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旧时光】旱烟的故事(散文)

精品 【晓荷·旧时光】旱烟的故事(散文)


作者:赵声仁 秀才,28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03发表时间:2023-09-08 01:17:03
摘要:抽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人生,小时候和乡亲们抽旱烟,更饱含生活味道,衍生出不少故事,意趣横生。

我们老家那,管吸烟叫抽烟,有多半人都抽。50岁以上人,抽的更多,香烟买不起的,就抽旱烟。旱烟,就是没有经过细致加工的烟,赶集去买,一元多一斤,回来一晒一搓,去茎去梗,也不过剩个七八两烟。对一个工值不过几角钱的乡亲们来说,也不好承受,就自己种烟。自留地、自家院里,种上几垅,抽上一年。抽不了的,还可以偷着卖点钱花。种烟是挺费事的一种农活,先育苗。烟籽比小米粒还小,绛红色种在畦里,上边要撒上一层细沙,保持湿润。三五天时间,就拱出嫩绿的小苗。到了一巴掌高就移栽,用铲子一棵棵地挖出。每棵苗的根部,要带上小孩拳头大小的土坛,栽到事先做好的垅上。余下就是持续地施肥,浇水,打徒芽和修枝了。烟的肥料,是烟质好坏的关键。香油渣、豆饼,最好抽。人畜粪尿、草木灰等。再其次,最要命的是用化肥,叶子大,产量高,长得漂亮。但抽起来又苦又辣,还燎舌头要火,旁边放着一盒火柴也赶不上灭火。
   5个月的精心打理,秋后就收获了。绿绿的烟叶,蒲扇般大小,几经翻晒阴干,简易发酵,就变得土黄,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土香味道。一个院子里晒烟,一条街都能闻到烟味。收捡旱烟特别讲究,有擗杆和割杆之分。前者只是把叶子擗下来,长长的茎杆就扔掉了。后者则是用镰刀,将整个茎杆均匀分割给每个叶片,凉干后分量重了不少。但茎杆不能抽,只是返回些养分,烟显得更好抽些。不管擗管割管,凉干后一斤一捆打上,放在房梁等干燥处,就供一年一点点抽了。集市上,擗管割管的价格一斤要差上二三角钱,擗管的贵些。表面看不出来,不明白的,拿割管当擗管的就吃亏了。
   抽烟大部分是用纸卷。小卖部售卖烟票,一叠一叠的,又白又薄好用,烟都显得好抽。但一半以上的人舍不得,更多的就是用学生废旧的作业本。哪家都有一两个上学的,总有用过的本淘汰,事先割成一耷一耷的。和学校有点关系的,就去学校,管教师们要,让老师给攒着。能对付的,干脆用看过的报纸,撕一大条子,卷上一把烟,更实惠。但多好的烟,也夹杂上油墨的味道了。最讲究的是几个老爷子和老太太,他们用烟锅。我们叫烟袋锅,一尺多长的烟杆,一边是铜锅,一边是玉嘴。想抽烟时,将烟锅往烟口袋里一伸一拧,出来用手将烟锅一按,这边的烟嘴叨在嘴里,那边的火柴已经划着。对上了烟锅,显得挺贵族挺享受。
   家里有抽烟的人家,大都预备一个烟盒。买货的旧包装盒,或干脆剪四块硬纸板。用线缝成一个四方或长方的盒子,外边糊上一层牛皮纸,加固一下,就成了。在炕上端这端那的,磨坏了,就再糊两层牛皮纸。但社员们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下地劳作,没有几天能够在家休闲。就让妈妈或媳妇用旧布缝制一个烟口袋,口袋口缝进一条线绳,能紧能松。就像过去的香囊,只不过不是刺绣,没有花,不用来装香料。再带上烟纸、火柴。
   乡亲们抽烟,是一大乐事,意趣颇多,真正体现了烟酒不分家的高雅意境。互让、互品、互通有无,不分你我。秋后,各个种烟的家把烟收上来,都装上满满的一袋,一见面,都纷纷掏出烟口袋,你推我让,相互品尝。他们话题相当热络,如同开产品鉴定会,评价一番。哪个人赶集买来点烟,就在开会,或干活的空当,招呼在场的:“来来,尝尝我这烟,昨儿从老庄子集上买来的。”掏出烟口袋,递过烟纸,大家就分头品起来。并负责任地给出评价意见:嗯,好,灰白火亮,有点劲儿。软点吧,等等,让贡献烟的人心里非常舒服。你犯了烟瘾又忘了带烟,碰到谁都可张嘴蹭烟:烟呢,掏出来,我尝尝,还挺硬气,心安理得的。对方呢甘心情愿,还有荣耀感。