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我在学校度佳节(散文)
今年中秋、国庆两节假日合一,人们共有八天休息时间,是外出旅游的绝佳机会。君不见,全国各地名胜人山人海,这分明是在看人,哪里是在看风景?还好,这个假期我没有外出旅行的计划,也避免了旅行中的劳顿之苦,略显遗憾地是没为“假日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我排在第二班护校,时间为10月2日至4日。10月1日那天,我应邀到亲戚家做客。吃过早晚饭回家,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我将电动车直接开到学校。
也许你很奇怪我为何急不可待地去学校,那我告诉你吧:本人供职的乡村小学,虽无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但学校的风景特别好,可以说是“春夏秋冬瑶花朵朵,东西南北琪树行行”,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果园”式校园。在这块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过佳节,岂不美哉?岂不乐乎?
闲话少叙,快跟笔者一起去学校赏花吧!春之樱花,夏之荷花、大丽菊、月季、栀子等,早已凋零在匆匆岁月里不留痕迹,那就去观赏桂花。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正是学校桂花盛开之时,今年也不例外。9月28日放假离校时,桂树上花还在含苞待放,三四天后已开满枝头,校园到处弥漫着桂花浓郁香气。
徜徉在学校主大道上,只见玉桂四十株,夹道分两行。国庆时节,西风送爽;万蕾绽放,空气流香。卵叶疏密,四季苍苍。玲珑花丛生,柔软柄细长。花开四瓣星,如玉泛洁光。或枝上露,或叶后藏;或俯或仰,妍姿多样。不慕冶艳,崇尚端庄。金桂灿灿,晶莹纯黄;银桂皑皑,落雪凝霜。朝笼轻雾,恰似丽人隐罗帐;暮映绮霞,正如玉女扮彩妆。夜承玉露朵朵润,昼沐暖阳枝枝香。几帘寒雨涤纤尘,连绵香波透书窗。圞月明辉,夜风清凉。宁静致远,心驰神往。香飘九霄入蟾宫,仰望招手邀吴刚:可愿归凡界,共饮醉千觞?休说天庭好,难销寂寞伤。屈驾陋室,畅品桂香。桂酒佐兴,百杯不醉;桂茶怡情,一盏永芳。
如果觉得观赏桂花有些单调,你还可以在学校四处逡巡,准保有意外的收获。这个秋天气温一直居高不下,再加之雨量充沛,学校有棵栀子树花开二度,洁白无瑕的花儿在枝头摇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馥芬。校园空闲处,蒲公英一茬又一茬地繁衍着。你瞧,婆婆丁倒披针形绿叶中间,擎着几柄黄伞,装扮着日渐肃杀的秋天。还有屋前路旁的绿化带中,零星开着几朵火红形似牡丹的大丽菊,给人以温暖。教师办公楼前的花坛中,修剪得当的月季,从横截处下方冒出新枝,枝顶又绽放着殷红的花儿,在风中优雅地翩跹。
校园中不只是有养眼怡神的花花草草,还有足以饱人口福的各种果实,春华秋实嘛!咱不说教学楼西葡萄园中,葡萄架下让人垂涎三尺的串串玛瑙,也不说枣香园里,枣树上悬挂着无数青红“小灯笼”,因为这些酸酸甜甜之果早已掩埋在时光的尘土中,无从寻觅。我们还是去品尝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石榴、甜柿、甘橘吧!
