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百年小市 千户侗寨
小市村位于会同县金子岩侗族苗族乡,是会同县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属“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市,全村24个村民小组,1800多人,侗族居民占98%,被誉为“千户侗寨”。
这里完整地保留了70余栋“百岁”老宅,古色古香,栉风沐雨百年不倒。潺潺玉溪河环村流过,注入巫水;村寨坐北朝南,一栋栋老木屋依山而建,呈扇形展开,“四纵五横”的村道贯穿自然寨团,道路干净整洁,垃圾分类有序。团寨建有明清时期的“四庵、八庙、九凉亭”、明代建筑灵王庙、清道光年间所建的文峰阁和清嘉庆年间所建的谭氏、蓝氏祠堂及古寨门……
漫步小市,总能遇到三五成群的游客,他们拿出相机,一石一瓦、一草一木成了他们定格的对象。每一处建筑,都散发出小市村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据谭氏族谱记载,小市村谭、蓝二姓混杂而居,与邻为善,团结互助,世代友好。小市人有尚武传统却无动辄将问题诉诸武力的陋习。相传300多年前,一少林僧人云游到此,并在村前山头创建沙螺庵,习武诵经,闲暇之余,教村民习武防身,武术从此在小市流传,至今仍有传承。
小市村大多数家庭没有安装中堂门。据了解,民国初期,遍及全村的习武之风,曾为抗击土匪,保卫团寨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匪每次袭扰,都被村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阵势吓倒,次次败战而退。至此,近几十年村内治安环境好,几乎没有盗窃、抢劫现象。
每年正月初几,村的女将,集体回娘家拜年非常热闹。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村内红白喜事大家一起办,家有顽儿一起教育,村中老人一起孝养;村民自筹资金办春晚,到2020年,已连续办了14年小市春晚。民风淳朴、村民团结、互帮互爱已成为小市人的生活写照。
小市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烙下了红军长征的红色足迹,是中国革命火种保存、播撒、生长的一块红色热土;也有着保存完好的传统古建筑,窨子屋、马头墙、石板巷和精美的窗花、古朴的墙绘随处可见。1935年12月,大雪纷飞,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长征到达小市,留下了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
小市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孕化了良好的乡风民俗,正从少有人知的民间遗珠向网红景点大步迈进。
夜幕降临,农户屋顶上飘出一缕缕炊烟。晚归的农人赶着鸭子走在乡间小道上;村里家家户户的红灯笼亮起来了,像一个个熟透的柿子挂满枝头,点亮了小市的夜。
近年来,小市村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抓,依托中国传统古村落这一金字招牌,加强对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乡风民俗、传统技艺的挖掘、传承和开发推介,留住乡村情感记忆。
这几年,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改观,自来水进入家家户户、青石板路进村入户、网络覆盖全村,人民生活幸福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