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微型小说 >> 【书香·芒种】“叮当”人家(小小说)

编辑推荐 【书香·芒种】“叮当”人家(小小说)


作者:竹篱笆 童生,54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93发表时间:2023-08-16 11:30:53
摘要:打铁村的传承奇闻异事

时过境迁,曾经远近闻名的“打铁第一屯”的打铁产业,似乎有了夕阳产业的趋势。屯里打铁人寥寥无几,偶有的也都是年老者,皆为传统的手工操作。年轻人参与的少之又少。
   这时父母给梁小浩打来了电话:你是“打铁第一屯”特别的一员,该你出手的时候了。
   随着在家日子的累叠,梁小浩与父母的矛盾还真是有。
   鸡鸣二遍后,梁小浩便被连续不断的“叮叮当当”声吵醒了。这无孔不入的“叮叮当当”,让梁小浩备受煎熬。
   昨天傍晚,梁小浩正在直播卖铁器的时候,也是这“叮叮当当”的锤击声搞得梁小浩的直播无法正常进行。这已不是第一次了。
   梁小浩干脆翻身起床,在窗口那探出半个身子,朝对面一楼那间旧作坊高喊:“阿爸阿妈,你们稍停下行不行啊?”然梁小浩的喊声,早被“叮叮当当”掩盖了,对方毫无回音。不得已,梁小浩转身下楼,直奔那间小作坊。一盏白炽灯下,阿爸赤裸上身,阿妈短袖薄衫,一人一把锤子,俩人正抡得忘乎所以。梁小浩哀叹一声。梁小浩认为,父母的这一身汗本可以避免的,可是已过花甲之年的两人偏偏脑筋不开窍。
   夫妻俩时常跟儿子说:不抡铁锤就浑身不自在,饭吃不香觉睡不踏实。
   梁小浩:怎么会呢?你们可以去跳广场舞呀,村文化活动中心不是有健身器材吗?随便你们去玩的。
   父母说:那些怎能跟打铁相提并论呢?
   梁小浩:就你们穷讲究。
   正因为时不时受到父母如此这般的干扰,儿子有跟父母提过搬出去搞机械化打铁的,就想来个惹不起躲得起。可父母总是哀求儿子,家里本就有各种打铁的必备工具了,又何必出去花钱租地重新起家呢?父母还保证往后绝不干扰儿子的生活了。说得儿子不忍心了。毕竟之前梁小浩进城学技术,也是为了家里的这一份产业。其实梁小浩也是吓唬吓唬父母罢了,现在的梁小浩哪能一走了之呢?
   有商贩到家收购铁器,父母手工打的铁器得的价钱高一些。梁小浩疑惑了,怎么会这样?商贩说:手工的我们会适当抬高价格,因为慢工出细活且耐用嘛。
   父亲说:你这机械化操作的,你以为别人不知道?手工的货有种厚实沉甸感。人家当然给的价高嘛。
   梁小浩问:你怎么辨得出手工或机械做的货呢?
   商贩自信满满:这个我们一看成品就辨出来了。手工的货摸起来有点粗糙但沉甸甸,机械做出的货虽精细但把玩起来有轻飘感。
   我就不信,通过我的研发,机械化的活还比不过你这慢效率的手工?
   那就看你怎么去实现的了。
   梁小浩想把旧作坊里手工操作的那些辅助工具都拆了扔了。父母极力阻止,问:为什么要拆了扔了?梁小浩说把不用了的工具都拆除了,说它们占着地碍事儿,得腾地方。
   这可千万使不得啊。
   为什么使不得呢?
   这是你祖上流传给我们的,我们怎么能拆除了呢?
   与时俱进嘛,我们不把祖传的工艺丢了不就行了?
   不不不,万万使不得。
   梁小浩不得已在小作坊的旁边建起一间小厂房,添置机械化的设备。
   那天父母第一次进小厂房去瞧瞧。面对“嘟哒叮当”的机械声,夫妻俩高度怀疑这机械能造出什么铁具来?然而看到儿子熟练地开动那些机械,经捶、打、锻、削、割等工序后,一件件精致的铁具便可出世了。令夫妇俩面面相觑。儿子则一脸自豪。
   机械弄出的那些“嘟哒叮当”声,令夫妇俩摩拳擦掌,继而转身离去。儿子一脸疑惑。
   不一会,隐隐约约地,好像隔壁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儿子恍然大悟。便跑过隔壁来,看到父母又开始手工作业了。
   阿爸阿妈,你们干什么呢?
   呵呵,手痒了,想过过打铁的瘾罢了。
   让你们歇歇,你们倒还喜欢挥汗如雨呀?
   嗨,没事儿的,你忙你的,我们忙我们的,互不干扰。
   儿子摇摇头,说:哎,真不知道说你们什么好了,不可救药哦。
   梁小浩的前辈就是打铁能手,手工制作的铁器成了抢手货。
   看到梁小浩机械化操作的小厂儿,父母总是有股惴惴不安,就怕年轻人把祖传的手艺都抛弃了,有愧于“打铁第一屯”的称号嘛。
   梁小浩呢?不疾不徐的样,觉得能出成品能赚钱就是好活。再说梁小浩的目的不仅于此。梁小浩专注于机械化打铁与直播带货自己打的铁器。他微信朋友圈都是与打铁有关的视频。
   知道梁小浩搞了机械化打铁,看到梁小浩开了直播带货,“打铁第一屯”在外漂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回家来了。
   每次直播带货,复退军人梁小浩都这样开场白:我祖辈是打铁的,我现在也还是打铁的,我是一名党员,我保证做到……
  

