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箩筐在山路上(散文)

精品 【东篱】箩筐在山路上(散文)


作者:红花草 举人,396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33发表时间:2023-02-17 06:24:24
摘要:有可能很多人都坐过箩筐,但坐在箩筐里由爸爸挑着爬高山去拜年,这种待遇不是人人都有过。

箩筐,这是典型的中国农村特色。看到大大小小的箩筐,在耳房的旮旯里,在厢房的拐角处,在过道的旁边,总觉得箩筐不应该在这样的位置。就像小燕子一定要在人家的屋檐下,有一个窝,如果还在屋外的天空飘飞,我就觉得燕子无家可归。箩筐啊,在我的记忆里,应该在蜿蜒连绵的山路上,那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一
   箩筐,竹篾编制的圆柱形篾制品。它在人类进化史上称得上是个大功臣,它立下过不小的汗马功劳。
   箩筐的用途很广,主要是农村里用来挑粮食、挑肥料、挑果子、挑生活用品等。当然,箩筐还有太多的其他用途,比如用来坐人,挑孩子。正月间,让小孩坐在箩筐里,由大人挑着去远方的亲戚家拜年,优哉游哉,这等待遇,像玩过山车一样,可不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我和弟弟曾坐在箩筐里,爸爸挑着爬高山去给外婆拜年。此情此景,记忆犹新。婴儿时有摇篮,少年里,箩筐就是摇篮,摇篮在山路上悠悠地晃,轻轻地颤,不是摇篮曲,唱响了山上一路歌。
  
   二
   外婆家住在对河的北山上。我十多岁后,外婆他们才搬到山下的对河来住。这北山和我家屋后的南山差不多一样高,悬崖陡壁,怪石嶙峋,参天古树,森林茂密,经常有野兽出没。去我外婆家,真想有一架天桥搭过去,妄想罢了。
   我们当地拜年的礼俗是“初一初二拜家人,初三初四拜丈人”。走不远,感觉这个年没意思,就盼着给外婆拜年。
   外婆喜欢外孙,是发自肺腑;外孙喜欢到外婆家,更是一年所望。外婆,对我总是刮目相看,说我懂事很招人疼。外婆家有一棵很大的核桃树,每年要收获几十斤核桃,她会悄悄给我留几斤。吃够了,外婆会偷偷让我带给妈妈。说我瘦就是因为我挑食,得用核桃补一补,并告诉我决不可让小舅舅和表兄妹们知道,还说他们不像我,吃起来没个十斤八斤不够,管不起。在外婆家,还可以与许久没见过的表哥表姐表妹表弟们玩个痛快。外婆家住在高山上,那里有一条山泉水沟,只有外婆一大家人用,冬天里很暖和,周围很多漂亮的石头,我特别喜欢。总之,外婆家,人多热闹,环境好,就像世外桃源似的。
   山里的路,大部分都是由不规则的石头铺成,七弯八拐,很不好走。看起来近在咫尺的家,也要走上好久好久。真的是“看到屋,走得哭”。去拜年那年,哥哥七岁半,我四岁多,弟弟两岁多一点。到外婆家,上山下岭,乘船过河,我们一家大小,慢慢悠悠,在路上怎么也得花上半天时间。走在上路上,曾问父亲,是给外婆拜年,还是给山路拜年?父亲说,先拜山路,再拜外婆。
   是啊,山路弯弯,山包接着山峰,向上走着,父亲低着头,弯着腰,就像朝拜。一个“拜”字我想到父亲任劳任怨的体性,在大山里生活,没有绕山而行的智慧和耐心,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再近的目的地,也只能望而生畏。悠悠的扁担,两个箩筐,一会就摇睡了我们,曾想,父亲挑着自己的希望才不至于辛苦吧。父亲爬山路从不抱怨的态度,影响着我,也永远成了大山最忠实的孩子。
  
