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书呆子”养小鸡(散文)
20世纪70年代,我在呼兰一中任教,特殊时期,学校停课了,图书馆被砸了,我的家两次被抄,书都被抄走了。教书人无书可读。心情抑郁,迷茫,终日百无聊赖。那时儿子六岁,没上学,没有儿童读物,没有玩具,只能教他背诵毛主席诗词,易懂的绝句,讲寓言,童话故事,其余大部分时间在院子里疯跑。有几次,儿子央求爸妈给他买鸽子,未能如愿。
那年春天,几个邻居先后买了小鸡雏,儿子又要买小鸡雏。一天,丈夫从外面捧回一个纸盒子,里面是30只小鸡雏。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围着小鸡雏久久不肯离开。小鸡雏尖尖的小嘴,一双眼睛灵活,透亮,有白色的,黄色的,黑白相间的,红棕色的,色彩各异,毛茸茸的,像是一片锦缎,甚是喜人。它们在盒子里挤来挤去,叽叽叽,叽叽叽,叫个不停,拿起一只放在手上,轻轻的,柔柔的,小爪子在手心有点痒痒,好舒爽!儿子抓起一只,放在手上,抚摸小鸡雏的绒毛,和小鸡雏亲切地贴脸,那是儿子难得的欢乐时刻,总算有宠物可供玩耍,欣赏了。
可是我在城里长大,哪会喂小鸡雏啊?向邻居大婶取经:把小米用水泡软喂,不过,她的小鸡雏死亡率很高,罢!罢!此经不可取,还是向书本取经吧,于是买了一本养鸡手册。丈夫从小在农村长大,看惯了农村养鸡的办法,笑话我是“书呆子”“本本主义”。书呆子就书呆子!书上说:用水泡软的小米喂小鸡雏是错误的,常常造成鸡雏因泻肚子而死亡。正确的办法是给玉米面洒上少许水,攥在手中玉米面成团,撒开手呈散开状,就可喂鸡雏了。我按书本说的喂法,我的小鸡雏食欲很好,排便正常,毛色光滑,精神头十足,叽叽叽长大了。好奇心驱使我去看看邻居小鸡雏长得如何。嘿!邻家的小鸡雏,真比我的小鸡雏长得小,也不如我的小鸡雏欢实,她们比我早抓一个月左右呢!我心中暗喜,有点小骄傲。按书本的说法喂没错。
书上说小鸡雏稍大些,饲料里要加菜。照办。剁菜,什么菜都剁,包括野菜,每次都要剁上大半脸盆,鸡太多呀!剁得我手腕子疼,得了腱鞘炎。儿子心疼我,跃跃欲试:“妈妈,我能帮你剁菜,我会小心的。”也好,让儿子锻炼锻炼,培养他的劳动乐趣,劳动习惯,还帮了我,何乐而不为?给儿子找一把小一点的菜刀。儿子很积极,很认真,像模像样地忙起来,菜剁得碎碎的,很合我意。邻居见到我给小鸡喂菜,很不以为然,她们只喂粮食。我行我素,给小鸡喂菜,节省了粮食,丰富了小鸡的营养,我的小鸡健康成长。
我家窗外一米远的地方,有个仓房,周围是一圈矮墙,有个小门,里面一个槽子里放满清水。早晨,儿子领小鸡到矮墙里活动。有趣的是,小鸡很有灵性,饿了,纷纷跳上窗台,敲窗户,当、当、当、当、当、当,提醒主人要吃食。儿子闻声,在屋内举起饲料盆,对着窗户给小鸡看,小鸡立刻跳下窗台,在围墙开门处等着,天黑了,小鸡又跳上窗台,当、当、当、当、当、当敲起来,要回家。儿子站在窗前,招招手,转身向屋外走去。小鸡跳下窗台,等着开门。儿子开开围墙门,一只稍大一点的公鸡,高昂着头走在儿子身后,其它小鸡紧随其后,扭扭哒哒,晃晃悠悠,回家了,从来没有一个离队的,好乖,好可爱!
一天,小鸡的厄运降临,发生鸡瘟了!邻居家小鸡没少死亡,我家也有小鸡打蔫。赶快祭出我的法宝:书。原来这是“新城疫”,(那时没有禽流感)农药店有卖注射液的,给小鸡注射,病鸡必须杀掉。儿子急哭了,喂小鸡,他付出了很多心血劳动。对小鸡有感情啊!他能不急吗?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养宠物。我哄儿子,给他讲道理:不杀掉病鸡,那些健康的鸡一律得病,最后都得死掉,舍掉病鸡,才能保全好鸡呀,有舍才有得。儿子懂事听劝。我让他去院子里玩,不让他看杀鸡的场面。丈夫手起刀落,一刀剁掉一个鸡头,一口气就是十几只鸡头落地,血淋淋的,杀到后来手都软了,他无奈地自言自语:这太残忍了!接着掀起没病的鸡的翅膀,在翅膀根处,注射“新城疫”注射液。我的鸡群有幸熬过一劫。我赶快把这个办法告诉邻居,按我的办法他们的小鸡才有部分活下来。邻居感谢我,不再嘲笑我捧着书本养小鸡了。我的“抗疫”胜利了!一家人好喜欢。当、当、当、当、当、当,敲窗声继续响着。
书上说,喂蚯蚓增加产蛋量。我和丈夫在房后的土地上,挖一条深沟,挖出了几只蚯蚓,把沟弄平,在沟里铺上碎草,枯叶,倒上浓稠的米汤,再把蚯蚓放回去,把沟填平。隔些天挖开沟收获蚯蚓,儿子蹲在装着蚯蚓的盆子旁,兴致勃勃地看小鸡吃蚯蚓,小鸡围在盆边,挤着,抢着,叽叽喳喳,抢到的一口叼着一只,好像吞面条,踢里吐噜,很快就吞下去了,好麻利呀!看样子吃得好香。自家养蚯蚓,给小鸡增加营业,不需成本,快乐,有趣!
