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草原明珠小镇掠影(散文)

精品 【东篱】草原明珠小镇掠影(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39.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6发表时间:2023-05-01 05:55:02
摘要:4月21日从威海乘轮渡出发去往大连,从大连一路大巴车,飞奔到科尔沁大草原,半途留宿于左翼中旗的巴仁哲里木镇。印象非常深的两个小镇,一是路遇“花吐古拉”,二是夜宿的“巴仁哲里木”。记下所见风景,感受内蒙古大草原文化的美。

【东篱】草原明珠小镇掠影(散文)
   科尔沁草原的夕阳,泼洒下一抹温柔的金光,追着我们一行。车行至“花吐古拉”镇前街路,路边上一桩蒙古建筑,就像被夕阳点亮了一般。“花吐古拉”四个镂空黑体大字,被夕阳红和碧空蓝勾兑的颜色装饰着。一角写着“七彩驿路”一行小字,好像是概括了这幢蒙建的主题。我急忙让大巴车停下,急忙摄影,快速缅怀。
   我感觉内蒙古有着世界一流的建筑,是以童话般的晶莹简洁,呈现在草原上的,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与众不同。有点孤独,自成一体,不太合群,但渲染气氛,又掩不住外溢的光辉,每一处蒙建,都有着个性,无法简单模仿。我觉得自己的审美有了局限,无法读透的惶惑,就像临场考试遇到了难题。
   “七彩驿路”四个字,似乎是这座小镇的专门定制,非她属不能有。建筑一角也是圆顶布局,用不着标注蒙文,极似蒙古包的样子。檐下墙壁彩绘着羊犄角环绕的图案,我不知这建筑的实用价值,但“花吐古拉”让我知晓了曾与“孝庄文皇后”有关。
   400多年前,一个叫“布木布泰”的蒙古女子从这里诞生,她就是康熙帝的祖母,清朝的国母。她一生辅佐了崇德、顺治、康熙三朝皇帝,堪称“三朝元老”,是名垂史册的女政治家。
   “孝庄故里”应该就在这座蒙建的后面,行程不允,我不能弃车观光,只能遥想了。在脚下这条路上,当年的康熙帝曾率万人之众来此祭祖,蒙的头面人物无不临镇恭迎。封建朝代,往往崇拜文治武功,但朝政和顺,并非是这四个字可以护佑的。皇太极深晓治政之精奥,跟彪悍的蒙古族实行了“满蒙联姻”,从而确保了盛京(沈阳)以北以西大片草原旷野的安宁。这种治政思想,应该是本自汉族与匈奴通婚之俗,昭君和亲,成为美谈,由此而往,孝庄嫁满,应该视为是这种“联姻治政”的延宕而丝连。有时候我们研读历史,试图寻找文明的线索,我想,文明的精髓,无论多少年,都在冥冥之中传递着,忽隐忽现,就像科尔沁草原上的河流,时隐时现,这便是中华文明的脉络,无法割裂。尊重他族文化,不标清高超俗,不求玄深古奥,不扼杀不排斥别种文化,于是才有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历来都是在交融中求得超越发展的,满蒙如此,就像携手同行的兄弟。
   相比我定居的胶东半岛,科尔沁太遥远,按照我的眼光,也并不繁华,但在中国的土地上,再荒凉的地方,每一寸泥土,历经几千年,都有着自己的光芒。文明于此沉淀,然后洇漶。祖国的版图就像一张印着精致花纹的涛笺,一滴墨彩,无限染渍,可以成就一幅意境深邃的水墨画,徐徐打开,便读到了有意境的历史。
  
   二
   坐在车中,我一一解读着见过的名字,仿佛在翻阅一部词典。“科尔沁”——带弓箭的卫队(蒙语意思),哦,“花吐古拉”被称作“驿路”,想必当年也是卫队暂住之地。“花吐古拉”——黄色的牛犊(蒙语意思),哦,这是一种图腾般的崇拜,牛马是草原的生灵,也应当有着它们的文化存在。但我宁愿用汉语来解释“花吐”两个字——娇花吐艳,这和那位端庄秀雅的孝庄皇后,有着巧合和匹配。孝庄文皇后本名“布木布泰”,在蒙语里是“天降贵人”的意思,这种命名于汉族字求美意的方式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我沉浸在这些命名文化里,饱吸着其中的诗意,旅途的颠簸,反而成了平仄的节奏。
