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婺源的秋也美(散文)

精品 【暗香】婺源的秋也美(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84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1发表时间:2024-01-08 15:59:16
摘要:婺源的秋天也是美的,也是诗情画意的,也是让人能够生发乡思乡愁的。

曾经,醉美在婺源的三月天。
   婺源的春天,在青翠欲滴的山水间,炫丽着油菜花的金黄,飘逸着春花的芬芳,清新、甜美,是人与蜜蜂一样追逐油菜花的季节。
   自从那年,我游历了婺源美若仙境的胜春,就如感染了婺源的“春美病毒”,心中沉醉热烧许久,并还心心念念着要再看看婺源的秋是不是也有如此这般的感染力?
   这是几年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个秋天,我掐准了婺源的秋讯,在她秋色最美的时段,自驾来到这里,犹如与相恋几年的爱人久未相见,赴约之心激动与兴奋。
   婺源秋游的第一站是篁岭,婺源目前最热门的一个旅游景区。曾经两次来过这里,它的热门我是知道的,但没有想到,当我中午到达时,尽管不是周末,景区有千个车位的停车场,竟然停满了,只好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将车停在路边。在感叹篁岭旅游热度如夏阳的时候,我也感慨后疫情的中国,人民幸福快乐地出游和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之势。
   篁岭的秋晒,是婺源最响当当的旅游名片。早在2016年,“篁岭秋晒”进入了神圣的高考试卷,为篁岭的红火实实在在地添了把干柴。
   篁岭是一个挂壁在山崖上的古村落,房舍扇形铺展在半山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如一幅以青山翠岭为背景的水墨画卷。由于“地无三尺平”的地理局限,村民晾晒农作物不便,于是就从房里伸出木杆为晒架,用竹匾晒东西,这就形成了晒秋的民俗文化。无论是稻谷、玉米、黄豆、绿豆,还是辣椒、黄菊、薯干、南瓜干等,一匾又一匾,各家各户间高低错落,不仅铺陈了村子的丰收与喜庆,而且给村子点缀了斑斑斓斓的色彩。在青山绿水间,当黑瓦粉墙、古韵典雅的村子,迎来杏黄与枫红,以及晒秋的色彩斑斓,是多么的诗情画意,是恬静的古风遇见艳丽新彩的妙笔生花。难怪许多人都说被这里惊艳到了,包括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我们的精神命脉。篁岭的旅游开发,是古村保护性开发的一个成功案例。开发了旅游,保护了古村,保存了古村的历史文化,正如有人说的:“一半是梦幻仙境,一半是人间烟火”,既留住了乡愁,又有诗与远方。
   来婺源赏秋拍红叶,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热门的景点——石城红枫景区。据说,秋色浓时,在日出前后时段,这里的红枫与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在晨起的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摄影十分容易出片,号称是“中国最美十大人气赏枫地”之一,故而人们趋之若鹜,纷至沓来。尽管石城的门票不便宜,但人们还是早晨四五点钟,就要去抢占好的机位。看样子,我还不是摄影发烧友,面对如此的石城,我选择了放弃。
   这次三日婺源秋游,我没有惯常的独行,带上了夫人,夫妻二人的游玩自然有一番浪漫情怀。既然要是浪漫的,那就必须是自由自在的,而婺源全域旅游的境况,是安排得下这份自由自在的。说实话,篁岭是我们唯一进入的收费景区,在婺源的山乡走走看看,美景到处都是。
   比如我们路过了一个叫上坦的小村子,它的风光美就足够人们留足半天。村子隐逸在一条潺潺流淌的溪河对岸,景婺黄高速在她上方飞过。村口的溪畔一棵千年古樟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彰显着这里古老的历史。在明媚的阳光下,溪河两岸葱郁的青山点缀了红叶,河畔数株枫树散发着明晃晃的红艳倒影在水中,徐行在溪河里的竹筏载着欢心的游客漂浮在碧波之上,正是“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般的意境。站在阴翳幽静的古樟下,欣赏着眼前如此这般的山水画卷,完全被这印染着秋红的古朴原乡风貌所陶醉。现实生活中,自诩酒量还可以的自己,总是很容易被如此这般的乡村景致所醉倒。