沿着沥青主大道北行,道西学生公寓后和道东教师办公楼后的绿化带中,种了十几棵石榴树。树虽矮小,但每棵树上都悬挂着一些宝瓶似的石榴,惹得学生一个劲地问什么时候才能吃。咦,怎么石榴都咧开嘴笑了?难道它们也知道现在正值国庆佳节而欣然来凑趣?有的石榴裂开处的石榴籽已失踪,显然是被馋嘴鸟儿先尝鲜了。从石榴皮裂开处可以发现,石榴籽如多面体珍珠有序地排列着,白中透着淡红,看着就很有食欲。摘下石榴,用力掰开石榴,拈几粒玛瑙放进口中,甜丝丝的。说实话,吃石榴是很难果腹的,粒粒石榴籽果肉太少,还要吐果核,即使吃上一个石榴,好像什么也没入胃进肚。也许这种水果只适合慢慢品味而不能大快朵颐。
石榴汁水丰富、滋味酸甜,食用后可促进口腔唾液腺分泌,改善津亏口燥咽干、烦渴等症状。石榴还可以收敛固涩、止泻止血,对于久泻、久痢、便血、崩漏等病症有治疗作用。石榴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从而有美白的作用。
看着绵绵秋雨顺着裂缝流进石榴内,我忧心石榴籽会烂,那多可惜,就通过微信向刘校长反映情况。在征得校长的同意后,我拿着果剪,㧟着竹筐,撑着伞去下石榴。剪石榴时,右手握剪左手捉石榴,两手不闲,只能将伞扔在一旁。剪高处的石榴拉扯树枝时,雨水纷纷洒落,不一会儿,袖口和衣服前襟都湿漉漉的。在雨中剪完成熟的石榴,将大半筐子石榴放到学校食堂米面油保管室中,我如释重负。开学后,每位学生和老师都能尝尝这美味石榴,衣服淋湿了也值得。
如果觉得吃石榴不能饱肚尽头,那我们再去尝尝柿子。幼儿园东侧有一片柿子树,这种柿树是通过嫁接改良的新品种,是一种甜柿子,从树上拧下来就能吃。而以前的老品种柿子很涩口,要用开水烫熟或插芝麻秆变红才能吃。柿子有“牛心柿”和“磨盘柿”之分,这里的柿树二者皆有。你看,这些一米多高的柿树果实累累,有的压弯了树枝。柿子可以生吃,脆甜可口;也可削皮后晒成柿饼,风味更加独特。柿子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其中包括类胡萝卜素、黄酮类、脂肪酸、酚类和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可被广泛用于医药、保健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润肺生津、缓解便秘、解酒等功效。
柿子熟透后,鲜红透亮,十分可爱,是深秋和冬日里的一道靓丽诱人的风景。柿子不但营养丰富,还是画家十分喜爱的一种绘画题材,一般在树枝上或果盘中画四个大红柿子,寓意为“红红火火”、“事事(柿柿)如意”,多吉利呀!
尝罢柿子,我们再去品味橘子。其实,我们学校水果种植规模最大的就是橘子。橘香园在校园东方院墙边,面积近一亩多,栽着八十多株四季葱绿的橘树。
打开墙中间不绣钢焊成的大门,顺水泥台阶而下走进橘园,只见俯仰有致的卵叶更显苍翠,绿叶掩映着橙黄的橘子。挂在枝头的橘子挨挨挤挤,仿佛一盏盏小巧玲珑的黄灯笼、青灯笼,风儿吹来,你挤我碰,煞是热闹。此情此景,不由想起伟大诗人屈原的《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在橘园中悠然蹀躞,如果你意志薄弱禁不住诱感,一伸手便可摘下心仪的“灯笼”:在手中把玩之后,拇指和食指默契配合,慢慢剥掉橘子的“黄金甲”,露出十多个小月亮似的黄色橘瓣,紧紧地围坐在一起,成为一轮十五晚上的“明月”。当你撕下一个柔软的“小月亮”放进口中,皓齿轻轻一咬,黄汁四溢,凉凉的,甜甜的,酸酸的。若是酒入胃肠,胸中发烧时吃一两个橘子,那感觉更爽,如同渴饮玉液琼浆。
在橘林中漫步,如果你留心会发现一种很趣的现象:果实累累的树枝,因为充实,身子一直向下俯,直至枝叶果实亲吻尘埃,似乎在向自己赖以生长的泥土鞠躬;而无果的树枝,骄傲地仰着头,神气地遥望着天空。这颇能让人联想到大千世界中的两类人:胸有经纬的智者大多感恩谦逊低调,而心无点墨的愚氓往往忘形狂妄自大,用招摇掩藏自己的空虚。
口舌带着橘子的酸甜,我们再去学校西大院赏秋荷。此时,一亩大小的荷塘似乎是一派萧索景象:夏日碧绿蓬勃的荷叶已变得“面黄瘦”,东倒西歪地斜在水中,全无往日的婀娜多姿。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呢?在深秋的自然环境下肯定难觅其芳踪。其实,此时此刻,你也不必忧愁喟叹,田田荷叶虽耗尽自身精华而凋敝,但泥淖中玉人胳膊般的莲藕已变得肥硕。民间有谚云:八月十五藕翘头。中秋节以后,藕就成熟了,白脆可口,也就大量上市。为了让人体会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苍天也很给力,下起潇潇秋雨。此时,你撑一把花伞立在荷池边,聆听雨敲残荷的“沙沙沙”之声,如同欣赏曼妙的打击乐,也是很有趣的吧?