   我们继续西行,几百里外的那个地方叫“巴仁哲里木”,据说“巴仁”在蒙语里是“谷西”的意思。“哲里木”又是什么意思呢?真的是一头雾水,但这份好奇,让我对这片沃土产生了兴趣,若有时间,我想穿行大草原。同车的朋友说,妄想!是啊,我只能驰骋想象,甚至用大同小异安慰自己,见识这个东西,对于一个人的眼界永远都是制约啊。
   一天,都在科尔沁的“左翼中旗”穿行,我们到了巴仁哲里木镇,夕阳正悬挂在镇子南面的山头的佛塔上,要穿过科尔沁草原,还有千里,与其说是畏惧路途之遥,不如说是被巴仁哲里木的风景勾住了魂魄。
  
   三
   一车的旅伴忙着抢夕阳照塔的镜头,我则忙于四顾看景,我想他们一定会发图和视频给我欣赏,我坐等其成吧。
   海拔几百米的山,在科尔沁草原应该是一个奇迹了。山巅的佛塔应该是建立不久,彩绘颜色鲜亮,夕阳抚摸,就像在涂着一遍遍的蜡光。据我所知,藏蒙皆信奉一佛,所秉佛意也大同小异,有的几乎一样。山下是“王布和蒙医医院”,入镇的牌坊很壮阔,上书“康养小镇”之名,这完全是汉化的名字。佛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当作一种经义来口吟哼唱,或许就没有多少意义了,而这个小镇却是在践行着这样的佛语之意。“浮屠”即佛塔,是梵语,本自佛陀。蒙人称弥勒佛为“迈达拉布多汗”,是否和藏佛同宗,不得而知。佛塔一般七层,故称“七级浮屠”。能够以念佛之心,面对坎坷众生的疾苦,让我突然觉得,把佛经之意变成现实的虔诚和执着。远离华夏故土中心,依然有着文明的印痕,让我心生敬意。以善行天下,虽远也有善闻,虽遥更有客访。小镇渐渐被暮色合围,黄灿灿的日光,此时使尽最后的努力,夕阳光顾的山巅变成了炉火色,又像是给山巅涂上了一层胭脂,色块始终在变化,耀眼的颜色渐失,只剩下了晚妆般的艳丽和沉静。没有流云,只有深蓝渐染,这种暮色让我第一次惊见,真的是雄伟而瑰丽。举目佛塔,夕阳缓缓沉没,坠于山中。夜色随即浓浓地围拢,隐约之中,佛塔成了剪影,守住小镇的夜晚。
   我一下子理解了“哲里木”的蒙语意思了。这座山就像一个马鞍,像一个驼峰,怪不得“哲里木”是马鞍吊带的意思。我不解的是,蒙文是拼音文字还是象形文字,或者二者兼具,文化是多么神奇啊。
   山,不知其名,可拾级而斜上。半山处,有两座风亭。鲜红的亭柱,拱起飞檐,宛若草原雄鹰暂栖于半山,俯视着。月光星光光顾亭阁,飞檐如臂,仿佛可摘下。亭阁,是江南的建筑样式,我看不出与山巅佛塔有什么格格不入,反而觉得是那么般配,就像特地从几千里的江南突然飞落于此,和佛塔会面,从此依偎于塔下,不离不弃。想起几句词——“鹤冷风亭,鸿迷烟渚,晓来雪意填空。”(宋史浩《满庭芳·鹤冷风亭》)科尔沁草原常年平均温度2.9,鹤冷有亭可栖,烟霞迷蒙仿若洲渚隐现,我未见雪景,但可以想见,一夜之间,戴雪粉面的样子,好一副老者踞山的样貌!蒙汉文化是各成体系的,却又是相互包容融合的,其融合速度之快,无过于当下。江南可食手撕羊肉,草原也有米线之香。距离不再是一堵墙,而是一种鲜度亮度。这种跨度,缩小了距离,也成就了文化的互通共融。
   未至科尔沁,我总觉得这里的人们“总守着一座孤城”,(《烟花易冷》歌词)孤城都不是,是一处偏远之地。其实,这里不是一步一景,而是百里一景,决不拥挤,这种读感,并非眼盯着蝇头小字,而是巨大的方块字向眼睛扑来,颇有震撼感,有猝不及防的读趣。我怎么说明这种感觉呢?就像一个巴仁哲里木“小镇”,面积就有418平方千米。所以,用“孤城”显然不妥,应该是辽远之城。这里的人们,太有空间打造自己的风景了,我也相信,别处也有蒙人正在规划着自己的风景区,他们距离“一步一景”不远了。我这样的想法,马上被科尔沁大草原草草收拢起来装下了,“工程师”的头衔,并不适合大草原,这里应该是期待每一代蒙人的擘画者。
   文明不需要喧嚣,她的千年存在,就是一部丰厚的史书。有文化底蕴,并一再沉淀,不能从地域的远近判断她是孤单还是热闹,也不能用这样简单的词语去评价她。我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文明的自重和自爱,更是独立无二。
  
   四
   远处,有彩色小旗围绕着一堆石头在随风飘扬,内蒙古的朋友告诉我,那是“敖包”。每一个词语对我而言都是一种难度。车行一路,在草原,在山丘,时而可见这样的布局,我们一车人都称之为“蒙古包”,但解释不了很多现象,那些石头从何而来?电视片里所见蒙古包并未有石墙围起,为何石头是绕着一棵树,或一根高杆?为何悬挂着彩旗,彩旗有几色?太多的疑问,仿佛一下子把科尔沁弄成一个谜团了。
