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青春的样子(外三篇随笔)
◎青春的样子
“ 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
每当我经过小区楼下,看到这车贴上的文字,内心都会被触动。
十八年的军旅生活,我把幼稚而单纯的理想和激情,粗浅的痛苦和哀伤,连同人生中最珍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辽西绵延山峦深处的褶皱里。
那些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的岁月,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至今仍如刀刻斧凿般那样历历在目 ……
明天就是“八一” 建军节了,谨以向当代军人和曾经的军人致敬!
同时也套用这话:“ 老年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走到了老年,无论这路能走多远,我都要以日拱一卒的精神过好每一天 …… ”
以此,献给自己。
◎七月的陽光
七月的陽光,穿梭于枝叶间的罅隙,舒倘、厚重、悠长。
恭王府西不远处,辅仁大学旧址,幽静而又安谧 ……
它当年与清华、北大、燕京齐名,治学精神与风骨,至今仍为后人称道。
这些道,我未必能说得清。
但我敢肯定,它一定没有为人师表者的挥刀杀戮,一定没有莘莘学子的欺凌不公;一定没有貌似公允的人设 “非升即走”,一定没有媚洋舔外的学规 “女生伴学” ……
当然,更不会有能把“鸿鹄志”,念成“鸿浩志”的校长。
虽然,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只存在了二十七年,但如碑刻,镌铭人心。
真心的希望,它的精神 “逝者不灭,必将再起,其势尤烈。”
这几天,河南大雨遭灾,人员死伤让人揪心,但凡国人,谁能无动于衷?
每逢灾难,都是对人们道德和良知的大考。无论天灾还是人祸,请不要把灾难唱成赞歌,请不要让人们看到不客观、不真实的新闻,请不要为灾难和痛苦鼓掌 ……
◎当当
“姥爷,快来看看我画的树,你微信的名儿,不也有树吗?”当当在叫我。
我闻声凑了过去,戴上眼镜仔细端详。
他进而又用手指指点点:“这花就是我,有三种颜色哪,这粉色的都开在你的头上和肩膀上喽。” 说完小得意,自己嘿嘿地笑了。
“给我拍个照,留个纪念吧。” 最后还不忘补充道。
孩子就是孩子——童言永远童真,童真花开童年。
再过五天,他就满五岁了。
当下的孩子,虽然都不缺影楼的专业外拍和生日照套系,但我觉得这张照片来得更真实、更自然、更有烟火气,因而更有些意义。
祝他的生日和他的树、他的花,给树陽光的人、给花浇水的人,一起都快乐。
◎全家阳了
阳了,是正阳门的阳,是早阳包子的阳,不是打烊的那个烊。
帝都皇城,波谲云诡。连病毒似乎都沾了点玄学——有人身处阳群,但阴气十足,有人全家都躲在家里不出门,依旧全阳。
应了那四个字:“防不胜防。”
这次,全家中招,当当最小,症状最轻——布洛芬只须8毫升,次日照旧活泼乱跳;我最大,症状最重——专家所说的症状按顺序排队,悉数向我报到。
有人说,这奥密克•戎嬷嬷,女妖般狡猾,你身体哪薄弱,专攻哪;带着锥子带着针,带着刀片和钢筋……
我的嗓子,连咳带痛,生不如死。
说它是大号感冒,那是对年轻人而言,对我等老人家,则是要命。
苦撑到第五天,正和家人讨论是否去医院,忽然意识模糊,全由不得自己了。
二个多小时后,躺在急诊科病房,眼才睁开,第一句就是 “这是哪儿?”
这时才知,当时血氧只有八十,幸亏妻女左右相持,果断开车送我到了医院。用张文宏的专业术语说,正是那个 “沉默性缺氧”所至,
再晚点来,命就悬了……
同室病友共三人,那两人都八十有余,没穿内衣,只盖一床薄被,一夜时轻时重的咳嗽喘息,令人难以入眠。
次日,我要求调病房,如愿。
过一会得知,一人上了呼吸机,一人已经去世。
据说,去世老人平时身体很好,经常去钩鱼,每月离休工资一、二万,家有二套房,还有专门护工照料。
但在弥留之际,亲人连面也未见着……
第十天,鼻拭子转阴,各项指标均以正常,出院回家。
回来路上,残存的白蓝色核酸亭,孤零零伫立在暮色中。
曾几度,趋之若鹜人头攒,而如今,门前冷落车马稀……
从阴到阳,从阳到阴,不过十四天。但人生,如九转大肠,千回百转,生死都在须臾之间……
一个月前,阳一个,生怕别人知道,整个小区都会如临大敌,也怕街坊邻居在背后骂你。
现在阳一个,生怕别人不知道,不少人都在发朋友圈。
似乎不说点什么,都对不起那个奥密克•戎嬷嬷。
是庆幸吗?面对那些去世的年龄比我大、或比我小,或知名人士或斗升小民,没有庆幸,只有叹息。
年终岁尾,所经之历,是为记。
愿癸卯兔年无疫 ,天下太平。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