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听评书《三国演义》之“五台换防”有感(随笔)
诸葛亮安排祁山和西川人马,百日一换防,在祈山和曹魏军作战的士卒到了百日。士卒都兴致勃发的收拾东西,要回西川和家人团聚,忽听说,司马懿调陇右军2O万兵马包围鲁城,要踏平鲁城,夺回麦子。部下把此事说于孔明,孔明决意不改,还是要士卒即刻回家,手下把利害说与孔明,西川人马未到,而鲁城人马撤走,万一魏军到来怎办?孔明说,言行要守信用,答应之事要做到,并说自己已有破敌之策。手下听了,都为丞相捏把汗。
当士兵听说丞相同意撤防,反倒担心起丞相安危,决定不走,留下保护鲁城、丞相、卖子他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杀败了长途跋涉的魏军,取得了胜利。
诸葛亮带兵赏罚分明,诚信公正,他时刻为士卒着想,把危难自己扛起,把方便留给别人,人心皆是肉长的,士卒感念孔明品格高尚,舍生忘死拼杀。
孔明确乎高出常人一筹,足智多谋,英勇善断。往往不以常理出牌,这叫出其不意,必有胜算。
作为将帅者,当临危难之时,从容不迫,镇定自若,胸有成竹,才能力挽狂澜,才能扭转不利形势,才能百战百胜。殊不知,战场上瞬息万变,时刻考验人的意志,面临困境,唯有沉得住气,静下心来,头脑清晰,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为他人着想,不计个人安危,亦是得人心和人缘的诀窍,表面看,是个人吃亏了,实际在道德防线上占了统治地位。你都将生死利益置之度外,表现得大丈夫气概,比较之下,谁又愿当一名懦夫、胆小鬼呢?
孔明,千古英名永流传,为人行事之楷模!五台换防大义凛,士卒舍生杀敌退。
孔明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身为领导者,家长,要做到言出必行,真诚、信用,时刻为部下、子女着想,勇于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赢得手下的信任和爱戴。试想,蜀国为弱国,而敢于和强大的曹魏主动作战,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人心齐,泰山移。凭的是孔明公正廉洁,爱民如子的高贵品格。
身为领导、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要求手下呢?真诚与信用,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常用常新,百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