共 17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曾经远近闻名的“打铁第一屯”的打铁产业,似乎走进了夕阳产业的行列了。祖祖辈辈靠着打铁传承的梁家夫妇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依旧守着手工打铁的这份产业,每日在作坊里挥汗如雨,叮叮当当。作为年轻一辈,少有几个能吃得下这种苦,所以都走出了屯子,屯儿里难得见到年轻人的影子。军人出身的梁小浩每日看着父母不安于享福,心里不痛快,但他并没有如其他年轻人一样一走了之,而是选择了与时俱进,选择了机械化代替手工打铁,既守住了祖业,也传承了家产,可谓一举两得。与父母的手工作坊并排的,是儿子的自动化厂房,都是叮叮当当,一边是两个挥汗如雨的老者,一边是娴熟操作机器的儿子,两种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是两个时代的对话和对立。这篇作品也写出了当下很多传统手工业的窘境,沿袭千百年的传统手工业,在智能化与机械化的时代下,一个个似乎走进了死胡同里,甚至消失。这或许是人们该去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吧。作品语言精悍,故事性和启发性强。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雪凌文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3-08-16 11:32:54
  传统手工业的没落,是一个时代性的问题,这个其实不可忽视,很多我们国家的传统手工业,其实现在在日韩都被传承的特别好,特别在日本,甚至都作为家族产业,一代代在继承。相反作为祖师爷的我们这边,却丢掉了很多,这个真的值得思考!!温侯老师!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竹篱笆        2023-08-16 12:12:53
  辛苦社长的编辑了。秋安!
2 楼        文友:陈一何        2023-08-16 13:21:44
  雪社编按精彩!这确实是传统手工业在两代人之间的传承和发扬问题,小说浓缩表现了“两个时代的对话与对立”,立意巧妙,发人深省。问候作者!
回复2 楼        文友:竹篱笆        2023-08-16 13:57:39
  感谢斧正!祝文健笔丰!
3 楼        文友:追光的人        2023-08-16 13:47:24
  太多的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真是太可惜太遗憾。文化的传承真的需要有关部门去重视,需要一代代年轻人去传承去发扬光大。
回复3 楼        文友:竹篱笆        2023-08-16 13:58:40
  谢谢?•??•??!远握问好!
4 楼        文友:石中元        2023-08-16 14:35:17
  感谢作者从生活中捕捉到传统生活的韵律。所谓继承传统文化,首先要有传统。此文让我联想到很多生活中的细节。例如,过去我在北京城,偶尔逛一逛地摊,很想买手工编织的草鞋、拖鞋,但触目所及,只有气味难闻的塑料制品,让我怅然如失,也没有了逛地摊的兴趣。
北京人文学者、环境保护作家
回复4 楼        文友:竹篱笆        2023-08-16 21:17:17
  问好老师!祝安!
5 楼        文友:梦姑        2023-08-16 17:17:36
  哈哈,打铁,这行业似乎早已失业了。不抡铁锤,还浑身痒痒的,这话我信。因为我家就有打铁的人,也是觉得不抡大锤就不舒服。害得我家先生跟着父亲打了好多年的铁。他疼肠他父亲,帮忙打铁,我疼肠我家先生。终于,在多年后变卖了废铁安生下来了。今天不要看到老师的文章我还忘了打铁这一桩事。描述详细,真切,故事完美,值得一读。
回复5 楼        文友:竹篱笆        2023-08-16 21:18:04
  梦姑老师好!感谢老师斧正!
6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3-08-16 18:27:46
  传统的东西不一定为最后,但最有意义,传统的手艺,不一定最现实,但最为不舍和情愫。比如瓦罐、陶盆,谁能说比得上现今搪瓷、玻璃和不锈钢的实用与精致,但从意义与情怀上,二者不能同语。传承下来的手艺也一样,而且里面揉进了多少情感和辛苦,这才是传统的价值和历史意义。佳作小说,欣赏加赞。
回复6 楼        文友:竹篱笆        2023-08-16 21:18:40
  问好老师!感谢老师斧正!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