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杨维耀和他的农耕博物馆 (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杨维耀和他的农耕博物馆 (散文)


作者:朱俊平 秀才,109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32发表时间:2023-11-24 22:59:47


   民俗馆收藏不简单,珍贵文物很罕见。精心保护责任大,红色精神代代传。
   看到人们惊叹,称赞鼓励,杨维耀心里更是来了劲,他要把这博物馆办好,因为这些老物件见证了世道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它是北方农村一个时代的产物和标志,也是当时农民劳动奋斗的缩影,更是农耕年代慢时光的一张名片。农耕文化,泱泱中华千百年的辉煌史,饮誉四海华夏文明,足以让世人叹为观止。
   看到取得的一点点成绩,他想感谢那些一惯支持的人们,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和爱心人士。这些朋友把自己专业特长方面藏品给予捐赠,有书法家捐赠的书画,收藏爱好者捐赠的藏品,还有工艺美术家,非遗传承人捐赠自己的作品,作家不断宣传报道……得到这么热心人的支持,他心里十分感动,谢谢鼓励支持!
   耀州农耕博物馆的建成就是对支持人的感谢,也是对自己任务的完成,尽管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第一步人们走近……
   走近。震撼。沧桑。沉浸。
   这就是人们对铜川耀州博物馆的印象。
   有人建高楼大厦,有人买名车豪宅;有人挥金如土豪赌狂饮,有人灯红酒绿奢靡放纵……而小丘奇人杨维耀,十几年来耗资千万元,用尽了他养殖、经商等积攒下的所有积蓄把耗时光三十余载,收集农耕时代的老物件数万件建成了农耕博物馆。这些琳琅满目,包含农业十八般武艺的农耕物件和生产生活用品让人惊呆,观者无不称奇,无不为民间收藏人杨维耀执着痴迷的韧劲称赞。这些让人感悟那些余温尚存的年代,这些可能成为故乡一个农耕特色性的地标,这些也将赋予故乡一个永久的记忆。以致你不论在什么时候,也不论生活在哪一个城市,就是闭上眼也会想象到那个乡村农耕情景,这种鲜活的记忆会勾起一个个人物一串串情景来,更是一种民间的共同记忆,让每一个过来人在情感的世界中鸣响不息。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根基,是维系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是故乡不死的灵魂 。
  