特别是在翻地、播种、耪地等活干到地头儿时,大家都作片刻的休息,叫地头烟。在地里,都主动掏出烟口袋,相互让着,或蹲或坐,喷云吐雾,冒起火来。过瘾,解乏,提精神,以利再干。虽说烟酒不分家,虽说让烟的绝对不是虚情假意。但会抽烟的,要是老不带烟,想抽就蹭,大伙就说这个人是光棍。而且分三等,烟、火、纸,带两样,叫二等光棍。带一样,叫一等光棍。一样不带,叫头等光棍。其实这也没什么,用玩笑刺激一下罢了,不带任何恶意。在物质匮乏、日子艰难的时期,旱烟,如同一种粘合剂,将乡亲们的感情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将乡亲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抽烟,这种起源于农耕文明的嗜好,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融入了浓浓的乡情,给乡亲们带来了不少乐趣,让人生生发出爱心和信心。
   我家西邻,是个池姓人家,老东家叫池贵伍,当过小队生产队长,我叫五爷。别看他斗大的字不认得半升,但能说会道,还会背出好多老段子。他烟抽得很徐,抽到兴致就背:
   抽烟抽烟,烧被燎毡,吐吐唧唧,讨人嫌;
   抽烟抽烟,解心宽,来人去客(读且三声),它当先。
   那时,没有吸烟致癌、损害心脑血管等知识的宣教。但这位五爷,却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抽烟的利弊,易记、靠谱,具有朴素辩证法的味道。这个五爷,愿意和我父亲唠嗑,总来我家串门,抽烟,嫌我父亲裁的烟纸小,就扯块报纸卷上。叭哒叭哒的,看着比吃肉还香甜。他的二哥,在秦皇岛,我叫二爷。最早我父亲出去谋生,就是这个二爷介绍的。五爷很健谈,摆话他以前过五关斩六将的事,还爱说些酒色财气的故事,我听着挺着乐。从理性上认知旱烟,我就始于五爷的这个段子。
   我原本不会抽烟,至少18岁高中毕业还不会。我对烟的初次染指,是在给生产队浇麦子的那天夜间。高中毕业,我回村当了社员,虽说是18岁的大小伙子,但并不是一个好劳力,力气小,技能差,动力不足,只能干些跟车、牵墒、拔草、薅苗等简单的活。看畦浇麦子,也是人人能干的活,就是看着机井抽上来的水,顺垄沟流进麦田,而别放空流向别处。上冻前,普遍给小麦浇次冻水,是保证小麦安全过冬,来年有个好收成的关键一环,水井少,时间紧,麦地多,我们几个小年轻,就轮换着倒班,昼夜进行。这时节,已经很冷了,夜间都在零下,穿上棉裤棉袄,到了后半夜,牙齿还会打颤。这天夜间,是我第一次看畦浇麦子,开好畦口,顺好垄沟,打着手电就四处巡视。12点左右时,同班儿的一个小名叫二青的打着手电过来,凑到我身边:“来,老叔,抽着,暖和点!”我们一班四个人,另两个在大西头儿,二青是我的本家侄子,他父亲,我叫老哥,在唐山五瓷厂上班,他的家庭条件,在我们小队,算最好的,工农户,人口少,二青为人爽快,比我小两岁,但初中毕业就下地干活了。说着,他就从大衣兜里掏出一盒香烟,抻出一支递给我。“我不会,嫌呛!”我摆手说。“好烟,巨轮,又香又柔和!”他干脆塞进我嘴,点着。“冒冒烟,暖和不少的,别往肚里吸!”他是年轻的老烟民,真有经验。
   巨轮牌香烟,后来我知道了,三角多钱一盒,算中等偏上的烟。我抽了几口,按他说的,不吸,血液有点流速加快、身子有点热感之外,真没有别的不适,就没舍得扔,大一口小一口地,把这支烟抽完了。后半夜,二青又过来让烟,巨轮,我又抽了一支。他也抽着,手中一亮一亮的,但我闻出,他抽的是旱烟。我问,他说他长期带两种烟,光抽香烟不过瘾。不知是烟的作用,还是二青的热情,我的心里,在那个漆黑、静寂、寒冷的冬夜,平添了几分暖意。
   初涉烟事,没有反感,也没上瘾。促成我学会抽烟且上了瘾的,是我父亲。父亲会抽烟,解放前在外边谋生时就学会了,是帮他找工作的池二爷,教会他的。池二爷走南闯北,世事洞明,认为一个男子在外混事,会抽能喝为好。也与父亲颠沛流离、饥饱无常有关。与他的工作除去写,就是算有关。解放后,回村当教师,每天繁忙工作强度大,压力大,烟就没法扔下。给乡亲们写信时、和乡亲们下棋时,来串门的人时,他抽得更多。屋里时常烟火点点,烟气缭绕,熏的我妈叫苦不迭。妈妈私下曾劝导父亲:“别抽了,有啥好处?”父亲说:“抽了多半辈子了,不好戒了。”父亲有时吐痰,我时常看到。他仰身躺在炕上,头在里边,“噗”地一声,一口痰在身子上边划过,就象一道抛物线,落到地上,很美。