   “敖包”在蒙语里是“堆子”的意思。“堆子”就像我所见过的路标界标,甚至有点像古代的烽火台,但其意义并非为了传递信号,而是有着蒙人的意念寄托。敖包是用石头、泥土和杂草堆垒而成,往往借助一棵树作为“堆子”的核心,四周堆砌着石头,堆子上挂满了彩绸,据说,那是“希望之彩”,他们借以祭奠山神路神,祈祷丰收。这令我想起去往西藏所见的“玛尼堆”。藏族称“朵帮”,有“阻秽禳灾”之用。据说,祈祷者要在石头上刻上“六字真言”和咒语。蒙人的“敖包”应该和藏人的“朵帮”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吧,我十分敬重他们对自然界一草一木,一色一石的虔诚崇拜,在他们心中,即使是一块小小的石头,也是有着灵性的,并非草原上少石,他们对待世界的态度,令人咂舌。即使石头再远,也要以怀揣的方式,运送到堆子上,成为“敖包”的建筑物。在大草原上,捡拾一块石头,万石成堆,我想,这个工程量也不亚于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何人组织,何人砌垒,他们祭奠时有什么仪式,都是谜,好吧,留住谜底,我不可能一次匆匆车行就可以弄懂太多,蒙古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分支,源远流长,靠一次走马观花,不可能理解深透,并非我原谅自己,而是夜色低沉了,我们要吃一顿地道的蒙古大餐。
  
   五
   吃饭在一个小店的二楼。房间一张圆桌,我对壁上唯一一张画像感兴趣。是成吉思汗的画像,两边竖排着蒙文。蒙文真的也是风景啊,一竖划在中间,大部分字是在竖划的左边画圈,透出一张刚毅雄健的美感。就像我在古装戏里看到的“环佩月牙刀”,如果把那个蒙古文字拿在手里,简直可以摇晃出铮铮之声。形容汉字的美,我以为“字如珠玑”的说法,最为精准通透;而形容蒙文字,应该是“字如剑戟”,这和蒙古人能征善战的个性特点完全吻合。我觉得自己找到了理解蒙文化的一个切入点。画像两侧是一副对联,我按照汉语的规制来看,发现其中两侧蒙文里居然有四个一模一样的字,按照汉语对联知识来解释,显然是不能重复的,这是蒙文与汉语的不同?我不知写的是什么内容,但我断定一定是一些祝语吧。对名人,对民族英雄的崇拜,是汉族和别的民族共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文化的精髓,就像我心中记取的那些历史上的伟人名人,始终成为我们为之骄傲的文化背景。
   和内蒙古的朋友谈话,使用的是汉语,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马上使用蒙语,我感觉出那种抑扬顿挫的语势的美了,仿佛是一曲“天苍苍,野茫茫”的歌谣,但我听出了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嘎查。大约他们是在交流在什么地方相见,通过朋友的手势,我约略猜出一点。
   的确,朋友告诉我“嘎查”就是蒙语里的村屯的意思。就像我们所在的“巴仁哲里木”,就称“巴仁哲里木嘎查”,是小镇的驻地。听蒙语,也是在听一道风景的低唱浅吟,尽管我听不出汉语诗句的平仄,但同样有着亲热的温度感。回家的路上,我还一再在心中念叨着小镇的名字,唯恐忘记,念叨着“嘎查”,突然想到,蒙语说“乡愁”该如何说,我笑自己给了一个汉蒙结合的说法——“嘎查之愁”。
   深爱着家乡,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情结,应该可以接受我这个说法吧,这也是草原蒙人的最美情怀吧。草原之辽阔,但这里不合适迁徙和流浪,泱泱草原,有的是从容,从容地爱着这块休养生息的土地,我从那些蒙人的笑容看得出。笑容,要比那些蒙建,那些街道,更生动。坐上车,笑容还在眼前如花开。在我心中,笑容是小镇最精致的明珠,她的属性是灿烂,挂在每个人的脸上,用不着担心会蒙尘失色。