   又如龙尾村,距离上坦村只有四公里,同样依偎在溪河旁。平日,斑剥砖墙和翘角飞檐的徽派建筑与青山翠竹一起倒影在清澈净明、碧波如玉的溪河中,有村民在溪河上撒网捕鱼,并经营竹筏生意。秋天,对岸成排的高大枫树,在阳光直射下,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闪耀在翠岭,倒影在碧波。这段溪河叫叶潭,故此景称为“叶潭丹枫”。那天,一位漂亮的姑娘在河中划皮划艇,青春的朝气荡漾在碧波,划破了红枫的倒影,漾起层层彩波,多么唯美的画面。叶潭岸边,有一眼泉井叫孝泉,它包含着一个孝感天下的古代故事。
   车行在婺源的乡间,总是能够如此地不期而遇,很难说什么时候一片秋红映入眼帘,所以要慢行,不错过美丽的风景。人生也应该如此,要留意人生路上的风景,珍惜一份份的不期而遇。
   婺源是个山区县,溪河、山谷、古村落很多。婺源人很周到,在许多有美景可观的地方,往往设有旅游驿站,供游客停车赏景。有的驿站就在村中或村口,有的在视野开阔的山垭口,有的就在某个山坡上,让你走走停停,自由自在浪漫在婺源的山山水水间。
   这次婺源秋游,再次去到了龙池汰村。龙池汰是婺源最偏远的小山村之一,居于一块北高南低的平缓山坡上,四面环山,看似是穷乡僻壤,实则为隐逸的桃源。那个三月天也来过这里,品赏了它的菜黄花香,并在散文《美在婺源三月天》中写道:“龙池汰,如一位隐逸的处士,安静地居隐在如此的大山深处,远离喧嚣,超凡脱俗,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村子西北被数株古枫环绕,把它裹挟。我当时就想着,等到秋季枫红的时候,要再来看看。
   那天特意安排在夕阳西下时赶到村子,登上新建的观景台,龙池汰村尽收眼底。夕阳映红了天际,把浓稠的彩霞投映到那些古枫上,泻落在村舍的粉墙上,美妙绝伦。来这里的游人少,当时只有几位摄友如我一样赶来这样赏拍夕阳。有位王先生,主动跟我打招呼。他为了拍摄龙池汰的秋色,特意租住在这里。这样看来,他应该算是真正的摄影人。据他说,新发现的对冲红枫观景点,就是他第一个拍出来的。不由为他点赞!
   婺源旅游,吃住都很方便,这里的乡村民宿很多。自驾很惬意,住在乡村很便捷,也很浪漫。
   第一夜,我们住在篁岭景区附近的栗木坑村,这里有许多家民宿,其中望樟小隐的名字让人想到清悠安逸和闲云野鹤,特别是居住环境干净,还价廉物美,老板娘待客十分和善。一天的赶路与游玩累了,炒几个农家菜,酌二三两土烧酒,山乡宁静空寂,小隐于山,小隐于野,身体和心里都是空灵的感觉。
   我第二天日出前早起,在这寂静的山乡,走在黑土的田间,空气清新,舒爽旷达。我沿着一株红枫的方向,登上了村对面的山坡,在朝晖里把红叶与山村都框入了我的相机。早饭后,在老板娘的热情推荐下,我们游览了村后山里不远处的上金田村——一个已经废去人走村空的古村。
   这个村子,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有上千人居住,后来因为村子缺水和交通不便,村民陆续迁居到下面的一个山坳处,村名下金田。从下金田,攀行在石板铺设的崎岖山路上,远远望着山巅有一片枫红,那里就是上金田了。村口的参天古树挺拔茂盛,粗壮的苦槠树在微风中撒落着果子,几位妇女在忙不乐乎地捡拾;高大的香枫披挂着彩叶,我忙不乐乎地拍摄。村口还有一座关帝庙,庙内小油灯亮着,香、烛燃烧着。原来给我们指路的老人,也上来了,他是天天回到这里照看此庙的。
   关帝庙前的小路延伸进古村,如今村子杂草丛生,原来的村道都遮掩在草木中。老房子不少,可基本都已坍塌,即使有的看上去尚好,但也不敢轻易进去。即使如此荒凉,从这众多的老旧房子或废址,可以很容易想象到当年这里的规模与人气,我仿佛看到这里鸡犬相闻、村人守望相助的场景。我相信,生活在这大山深处的村民,必定如大山般质朴,如翠竹般清纯。
   这个荒废的山村里,还有很多村民曾经栽种的果树,甚至无人照管的南瓜、扁豆等都结着果。尤其在两栋连排的老房子前,有数棵不太大的红豆杉挂着星星点点的红果。这红果略比黄豆大,如红宝石般晶莹剔透,我忍不住摘食了几颗,果肉清甜而回味中带点苦涩。红豆杉是一种长寿树木,当这几棵红豆杉长成古木的时候,这个村庄应该成为遗址了。我这样想时,心中并没有丝毫的惋惜,只是感慨这块土地回归到自然后的返璞归真。
   第二夜,我们住到了庆源古村的小桃源客栈。客栈的小老板是位能干的姑娘,认识她时她还未婚,现在已经有一个男娃了。其实,庆源古村就被人们称为“小桃源”,它是个“桃源深处是吾家”的地方。古村有一千三百多年村史,坐落在一个狭长深邃的山谷,是詹姓人家的聚居地,一条清澈的溪河从村中潺潺流淌而过,两岸古民居斑斑剥剥,一座座古朴的小石桥日复一日地摆渡着村里的你来我往。曾经游历过这里,她的古风古韵藏在深巷里,炊烟袅袅,让人流连忘返。
   秋天的庆源古村,两侧的山峦上也是散落着一棵棵红叶,有的簇簇点缀,有的片片如云。可是,最美观的还是村中央溪河畔的那株古银杏,密密匝匝的叶儿如蝶般舞动,与古朴的村舍和清澈的溪河相映成趣。当我们清晨站在石桥上欣赏金色银杏之美时,一只小黄狗也来凑热闹,同我们一样默默地站在桥上注目,即使我们离开了石桥,它还在那里静静地瞧着,好像它也陶醉在这金秋银杏的美丽与叶儿蝶舞的曼妙之中。我想它确实是通灵性的,甚至比人还灵。