   几个高中毕业生分化出不同的命运,给我带来好多困惑和苦恼。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的被保送上了工农兵学员,有的去公社拖拉机站当了拖拉机手,有的到学校当了民办教师,还有的到大队部当了类似秘书。这些事,我觉得我去更适应,但由于不愿披露的历史原因,这些当时在农村让有点文化的青年趋之若鹜的“好差事”,与我绝缘一般,我没有选择地。只能照常每天按照队长敲击,挂在当街那棵半枯的老槐树上废旧工字铁轨“铛铛铛”的响声,面朝黄土背朝天,修理地球。我试着学习木工,但几天,就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我试着拉二胡,但嘎嘎如叫驴嘶鸣,引起四邻反感,不得不终止。最后,我决定发挥我上学时的一点特长,写文章,自己创出一条路子,脱离农村。不多说话的父亲,把我这一切,全看在了眼里。
   一个雨天,队里休工。母亲在炕上做营生,父亲坐在家里东墙小柜旁南面的椅子上,搓着旱烟。我坐在小柜北面的椅子上,浏览着报纸(小队订的三级党报,队长叫我管理)。接着在小柜上铺开几页白纸,拿起钢笔,凝神构思,开始试写一首小诗。这时,我注意到,父亲把那个半导体大小的木质烟盒,送到我面前,里边是他刚刚搓完的旱烟,还有几张烟纸。他刚用剪子剪好的,又扔过一盒火柴。他一句话没说。我立时懂了父亲的意思,双手不自觉地伸向烟盒。
   “你既不会,就别学了!”原来母亲也在注视着我,这时从炕上说。
   父亲看了母亲一眼,沉思片刻,说:“写东西是想烟抽的,我多年的体会,他愿意抽,就抽吧!“
   母亲没再言语,我就卷了一棵。父亲说,这是他特意搓的薄叶烟,软,不呛嗓子。一种鼓励期待的眼神,扫过我的全身,定格在我的面部。
   我的眼睛一阵发热,估计潮湿了,就下意识地点着烟,小口抽了起来。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父亲得到慰藉,才算对他有所回报——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父亲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关心,安慰我,给我信心和鼓励。
   我想起了老舍的《骆驼祥子》,祥子想靠自己,买辆人力车,但三起三落,总是功败垂成,他想不透,于是,他学会了抽烟。
   事实是从这以后,我就真的会抽烟了,何时何地对任何人抽烟,都不反感。歇地头烟时,看到大家抽,我就馋。也就有人把烟、纸、火全递给我,笑着讽我是蹭烟的“三等光棍”。着手动笔时,就好像父亲那次暗示在起作用,先想烟抽。我也是一名旱烟的消费者了。
   家里的旱烟,就明显地费了。父亲、二哥,是老牌烟民,现在,我又加入了这个队伍,成了后起之秀。这年,父亲种的旱烟,青黄不接,刚过了年,就空空如也了。
   父亲就想了一个办法。这天晚上,父亲在一张纸条上写了几个字,折三折成一便笺。像一颗意向作品的心,交给我,让我去找小连齐。连齐正在炕上偎着,看过便笺,笑了。他慢悠悠登上木凳,从房梁上拿下三捆烟,递给我说:“你跟我的老师说,这是擗茎的,尽管抽。要是给钱,我就不认他这个老师了。老师条子上说,你小子也学会了。这三斤里,有一斤是给你的,好好写文章。”
   我抱着烟回到家里,交给了父亲,学了连齐的话。父亲笑了说:“这小子还有点人情味,没白教他。咱是赊,他不要钱,是他的意思,咱有钱了还他。”
   这个小连齐,大名赵连齐,是父亲小学的学生,和我大哥是小学的同学,大我18岁,我叫他大哥。是个瘸子,光棍一人,下雨阴天的,经常找父亲下棋。他家院子大,种烟多,也会收拾,每年卖不少钱。他家是老中农的底子,能干会过,和左邻右舍不大来往。庄里人,都说他家是房顶上开门。40来岁了,还没说上个媳妇,除去腿脚不好,人缘差也是个重要原因。
   但他对我家,怎么如此慷慨呢?
