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岁月的回声(散文)

精品 【东篱】岁月的回声(散文)


作者:琳达如菊 举人,413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8发表时间:2023-08-11 06:21:30


   故乡,是每一个人灵魂的原乡,不管身居何处,哪怕漂泊到天涯海角,心里最牵挂的地方,依然是故乡,因为那里有生养我们的土地,因为那里有我们挚爱的父老乡亲。只有故乡,才离我们的心最近;只有故乡,能让我们魂牵梦萦。
   我的故乡辽宁熊岳,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风光旖旎,古韵悠悠。我时常梦回故乡,那山,那水,那乡亲,还有故乡的那条老街,常常在我的梦里依稀。
   乡愁像什么?乡愁就像一坛窖藏的老酒,时间越久,越发浓郁醇香。
   离开故乡多年,再次回归故土,心情无比激动,熊岳的老街,和我十年前所见到的,迥然不同,小时候所见到的那些商店、饭店、电影院、戏台等都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两排古色古香的明清复古建筑,让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虽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但看到那座古城门依然伫立在那里,静静地守护着古城,守候着时光。还有很多古迹依然残存,比如道林寺、古民居等,心里略感欣慰,光阴的河流川流不息,虽然带走了一些前尘往事,但总会留下一些痕迹,还有岁月的回声。
   我开始重新解读故乡,感觉故乡就像一部浩瀚的史书,深沉而厚重,当我用心去聆听,我听到了岁月的回声,那是故乡在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之后,吟唱出的荡气回肠的曲韵,恰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温婉、高亢、雄浑、铿锵、悲壮、宁馨。
   熊岳古城始建于汉,兴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熊岳城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望儿山,西眺渤海湾,南绕响水河,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据《盖平县志》记载,公元658年,唐朝抗倭将领薛仁贵讨伐高丽,与高丽军队战于熊岳城,战争场面异常激烈,一些将领不幸中箭身亡,薛仁贵一袭白衣,单骑突围,骁勇无敌,于千军万马中,左冲右击,最后斩落敌首,高丽军队立刻溃不成军,闻风而逃,薛仁贵一战成名,他缔造了不朽的传奇,千古流芳。从此,薛仁贵的威名永远铭刻在了熊岳人的心中。我仿佛听到了金戈铁马的声音,伴随着胜利的号角,那是来自于岁月的回声,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二
   记得儿时,每次去外婆家,都要经过熊岳老街,穿越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门楼,上面写有三个鎏金大字“金蕴坊”,在阳光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街道两侧商铺云集,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耳边不时传来小贩们的叫卖声:“卖雪糕喽!卖糖饼喽!”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在我听来,那是最美妙的生活乐章,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母亲会停下自行车,叫住卖雪糕的小贩,从兜里掏出一角钱,为我买一根雪糕,而她自己却舍不得买。有时候母亲也会奢侈一把,掏出五角钱给我买一张糖饼,但她还是舍不得为自己买。
   那雪糕,咬一口,凉丝丝的,滑溜溜的,在口里缠绵、萦绕,清凉爽口,暑气顿消。那糖饼,还冒着热气,咬一口,热乎乎的,甜蜜蜜的,酥脆香甜,香韵在舌尖上跳跃、跌宕,吃到胃里,甜到了心里,感觉生活是那么幸福和甜蜜,那时候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感觉很幸福,也很满足。那香甜的味道,至今还让我回味。
   记忆中,老街上有一家红光照相馆,远近闻名,也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一家照相馆,我小时候相机还没普及,更不要说手机,熊岳人都来这家照相馆照相。
   我七岁那年,父亲带我来到红光照相馆照相,这是一座小二楼,在当时是整条街上唯一的一座二楼楼房,一楼照相,二楼冲洗胶卷。老板本人就是摄影师,三十出头,瘦瘦的,高高的,面容和善,他让我坐在一把椅子上,透过镜头看着我,可能是我的头稍微有些偏,他走过来轻轻地端正了一下,再次回到相机的位置,说一声“笑一下!”听到“咔嚓”一声,瞬间定格了永恒。当照片洗出来后,效果特别好,父亲接过照片的时候,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回家后,迫不及待地镶嵌到了相框里。
