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我的故乡

编辑推荐 【春秋】我的故乡


作者:陈华林 白丁,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8发表时间:2023-11-25 17:47:51
摘要:故乡已今非昔比,虽我离故乡越来越远,庆幸故乡已越来越美!放心,落叶归根,我迟早会回到你的怀抱!

我的故乡庄坑村座落在江西省遂川县大汾镇西部边陲,离遂川县城70公里,海拔600多米,全村500多人103户,全境处于罗霄山脉东麓,地势西南向东北倾斜,高山林立,峰峦叠嶂,深沟幽谷,纵横交错,为遂川之“屋背”。逶迤的大山川、狗子帐、老鼠沿缸、高石壁和那连绵起伏的峰峦,像一道屏障,在革命战争年代保卫着我的祖辈和庄坑人民。
   我幼年时期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从祖先和平县迁来到我已是第7代了。虽然故乡并不美,但我自豪她是红色的,像井冈山一样红。相传200多年前,故乡乡亲大多是广东省兴宁县和和平县移迁至此的吴氏和陈氏人家。故乡是井冈山苏区革命根据地之一,1930年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由井冈山市黄坳乡迁来设在大汾镇竹坑村田心组,然后,又在故乡的盆形组成立了苏维埃区政府。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同志率领工农红军在这里与白狗子战斗过。1934年,红军撤离井冈山后,还乡团对故乡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故乡遭到了血腥劫难,故乡有60多名乡亲被还乡团杀害,曾有两年之久渺无人烟。尔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外逃幸存的祖先又回到这弹痕累累的红土地上生存下来了。
   虽然为了生计,不得已离开你的怀抱,但回故乡的路是世上最美的路。每次驾车行走在回故乡的小公路上,心情是那么的美,也只有行走在故乡的小公路上才能体会到驾驶的乐趣,路旁的青草时不时与小车来个亲吻,峰回路转,路虽然没有大城市的柏油路宽敞,不知为什么我还是比在大城市开的都顺溜。虽人在县城,但故乡在我心中,你留给我的回忆实在是大多了。故乡最好的文化生活是看露天电影。那时还没开通公路,公社放影小分队的发电机和放影机要几人肩挑,走30多华里山路才能运到故乡。放影场所铁定是故乡的小学操场。工作人员早早就把幕布和音箱挂起,而我们小伙伴们也不闲着,在家匆匆吃了几口冷饭就心急火燎的赶到小学校,把教室的凳子搬到操场上,坐在板凳上神聊,等着上影,时不时看一看母亲来了没有。6月的某一天盆珠村部在放露天投影电影,散步的我也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平整的场地上站着几个老人,虽然设备更先进了,画面也更清晰逼真了,但总找不回在故乡看的那种感觉。
   童年时期故乡的诗和远方是滁洲圩。那时还没撤乡并镇,滁洲圩镇是滁洲公社(后来改滁洲乡)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跟母亲赶滁洲圩场是最快乐的事。天刚蒙蒙亮,和母亲匆匆忙忙吃过前天晚上准备好的早餐就上路了。从故乡到滁洲圩镇要走30多华里山路,步行3个多小时,虽然山高路远,非常难走,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苦。想着圩镇上的新生事物,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累并快乐着!家人和朋友都说我走路快,那是儿时向往远方,经常逢圩走山路锻炼到的基本功,终生受益。
   1992年故乡通车后,打通了故乡与外界联系的15公里,故乡的木竹和土特产远销广东、浙江等沿海城市。头脑灵活的故乡人把外面的先进思想,经商、种养等经验传授给故乡乡亲,带领大家一起共同致富。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富民政策的带动下,基本上都住上了砖瓦房,衣服光鲜亮丽,丰衣足食,家庭经济、文化等状况大大改观,基本实现小康。
   故乡已今非昔比,虽我离故乡越来越远,庆幸故乡已越来越美!放心,落叶归根,我迟早会回到你的怀抱!

共 14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一篇以回忆为主题的文章,将故乡写得令人羡慕。红色的故乡,智慧勤劳的人民,在美丽的山区,生生不息地奋斗。作者回忆童年,更是令人感动。好文章,赞一个!【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