小鸡长大了,一天,咯,咯,咯,咯,哦,公鸡报晓了。我们还没有起床,儿子醒了,我问儿子:“咱家大公鸡冠子什么颜色?鸡身上的毛什么颜色”儿子说:“红鸡冠,一身白毛”我说:“对了,我教你一首写鸡的诗,想不想学?”“想。”我慢慢地念:“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这两句你想想是不是咱家大公鸡的模样?”儿子点头,“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我又问:“公鸡没完没了地叫行不行?”儿子摇头,“公鸡是报晓的,它一叫家家户户起床了,所以这首诗: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跟我念几遍。”儿子悟性强,不一会就会了。小家伙有点好炫耀,不久,院里养鸡人家的小朋友都让他教会了,俨然是个小老师。养鸡给儿子带来的乐趣多多。
我家厨房很大,老房子不保温。冬天,我们只能在卧室做饭,就把厨房让给了小鸡,在厨房搭起鸡窝,不让小鸡在室外挨冻。鸡窝得勤打扫,一日两次,这活儿子都能帮我。那天儿子去喂小鸡,忽然喊起来:“妈妈!快看,小鸡下蛋了!”我和丈夫快步来到厨房。儿子小心地举着一只白皮鸡蛋,如获至宝,高兴地给我看。我摸摸还有余温的鸡蛋,搂过儿子:“儿子,咱们没白费力气,劳动了,有鸡蛋吃了!以后所有的小鸡都下蛋了,咱们丰收了!不劳动就没有今天的收获!劳动光荣!”清楚地记得:是12月1日,这一天,好像是我家的节日!欢乐填满了我的家。我又赶快告诉邻居这个好消息。邻居说,你比我抓小鸡雏晚了差不多一个月,怎么比我的鸡先下蛋了呢?我心想,我按书上说的呀!科学喂养啊!
我和儿子商量给小鸡起名,登记在本子上,红色的长得健壮的母鸡叫红花,白色的,长得矮一点的叫小白,棕色的带花的叫芦花,还有小黑,小黄等等,统计下蛋的数量,画“正”字记在产蛋妈妈的名下。每天儿子摸鸡屁股,向我报告:“妈妈,芦花有蛋,小白有蛋,小黑有蛋……”乐此不疲。小鸡不负主人,有辛苦就有回报,有的鸡像红花,一直是连下两只蛋,休息一天,有的隔日休息一天。我有八只母鸡,产蛋量让我们满意。我们把产蛋多的叫做“功勋妈妈”,给“功勋妈妈”加点小灶,比如多喂点儿鸡蛋皮,多给一条蚯蚓,主人吃剩的东西有营养的多给“功勋妈妈”,有点偏心眼儿。
有些天小鸡下软皮蛋,我看书明白了,这是缺钙,我们再吃鸡蛋,鸡蛋皮都不扔掉,剁碎,拌到饲料里,过些天再没发现软皮蛋。还有一次,我发现小鸡下了蛋,还没等我捡起来,小鸡叨鸡蛋,这还了得?万一我捡蛋晚了,鸡蛋不是被叨碎了吗?我得“教训”它。我按着鸡头,对着鸡蛋,让它叨,它叨一下,我打它几下,再让它叨,再叨,再打它,如此反复几次,怎么按它的头,也不敢叨鸡蛋了,谁说小鸡没记性!
那年春节,我送给母亲一只肥肥壮壮的大公鸡,还有一些鸡蛋。我们一家三口又拎着两只大公鸡,鸡蛋,去婆婆家团聚。除夕,一家十几口人围坐炕桌前,一桌菜中最受欢迎的是两盆热气腾腾的小鸡炖粉条,美美地吃起来,大饱口福,一家人喜洋洋。
时光有深情,岁月有芬芳。照着书本养鸡,从物质到精神收获良多。在日子过得尚不富裕的年代能有鸡蛋吃,大饱口福,让脾胃留香,给家人增加些营养,改善生活。培养年幼的儿子热爱生活,养成劳动习惯,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劳动兴趣。至今,儿子还常常津津乐道当年养小鸡的情形。我和丈夫也在苦涩的时候,寻求到一点欢乐,让我们空虚的日子,添加些许充实,迷茫的时光,闪烁了一抹亮色。这是特殊时期的精彩,美好!当、当、当、当、当、当,敲响了窗户,敲进了岁月,也敲进了我们一家人的记忆!
文章生动有趣,特别是小鸡当当当敲窗户要食吃那段,活灵活现,仿佛看到了小鸡的憨态和儿子的活泼,令人忍俊不禁。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