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老妈的诗歌与谜语(散文)
九十四岁的老妈没有文化,但是她记得的积累的知识很是不少。她不时个人独自叨念,不时也抓做机会对我们讲,说是她的“前传后教。”每当这时,我们都要放下手里的活计,好好的听老妈传授。
前天下雨,我们没有下地劳作。老妈给我们讲了一个“三句半”诗人的故事。说清末有个秀才,名叫直腰杆。为人不善阿谀奉承,更不吹牛皮拍马。直腰杆常常用三句半的诗来说事,因此乡邻们都叫他三句半诗人。
有一年中秋节,团河知县慕名而来请他去家里作诗,三句半诗人欣然前往。晚间知县在后花园摆下茶水瓜果赏月,知县命他用园中的水井为题,即景作诗。知县话音刚落,直腰杆诗人张口就来:“墙下一窟窿,里头黑耸耸;石头扔下去——咕咚!”知县一听很是形象,连连称好。接着知县要他以“本官”为题赋诗一首。这知府本是贪官,平时横行一方,这次想借用三句半诗人的名气给他装饰一下。直腰杆马上答应,张口就吟出:“老爷坐大堂,好像活阎王。”知县听了这两句,虽然不怎么优美,但是还是写出了自己的威风,就说:“不错,接着下去。”这个知县是个癞子脑壳,没有头发。直腰杆接着往下吟出“揭开帽子看——溜光!”一听到这里,知县大怒,说他忤逆不道,嘲笑官人。就将直腰杆投进大牢,充军到南阳。
直腰杆有个舅舅是个独眼龙,但是他很想搭救自己的外甥出牢狱。就到南阳来看他,要他写一首歌颂知县的诗,就可以获释回家。舅舅说得眼泪直流。可是直腰杆没有答应,反而写诗嘲笑舅舅那种舔沟子的行为。诗这样写道:“充军到南阳,见舅如见娘;两人齐流泪,——三行!”舅舅受到嘲弄,就低头离开了。
老妈的诗人故事是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简直就当读书!
老妈还有关于农历每一个月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很通俗但又很贴切,老妈念给我们听:正月的门神——过时了;二月的杨柳——发青了。(发亲,接媳妇用语。)三月的桃花——红一时;四月的梅子——多少带点青(亲);五月的粽子叶——俏货;六月的蜡油——熬不过;七月的荷花——正好看;八月的黄瓜棚——空架子;九月的甘蔗——甜到心;十月的桑叶——没人采(睬);冬月的洋葱——根枯叶烂心不死;腊月的井水——热乎乎!老妈经常把这些歇后语挂在嘴上,随时都可以念出来。老妈说:他叨念这些话就是好玩,提提精神!
老妈还会写作自己的顺口溜诗。她过去给一地主家做活,
那地主生性吝惜,请工人吃饭时,叫厨师把肉片切得很薄,老妈看不惯,就顺口吟诗:主人之刀利如锋,厨师之手轻且松,薄薄切片如纸同,轻轻装盘无二重;忽然吹来一阵风,肉片飘摇上九重,急忙差人去追赶,已过巫山十二峰。气得地主两眼发白。后来街上流行有皮鞋,鞋底很厚,外观很美。老妈买回一双厚底皮鞋,心想很牢实耐穿,谁知没有穿几次,鞋底就脱落掉了,原来厚鞋底里面就是塞的泡沫,于是老妈联想起薄肉片,也就做打油诗一首:厚底皮鞋小船样,逢年过节才穿上,一共才穿十几回,底穿眼来水进仓,巫山吹来薄片肉,正好贴到鞋底上,厚底空心水货鞋,提起扔进垃圾箱。我们被老妈的诗逗得哈哈大笑。
最绝门的是老妈的谜语诗,那些诗很是入情入理,生动形象,还叫你一时猜不出来。老妈讲了一个关于“谜语中的爱与恨”的诗谜。她说:有一个谜语用女子的口气,表达了她对选择对象的标准:我家好像一枝花,荣华富贵不爱他,称心如意人儿来,我就立即嫁给他。(打一日常用品 )我们一时都没有猜出来。
老妈接着说:有一个谜语说的是真心相爱的青年男女而不能结合的痛苦:墙里开花墙外红,思想采花路不通;通得路来花要谢,一场欢喜一场空。(打一日常用品 )我们都猜不出了。
老妈说:有个谜语是说男女青年失恋后,得了相思病的痛苦:害了相思病,身体瘦如柴;待到团圆时,不觉泪满腮。(打一生活用具)脑筋灵活的孙子猜出是:水瓢。老妈回答说:“不对!”
老妈说有个谜语反映了旧社会妇女的不幸和悲苦: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提起来泪洒江河。(打一水上劳动工具)我们都没有猜出来。不知读者朋友把上面的诗谜猜出来没有?
(谜底:依次是:铁锁,灯笼,雨伞,竹篙。)
2023年6月12日静心草堂原创首发
喜见梅师,再创佳作,高龄老母,口吐莲花。
没上书房,就言文盲?老人智慧,教授何往?
梅师博学,常出妙章,哪来诗文,祖上有光!
闲客空肠,虚度年华,今日顿首,拜师求方!
一、我家好像一枝花,荣华富贵不爱他,称心如意人儿来,我就立即嫁给他。(铁锁)
二、墙里开花墙外红,思想采花路不通;通得路来花要谢,一场欢喜一场空。(灯笼)
三、害了相思病,身体瘦如柴;待到团圆时,不觉泪满腮。(雨伞)
四、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提起来泪洒江河。(竹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