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母爱,如涓涓溪流(赏析) ——读林清玄散文《在梦的远方》有感
一
母亲的爱,像梦一样,虚无缥缈,了无痕迹,却又真真切切地存在过,让人难忘。
母爱是一首清新悠远的诗,总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因为母亲是给了我们生命的人。读林清玄回忆母亲的文章《在梦的远方》点点滴滴的小事,如涓涓溪水,汇成一条爱的河流,滋润心田。文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一字一句总关情,无不展现着母亲博大而无私的爱,引人共鸣,让人泪目。
林清玄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高深的知识,但她一样勤劳、善良、质朴,拥有美好的品质。他母亲一生养育了五个孩子,哪个孩子都是她的心头肉。她从不打骂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是一个开明聪慧、知书达理的好母亲。她用爱为孩子们支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
二
林清玄小时候“多灾多难、古灵精怪”。他性格既活泼爱动又敏感内敛。他的母亲并没有因此嫌弃他,而是格外疼惜这个生性不合群的孩子。在他生病时,背着他去医生那里看病,所以作者小时候记忆最深的是“趴在母亲的背上去医院看病”的情景。母亲讲述了两件事,听了让人特别感动。
一件是林清玄三岁时,误食了“番仔油”,也就是灯油。当时口吐白沫,两眼一翻不省人事,情况非常严重。母亲看到孩子命悬一线,心急如焚。她疯狂地抱着孩子找医生治病,希望医生能挽救孩子脆弱的生命。终于,在跑了十多公里后,找到了一家医院,好在医生用生鸡蛋让作者喝下,才救了他的性命。
我能想象到母亲背着儿子狂奔的画面,头发乱了也顾不得用手捋一下,胡乱地遮在眼前,满脸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焦急的眼神,无助的模样,那是一个母亲在面临儿子生死一线的焦急与心酸。看到儿子“死而复生”后的惊喜万分,心中的担心才算放下了,如释重负。都说再柔弱的女人,当了母亲之后,都会变得刚强。因为,她的眼里只有孩子,没有她自己。想想也是,哪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不让母亲担心呢?为了孩子能长大成人,母亲真是费尽了心血。
另一件是林清玄四岁时,从桌上栽下来,磕在母亲的缝纫机下面的铁脚上,“后脑壳整个撞裂了”,母亲看到孩子浑身是血,第一个念头就是孩子没救了。但哪怕有一丝希望,她也不愿放弃,她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看到孩子出意外,疼在孩子身,更疼在娘的心上。苍天有眼,他命不该绝,母亲再一次用爱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看到孩子活了下来,母亲激动地流下了眼泪。那是大难后的庆幸,含笑的眼泪。儿子经历九死一生,终于闯过了鬼门关,这对一位母亲来说,真是天大的喜讯,这一刻,她像是得到了全世界,儿子就是她的全世界。
想想,每一件事都让这位母亲后怕,怕真的失去这个孩子。但为母则刚,在危险和困难面前,她像一座山,为孩子遮风挡雨,让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啊!
三
母亲也有烦恼,那就是孩子古怪的性格。别的孩子都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耍,而林清玄却喜欢独来独往,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发呆,小小的心里有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但母亲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担心,她用眼睛观察儿子的一举一动。没有打骂,没有打扰。
一次,林清玄坐在田边,一动不动地坐了一下午。母亲不动声色地在后面看着儿子,看到他小小的孤独的身影,母亲为儿子伤心地流泪。她多么希望儿子能和别的小孩子一样,快快乐乐地打闹嬉笑啊。
等到天黑,林清玄回家,母亲问他坐在田边想什么?他告诉母亲,自己坐那里看煮饭花(也叫野茉莉花)开,有人告诉他,这种花只在黄昏时开,他就一直坐等花开,天黑了才回来。这个回答让母亲哭笑不得,这个儿子的想法总是出人预料,异于常人。林清玄小时候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希望亲眼目睹煮饭花开才相信是真的。从孩子的视角来看,这没有什么问题。从大人的眼光来看,孩子心理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所以母亲一直为孩子担心,因为别的孩子没有一个坐等看花开的。母亲用她的爱,保护了孩子的那份童真。
母亲的爱,总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陪伴着作者。
后来,林清玄五六年级时,性格有了变化,喜欢结交朋友了,有时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快乐地疯跑。母亲又担心他光顾玩不好好学习,那样就“做官无望了”。
林清玄十五岁离家去外地读书,母子分别的场面让人动容。母亲担心他,怕他吃不好,睡不好。临行时,总要为儿子的背包里准备得满满当当,用他的话说就是“东西多到可以开杂货店”。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对儿子的关心和牵挂。母亲的心啊,被出门的儿子带到了远方。
母亲用一个日本童话故事,告诉儿子梦想并不是遥不可及,心中有梦想就要坚持,这样才可能实现。她的教育智慧,让儿子最后成了一个著名的作家。虽然没有当官,但母亲一样为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四
读着林清玄老师的美文,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母亲。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生也养育了五个子女。那些年,不是这个孩子生病,就是那个不舒服。母亲成天不是忙地里的活,就是忙我们,生活充满了艰辛,却也让她感到幸福。一闲下来,我们就围坐在母亲身边,看她做针线活,听她讲年轻时和父亲在北大荒的故事。
小时候,我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孩童,非常贪玩。经常在地里干活时,看见蝴蝶就去捉蝴蝶,看到喇叭花就要闻一闻,喜欢的还摘下来,戴在自己头上。母亲看了并不恼,她宁愿自己多干点活,也不会呵斥我,任由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小时候,我身体也不好,时常生病,有时候会在夜里发烧,母亲就起来点起煤油灯,端水喂药,细心呵护,如果家里没有药了,就着急慌忙地背着我往村里的医生那里跑。有一次,我生了一场大病,父母把我送到医院,母亲则守在病床前,她为我担心,为我流泪。为了凑齐医药费,父亲难为得不轻,但为了挽救女儿的生命,花再多的钱,他们也不觉得可惜。
十六岁,我离开家去县城高中求学,每到要去上学的日子,母亲总是把东西塞满我的包,唯恐我在学校忍饥挨饿。夏日里,她喜欢晒西瓜豆瓣酱,等我上学时,她把豆瓣酱放上油、葱花、花生、辣椒、白糖在锅里翻炒,放凉了,再盛到干净的玻璃瓶里,让我拿到学校当咸菜吃。馍夹酱,有时和同伴一起品尝,那是记忆中最美的味道。
五
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她们都有一颗慈母心,为儿女的成长,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毫无怨言。
林清玄说:这一世我没有白来,因为会见了我的母亲。我也想说:这一辈子,我也感到幸福,因为遇见了我的母亲。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坚韧、善良、勤劳、与人为善,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千金难买。
母亲的爱,一直都在,如影随形。虽然它像梦一样,时而近了,时而又远了,来去无踪,是模糊的,又是真实存在过的。在梦的远方,希望能再遇到母亲温暖又亲切的爱。



天下父母一样心!
阿巧老师又一篇情深意切的好文章!学习了!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