   旱烟的故事,写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但有件事,让我特别忏悔,几十年如鲠在喉。我必须在这里公之于众,自我解剖一下。我父亲的一个学生,也姓赵,管我叫叔,以后成了村里小学教师。教我,也是我的班主任,会抽烟。村里人都知道的,我的小时候,是个调皮的坏嘎子,经常搞个恶作剧什么的。在学校,知道好几个老师,甚至校长都是我父亲的学生,我有优越感,老师们也都迁就我。我十二岁那年夏天,雨水大,村里沟满壕平,我好下水,就偷摸地扎到大水坑里。学校为了学生们的安全,三令五申,严禁学生下水,并每天派出几拨学生巡视检查。我成惯犯了,屡教不改,把个赵老师气得出气都不均匀。他终于拿出了让我最犯悚的杀手锏——他告诉了我父亲。结果不用多说,我的两个屁股蛋出了无数条红肿线,坐不下凳子,是胆瓶上插着的掸子棍的杰作。那个掸子棍是藤子的,韧性极好,打人特疼。
   少年气盛,报复心强。水坑是不敢下去了,还不敢的,是触摸屁股,火烧火燎的疼。于是,让我悔恨终生的、涉嫌伤天害理的事,就发生了。这天放学后,我背着筐,拿着镰刀,去村西边割草。就遇到了一片旱烟地,长势良好,茎高叶阔,每棵都有八九片叶子,墨绿墨绿的。垄沟收拾地精致,干净,一根杂草没有。
   我前后样格样格,确定,这就是我的班主任赵老师家的自留地,屁股突然剧烈地疼了一下。紧跟着,我的手随之痒痒起来,双腿就迈向了中间长得最高、叶子最多的一棵烟,诡异地望望周边。没人,我就将镰刀插进松软的土里,斜着往上一割,就把这棵烟从根部割断了。我知道,半个小时后,这棵烟就会打蔫死去。这个时间,是大雨过后一个月,没到白露,再有几天,烟草收割,赵老师就可以抽到这棵烟叶了。
   我已经想好,老师找我时怎样回答。但没有人找我。几天后,烟地剩下一片烟茬子,没人找我。一个月,两个月,过年放假了,还没人找我,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老师见我,和以前没有半点差样。可我,心里却越来越不安了。
   两年后,他到县委组织部当了干部,很快到基层当了乡长、镇长。我呢,也工作到外地,离开家乡。回家时,我们时常见面,总在一起用餐,回忆我父亲,说各自的工作,他总是主动拿出中华等名烟。我就想起割他们家旱烟的事,面部不免发热。一次,洒过三巡,我终于鼓足勇气,和他提起这事。他说,他当天就知道了,但那棵烟没糟蹋,凉干搓好,被他抽了,更柔软。感谢我提前给他收割了。
   一片笑声。
   这饱含尼古丁的旱烟,原是蕴涵着不少人间真情、做事之道呢!

共 560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对于旱烟,农村人抽的是自家产的烟叶,把这种烟叫旱烟。旱烟一般有两种抽法:用薄点的纸卷着吃,或者用烟锅吃。吃烟的纸不专门去买,用旧报纸或者学生用过的作业本。用烟锅吃烟,不用纸。吸食旱烟是烟民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多数人长年的工作就是劳动、吃饭、吃烟。干活累了,吃烟,解乏,饭吃饱,吃烟,助消化,瞌睡了,吃烟,提精神。忙了也吃,闲了也吃,几个晒暖暖一起吃烟,冒起的烟像个烟囱。文章娓娓道来,讲述了旱烟的种植,抽法,以及我如何抽上旱烟的经历。而在这抽旱烟的经历里,也衍生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一个个老烟民的历史。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生动精彩,情感充沛,描写细致细腻。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909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9-08 01:18:03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何叶        2023-09-09 22:23:00
  恭喜赵老师旱烟佳作获得精品!老师创作辛苦!敬茶
何叶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9-09 23:47:40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4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09-10 05:56:26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5 楼        文友:王凤军        2023-09-10 12:44:22
  这个文写的好!细节事例都那么逼真。好文学习了。
6 楼        文友:何叶        2023-09-11 15:37:42
  恭喜精品!加油!
何叶
7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3-09-11 15:44:05
  祝贺老师美文加精!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