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明】不一样的杜甫草堂(散文)
提起杜甫草堂,大多数人都会想起位于成都的杜甫草堂,口中念念有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而,无独有偶,在甘肃的成县也有一座杜甫草堂,亦可以吟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其实,除了成都,甘肃秦州(天水)还有一座杜甫草堂,相对来说,成县杜甫草堂比不上前两者名气大,知道的人很少。平日里,只有本地人来游玩,外地人寥寥无几,颇有藏在深闺的意味。然而,成县杜甫草堂修建的最早,据说北宋年间就有了,历史悠久。
我此次去成县杜甫草堂,源自同学邀请,算是一次同学聚会。只是别人的同学聚会,大多在酒桌上,推杯换盏,我们的聚会是在山水之间的草堂,自然风光外加文化古韵成为此行的主旋律。
清晨,早早起床,叫起还在酣睡的儿子,让他陪我们一起去成县,同学见面总少不了小酌几杯的,让儿子充当司机。接上昨夜联系好的雪梅同学,向四十多公里的成县赶去。成县同学志峰和芳英告知今天的行程安排,大体上就是先登成县著名风景区鸡峰山,再游杜甫草堂。
正是夏末秋初,天不是太热,是登山的好时机。成县鸡峰山因“奇峰孤耸、直入云际、状似鸡首”而得名。一路上开车绕盘山之路而上,山势险峻,松林苍翠。时见路边人家白墙红瓦,硕果累累,庄稼成荫,鸡犬相鸣。时见山谷幽深,流水潺潺,野花朵朵。山路越高,山越陡;山越陡,路越险。登山而远眺,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如同一条灰色的长蟒缠绕在山腰,山峦起伏,云雾微遮,缥缈如纱,梯田层叠,群山如浪、溪流纵横。山顶三面悬崖,立崖边不由让人两股颤颤。不是很大的峰顶,几座红砖碧瓦庙宇错落有致,宛如云端高阁,庙殿内香烟缭绕,佛像端庄。
志峰爱人唐虹是成县文史爱好者,擅长诗歌散文,对成县的人文地理甚是了解,一路讲解,让人感受颇深。现又在收集县域古碑牌文,见峰顶一断成两截残碑,欣然让我和志峰合在一起拍照,残碑落款为宣统三年修庙善碑。
心里惦念着杜甫草堂,便匆匆下山。绕城郊公路直达飞龙峡,进峡不远,路边依河靠山便见一处不大的建筑群,即杜甫草堂,也叫杜公祠,山门题写“杜少陵祠”。入山门后,一二十级台阶,上有一道门,门额题“杜甫草堂”。志峰爱人唐虹提议,请一讲解员陪同我们一起游览讲解,我们不同意,依然让她讲解。
唐玄宗安史之乱之时,杜甫罢官后颠簸流离到秦州,生活艰苦。三个月后,接友人信,言之同谷这个地方气候宜人,“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草木未落黄,况闻山水幽。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杜甫携妻带子前来同谷定居,同谷就是今天的成县。但现实不是想象,在同谷人地生疏,生活更为艰难,有时竟绝粮断炊,在这里他度过了一生中最为艰难的一个月。在此期间,他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记录下来,这就是有名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杜甫在流寓陇右期间,写了一百余首诗,这些诗连同在赴秦州以前写的《三史》《三别》等名篇,奠定了杜甫在唐诗中的地位,这些是唐虹讲解及看祠里简介而得知。
在游览杜甫草堂时,我和志峰以及唐虹谈起杜甫是在成县还是徽县居住的问题。成县古称同谷县,我们徽县古称河池,杜甫诗中记载“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栗亭现位于徽县栗川镇,古称杜公村,据徽县志记载,唐代栗亭属成州同谷县,明代隶属徽州,杜公村建有杜公祠,唐杜甫避同谷境内之栗亭故建祠于此,曾有杜公祠残碑发现,所以说明杜甫所居之地位于徽县,而不是成县。为什么现在杜甫草堂建在成县,是因为当年考据不严的原因,我们只能在此探讨探讨而已。
大殿空荡荡的,只有子美先生端坐于中,院子里只有寥寥无几的人在静静的游览。不知道杜甫能否想到在一千多年后,他借住的茅草房变成了如今三进的大院,就不会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风雨不动安如山。”说到这首诗,唐虹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些专家分析,这首诗可能是杜甫在成都回想起在成县居住时的情景所写,这很有可能。在成都,杜甫生活的比较惬意,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院中有疏竹几丛,松柏几棵,大殿两侧是碑廊,碑镶嵌于墙壁之间。比较早一点的碑多为残碑,字迹几乎湮灭,只能辨认多为明清时期,用玻璃罩保护。其余为本地今人书法大家书写,均为杜甫有名诗作及古今名人咏杜诗之作如《饮中八仙歌》《凤凰台》《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我们流连于碑廊细细欣赏一幅幅诗作及书法,边谈论杜甫在成县以及徽县所留下的诗以及传说。在我和志峰、唐虹以及儿子走到一幅魏体所写的碑文时,我停下脚步,咏读起来“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读完,我说这是写我们徽县的青泥岭,青泥岭最高峰叫铁山,又称泥公山。唐虹说泥公山在成县西北处,没在徽县,是成县和西河县的交界处。
正在和唐虹、志峰谈论时,旁边也在浏览石碑的一人插言到“我认为泥公山就在成县和西河的交界处,因为根据杜甫从天水进入成县时经过泥公山所留。”回头一看,一行四人,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我说李白《蜀道难》里曾经写过“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一句就在铁山脚下,和这里所写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很相符,我曾经在徽县的文史中看过这样的记载。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一位戴眼镜文质彬彬的人,看样子比我们年纪略小一点。他说杜甫诗作是很严谨的,比如这首《泥公山》“版筑劳人功”一句中“版筑”一词就很好,版筑的意思是什么,你们知道吗?我们说版筑就是这里很早以前盖房筑墙的方法,两块木板中间填土,然后用石夯夯实。