   路途经过两个小镇,小镇宛若明珠,镶嵌在无边的草原上,我不能把小镇的全部带回来,只能以“掠影”来记述所见所闻,我想,看到更多,弄懂所有,就要居住在小镇。我会再来的,就像朋友送别时说的——欢迎你再来巴仁哲里木。我说,我下次一定好好游览一下“花吐古拉”。朋友遂感亲切,说道必须奉陪。
   闭眼想想,偌大的草原,我在草原上得到了什么?突然觉得,那些稀疏的村落小镇,就像上帝散落下来的明珠,在草原上,透着天然纯粹的珠光宝气。回到家,朋友问我,从科尔沁大草原带回了什么?我说带回了“两粒明珠”。
  
   2023年5月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8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广袤无际,在人间大美四月天,作者有了一次难忘的草原之行。黄昏时分,夕阳点亮路边的蒙古建筑,作者来到小镇 “花吐古拉“。首先被内蒙古建筑的独特震惊,”七彩驿路“四个字仿佛专门为小镇定制,圆顶布局的建筑檐下墙壁上彩绘羊角环绕的图案,让作者读到了一段深藏小镇草原深处的历史,“孝庄故里”就在蒙建后面,憾不能弃车前去,只能遥想。400年前,“孝庄文皇后” 布木布泰就在这里诞生。孝庄嫁满,为确保盛京(沈阳)以北以西大片草原旷野的一方安宁,不同民族血脉交融,中华文化在交融中获得超越发展。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历经几千年风雨洗涤,都有自己的文明沉淀。蒙文化博大精深。在车中,作者先一一解读见到的名字,科尔沁、花吐古拉等等,但作者巧用汉语解释”花吐”——娇花吐艳,与孝庄文皇后本名“布木布泰”,在蒙语里是“天降贵人”的意思,竟有着天然的巧合和匹配。在一路想像中,作者到了巴仁哲里木镇。又是夕阳西下,入镇牌坊上“康养小镇”之名夺人眼目,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偏远之地,依然刻有文明的印痕,作者心生敬意。暮色四合,小镇渐渐陷入自己的夜晚。登山见江南样式亭阁,并不觉得与山顶佛塔龃龉,江南可食手撕羊肉,草原可食米线,蒙汗文化其实早已互通共融。巴仁哲里木,这个辽远之城,有着太多的打造空间,文明不需要喧嚣,但期待怀情抱技的擘画者出现。作者有幸见到敖包,与敖包相会,却带给作者谜团。三思后方释然,原来敖包和藏族的玛尼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此石堆,堆砌着蒙人对世界的虔诚。品味一地文化,一靠眼睛,二靠吃。中华文化,民以食为天,蒙族亦然。吃饭时,作者给自己“加餐”:端详起成吉思汗画像,虽看不懂蒙语,但足见蒙古人对英雄的崇拜。至此,作者从内蒙朋友口中了解到,小镇全称叫“巴仁哲里木嘎查”,“嘎查”即是村屯,“嘎查”有风景也有乡愁,那些不变的风景就是最美的乡愁,可谓“嘎查之愁”。作者从蒙人的笑容中看出,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家乡,最后带着小镇人的笑容而归,笑容就是小镇最灿烂的明珠。作者用精粹的文笔,独特的视角,记录了科尔沁草原之行,寥寥数笔,就将两个明珠小镇的全貌勾画无遗,小镇风情跃然纸上,足见老师非凡的写作功力。美文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50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01 05:56:12
  老师的科尔沁草原之行,虽时间紧凑,难免走马观花,但有幸带回两粒小镇明珠,璀璨炫目,不虚此行。虽是掠影,但不亚于声情并茂的微电影,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小镇明珠的人文、历史、风俗的辉煌灿烂。蒙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源远流长,恭候老师的草原系列滚烫出炉。老师辛苦,多保重,五一节快乐!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1 09:24:56