   我固执地认为:在寻山问水中,总会有让你意料之外的景,让你惊讶与兴奋,正如“行到水穷处”,总可以“坐看云起时”。婺源这地方,春天行走其中,油菜花随处可见,人们寻趣那层层叠叠的,寻找那与古老村子相映生辉的。而金秋游走在婺源,那古枫炫彩的地方,寻过去往往会让你碰巧一个偶遇。
   比如在返程时,公路侧的林木后冒出一簇红叶,当我停车寻过去的时候,竟然来到了一个特别的古村。村子名叫庐坑,它也是在峡谷间依山傍水,一大片田地里长着青绿的油菜,四周多株枫树正骄傲地红艳着。这里确实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地方!我惊讶地发现,庐坑居然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里,还建有“中华詹氏大宗祠”。大宗祠正对溪河,面向开阔的谷涧,31级台阶象征着詹氏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台阶上高耸着翘角飞檐的门楼,匾额赫然醒目。从祠堂主建筑的大气与精雕细刻,到附属摆设的精美;从一副副对联,到一块块牌匾,都彰显了詹氏家族历史文化的精髓,突显了中华泱泱大国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
   行走在婺源的秋天里,有的山间公路上下层林尽染,为了等待一辆汽车驶过的画面,有时需要驻足等待;有时为了画面更加唯美,需要爬上更高的山坡,有更加宏大的视野,这些都是因为婺源的秋色美感染了人,让我们也要更加努力追求完美与卓越。我想,这就是景美对人心灵的触动与感染,是自然美对心灵美的潜移默化。人是要感恩和敬畏大自然的,人更要自修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的感受力,无论是看似平淡的山水,还是或淡雅或浓彩的景致,这样,人生应该会更加地浪漫。
   实话实说,婺源的秋色并非处处层林尽染,但一个个古村的古朴与一树树秋红的结合与搭配,总让人觉得有咀嚼的余味,就如“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叶落进诗,秋色醉如薰”中的诗情画意一样。是呀,婺源的秋天也是美的,也是诗情画意的,也是让人能够生发乡思乡愁的。
   当我们的车辆行驶在回程的高速上,思想着这几日的婺源秋行,觉得最好的概括还是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共 43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游记,婺源秋季。领略过婺源的春天,趁着秋季,也再次来到婺源,领略秋季之美。首先是篁岭,篁岭是一个挂壁在山崖上的古村落,房舍如扇子那般铺展,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犹如一副水墨画。青山绿水,伴着典雅的村落,再有秋色着墨,多么恬静与惊艳!婺源石城红枫景区,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景点。不过我没有来到这里,而是走进山乡看看美景。路过上坦村,溪河穿过,溪畔有一棵千年古樟树,枝叶繁茂,郁郁葱葱,点缀着这里的古朴自然!还有龙尾村,徽派建筑与青山翠竹,倒映河中,多么唯美啊!还再一次来到龙池汰村,这个村子在夕阳西下时来到最好,可以观赏到彩霞映在古枫上,泻落在村舍上,美轮美奂……除此,这里还有许多民宿,物美价廉,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山乡这种的宁静与安逸。继续前行,这一路景色怡人,到处都是自然之美,其实在领略秋景之后,也能够让自己的身心更加放松与淡然,毕竟在这秋色美景中,我们也成了画中人了。行文流畅,读来朗朗上口,风景之美真的让人意犹未尽,品读老师好文,期待更多精彩呈现,佳作力荐!【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08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4-01-08 16:07:00
  品读老师好文,跟着老师笔下的婺源秋色,也一同领略其中的美景。古色古香,又如诗如画!问好老师,感谢分享好文,精品佳作力荐!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宁夏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黄埔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01-08 16:46:17
  感谢易辞老师辛勤编辑并置评顾虑!曾经写过婺源的春天,婺源的三月天里金色的油菜花。去年特意去欣赏婺源的秋色,确实也很美。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