听了我们的解释,他说“版筑”也与武丁傅说的典故有关。看我们有点疑惑,他随口背诵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随后给我们讲解这个典故。
在此谈论《泥公山》位置时,我虽然同意他们的意见,但我也说《徽县志》以及其他有关徽县文史中记载,杜甫是在成县飞龙峡居住还是在徽县栗亭居住,现在也没有确定,还需要好好的探讨。在随后的交谈中,我们谈到了天水南郭寺,杜甫曾经居住的地方。他们说已经去过天水杜甫诗中所写的地方,这几天去了西河县杜诗中所写的铁堂峡、寒峡、青阳峡、法镜寺等等。唐虹和志峰对这些地方有点熟悉,也谈了他们所了解有关杜甫经过的这些路线现在的情况。
在谈到法镜寺时,外地几个说他们去那里,没有找到,最后在当地人的指点下,上到一户人家的阁楼上,通过窗户才看到法镜寺的遗址。他们也佩服说在那边有一个老人为他们背诵了《法镜寺》一诗。我们也探讨了杜甫是在成县飞龙峡居住还是在徽县栗亭居住的老问题,唐虹说杜甫在飞龙峡凤凰山脚下的凤凰村居住时,写下《凤凰台》一诗,“婷婷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而成县古称西康州,杜诗特别严谨,所以《同谷七歌》就是最好的见证。而我以杜诗中《发秦州》《木皮岭》为主谈了自己的看法,外地的朋友也谈了他们的看法,认为在成县飞龙峡居住的可能性较大。
在谈完杜甫在成县写的诗后,他们又问起杜甫从同谷因生活艰苦决定入川时的路线,栗亭、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等。这些我以前看过一些文史资料,知道一点,于是告诉他们,从徽县栗川出发,向南登木皮岭,留有《木皮岭》一诗“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过庙山,小地坝下山到现在的小河厂也就是白沙渡写下了《白沙渡》一诗。然后,沿河而下到大河店,因为当时没有路直达下游,只能上山到青泥岭,绕青泥岭下山到现在的虞关。在水会渡登船过嘉陵江,在嘉陵江边写下《水会渡》。入八渡沟过九股树梁到现在的陕西汉中的略阳也是杜诗中的明水县,以前也叫长举县,然后到汉中入川。
在我介绍的同时,志峰唐虹也补充了他们所知道的信息。在我们探讨这些时,他们很感慨,说我们这边人知识挺不错,他们去眉州,问起“三苏”,有些人都不知道,想不到小地方的人对当地了解很深,问起我们的职业是不是当地的老师,告知他们我们只是一般职业,只是平时爱好一点文史而已。我们还探讨了一番杜诗中有关杜甫去两当县探望吴郁时,刚好吴郁没有在,写下一首诗。不知是杜甫在过木皮岭后去探望,还是在成县飞龙峡居住时探望,还是在天水居住时探望等等说法。我们趋向于在成县居住时拜访的说法,因为过木皮岭后,没必要绕道前去两当,而天水去两当道路更远,没有时间去所以不成立,只能在成县居住时前往。
我们探讨了好长时间,交谈中,我们得知他们一行四人,分别是上海、成都、重庆、武汉人,是美术爱好者,也是文学爱好者,经常相约一起探寻文化之旅。最后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告别了外地刚认识的朋友,在告别时,得知他们还要继续探寻之旅,于是我对他们介绍了位于大河店至略阳白水江镇之间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宋代摩崖石刻《新修白水路记》,是宋代因入川蜀道青泥岭道路崎岖,峭壁高耸入云,九曲十八拐过于艰险难行,古倡议改道新修白水路,极大改变了入川的难度,也就没有李白《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肋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之难了。如果杜甫入川是有白水路,要少走多少弯路。《新修白水路记》由当时四川简州知州雷简夫撰文并书写,笔力苍劲,字迹清晰,值得一游。
在和外地朋友探讨时,儿子一直陪在我们身边,静静的看着我们交流。在回程中,儿子用羡慕的口气说佩服我们,知道的这么多。大家告诉他,多多看书日常多积累,阅读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最好途径,谁都可以,以后要多多看书。儿子点点头,说以后要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我觉得外地朋友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真正做到了前人说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日我也读过几本书,也知道一些浅薄的知识,更多的是坐井观天,知识储备实在是浅薄,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手忙脚乱的去翻书,现在给儿子说也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已。
一次杜甫草堂的行旅,因为几个外地人,而变成一堂文学讨论课,可见古代文化的深邃,“诗圣”杜甫的影响力有多大。这番讨论,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杜甫草堂,一个诗文筑成的草堂,秋风永远不破的茅屋。
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应该成为生活中最大的乐趣,读书,可以在生活中遇到更多的志同道合之人,结交更多精神之友;可以和先贤进行一次精神交流,来一场时空对话。开卷有益,不管什么类型的书籍,只要能静下心来阅读,都能帮助提升认识,“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的书多了,也就会少了许多的浮躁,让人保持平和的心境,多了一份心静。人生就像一场修行,在书籍中修行,生活,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读书,可以感受文字之美、感受生活、感知事物、感悟人生,获得内心自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