  非常感谢韩老师的专业唯美点评,编辑辛苦了。突然出发到科尔沁大草原,事先也没有准备,也没了解蒙族文化,一无所知,无知者不惧吧,那就出发。一路新奇,不敢眨眼,尽管草原有时候的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具体看点,但还是不肯错过精彩。千里之行,路遇两个小镇,感觉特色鲜明,于是捏在一起来写,毕竟是浮光掠影,难免肤浅,多写包涵。再往,一定再仔细搜罗,不漏精彩。内蒙古是和汉族不一样的文化系统,但我作为汉族人,只能以汉族文化来角度,更难免不伦不类。但我是在阅读,并付诸深情,因为喜欢。一会好好好拜读韩老师的《黄鹤归来》,感受精彩。
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5-01 09:19:46
  怀才老师天才啊!怀才老师蒙古之行我是知道的,天黑起程坐轮渡,然后直接上大巴车,天黑时到目的地,第二天又坐大巴和轮渡往威海赶。连走马观花都不是,咋就成就了如此美丽的篇章。这不是文曲星附体是什么?为怀才老师的才情点100个赞!遥握问候,谨祝一切都好!今天五一劳动节,祝老师节日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1 09:30:07
  湘莉老师好!你有所不知,内蒙古的新奇神奇,就像我遇到一本绝世巨著,一路上不敢眨眼,读下来,不敢分神,扯行比马快,反而给了我深度思考的机会,不过,问号居多,所了解的连皮毛也不算,只能截取片段,写写自己的感受吧。那么大的草原,太多的不解,即使盘膝端坐,未必读透,只能靠一次次的解读吧。谢谢你的美评,科尔沁草原一行,有几篇文章,想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部大书,磨目了。遥握,期待你的佳作,问候五一节快乐!
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5-01 12:17:09
  怀才老师这次科尔沁草原之行,在匆匆的行程中,就那么一掠影的瞬间,就捕捉到了一些精彩的画面,怀才老师独到的审美眼光令人赞叹!怀才老师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草原小镇的风景,还有风景背后的历史故事和蒙族的风俗和文化,特别是把山上的佛塔和山下的医院紧密关联到了一起,展现了大爱和慈悲,文思之妙绝令人赞叹!文章内容丰厚,思想深邃,语言精美精粹,文化内蕴厚重,值得细品,拜读大美之作,大赞特赞!盛赞才情!问好怀才老师,遥祝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1 14:28:45
  谢谢如菊老师的美评。对于草原,你可能老家距离很近,也看到过,我是第一次走进草原深处,当然所见都很新鲜,怎样理解草原,解读草原上的村镇,我真的不懂得,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了。希望从我的笔下流出一个迷人的风情小镇。走马观花般,不可能读深读透,浮光掠影吧,于是叫“掠影”,怕人家挑剔说看一点就敢写。哈哈。遥握,谨祝五一节快乐,期待你的佳作!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1 12:22:44
  草原上的那些名字,我是很难得念出来的,总觉得很绕口。我虽然没去过草原,但非常向往,老师是了不得,去了一趟科尔沁草原,立马就着笔写下来了,好让没去过的读者解解馋,可以初略了解一些蒙古文化,感受明珠小镇的风土民情,真好!祝老师五一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1 14:32:10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解读点评。其实,在路上,我们有的游伴就迫不及待用手机查阅,大致了解了一些,就像现趸现卖,谁都陌生,就不会贻笑大方了。草原是个谜,就是走到深处也未必读透。神秘的大草原,永远是放飞梦想的地方。去吧,那里和常德应该是风景不同的世界。遥握,期待佳作,谨祝五一节快乐!