   三
   拜年的礼物,不是很多,除了腊肉,就是一包红糖,加上年粑粑而已。一担箩筐,还有我们的衣服,不敢随意加重,父亲的肩膀受不了。妈妈说,箩筐是你和弟弟的家,移动到山上的家。这是母亲心疼父亲的表达。六七里路的平路,那是预备,适应一下,路狭窄得就像一根草,弯弯曲曲,就像走地堰子,有踩高跷的感觉。乘船过河,人消失在蜿蜒曲折的小山路上,马上被大山脚下收留了。人对于大山,就像一个蚂蚁和一粒土疙瘩,那么渺小,但人总能穿过那座山,这是给我的最初感觉。弟弟刚学会走路不久,好奇心正盛,不让妈妈抱,要独自一人走,常言道,天高任鸟飞,弟弟就是一只小鸟,蹒跚地飞着。我和哥哥,则听了爸妈的鼓励话,两腿迈得有劲。受到鼓励的脚板,踏地有声,也有了飞山的感觉。爸爸出个主意,让我跟着哥哥数步数。几个数字在口中来回地颠倒重复,哦,这是消磨疲劳的办法,那时真觉得爸爸是最有智慧的人。学会数数,就在那时。山路啊,你又是我学会一点数学知识的老师。
   登山了,我和弟弟各自坐在箩筐里。我比弟弟重,礼物放在弟弟所在的筐里,叮嘱弟弟不可以戳破红糖包装纸,不可偷偷摸糖吃。这反而是给了弟弟一个暗示,弟弟的眼睛不在外面的风景上,盯住了那包糖。爸爸的那根扁担,赶不上悟空的金箍棒,但也有着与之一拼的优点,颤悠悠的,仿佛就不是竹制的,扁担的筋骨带着钢丝一样。不太长,轻巧灵便,光滑如漆,木质柔软,弹力极大,韧性十足,百十来斤就像蜻蜓点水,毫不费力。扁担上肩,脚步腾挪,马上有了节奏,我在箩筐里轻轻击打着节拍。我会唱歌,可能和坐箩筐爬山路有关吧,找不到遗传的线索。爸爸脱下外衣塞进弟弟箩筐,很兴奋,一声“抓住箩筐的索,坐稳了!”随即起肩便走,箩筐有节奏地晃动起来,我顿时觉得轻飘飘的,似腾云驾雾一般。我抓住箩筐索,从坐姿改成半蹲的架势,伸着脖子昂着头到处看。一只手指着山下的房子,说那房子就像变戏法,越来越小,一切都在动态里活跃起来。手抓住早就松开了绳索,爸爸大喝:“丫头,坐下!箩筐再一偏,你会倒出来的!”哥哥自在,看到奇石捡来装口袋,看到旁边的树枝要用手折断,到处甩,看到有鸟在树上叫,要停下来逗一会。妈妈没辙,只好寸步不离紧跟着、哄着爬山。
   爸爸也会逗我玩,说话都不利索,要我唱首歌。知道个词,哼一个不靠谱的调,只唱一句“山路弯弯”,别的不会了。爸爸说,这是我的第一首歌。
  
   四
   本来没有路,上山下山的人多了,才有了攀登的脚印。这路有的地方非常窄,窄得只能容一个人过,爸爸挑着我们,让箩筐前后摆着,两只手各捉住扁担的一头绳索,担子成了左右平衡的工具。挑上坡担子非常难,没有一定的力道和平衡度,是挑不好的。弟弟居然在这么狭窄陡峭的山路上睡着了,危险不属于孩子的世界。晃晃悠悠的箩筐像摇篮一样,山风是摇篮曲,扁担是摇篮的手。那年我到武夷山坐滑竿,马上想到了父亲肩上的箩筐,爱是不在乎用的是摇篮还是箩筐,都可以盛下。
   山路上,我喜欢和爸爸说说话,想减轻他肩上的压力。哥哥不时地从路边扯一些野花野草,逗着我和弟弟。哥哥懂事,见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便来一句:“妹妹,你少说点,少问点,没看见爸爸额头上的汗吗?懂点事!”我被误解了。爸爸张着大嘴,头上冒着汗水。也许我们这样,爸爸看到我们成熟了,那些苦累也值得,笑着说,我听鸟叫呢。哦,我们在爸爸心中永远是一只只鸟,这是怎样的美感,未做父母难懂。我在想,我们是鸟儿,爸爸挑着也轻松,就像街上那些提笼养鸟的人,多么惬意。
   离外婆家还有一段距离。一个很大的坪,站着着好几个光滑的石头,是上坡下坡的人歇脚的地方。爸爸放下了我们,我和弟弟从箩筐里爬了出来,伸了伸又酸又麻的双腿,爸爸抱起弟弟,我被妈妈牵着,哥哥一路跟着,山泉犒劳我们。我问爸妈这水从哪里来的,爸爸说:“山高水也高。山底下有泉眼,地下水反过来涌出,就成了泉水。外婆家比这还要高,那里的泉水堰塘,四季水流不断。”爸爸说了一堆,我歪着脑袋听着,不过没懂意思。这里的泉是热泉,我问爸爸:“没锅没烧火,水怎么是热的?”爸爸说:“这是温泉,是大山给我们的特殊待遇,城里人想喝还喝不上呢。”“给箩筐也喝点温泉吧。”我突然来了一个幼稚的要求,爸爸说,不累了,让你笑死了。想起这个细节,心里就暖。怪不得爸爸搂着我,一个劲地念叨“小棉袄”。大山啊,崎岖处总有惊喜;山路啊,通往的一定是最温暖的地方。小时候就这么想的,一直对山路,对大山,有着好感,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不是遗憾,因为我爱大山,那里有温泉,箩筐不能喝泉水,但箩筐也看见了那眼泉。
  