   七、畅想未来
   杨维耀先生,中等身材,微胖,虽不善言谈,但说起他博物馆和他收藏的过程如数家珍,才知道他是一个知识渊博,雄才大略的人,憨厚深沉的表情中透着一股睿智。
   收藏这些老物件几经风雨,陪伴杨维耀从青春岁月到中年到老年,一次又一次的变迁到有了满意的馆址,打捞起多少农耕故事;远去的农耕文化陪伴着他一路高歌,一次又一次披星戴月中,又满载过多少希望和收获。今天,这些老物件摆放在那里任后人评说猜度,曾经沧海的记忆里,淡看时光。
   徜徉于农耕文化里,震撼到一如书香里的一把火,燃烧在这个科技革命、文明复兴、信息滚滚、泥沙俱下的多元时代。老物件见证了世道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耀州民俗博物这座占地面积近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千多平方米的民俗博物馆,藏品有2万多件,是反映关中地区民俗文化及经济发展变化的缩影,特别是博物馆的红色文化展品,更是吸引人们的眼球,让每个参观的人留恋忘返,心中都有深深的震撼,使他们深深领悟到红色精神的精髓。这个博物馆的各种老物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对红色历史实物的展示,是传统文化的实物保护,对研究和开发关中及周边区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陶瓷文化、民间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资源有着非凡的意义。
   新的时代,所的打算,新的作为。请看杨维耀设置的民俗博物馆有九大主题展厅:
   第一个是农耕文化展厅。它以传统的耕种收获老物件为主体,是最大最吸睛的展厅,这些琳琅满目的古老农耕工具体现了劳动人民粒粒皆辛苦的耕作过程。
   第二个是非遗展厅,它主要是复建的古法压榨老油坊、原老艺人作坊移建而成老砖瓦铺、铁匠铺、木匠铺以及本地非遗传承人的作品。
   第三个是以收藏展示红色物件为主,传承红色基因的“为人民服务”展厅。
   第四个是以民间刺绣老艺人作品为主的“锦绣前程”展厅。
   第五个是以传统的土法织布、纺线等操作演示,体现衣食无忧的田间生活的“纺染绣”展厅。
   第六个是以古老的牛槽、马槽桩为主,表现工匠的石刻工艺,展示农耕文化男耕女织的生动场面和孺子牛精神的“五谷丰登”长廊。
   第七个是以马车、手推车、拉土车、战车等为主的“车轮滚滚”展厅。
   第八个是以木雕和石雕为主,体现传统手工艺人的高超智慧的工匠精神的“镌刻未来”展厅。
   第九个是以体验民间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体现安居乐业的民间生活的“衣食无忧”展厅。
   博物馆主人杨维耀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谈到博物馆未来发展方向是打造一家集渭北民俗文化展览、餐饮旅游、农耕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要成为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将渭北地区民俗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进行结合,将该地区特有的地标产品、民俗文化、民俗小吃、茶馆、技艺、游乐与现代的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规划的园区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体,对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难以量化的无形效益,能很好的提升区域吸引力尽可能的衍生出大量超出博物馆范围外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带动旅游、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民俗博物馆的建设必将成为西北明珠之一,成为铜川对外的民俗展示窗口、教育基地、文化品牌、地域名片。还将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在建设、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如今,民俗博物馆不仅是农耕文化的百科全书,而且是一处展示和保护优秀农耕文化的天地,是弘扬乡村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乐园和实践营地。
   这几年,西安美术学院、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师生共计35批次过来参观研学。今年以中小学生为主,目前已有40余批次团队过来参观。研学团队来到这里,发现研学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活动的开展,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能让后世不忘先人,励志未来!
   八、功绩长存
   杨维耀是怎样个人?做了那些事?从下边材料上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他的事情:
   杨维耀,男,现年63岁,汉族,大学文化程度,1960年出生于陕西省耀州区小丘镇红岩村。现任铜川市圣邦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耀州民俗博物馆馆长,耀州区政协委员。
   杨维耀是耀州区第七届至九届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委员,耀州区工商联执委。杨维耀本人先后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被耀州区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被中华风采人物网和西部英才网评为“世际风采人物”、被中国教育家联合会授予“全国民办教育
   杰出校长”“优秀民办教育家”、被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管理办公室评为“全国教育创新杰出人物”,中国管理科学学院新兴经济产业研究所聘为民俗文化高级研究员。
   2013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被表彰为耀州区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杨维耀勤奋好学、敬业爱岗、朴实肯干、创业精神极强,始终牢记自己的座右铭“只要付出,必有收获,只要勤奋,总会成功”,并付之于行动。
   2003年与耀州区宣传部、耀州区文体事业局合作赞助“新都市杯”书画大赛,并授予“情系艺苑,造福桑梓牌匾”。
   2005年创办圣邦计算机培训学校,成为首家以最低的收费标准服务于民众,首家与政府合作免费为农民培训电脑技术以及各种技能。
   2006年被陕西省确定为“陕西省就业培训定点机构”;2016年被省残疾确定“省级残疾人培训示范基地”;2010年被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表彰为“陕西省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先进单位”
   2009年被中国民办教育家联合会表彰为“全国诚招生、重教育、高就业十佳院校”。被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聘为分会委员。杨维耀始终站在政协委员高度的要求自己,积极参政议政,多次被评为优秀委员,经常走村串乡了解社情民意,关注民生每年撰写提案多份,其中《关于耀旬路建设在镇区段改道绕行的建议》被政府采纳并被评为2010年度优秀提案。在2008年耀州区区委统战部组织的统一战线知识答题竞赛中荣获“优秀奖”。
   2015年7月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合作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员铜川分院”,并对市级行政系统公职人员进行了电子商务培训。这只是铜川分院电子商务培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战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铜川分院是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在西北设立的首家地方分院,也是我省唯一一家。
   学院实训基地推出的樱桃品牌“五朵樱花”在京东金融上线,上线11天众筹金额突破100万元,打破了京东生鲜农产品众筹记录,对加快“触电转型”,提升电子商务水平,对培育地域经济新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杨维耀不忘初心,非常热心公益事业,二次助力脱贫捐款,三次为残疾人组织捐款支持残疾人创业,在互联网上捐赠互助金支持百位困难失学儿童,遇抗震捐款,在疫情期间捐物,并向区红十字会捐款……只有这样的人才甘于奉献。
   杨维耀自筹资金建设民俗博物馆,保护、传承和记录传统农耕文化,留住乡愁和记忆。博物馆最有代表性的古法压榨老油坊具有百年历史,杨维耀费尽周折重新恢复建设生产,老砖瓦铺记录了勤劳朴实的民间老工匠两代人生活的缩影,利用75岁老手艺人的原始生产手法复建,并投入使用。同时收购民间老艺人各种工具,作品上千件,农耕文化用品上万件,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杨维耀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他做的,也称得上是个奇人!

共 14065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一位农民艰辛的创业经历。杨民宝是耀县小丘村的一位农民,小时候因为顽皮,在小学时期没少被老师挨罚,因为调皮贪玩被人告状,被人追打,跌跌撞撞中长大了,他改名“杨维耀”,开始了初高时代的学习生涯。他在初中、高中时期表现得还不错,他爱好体育,参加过篮球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他一心想当兵,却因为体检不过关失之交臂。不过的的语文学的好,字写的不错,很受老师赏识,从体育干事到班长再到团支部书记,但因为追逐名利忽视了学习,最后高考落榜,只好回家务农。后来,在哥哥的推荐下到了城里打工,饱尝了打工者的苦辣酸甜,最后毅然辞去工作。下海经商,在商海中他他如鱼得水,认真考察市场,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他干过养殖业,买来拖拉机为村民耕地,种过油菜籽,包过果园,做过服装生意……一路风风雨雨,磕磕绊绊,有过失败,也有成功的时候,也创下了奇迹,最后,他积累了人生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又和国内名校合作,创办了“圣邦计算机培训学校”,为当地的和农民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学校被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教学基地”。他手里有了钱,又开始搞文物收藏,小到一把锁,大到工匠们用过的稀有工具,他省吃俭用的钱都用到收藏上了,有时候,为了得到一件文物,他走东跑西,历尽艰辛,费尽周折,磨破嘴皮,当得到后又惊喜若狂,最后,在他的执着坚持下,一座由他投资筹建的铜川耀州博物馆终于建起来了,而收藏品的来源都是他多年辛辛苦苦收藏起来的珍品,这座纪念馆不仅后人留下历史的印记,见证世道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使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让人们增长了见识,得到了精神力量,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杨维耀本人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给与的各种荣誉,受到大家的尊敬。通过讲述一位农民企业家的人生经历,塑造他永不言败,勇于拼搏的光辉形象,读之令人震撼。散文文笔细腻,情节生动,故事感人,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3-11-24 23:01:05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秋天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朱俊平        2023-11-25 06:33:10
  编辑老师辛苦啦,这么长的文字,阅读评判,热情洋溢的文字鼓励让我感动,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3-11-24 23:01:34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