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读书是治愈一切的良药(随笔) ——献给世界读书日
每当空闲的时候就拿起书本读书,每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书就是精神支柱,每当寂寞无聊的时候就以书为伴。
尽情地阅读,任凭自己的思绪翻飞。读过的书,可以拯救并滋养一个人的灵魂。书,也许不是灵药。但读过的每一本书,垫高的却是一个人的灵魂。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文学的支撑和滋养。
吉普林在《演说》里写了这样一句话:“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药方。”好的言语,真的可以治愈一个人,促使一个人朝着阳光的方向出发。
而好的语言来自于阅读,阅读有益于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是传承文化、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不妨在一个鸟鸣的清晨,或是雨后的黄昏,抑或静谧的深夜,打开一本书、开启一场对话,在时间的流动中感受读书的力量。“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读书能让我们遇见有趣的灵魂,探寻更高远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正是刷新自己、发展自己的成长方式。持续追求、不断探索,我们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拥抱更多可能。
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慢慢读书、细细看报、静静写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深思考问题,是给大脑做“广播体操”呢。大脑活跃,思维敏捷,人就会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自然也就不太容易衰老了。就这样,一动一静形成了养生的一大特色,长期保持,效果绝佳。
作家亦舒说:“读书的目的是进修学问,拓阔胸襟。人生所有烦恼会不多不少永远追随,只不过学识涵养可以使一个人更加理智冷静地分析处理这些难题而已。”
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一样的烦恼和任务,如果不读书,那就一筹莫展。表面上看,人不读书,也能过日子,但是生活的质量是不同的。六十岁退休了,开启了全新的旅程,读过的书,就会走带你走得更远。
北宋时的苏洵,年少时有些吊儿郎当,希望一辈子做一个“游侠”。他结婚之后,妻子程氏常常叹息,让苏洵很难受。接下来,苏洵发现,妻子的本意,是要他发奋图强。程氏是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她知书达理,也懂得“富贵”的好处。
史书上说:“苏洵年二十七,开始发奋读书。”苏洵能学有所成,一半功劳,是妻子的。通过读书不但苏洵学有所成,还培养了二个儿子。苏轼、苏辙、苏洵三者称为:“三苏”。苏洵、苏辙、苏轼皆为北宋散文家,人们因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皆擅长文章,因而将他们合称为“三苏”,因读书改变了命运。
读书也悦心,是生活的解药,也是精神层面的养生。读书并不是一个爱好,而是一种需求。喜欢读书的人一定不喜欢刷抖音,反之亦然。读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无穷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现实世界根本没法满足。所以,读什么书真的不重要。读书就像吃饭,重点不是吃什么,而是每天都要吃三顿,一顿不吃饿得慌。
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书能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坐读便可日行千里,读书能点化一个人的困顿,开解明悟,书能承载一个人的情绪,消化吸收,书能净化一个人的心境,化繁为简。
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日勤于阅读很重要。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储备知识,并且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写作也才会有汩汩不绝的源泉。
读书的意义在于,即使你无法行万里路,也可以知道万里之外的事。读书的意义更在于,你可以认识一个另外的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
迷茫时读书,无聊时练字,难过时运动,很累时听音乐,落寞时打乒乓球,失望时倾诉,绝望时开窗。生活哪怕是一地鸡毛,也要将它做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读书虽然不会立马帮你解决当下的难题,但那些读过的书,终将增长你的智慧,提升格局,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人。
读书虽然不是万能,但读书的确是治愈一切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