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以古为镜,勿信佞人(随笔两篇)

编辑推荐 【家园】以古为镜,勿信佞人(随笔两篇)


作者:书为故人 白丁,4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74发表时间:2023-08-20 15:40:20

【一】
   以古为镜,勿信佞人
  
   但凡是人,就有自己的喜好厌憎,细读《韩非子》一书,你就会明白奸诈的人是怎样迎合人心,然后成功蛊惑人心的。
  
   奸诈的人用我们现今的话来说就是情商极高的人,会来事儿,有眼力见,他们绝不会贸然触碰君主的逆鳞,不会在明面上与君主唱反调、对着干。凡是君主喜欢的,奸臣就会跟着赞美;凡是君主憎恶的,奸臣就会极力诋毁,总之在价值取向上刻意与君主保持一致,就像我们常说的三观相同、同道中人,然后让君主产生错觉,认为自己遇到了莫逆之交,然后情不自禁赏识奸臣,放心让奸臣掌握大权。
  
   奸诈之徒就像变色龙,为了达到目的,毫无做人的底线。巧言令色欺骗他人、恶意诬陷他人,这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习以为常的小手段而已。韩非子提到楚国顷襄王的弟弟春申君有位叫做余的妾为了成功上位取代正妻,她先是自己弄伤自己,然后装着可怜巴巴的样子去春申君面前卖惨、冤枉是春申君的正妻与自己过不去,嘴里说自己没有能力侍奉春申君夫妻二人,希望春申君赐死自己,其实是想春申君听信自己的一面之词后对正妻产生不满,让春申君抛弃正妻,让自己取而代之。春申君果然中计,从此把正妻晾在一边,对余言听计从。
  
   为了除掉春申君与其正妻生的儿子甲,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君主之位,余又心生毒计,在春申君面前诬陷甲调戏自己,对自己图谋不轨,惹得春申君一怒之下杀了自己的儿子甲。
  
   韩非子告诉世人奸诈之人是如何蛊惑人心的。春申君因为受了余的蛊惑而害死自己的儿子,可见佞人最擅长的就是挑拨离间、借刀杀人。而正直之人是绝不会无原则附和他人、为了取悦他人甘做变色龙的,更不可能昧着良心诬陷别人、嫁祸于人、在人与人之间恶意制造对立。所以忠臣因为太耿直又不屑于使用阴谋诡计,一般都会遭到小人与其党羽孤立与打压,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能向君主推行自己的正确实用的主张,有的因为得不到君主信任与重用而愤愤不平,郁郁而终,更甚者连带家族都受到小人祸害。
  
   看古人书,方知人性险恶由来已久,绝非危言耸听。奸臣之阴险就是小人本质,而小人就像野草一样生生不息,现今的佞人不止在官场、在朝堂抱团为非作歹,祸国殃民,也有一种小人可能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以一种貌似对人畜无害的老好人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愿每个人都能提高警惕,尽量不被小人霍霍。
  
   看《韩非子》,再结合当今世道人心,让我明白正直的君子常吃哑巴亏,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小人偏偏得势,所以这世间才有了不公。但无论世道怎样,我们依然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与佞人为伍。
  
  
   【二】细读《韩非子•孤愤》,以古为镜
  
   在《韩非子.八奸》中,韩非讲到君主的身边危机四伏,是因为有奸佞时刻想通过某种手段实施篡位夺权的计划。这既是奸臣自身野心勃勃的表现,也是奸臣对君主观察入微,知道君主的软肋所在,因此无孔不入,以种种手段达成自己的目的。但亡国殒命之君从来没有完全无辜的,君主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必然引来奸臣使坏作乱,这是因果关系。于是韩非接着在《十过》中讲到正因为君主存在十种过错,才导致亡国亡身。而这样的结局却是忠臣最为悲愤的,于是《孤愤》道尽自古以来忠臣之宿命。
  
   在《韩非子.孤愤》中,韩非告诉世人正直的忠臣是如何遭受孤立与打压的,面对无道昏庸的君主,忠臣是最无力、无奈的,因为忠臣最耿介正直,不愿与邪恶同流合污,却在有时又无力改变令人忧心的现状。看完这篇《孤愤》,让我想到了很多。
  
   《孤愤》开篇就道出忠臣的本质,因为有远见而能明察,因为明察,就能烛私,因为刚毅劲直,才能秉公执法,继而震慑、惩治奸邪。然而正是因为忠臣的一身正气让奸邪惧怕、忌惮,出于自保与反击的本能反应,于是奸佞无所不用其极,在君主面前巧言令色、惯用逢迎之术取得君主信任后再以谗言构陷忠臣,陷忠臣于不仁不义,让君主怀疑、冷落忠臣,不愿听其进谏、不接受忠臣好的主张,让忠臣成为弃子。然而即便忠臣已遭君主抛弃,奸臣还不放心,暗地里用名利为饵招引同党,扶植亲信,勾结朋党里应外合,在一边蒙蔽君主、掐断君主与忠臣的交流渠道、达到孤立忠臣的目的的同时,一边还用下三滥手段报复忠臣,让忠臣性命不保。奸佞排除异己后只手遮天,于是君主也成为了傀儡,这样的傀儡让位已是必然、亡身只分迟早。
  
   而这样的结局,是君主始料未及的,也是咎由自取,弃忠臣,用奸佞,远贤人,亲佞臣,焉能不亡国亡身?
  
   细读《孤愤》,更加深刻领会了“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诗的含义。身在朝堂有一定实力的忠臣即便有意济世安邦,然而有时也因太多因素而无法如愿,这样的悲哀,岂是韩非一人才有?自古至今,多少忠直之人不都是赍志而殁吗?
  
   志士尚存孤愤,遑论我等庸人。纵观世间多少无奈事,徒留嗟叹,不敢细思寻。

共 19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两篇随笔,细腻生动的文笔,内涵厚重的内容,作者细读《韩非子》,以古为镜,有着深刻的领悟。看古人书,方知人性险恶由来已久,绝非危言耸听。看《韩非子》,再结合当今世道人心,正直的君子常吃哑巴亏,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小人偏偏得势,所以这世间才有了不公。但无论世道怎样,我们依然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与佞人为伍。纵观世间多少无奈事,徒留嗟叹,不敢细思寻。内涵厚重,感悟深刻,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3-08-20 15:41:42
  两篇随笔,生动的文笔,厚重的内容,作者细读《韩非子》,以古为镜,有着深刻的领悟。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书为故人        2023-08-20 17:16:12
  谢谢秋觅老师为我编辑拙作,您辛苦了!再次感谢!
2 楼        文友:巧眉        2023-08-20 16:17:40
  深刻的内容,阐述了奸诈之人的本性。文笔很好,值得品读学习。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回复2 楼        文友:书为故人        2023-08-20 17:16:42
  谢谢您的鼓励!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