5 楼        文友:岚亮        2023-05-01 12:23:02
  2012年夏,我曾到过呼伦贝尔草原,想来一定会遇到过不少的草原小镇,但细一回忆,居然连一丝的影子都找不到了。今读大哥的小镇之掠影,彼时的景象又重现。虽是掠影,视线已扎遍了古老苍茫的草原,笔触已穿透了悠远的时空。有人说,游记的三要素是所至、所见、所悟,而记是重点,悟是灵魂。在这方面,大哥的文章堪为范本。一趟科尔沁之行,带回了两颗明珠,我想还不止吧。期待大哥到文成走走,我在百丈漈大瀑布下等着你。祝劳动节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1 15:02:37
  我想,凭着岚亮老师的记忆力和精彩文笔,就是搁置多少年的往事,过去久远的风景,也会重活的,我非常期待岚亮老师复原那段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神秘之旅和记忆,一定是精彩,因为陈酿起码是时间上的沉积和酝酿。这次行程特别急促,来不及细看,很多风景如风吹过,再回首去抓,连个影子也看不见了,只能算“掠影”。文成的百丈漈大瀑布在岚亮老师的笔下多次再现,令我神往,观瀑我是第一次,所以我要积蓄一点激情,也要备好知识,不负文成瀑布。若有机会我定去文成与岚亮老师相会,的确期待。遥握,还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五一节快乐!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5-01 14:25:34
  怀才老师能在这样匆忙的行程中,还能写出如此有深度有内涵的大美之作,我除了佩服还是佩服!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视角,是很难写就如此有深度的美文佳作的,这篇文章也是游记的典范之作,向老师学习!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幸福安康!快乐吉祥?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1 15:05:55
  正如如菊老师所言,行程匆匆,来不及观摩,很多风景成为过眼云烟,可惜了。下次去,如果行程不紧,我再认真复习一遍,我想肯定会有更新的发现和心得。中华沃壤,寸土寸金,风景如画,甚爱。遥握,问候如菊老师春好,谨祝五一节快乐。期待佳作。
7 楼        文友:枫桦        2023-05-01 16:26:55
  老师的游记解读是一种深邃的读解。解读风景与解读历史,其实是息息相关的。风景融入到人文景观之中,这种解读更有深意。我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游记,也非常深爱他的解读视角。游记与历史的融合是让游记产生出寓意深远的读点,非常赞同,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游记。老师的游记便有这样的美感!拜读好文!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1 16:37:45
  谢谢枫桦老师对怀才小文的认可和鼓励。我也十分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游记,案桌上就放着一本《千年一叹》,是写他中东之行的,那些风景,那些陈迹,在他笔下变成了历史读物,每个句子都值得深思。科尔沁草原是积淀了几千年的文明的草原,是一本历史大书,如果观赏单纯的草原风光,我觉得是肤浅的,应该把历史拉进去。于是才有了这样的解读,当然,我是浮光掠影,并不深透,表达我的爱意而已。草原一行,还有几篇,也请枫桦老师磨目指导。谢谢。遥握,谨祝五一节快乐!期待佳作。
8 楼        文友:简柔        2023-05-01 17:46:24
  对内蒙古草原心驰神往,想象它的辽阔,雄浑和壮美。梦想着有一天骑着马驰骋于草原,是怎样的快意人生。怀才老师此文写得独到精深,虽是匆匆掠过,却已把草原小镇的历史,文化和风情深情打捞,鲜活呈现。我爱看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此文颇有一点余秋雨文化散文的风范,简柔钦佩不已。问候怀才老师,五一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1 17:51:07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我也可以想见简柔老师是一位有情调而率性的女子,看你的茶马古道走马就觉得那种倜傥风流,很是喜欢。这次行走科尔沁草原,的确是走马观花,好在遇到小镇停下来,多少算是没有错过精彩。我也十分喜欢余秋雨的历史文化散文,案桌就放着一本《千年一叹》,有时候翻几页,进入他笔下的中东文明,的确让我了解了不一样的世界。我觉得他的散文可以启发改变我的审美角度,这篇散文,我觉得蒙古文化的沉厚,让我有了一些联想。遥握,期待简柔妹子的佳作。谨祝五一节快乐!
