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清新书香扑面来(赏析) ——读陈晓晖散文集《故乡山月明》
汕头市青年作家陈晓晖寄来她最新出版的散文集《故乡山月明》,就像冬天里的一束阳光,让人心里感到暖暖的!
《故乡山月明》是一部深情书写故乡的散文集,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故乡恋歌,汇集了陈晓晖近年来发表于全国各地报刊网络的散文佳作60余篇。全书共分成四个专辑,包括悠悠旧时光、切切故乡情、暖暖岁月帖、离离草木香,字里行间充满了她对家乡草木山水的热爱,以及对自我成长和人生意义的探索,宛如一幅幅真实生动的乡村画卷。
平时在晓晖的公众号上和报刊电子版读过她的一些文字,很喜欢她那种清新脱俗的文风,情感流露质朴纯真,叙事风格恬淡从容,总能让人品味到尘世间的善和美,给人带来充满禅意的轻松和喜悦。
晓晖的故乡是潮汕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她出身于贫苦人家,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童年是在奶奶地陪伴和叔叔地抚养下长大。晓晖干过绣花女、服装厂文员,上市公司职员,白天打工,晚上去夜校读书,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她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通过自考拿到了大学中文系的毕业证书,并屡屡有文章发表在省内外报纸期刊。我不想过多地讲述晓晖童年的苦难,我只是想说,从一个农家妹逆袭成为大学写作教师和作家,把人生演绎成了梦想成真的奇迹,晓晖她就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励志典范。
乡愁是晓晖散文集中的一个主题,晓晖在多篇散文中表达了她对家乡的炽热情怀,早秋的乡野、老旧的小巷、半山坡的风景、黄昏下的乡村……大自然的各种风格样态,都被她深情描绘,展开了一幅幅真实生动的乡村画卷。“每次回到家乡,我都想去看望那所建在半山坡的老屋,那是我自幼生活的地方,有我熟悉的场景和气息,还有温润悠长的往昔回忆。尽管现在已经成了荒芜废弃的家园,可是,它盛满了我的乡愁,留下了我和家人生活的点点痕迹,隐藏了三餐四季的所有细枝末节,氤氲了我曾经的青春韶华。”(《半山坡的风景》),“老巷子,绵长幽深,残破不堪,每一间房子的门锁均已锈迹斑斑。在我外出的这些年里,它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风霜雨雪,经历了日复一日的岁月侵蚀和洗礼,在时光的穿行中慢慢地衰老了。”(《老巷子,旧时光》)那些远去的四时光阴,代代相传的人文风俗,朴素的乡村风物,一帧帧真实生动的乡野画卷,都牵动着人们的思乡情结。
我的家乡抚市镇是闽西一座小城镇。前些年,家乡的煤炭源源不断运往广东省大埔、潮汕一带。和兄弟叔侄们闲聊时,经常听到他们说起潮汕卤鹅,肉质肥美,香滑入味,肥而不腻,心里遂生起对潮汕卤鹅的喜爱。而这一切,都在晓晖的散文集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三叔把鹅清洗净,挂起来晾干,抹上粗盐让其腌制一个小时。这时,奶奶已经把洗好的南姜,切了一大碗备用。卤鹅肉之所以味香,重要的因素全在于卤料的配制,其中的南姜可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年味:卤鹅》),晓晖在文章中道出了潮汕卤鹅的“天机”,如法炮制,也可以做出一道别有风味的“潮州卤鹅”来。
我在基层单位从事业余新闻和非虚构写作已有多个年头,也许受“新闻体”体裁的影响,写出的文字机械沉闷,枯燥无味。读了晓晖散文集中的部分篇章后,顿觉耳目一新,宛如一股清新之风扑面来,认为新闻写作应该多从文学作品吸取有益养分,自己的文字还可以写得更活些的,希望从晓晖的散文中吸取更多营养,让自已的新闻文字鲜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故乡山月明》这本散文集对学习写作的新人无疑具有指导的作用,或者是不无裨益的吧。
陈晓晖在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中担任外聘写作老师,是广东省汕头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草木,向往山水,有文章发表在《散文选刊》《思维与智慧》《新民晚报》等全国各地报刊网络平台,有作品被选入多部散文合集。《故乡山月明》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定价59.8元。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