时发现自己仅以一分之差与成功失之交臂,那时我有点自责:如果自己考试时能仔细一点,这次考试也许就可以通过了。我虽然伤心了几天,但我却感悟到,考研的曲折之路是难免的,离考研成功的目标近在咫尺,为此,我对第三次考研充满了期待。
当我继续认真复习后,第三次如期地参加了考研。在期盼数月之后终于看到发榜日,发现本次考研总分比上年高出22分,这使我兴奋不已,简单地认为这次应该可以考上了。在着急地等待面试通知时,却迟迟不见面试通知的到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电视新闻:1992年国家研究生招生的新规定,同等学历者的总分要高于应届生25分。那时,我头感到一阵眩晕,就倒在床上。数日休整后我又去当代课教师了,晚上还在复习考研资料,准备参加第四次考研。可能是担心政策多变,也可能是长期劳累过度,自己又不小心吃了一个小龙虾后便突发咳嗽,不到一个月后便生了大病。我的大病治愈之后,很多亲朋好友劝我不要参加考研了,他们说:“事不过三,读研可能与你命中无缘。人要学会认命,更何况你又不是大学本科毕业的,仅仅是一个靠自学成才只获得电大文凭的人。”对于他们的劝说,我也思考过、犹豫过,最终我突然感悟到:半途而废,将会一事无成。好比是烧开水,烧到99℃,水还是没有开;挖井挖到九十九层,水没有来。我坚信,只要继续去尝试,我的每次考研分数会一直提升的,总有一天,我会考上研究生的。
我打定主意后,不为他人所左右,力排众议,准备继续在考研的大道上奔走。于是,我于1992年年底在大雪纷飞的嘉兴参加了我的第四考研。1993年4月,我终于收到了华中师范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面试通知。经过面试和加试后,我于1993年5月收到了红红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实现了十年自学的读研之梦。
当我以初中生的学历考上硕士研究生的消息传遍家乡时,赞美声和祝贺声纷至沓来。《嘉兴日报》《浙江教育报》《浙江日报》先后对我自学成才的事迹进行了采访和报道。之后,嘉兴人民广播电台在电台直播间对我进行了半小时的专访和报道。电台主持人问我:“你十年如一日的自学,靠的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在漫长的十年自学道路上,我的坚持主要靠的是自信。”
尾声:
著名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曾经说过:“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的确,我们有了自信,才敢于扬帆起航,敢于走无人走过的荆棘之路,敢于把常人认为不可能做成的事变成可能,这为我们的未来生活之梦点燃了希望之光,增加了生活的自信,而我的成长之路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多数成功者而言,尽管人生起点、家庭背景、历史条件存在差异,但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有自信。有了自信后,他们才会去树立目标,有毅力、有创造力地去实现目标。自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自信,让我们去创造奇迹;自信,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