   五
   累了,到了外婆家,还在睡梦中。我听到妈妈叫唤,睁开朦胧双眼,发现我的身上什么时候裹了妈妈的衣服。我突然觉得好冷,接着就是一个喷嚏,爸爸正在攃汗。外婆对我妈说:“二丫头,火坑炉锅里有热水,赶紧给你娃他爸倒热水洗澡,流了一身汗,里面的衣服怕是汗湿了,得洗一洗,换换衣,别着凉。”紧接着外婆又吩咐二舅三舅:“你两个把两娃抱出来,快些到火坑边去烤火,今天温度低,别让孩子冻感冒了。”我还觉得自己依然在山路上,在晃悠悠的箩筐里,伸手想握住箩筐的筐边儿,父亲握住我的手说,喜欢到姥姥家,那就自己背着箩筐来。
   为什么要背着箩筐?想了很多。我终于明白了,要给姥姥最好最多的礼物,用箩筐盛着。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山里人,箩筐就要在肩,在山路上。一代代的传承,山里人还是没有丢下自己的箩筐,并非我是山里人,就不能走出大山,很多机会,并不觉得就是那么好,大山,山路,给我的是美好,我也权衡过,最终还是选择在山路上行走。
   翻山越岭,只为给外婆外公舅舅姨姨们逐个磕头拜年。拜年,不是串个门,是要走很长的山路,箩筐也是拜年的礼物,姥姥拿出箩筐里的礼物,又给箩筐装上回敬的礼品。
   我一想到爸爸挑着我们爬山的场景,就有一股暖流涌动,还会热血沸腾,我想,这股暖流将伴我终身。我知道我永远报答不了父母了,妈妈已走,我现在除了每天祈祷爸爸平安健康外,也做不了其他。
   那些箩筐还放在家中,父亲再也挑不动箩筐了,更不能在那条山路上行走了。父亲留下的,我曾经的安乐窝,怎么舍得丢掉呢。
   到江山文学网站上写文章作诗歌,我曾经写下《箩筐之歌》,记得其中几句——
   把山风装进箩筐/让父亲的肩膀挑着/把快乐盛到箩筐/给父亲一首行路的歌谣/箩筐不安地站在屋角/父亲的目光还在箩筐上/一路的辛劳/还有那些快乐的记忆/装满了箩筐/终于让箩筐歇息了/而在心底/箩筐之歌/晃悠悠地唱着/在大山里,在山路上……
  

共 38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美很有嚼头的“箩筐之歌”,也想行路吟。歌吟曾经的快乐,感知父母的柔情,感悟成长的不易,领悟山路上的风情。如今,箩筐静静地躺在屋角,还是让人一下子回想到山路上扁担悠悠,箩筐晃晃的情境。箩筐是古老的农具,千年传承,依然使用,作者想到父亲挑着箩筐给大山另一面的姥姥拜年的情境,美好顿生。箩筐伴着一家人行走在密林深处,在小孩子的心中,越山给姥姥拜年,是因为姥姥的核桃的招引。父亲说挑着箩筐,先拜路再拜年,那是对山路的敬畏,是深深的情感的表达。箩筐里的孩子睡了,挑着箩筐的父亲没有睡,山路记下了父亲挑着箩筐的一幕。箩筐里的礼物并不重,但要把那份亲情挑过大山的另一侧,把快乐轻松的姿态,给山路,山路会教会我们太多。因为箩筐,作者有了第一首山歌,虽然只有几个字,那也是成长中最美的儿歌。山路再狭窄,有了责任,父亲也可以挑着过去。消除疲劳的办法就是快乐着,快乐是一只鸟,这是多么深刻的思想。山路是有温度的,那眼泉就是聚集着温暖,安抚着走在山路的人。箩筐里盛不了多少东西,但盛着的情意,有千斤。尤其是那首《箩筐之歌》写出了山路上的美,时光的清爽。箩筐曾经在山路,如今在屋角。歇歇吧,父亲。这是多么温暖而沉厚的情感表达。一条山路,一对箩筐,一家人,简单却又有着复杂,文章表达出多种感悟,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更多的思想成分,让文章有了美感厚重感。细节生动,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将一个人在懵懂中成长的经历,留在山路上,放在箩筐里,构思精妙。尤其是作者对大山对山路的情感,成为一生难得的加深财富,令人沉思。力荐美文,赏读为快。【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17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2-17 14:48:07
  读过很多写父亲的文,以此种手法写父亲的文第一次读。文章新颖别致,语言轻松活泼,很有看头,很有味道!遥握问候,谨祝春祺!
回复1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2-17 19:59:27
  湘莉老师好,一直想写父亲,可不知道该如何写,因为文笔实在是太差,写了多次都没写成,这次还多亏了怀才老师修改哦。谢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祝福老师!
12 楼        文友:岚亮        2023-02-17 18:10:51
  看了此文,勾起了我的回忆,儿时我也坐过箩筐,也是去外婆家拜年的路上。很暖心的文字,拜读点赞!
回复1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2-17 20:02:00
  老师如果也写一篇这样的文字,肯定是不一样的感觉,一点会精彩万分。谢谢老师的鼓励,祝福老师,期待老师的箩筐佳作。
13 楼        文友:白玄        2023-02-18 10:16:38
  箩筐与大山里生活,特别诶是一家人去外婆家拜年的情景,终生忘不了。文章细致具体,感情充盈,内涵丰富。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1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2-18 14:00:33
  谢谢白玄老师鼓励,祝老师春祺!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