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既往】勤工俭学的日子(散文)
一
我上大一那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寒冷。村庄里,落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天地一色,到处银装素裹;旷野中,刮了一阵又一阵的风,大地萧瑟,千树万树在寒风中颤抖哆嗦,我家的生活也如冬日的冷冽与萧索,变得异常窘迫。导致生活困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家庭突发变故,由于苹果的低收入,家里的生活条件每况愈下,捉襟见肘,再加上我上大学所需支付的学费,让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困境中,妈妈也从未让我放弃学业。
我放寒假回家时,哥哥和我说起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哥哥说:“小妹,你知道吗?妈妈那次为了给你筹集生活费,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去乡邻徐婶家借钱,徐婶不但不借,还把妈妈奚落了一番,妈妈是流着泪回家的。”哥哥的话,就像千万根尖针扎在了我的心上,刺痛了我的心,感觉心在汩汩流血。是我,让妈妈受到了莫大的委屈;是我,给妈妈出了一道生活的难题。妈妈含辛茹苦把我养大,还要为我忍辱负重,为我的生活费愁苦奔波,让我心痛,让我自责,也让我感到无地自容,更让我感到惭愧至极。
经历这件事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一夜间长大了,变得懂事了,懂得了妈妈的艰辛和不易。
为了不给家里增加太多的负担,也不想让妈妈再为我而受到委屈,我决定开学后找一份工作,勤工俭学。
二
我们宿舍姐妹八人,我排行老五,彩云排行老六,她比我小一个月,但她从来不叫我“五姐”,大多时候以“五”简称,言简意赅,非常随意,我也并不介意,因为情深情浅,是由交情决定的,不在乎多个字少个字。
彩云家境优渥,穿着讲究,追求高雅,她参加了学校的摄影社,课外生活多姿多彩。我的家境贫寒,穿着朴素,每天都要为自己的生活费而犯愁,更别说去追求高雅的爱好和兴趣。但物质条件的巨大差距,并不妨碍我和彩云的交往,真正的友情,和物质条件无关,我们的交情甚笃,经常一起促膝谈心,彩云也渐渐了解了我的家境状况。
一天,彩云对我说,五,你想不想去学校的小卖部勤工俭学?摄影社和小卖部毗邻,我和小卖部的老板马鑫熟稔,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和马鑫说一下。
听完彩云的话,我点点头,欣然应允,因为我正想着找一份工作。心想,彩云真是善解人意,知道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天晚上,彩云就带我来到小卖部,见到了马鑫。马鑫长得虎头虎脑,高大威猛,是大三的学生。彩云把我引荐给马鑫之后,便转身离开了。
我生性腼腆,不善言辞,面对这个陌生的大男孩,真不知道说什么。马鑫面带微笑,很温和,也很友善,就像我的大哥哥一样,让我感觉很亲切,也很温暖。马鑫耐心细致地给我介绍货架上的各种物品,比如香烟、啤酒、各种各样的小食品、精美的钢笔油笔毛笔、薄薄厚厚的作业本纪念册、精致玲珑功能各异的文具等,不胜枚举。货架上的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琳琅满目,让我眼花缭乱,也让我目不暇接。
马鑫说,需要记住所有物品的价钱,当学生们来买东西时,尽量不看价位表,因为太耽误时间,学生们的时间都很宝贵,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耐心等待。另外,学生买东西时,简单的,用脑计算,复杂的,用计算器计算。
原以为在小卖部卖货,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工作,其实不然,要一下子记住所有大大小小货品的价钱,并不容易,比如,光是烟名,就有红塔山、云烟、中华、玉溪等,还有很多小食品,比如花生、瓜子、果脯、饼干等,每一种价钱都不同,要一下子记住这么多价位,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一天上班,马鑫卖货,我在旁边看,跟他学。从第二天开始,就我一个人卖货,起初的日子,由于对货品不熟,对价位记忆不牢,当一群学生来买东西时,我就会感到手忙脚乱,应接不暇。这时候,总会有一个人走进小卖店,他的名字叫王浩宇,高高的身材,英俊的面容,儒雅的气质,仪表不凡,玉树临风。无论从他的穿着,还是从气质,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穷书生。后来慢慢了解到,他出身书香世家,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来小卖店工作,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帮助好友马鑫,马鑫是他的同学加室友,两人亲如兄弟。