假如你是个书谜,可以到图书室去看书,那里面的书特别多: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有,小说啦,童话啦,寓言啦,故事啦等等,应有尽有。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图书室中,轻轻地翻着一页页书,看着一行行文字,让心灵与书中的主人翁对话,让灵魂得到洗礼,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也是很惬意的。这个图书室还有音响设备,还可以K歌呢!看书眼累了,如果有雅兴,可以打开电视,拿起话筒高歌一曲,权作小憇。抑或你喜欢运动,可以在教学楼前的篮球架前练习投篮,活动筋骨。设若有伴,两个人可以打乒乓球,球台多的是。站在球台两边挥动球拍,你推我挡,银球闪闪,不在乎谁赢谁输,锻炼身体为终极目标。
赏花、吃果子、看书、唱歌、打球等固然都很爽,但也不能代替吃饭。假若你不想在家校之间奔跑,可以在学校就餐。在学校就餐,你也不用担心没菜吃。只要你肯动手,校园里的绿色野菜根本吃不完,其中首选就是蒲公英。校园内只要没铺水泥的地方,就会生长蒲公英。你先下米煮饭,然后拿着铲子拎着菜篮出门去剜黄花苗。不用寻寻觅觅,到处都有,不一会儿就能挖一盘菜。将黄花苗挖回家后,摘去黄叶、根茎,拣去草屑等杂质,然后置于盆中,接清水揉洗三四遍,干净为止。回家后,放在开水中焯几分钟后捞取,放在冷水中浸泡三五分钟,捞取用力捏成团去水切碎,不要太细,再倒入盘中抖散,放入蒜泥、老干妈、生抽(少放或不放盐,生抽本来就是咸的)等佐料,用筷子将佐料搅拌均匀,一碟风味独特的佳肴就大功告成了。凉拌蒲公英吃到口中略带苦味,但这苦味让人回味无穷。蒲公英亦菜亦药,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强壮骨骼等功效。
假如吃腻了蒲公英,你想斢口味,可以捡地衣做菜。地衣又叫地木耳、地踏菜、地皮菜等。天公作美,下了几场秋雨,校园好几个地方都有这东西,如教学楼后和操场的草丛中,西大院荷塘东橘树下。地衣菜好拣,但清洗比蒲公英更费工夫。地衣菜极像木耳,表面卷折易藏沙尘垢等杂物。先放在清水中搅拌,再轻轻搓揉,这样沙尘就沉到水底,然后再捡拣其中的草屑等。这样反复多次,直至彻底清除地衣菜中的异物,沥干明水就可以加工成一道舌尖上的美味。地木耳炒鸡蛋是绝配,餐桌上如果有这盘菜,总是最先告罄,可想它是多么受欢迎。但近年来地皮菜被污名化,总有人说它有很多寄生虫不能吃,包括自己的妻子也不让捡食这种菜了。我问度娘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可以放心享用。地皮菜可以降脂明目、清热降火、补充营养,增进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
你瞧,我絮絮叨叨地叙说了护校三天的点点滴滴,有精神上的愉悦,也有物质上的享受,你是不是也想来这所乡村学校体验一番呢?来吧,热情好客的华宝小学欢迎你!
后记:学校的果子是公物,作为护校老师也不能随意摘的,文中的诸多内容是根据平时的经验所写,请勿误会红烛乃监守自盗之徒!
春夏秋冬尽奇葩。
佳节不渡山与水,
《世外桃园》是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