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怀旧老歌,时光留下的味道(散文)
一
一首经典的怀旧老歌,一个年代久远的音乐光盘,不经意间就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勾起我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我喜欢听一首老歌,只是想借一种方式,怀念已逝的岁月。怀旧,不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生活条件有多么优越,而是我怀念那个时光里遇见的一些人,发生过的一些事。
歌声,是记录时光的留声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当歌声飘过,在时光的画板上就会留下岁月划过的痕迹。
我想,经典的歌曲之所以成为经典,无论是词的创作,还是曲的旋律,还有演唱者的倾情演出,都是最佳拍档,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才是经典,才能经久不衰。
一首怀旧老歌,是一个感人故事,是一段人生历程,也是一种生命感悟。伤感的也好,愉快的也罢,每一首歌都是音乐人心语的诉说。而有些歌,正合当时的心境,有时让人莫名的欢喜,有时又有些淡淡的忧伤。我喜欢听歌,偶尔也开口唱歌,我承认自己在音乐上是个“门外汉”,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听歌唱歌。
这个时代的新歌层出不穷,像《一路生花》《光的方向》《你爱我坏》……它们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来去匆匆,像飞驰的快车一闪而过。但我好像对经典老歌情有独钟,那些久远的旋律,清澈似镜,宛如高山流水,让我心驰神往,时常会触动我的内心,让我莫名地感动。
一个人的时候,是孤独的,也是幸福的。静心聆听着老旧的歌曲,犹如坐上了时空穿梭机,思绪回到了过往的岁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在心头辗转。
二
对于音乐最初的记忆,应该归功于我的母亲。
母亲哄我睡觉时喜欢一边轻轻拍打着我的背,一边哼唱催眠曲。“风儿轻,月儿明,树叶遮窗棂,蛐蛐儿叫铮铮,好像那琴弦声……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梦中……”母亲的声音很好听,轻轻的,软软的,在她温柔的歌声里,我慢慢地进入梦乡。
上小学了,一切都很新奇,知识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音乐老师是一位干瘦的老先生,个头不高,但特别有精神、有气质。他边弹奏钢琴,边教我们唱歌。《一分钱》这首歌让我懂得了拾了钱要交公,要有拾金不昧的精神。“小呀么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无脸见爹娘……”《小二郎》这首歌让我知道了要好好学习,不能混天度日,要珍惜时间。看着音乐老师手指在琴键上熟练地弹奏钢琴曲,琴声悠扬,悦耳动听,我感受到了一股音乐所特有的神奇魅力,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入迷,听得如痴如醉。老师弹琴教我们唱歌的样子,酷酷的,我开始迷恋听歌唱歌。
歌曲是时代的产物,触人灵魂,引人共鸣。用心品味,每一首歌的产生和传播,都有它的背景和意义。
小时候大队演电影,四邻八村的人像赶集似的,汇聚在学校的操场上,大家异常兴奋,议论着今天要放电影的名字,心中充满了期待。第一部电影是战争片《英雄儿女》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王成舍生忘死,独守无名高地和美国兵近身搏斗的英雄故事。“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而里面的主题曲《英雄赞歌》激情高亢,气势磅礴,万丈豪情之中又充满了满腹柔情,抒发了对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每一次都听得我热血沸腾。还有《打靶归来》《闪闪的红星》《我的祖国》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峥嵘岁月里,一大批优秀的红歌唱响大江南北,曾激励多少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勇前行。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1981年,罗大佑为电视剧《走过夏季》写了一首片尾曲《童年》,它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心思单纯,阳光坦荡,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因为贪玩,生活中多了许多乐趣。几乎那个年代的孩子都喜欢唱《童年》这首歌,活泼欢快的旋律,贴近生活的歌词,一下子就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把我们带进难忘的童年时光,让每个人孩子耳熟能详,张嘴就唱。
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流行歌曲席卷中华大地,一时间风靡全国。
听习惯了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那些温软轻柔的抒情歌曲就像一股轻盈柔美的风,吹得人心花怒放,让人听得舒服。村里的年轻人像着了魔一般迷上了录音机。我大哥结婚时,跟父亲提出想要一个录音机,因为家境并不富裕,父亲认为那录音机很不实用,没有满足大哥心中的愿望,还闹得很不愉快。
有段时间我迷上了学唱歌曲。为此,我还专门准备了一个记歌词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自己喜欢的歌词,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和小伙伴学唱。我觉得那些写歌的人,一定是诗意的人,浪漫的人,要不然怎么会写出如此美妙的歌词。
那时候,正赶上流行“港台风”,烫发头,喇叭裤,黑皮鞋,花布衫,村里的年轻人以家里有一台录音机为荣。如果谁家买了一台录音机,我们都争着去他们家看,觉得这个黑匣子真神奇。放上录音磁带,一首首悦耳的歌曲就缓缓地流出,跟着音乐的节奏可以跳一曲迪斯科。那悠扬动听的歌声,直击人的心房。对门的宾哥当时正值青春年华,二十岁的样子,每天头发梳得明晃晃的,每天天一亮,音乐就会响起,弄得四邻八舍都能听到,像村里的大喇叭一样,立体声带回音,宾哥用他那不标准的口音鬼哭狼嚎般地唱歌。我们一帮小孩子每天看热闹一般,一到放学的时间,就会聚集在一起。听那些好听的歌曲,羡慕人家怎么有那么温柔的声音,简直把人的心都融化了。