   这张照片对我来说,非常珍贵,这是我童年时唯一的一张照片,我出国时,这张照片伴随着我来到了异国他乡,我经常捧在手里仔细端详,我听到了岁月的回响,这张照片把我带回到了快乐的童年。照片最下方有“红光”二字,非常喜欢这两个字,“红”字蕴含了喜庆、吉祥、明艳,“光”字融合了温暖、明亮、希望,这两个字组合到一起,就像一道红色的霞光,璀璨夺目,光彩照人。
   我原以为红光照相馆早已不复存在,没想到,母亲在电话中说,红光照相馆如今依然存在,还在老街那条街上,只不过不在原来的位置,在老街的尽头,我上次回国时,没有走到那里,所以没有看到。放下电话,我不禁感叹,红光照相馆,就像一个岁月老人,一直在守望着熊岳这条老街,守候着熊岳人。我的祖父母在那里照过相,我的父母在那里照过相,我也在那里照过相,红光照相馆承载了几代熊岳人的情感和记忆,那一张张老照片,会把人们带回到当初的岁月,无论过去多少年,熊岳人依然能听到岁月的回声,温婉又温馨。
  
   三
   熊岳高中是非常有名的一所重点高中,也是熊岳唯一的重点高中,距离老街不远。我想,老街一定听到了一代代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我上高中时,每逢周末,就会和同学来到老街,最喜欢去的店,就是百货商店,我们这些穷学生,大多时候以看为主,偶尔会买些香皂或牙膏等日用品。这家位于老街的商店,是当时熊岳地区最繁华的商店,货品齐全,琳琅满目,人们过年做新衣服的布料,都是从这家百货商店买的,在熊岳人的心目中,百货商店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上高一那年的秋天,父母到学校看我,从百货商店为我买了一块精美的手表、一个精致的橘黄色小皮箱,还有一套新颖的漂亮衣服,而他们自己什么也没买。当母亲把东西递到我手上的时候,说道:“艳,今年苹果大丰收,特意到城里给你买了一些东西。”我能看到父母眼里闪烁着喜悦而激动的光焰,这是我从记事起,第一次看到他们如此慷慨地消费,他们一直过着清苦的日子,第一次手里有了钱,但他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们的女儿。他们的声音至今还在我的耳畔回响,那么温暖,那么温馨,谁说岁月没有回声?
   在百货商店旁,是一家水果店,水果店的一侧,延伸出两条铁轨线,延伸到无限的远方,终点是苏联。小时候,当我和母亲经过水果店的时候,母亲给我讲诉了有关这家水果店的故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中国最艰难的时候,国民经济一穷二白,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而苏联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向中国索债,总计金额“86”亿,这个天文数字,对于当时生活贫困交加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当时人们吃都吃不饱,如何还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为了尊严,勒紧裤腰带,用物资来抵债。
   老街的这家水果店,担任接收熊岳地区所有村子苹果的重任,熊岳的村民将收获的苹果选出一等和二等,全部送到水果店,这些水果最后被装上车,通过这条铁路线输送到苏联,用来还债。
   我仿佛听到了火车发出的一声声轰鸣,铿锵有力,慷慨激昂,融进了熊岳人满腔的热情,岁月的回声经久不息,这是熊岳人,乃至全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与顽强,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代又一代赓续传承。
  
   四
   熊岳老街现存的北城门“绥德门”,建于乾隆四十三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石条垒基,青砖砌墙,重檐翘角,气势恢宏,墙面斑驳,展现出岁月的沧桑。拾阶而上,登上古城的城墙,站在城墙上,熊岳古城尽收眼底,一座座黛瓦青墙的古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些明清风格的建筑,古朴而素雅,端庄而凝重。
   向南眺望,一条蜿蜒的碧玉带绕城而过,那是熊岳的母亲河——响水河,河水碧波荡漾,由东向西,一直流入渤海湾。记得小时候,经常和表哥表妹去河里抓鱼摸虾,这条河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太多美好的记忆。