9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5-01 18:18:12
  怀才老师去了一趟科尔沁草原,途经两个小镇,明珠般的小镇,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却有收获累累,感悟多多。科尔沁小镇的风情,与其他地方迥异,那是打上了“佛”印的小镇,蒙人有着自己的信仰,他们相信“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们对佛无比虔诚和敬仰,从善扬善,民风淳朴。汉蒙族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且相互包容接纳,融会贯通。所以,作者走在陌生的小镇,并无疏离和不适,反而有莫名的亲切和激动。那些难记的村名镇名,细细推究,有了平仄的节奏,宛如诗意的存在,可浅吟低唱。作者追着斜阳欣赏曼妙的风景,心中涌动万千感慨,也让读者身临其境,大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蕴,那份辽阔高远深邃之感唯有在草原或沙漠地带方能深切感受吧。作者从蒙人的笑容中有不一般的感触,那笑容如明珠般璀璨,如星光闪烁,虽然那里暂时并不繁华,但那原生态的气息竟让人心动神摇,蒙人爱家乡的情怀令人动容。该文不仅描写了美丽纯净的自然风光,还穿插了不少人文风景、民俗风情,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被草原地界的非同凡响的历史底蕴而折服。大美之作,有深度,有厚度,有质感,妙笔生花,情感澎湃,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五一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1 18:47:48
  谢谢罗老师精致极妙的美评,辛苦了!首先祝贺罗老师五一节快乐!既然我视为明珠,那我就一路拾贝吧,能捡拾多少就多少,顾不得把全部搬来了,我也无奈得很。不能就这样白白跑一趟。作为村镇,在我们胶东地区,二三里就一个,五里之内三五个村落,挨挨挤挤的,感觉很温暖。可到了大草原,三五十里不见一个村落,突然出现,简直是惊艳,忙不迭地捕捉她的气质,无法完全带走她的形貌,只能查阅着历史,来记忆她。突然觉得,这种旅游方式很不错,我不会抱怨,总觉得一切都是赐予,所以我把小镇作为明珠来表现。简单的旅程,和蒙人相见时间也短暂,但我必须努力捕捉他们的精彩。这篇小文,算是给我的旅程一个记忆吧。一生,想不到晚年去往大草原,令我兴奋,可能要连续写几个短篇,小文能把所见所感记下来。遥握,期待罗老师的佳作,谨祝快乐。
10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5-01 20:38:03
  怀才老师去了一趟蒙古,带回来一大片风景。大草原,落日,敖包。神奇又壮美的大草原,悠长又丰富的蒙古文化,历史文化,在怀才老师笔下欢快流淌。老师终究有着极高的文化素养,短促的行程就扑捉到这么多的素材,若是我去恐怕也只能傻看了。月亮拜读学习了!问候老师!节日快乐!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2 06:19:50
  月亮老师早晨好!若你去,一定会写出灵性十足的文章来。我很相信这一点。匆匆一趟,眼睛捕捉,毕竟肤浅,所以就把草原的历史搬出来,这也是旅游的要义啊。谢谢月亮老师的美评鼓励,遥握,谨祝五一节快乐!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