后来,我们家买一台小收音机,我们如获至宝,兄弟们姐妹们争着听。我最喜欢听点歌台,每当到了点播时间,电台主持人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准时响起:“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又到了我们为观众播放点歌的时间了,河南的某某朋友为自己的好朋友点了一首毛阿敏的歌曲《思念》,祝愿他们的友谊能地久天长……”一般点经典通俗歌曲的多一些。有一段时间,我不喜欢听高八度的美声,觉得太刺耳。而通俗歌曲就不一样了,温婉细腻,如轻声慢语,如泣如诉。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台湾女歌手邓丽君,长相甜美,古灵精怪,幽默俏皮,歌声温婉。她的《甜蜜蜜》《微风细雨》《又见炊烟》《月亮代表我的心》让人百听不厌。
在我的心中,邓丽君是女神,优雅风趣,音质绝佳,那甜美的声音,是一代人的难忘回忆。
四
一年又一年,秋去了,春来了,时光像流水一样,无情带走了我的童年、少年时光。一路走来,经过风,沐过雨,怀旧老歌,是我最忠实的朋友,陪着我一路成长。
我从小生活在父母的身边,从没有体会过离开的滋味,不知道游子的辛酸和烦恼。《故乡的云》歌曲里的忧伤情调,让我初步感受了思乡原来是一种痛苦的情绪。后来自己离开家乡,才深刻地体会到游子的思乡之苦,品尝到乡愁的滋味。
上大学时,为了学习英语听力,我买了一个红色的小收音机,巴掌大,非常方便携带。每天晚上,除了听英语听力,躺在床上,戴上耳机,还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所有的烦心事也会随着烟消云散。
在外求学的日子里,虽然远离亲人,但同学之间的情谊让我们难忘。记得有一次过生日,我们同寝室的刘文华、魏玉芳她们瞒着我跑到广播站为我点了一首歌。那是我收到的最特别的生日礼物。那首歌叫什么名字我已忘了,但室友之间的情谊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青春岁月里,有一颗悸动的心,喜欢听一些伤感的爱情歌曲。像什么《明明白白我的心》《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大约在冬季》《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柔情中夹着一丝忧伤,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只有如流水般的情感让人百转千回。爱情歌曲,像一杯让人醇厚浓郁的酒,让人唇齿留香;又如一朵绽放的茉莉花,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在心间萦绕盘旋。
当那久违的老歌响起时,空寂的心灵完全沉醉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无论你有什么烦恼,一首歌曲能让人瞬间融入其中,心情顿时舒畅而清澈。
五
岁月匆匆,人至中年。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不变的是我对经典老歌的那份情怀。
如今,只要和朋友去KTV唱歌,我喜欢唱上一曲《和往事干杯》,光阴知味,从老歌中,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看到卖CD光盘的,我就会买几盘,奇怪的是,我喜欢买一些怀旧的经典老歌磁带。一个人开车的时候,我打开车载音乐,开大音量,倾听着老旧的歌曲,《同桌的你》《怒放的生命》《蓝莲花》……每一首歌有着独特的旋律,似清泉,似心语,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品着,悟着,人生的百般滋味便涌上心头。
生命就是一首歌,百转千回,曲曲折折。冗长的岁月,经过时间的一次次发酵,早已沉淀成了一幅清丽而又幽远的水墨画,只是画中的自己依然是年少时的清纯模样。在流淌的岁月中,歌声依然嘹亮着,在耳畔余音袅袅,婉转悠长,让我仿佛又回到了温柔的旧时光里。
怀旧老歌,让我想起曾经被遗忘的时光,怀念是如此真切,又是如此深沉。在尘封的记忆中,在经典老歌里,我品出了时光遗留的味道。


不禁想起了现今的一些流行歌曲。流行流行,就慢慢地被时光被历史淹没了。尤其是某些曾红极一时的明星歌曲。
我这样说可能会招来一些非议。我自己先做个检讨:应该说,是我们自己老了,我们老是好拿价值观、人生观这些东西来说美好,我们不能与时俱进,我们不会欣赏快餐文化,也没有学会娱乐至死。
祝老师佳作连连,文笔永葆青春!
音乐的天才也好,其他文学艺术的天才也好,我觉得他自身首先一定是个情种,这种他骨子里本来就有的“情”,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芽,就会抽长。于是就会诞生伟大的作品。
如果说姑娘的一鞭,才刚刚把王洛宾打醒,那么,一天晚上,摄制组在当地放了一场露天电影,这又成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催化剂。在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众多人群里,王洛宾和姑娘同骑在一匹马上看电影。好多年后,人们问起他来:一匹马,一男一女两人看电影,那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看法,他毫不掩饰地说:“应该怎么看,你们自己去想吧。”这就是情种,情种的气质。这还不算,在摄制组离开的时候,姑娘骑着马送他很远,分别时,王洛宾发现了卓玛那粉红的脸颊上挂满了晶莹的泪珠。于是,王洛宾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一部伟大的歌曲在他笔下哗哗地流淌。“在哪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同样是关于情歌的事。忘了是那一年,那是为乔羽做的一档电视节目,一位在歌坛耕耘了几十年的词作大咖,对广为流传的网络红歌:“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深感茫然,他操着浓浓的山东口音:老鼠爱大米,老鼠怎么就和爱情挂上钩了?他那一脸发懵的样子,我猜有两种心理:第一,我是不是真的老了,看来我再也不能写歌词了;第二,他不明白归不明白,骨子里是抱怨的,心想:“这叫什么玩意儿?”这样的玩意儿(一不小心我也说漏了),不,这样的歌词,不光乔老爷不明白,好多人都不明白,当然也包括我。这也是时代的产物,好在它不是主流,一瞬就过去了。
好了,说得有点多了,扯得有点远了,下不为例。这都是阿巧老师那句:“歌曲是时代的产物”惹的祸。(偷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