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芒种】长安三万里,知己一世情(随笔)
最近,动画影片《长安三万里》热播,引发热议。姑且不论影片内容的真实与否,就其编排的质量来说,也属上乘,令人眼前一亮。
在诗歌方面,唐朝取得的成绩无与伦比,其兴盛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唐朝诗人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他们灿若星辰,交相辉映,一个个传颂千古的诗坛佳话应运而生。如何把这一热闹繁荣的景象通过动画艺术形式完美地表现出来,很考验编导的功力。
编导没有令人失望,选取的视角独特,以高适和李白两人的相交相遇为主线,同时巧妙地牵出一批文人墨客,诸如王维、王昌龄,杜甫、岑参、吴道子、张旭等,有众星拱月之妙。
有个细节处理到位,草圣张旭悟得狂草的精髓时,欣喜发狂,很符合人物的个性。
这部动画片内容丰富,情节紧凑,张驰有度,尽情地向观众展现盛唐的大千气象,视觉效果震撼。
高适与李白二十多岁相识于江湖。李白剑术精妙,为人洒脱,而高适枪法凌厉,为人沉稳。两人因缘相识,彼此敬佩对方的功夫和人品,惺惺相惜,难分难舍。
两人摒弃门户之见,切磋武功,李白传授高适相扑术,高适传授李白高家枪法。
两人不打不相识,成为至交好友,结下深厚的情谊。
两人依依惜别后,高适前往岐王府,希望通过玉真公主的引荐,能挤进仕途,为国效力。可他除了枪法出众外,并无所长,他没能引起玉真公主的关注,自然没有得到赏识,失意地离开长安。
开始时,李白在长安混得风生水起,出入皇宫自由,拥有别人没有的特权。“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为人豪迈张狂,以“谪仙人”自居,要狂妄有多狂妄!
李白每天与一众文人墨客在酒肆歌楼里纵情欢乐,遍尝琼浆玉液,欣赏歌舞,吟诗作对,状似颠狂,称心快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他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白得意时,并没有忘记昔日的好友,他致书高适,相邀在长安见面,以叙别后之情。
高适得到李白的书信后,立即启程,快马加鞭赶到长安。可醉酒后的李白睁着朦胧的双眼问高适:“你来这里干嘛?”
高适见李白和他的文朋诗友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颇感意外。这样的生活并非他所期望的,他毅然选择再次离开长安。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才高八才,学富五车,素有匡扶社稷、为苍生谋的凌云大志,他把自己比作大鹏,期望有朝一日借着风雷之势而腾飞。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李白毕竟是商人后代,出身低微,无法取得科举考试资格,他只能通过名流的引荐,挤进仕途,实现抱负,改写命运。
尽管李白初到长安时,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得到唐玄宗、杨贵妃的礼遇,他像一位贵客,被簇拥着迎进皇宫。
可李白放荡不羁的个性,让他失去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白性格豪爽,为人刚正不阿,他痛恨权贵,在唐明皇面前,他借故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让杨贵妃为其磨墨,心里得到极大的满足。他酒后总是这样扯开喉咙狂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样一位狂妄至极的“怪人”,一方面渴望走进官场,可一方面又如此蔑视权贵,这注定了他在官场上吃不消,也不可能会有好结果。
权贵们不是傻子,他们阴险狡诈,玩弄权术,嫉贤妒能,排挤异己,打压忠良,贪赃枉法,无所不用其极。——这可是他们最擅长的绝活,无人匹敌。
表面上,权贵们对李白笑脸相迎,客客气气,可实际上呢,权贵们对他恨入骨髓,巴不得早日把他这尊“菩萨”轰走。
在唐玄宗等高层的眼中,李白只不过是装饰大唐盛世的一束鲜花,或是宫廷里的一盏明灯。
一束鲜花,一盏宫灯,对朝廷来说,可有可无,无关要紧。
本来,对于李白来说,他拥有极好的机会步入官场,但前提条件是他必须弯下腰板,低下头颅,极力讨好杨贵妃、李林甫、高力士和杨国忠等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可要李白这样低三下四地攀附权贵,这比要了他的命还难受。
要知道,在官场上,当权者最痛恨的是部属恃才傲物、以下犯上,他们最喜欢的是口蜜腹剑、阿谀奉承的狗奴才。
李白天生一副傲骨,把权贵们一个个得罪,试问,他们能容忍李白如此撒野和放肆吗?
李白见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平时只是受命写写风花雪月的赞美诗歌,取悦圣上和权贵,粉饰太平世界。他见无法实现梦想,内心极度苦闷。最后,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遍访名山,寻师学道,探求长生不老的秘术。
相比之下,沉稳内敛的高适在长安没能取得功名后,他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靠人不如靠己,只有自己的翅膀硬了,才可以自由飞翔。
高适在家里勤学苦练,专攻文武,功力大进。他选择投军边陲,寻找报国的机会。
边塞苦寒之地,将士生活艰苦,这更加磨练了高适的意志,他对军旅生活有了更深的体验,心中诗情涌动,一首首名诗佳句脱口而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卓越的才华折服了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他非常器重高适,任命其为秘书,负责处理军务。
不幸的是,边境发生叛乱,高适与哥舒翰拼死突围,他凭借出神入化的武功,脱离险境,可哥舒翰却被叛军擒获,最后死难。
唐朝宫阙有倾覆之危,在国破家亡的生死关头,高适披甲上马,被朝廷任命为淮南节度使,手握重兵,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为挽救大唐的命运立下显赫的功勋,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
高适的人生成长经历再次验证:成功的机会总是眷顾有心人。
李白虽然身在山中学道,可他兼济天下的理想始终没有破灭。当永王李璘再三请他出山相助时,他内心深受感动,以为得伯乐的赏识,点头答应。
李白哪里知道,永王李璘争权夺利,为实现个人的野心,率军攻击官军,被定为叛逆,最后被官军击败,被杀身亡。
李白因受到永王李璘的案件而被牵连,最后被捕问罪。
高适见好友身陷囹圄,心急如焚,可他考虑到与李白的私交,不便出面替其求情,担心被人落下话柄。
高适想出一个好办法,悄悄致书给郭子仪大将军,恳求他出面向朝廷求情。
李白曾经救过郭子仪的性命,有恩于他。郭子仪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大功臣,他有功于朝廷,说话有份量,他为李白请命的要求得到批准。
被贬往夜郎的李白终于被释放,他像一只飞出笼子的鸟儿,重获自由,飞上蓝天。那一刻,李白才真正地体会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欣喜之情。
李白虽然没能如愿走进仕途,实现宏图大志,可他的诗歌成就却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令人无法企及,只能仰望。
这部动画片以高适与李白的交往为主线,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突出两人的真挚感情,娓娓道来,脉络分明,裁剪得妙。
尽管如此,但影片仍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仅在客串时冒了泡,戏少得可怜,如果能够增加一些杜甫忧国忧民的戏份,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毕竟,李白和杜甫是唐朝诗歌的两座高峰,一个属于浪漫主义,一个属于现实主义,两人遥相呼应,璀璨生辉,照亮了长安的星空。
影片成功地再现了唐朝诗歌的兴盛,给人以美的享受,展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尤为难得。
影片的结尾处理得巧妙,“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这样的台词像一首短诗,含蓄隽永,韵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身怀大才,但实话讲,即使放在今天,他这个性格,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发展,虽然留名千古,但用现在的话说,没有活在当下,也是注定颠沛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