   居住在熊岳古城内的人,在古代,大多是官吏和商人,一般百姓住在城外。直到近代,寻常百姓才有机会住进城里,我外婆小时候就住在城内,她的父亲在城里开了一家杂货铺,外婆小时候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日本侵占熊岳后,外婆的父亲不得不带领全家人离开熊岳城,搬迁到了陈屯村。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历经坎坷与苦难,熊岳人在日本人的蹂躏下,暗无天日,过着悲苦的日子。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但是,紧接着,国共战争爆发,人们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乱世出英雄。在熊岳,就出现了一个赫赫有名的英雄,他的名字叫杨运。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熊岳区委书记兼区长,他机智勇敢,带领群众斗土豪、惩汉奸、清倭寇,与国民党的“中央军”进行殊死搏斗,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被俘,他英勇不屈,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外婆曾经含着泪讲述,那天她去城里办事,在熊岳的老街上,看到残暴的国民党兵将杨运的双手钉在车板上,车后,留下一路斑斑血迹,敌人最后将杨运残忍地杀害在响水河畔。杨运在英勇就义之前,高呼:大山不倒!共产党不倒——中国共产党万岁!”呼喊声感天动地,振聋发聩,慷慨激昂,浩气长存。杨运牺牲的时候,年仅23岁。山为之静穆,天为之落泪,地为之悲鸣。
   杨运的英雄事迹早已铭刻在熊岳人的心中,杨运的精神早已化作一面鲜红的旗帜,猎猎作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熊岳人奋勇前进!熊岳人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英雄舍生取义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熊岳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熊岳的母亲河——响水河,以慈悲的心怀,收纳了所有的悲喜。她曾经被烈士的献血染成了红色,她的声音是忧伤的,是苍凉的,是沉痛的,凄婉动人,如泣如诉。如今,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响水河清澈明亮,碧波粼粼,在阳光下如星子一闪一闪,泛出银色的光芒,她的声音是幽婉的,是清扬的,是欢快的,但如果你仔细聆听,你依然能听到岁月的回声,悠远绵长,声声不息。
   今天的熊岳,在下一代,下下一代人的心中,会留下怎样的回声呢?历史总会演进,但历史也会铭记一个崭新时代的变化。
  

共 39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琳达的此篇散文文脉贯通,写得唯美清新,内容丰盈,情感澎湃,表达深邃,读感甚佳,启人遐思和共鸣。作者心心念念的故乡,是灵魂的原乡。身为海外华人,作者对故乡魂牵梦萦。多年后重游故里,循着往日时光漫溯,一幕幕情景扑面而来,作者感慨万千,情难自抑。作者的故乡熊岳古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那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薛仁贵曾在那里一战成名,他的传奇故事千古流芳。作者儿时经过熊岳老街,雪糕的甜丝滑溜,糖饼的酥脆香甜,裹挟着母爱的温暖,至今难忘。那家“红光”照相馆,摄影师为作者照的相,成为作者出国后回忆童年时光和安放乡愁的寄托。“红光”照相馆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记忆。作者上高中时,父母为她购置了手表、小皮箱和漂亮的衣服,那份奢侈的配置令作者动容,父母省吃俭用,却将最好的一切都给了她,把最深的爱给了宝贝女儿。那家水果店集中输送熊岳村民苹果抵苏联巨额债务的故事,虽杯水车薪,尽一份绵薄之力,却饱含熊岳人乃至所有中国人的隐忍与坚强,其滚烫的家国情怀日月可鉴。熊岳的母亲河——响水河,漾着作者幼时和表哥表妹捉鱼摸虾的快乐浪花。在熊岳,乱世英雄“杨运”视死如归的故事惊天地泣鬼神,他临终前的振臂高呼,折射着舍身取义的英雄本色,天地悲鸣,他活成了猎猎生风的一面旗帜,熊岳人以及所有充满正义的人们世世代代怀念他。此文以“岁月的回声”为题,既是文眼,又是文章的线索。作者妙笔生花,以深情的文字,串起一个个有温度的岁月故事。作者沿着岁月的河流游走漫步,遇见不同的风景,心情起伏跌宕。时而心情明媚如春花绽放,时而心绪凝重似乌云笼罩,时而感受亲情的厚重温柔,时而感知战争的风起云涌。英雄的壮举,古城历史底蕴的厚重,古城文化的源远流长,作者欢快幸福的童稚时光,如今都在时空深处奏起华章,产生岁月的回声,荡气回肠,绵绵不绝。该文构思精巧,文笔灵动,情景交融,气韵流泻,乡愁弥漫,动人心扉。作者深爱的故乡,是英雄的古城,其自豪感溢于言表,怀念与珍惜之情也体现在字里行间。感佩才情,倾力荐读,问候琳达创作辛苦了,遥祝加国安康,秋祺如意!【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811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8-11 21:38:43
  拜读如菊老师的文章,第一次了解熊岳古城,经老师的描叙,真想到古城看看。我被老师的故乡情,赤子心所感动。感佩才情,问候老师,祝夏祺!
回复1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8-11 22:12:17
  深谢吴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熊岳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悠久,欢迎吴老师到我的家乡一游!吴老师的家乡非常美,让人羡慕,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地方是幸福的,将来有机会的话,也去吴老师的家乡看一看。吴老师的文章写的越来越精彩了,与老师的勤奋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为老师感到高兴!问好吴老师,遥祝快乐!吉祥如意!
1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8-12 05:32:02
  文章内涵丰富,回忆了亲情,写了人间烟火,写了旧貌新颜,更写了英雄的故事,读罢,令人回味无穷,震撼不已!好文,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秋祺!
回复1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8-12 13:25:13
  深谢湘莉老师在百忙之中到访和精彩的雅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小时候对家乡的认知浅薄,从来没有关注过熊岳古城的悠久历史,去外婆家会经过一座古色古香的门楼,只感觉有一种古韵之美,仅此而已,直到喜欢上文字之后,才开始认真解读故乡,才发现以前自己不在意的故乡,竟然有如此深厚的底蕴,感觉遗憾的是,有很多古迹都没踏足过,只能等下次回国时多走走,多看看了。由于文章写的仓促,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再次感谢湘莉老师的美评和鼓励!给老师敬茶,献花,问好湘莉老师,遥祝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13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3-08-12 15:06:12
  大抵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大镇都是这样,照相馆,粮油社,供销,种子店,对于乡下来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和诱惑。老师的文章勾起我对故乡小镇的回忆,那是一种美好回忆。
回复1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8-12 21:50:23
  深谢鲲鹏一飞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很高兴这篇文章能勾去老师对家乡小镇的美好回忆,照相馆、粮油店、戏台等,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深深地刻印在了我们的记忆里,不管时间过了多久,不经意间的一个场景,总会唤起我们曾经的记忆。问好鲲鹏一飞老师,遥祝快乐!吉祥如意!
1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8-12 22:54:45
  老师身在国外,时时刻刻关心家乡变化,阅读家乡历史,要不不可能写的这么温婉清丽,荡气回肠。那一段还债史我也听老一辈说过,送过去的苹果,苏联人要过机器,小的要掉下去,大的才算数。赔偿里面有猪尾巴,毛子不当好东西,不收,请示周总理。总理说倒掉,不能让老大哥瞧不起。为了东北物产太丰富了,自古中原王朝和地方割据都在这里角力,近代毛熊和脚盆鸡在这里大打出手。您家门口的铁路南面就到不冻港,馋的两个畜生流口水呀!老师能从跟母亲的通话中找到这么多灵感,令人佩服,拜读学习,祝贺成精!
回复1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8-12 23:19:38
  深谢天方老师到访和精彩的雅评!说起中国还债的那段历史,真的令人泪目,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苏联老大哥逼债,做的真不人道,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用了五年的时间,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文中写到水果店,确实需要感谢母亲,是她提起苹果还债,要不我哪里知道这段历史。苏联人在日本人之前就侵占了熊岳,他们无恶不作,据老一辈人讲,一些女子为了避免被侵犯,不得不用锅底灰把脸涂黑,苏联人给熊岳人留下了极坏的印象。熊岳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熊岳人,是自豪的。再次感谢天方老师的美评和鼓励!问好天方老师,遥祝快乐,万事顺意!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