他每次来,都是我最忙的时候,他是一个很机灵的人,当听到窗外的学生说到需要的货品时,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随手从货架上取下了货品,通过窗口,递给了买货的学生。在他的帮助下,我不再感到惊慌失措,不再感到慌手慌脚。他的出现,让我不觉心生一股暖意。我最初勤工俭学的这段时间,大多都有他在帮着我,也让我心里对他多了一份感激之意。
这段日子,我过的充实又匆忙,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我每天早早起床,做好预习,利用白天课余的时间,争取把各科的作业写完,每天晚上吃完晚餐,就去小卖店上班。第一个月当马鑫把薪水发给我时,我感觉特别激动,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劳动有了收获,虽然挣得不多,但足够我的生活费。放暑假时,我用勤工俭学攒的钱,给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淡紫色的丝巾,上面绣着一朵朵淡雅的梅花,她特别喜欢,我看到她戴上后,站在镜子前,笑靥如花,镜子里的她,光彩照人。她特别珍爱这条丝巾,每次去参加婚礼或者过年时,她才舍得戴上,那条丝巾,她一直珍藏着。
在小卖店工作的日子,和王浩宇接触越来越多,我慢慢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忙的时候,他也会来小卖部,他教我如何称花生,也就是把一大袋花生,通过一个白色的托盘,按四两的分量称好,分装成一个个小袋子。他说,称重时,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小卖部亏本,少了,对买货的学生是一种欺诈,所以称重一定要精准。称花生,也培养了我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对我以后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和王浩宇有了一种心灵上的灵犀和默契。后来,我们不但一起卖货,还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学习。记得初夏的一天,正是百花盛开的时节,校园里的花坛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吸引着一只只蝴蝶翩跹飞舞,我正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远远就看见王浩宇向我走来,满面春风,他的手里拿着两张电影票,约我晚上去看电影,他说,已经找好人替我上班了……直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那天看过的两部电影的名字:《罗马假日》和《魂断蓝桥》,这也是我百看不厌的两部电影。经典而浪漫的电影,也为我的青春年华涂抹上了美好而浪漫的色彩。
通过勤工俭学,不但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增长了我的能力和见识,我每次考试,数学成绩都名列前茅,我想,这可能和我在小卖部经常用脑算数有关。高等数学,与此无关,我就是喜欢那么联系。我在小卖部工作的经历,也让我熟悉了各种各样商品的价格,我曾经去过商品批发市场,知道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的价格差,那时候我甚至心中有一个梦想,梦想将来做一个零售商老板,勤工俭学的经历,让我在困境中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三
毕业后,我来到加国留学。当我交完一个学期高昂的学费和一个月的房租之后,身上的钱所剩无几。一百元,是我的全部家产。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果不尽快找到一份工作,下个月,我就会流落街头,残酷的生活现实,让我第一次有了生存的危机感。
我来到了伊凡的餐馆应聘,也许是得到了上天的垂怜,顺利得到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每天下课后或者周末,我都会乘坐公交车来餐馆上班,开始了边打工边学习的生涯。
关于在伊凡餐馆打工时的经历和故事,我在《伊凡》和《老李》这两篇文章中有所叙述,这里就不再重复。在伊凡的餐馆,我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比如伊凡、简、老李等,他们都给予了我热心的帮助,他们是我落魄时的朋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我的同学中,除了当地的西人学生,有些是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还有一些是从中国来的留学生,这些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大多数家境优越,比如张毅,他的父亲是开高尔夫球场的,他根本不用打工,来到加国后,就买了一辆新车,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还有王佳,她的父母是做什么的,没有问过,她也无需打工,她当时住在西人家里,那天她领着我们几个同学来到寄宿家庭,当时主人不在,她坐在一架精美的钢琴前,为我们演奏经典的钢琴曲《梁祝》,美妙的琴声,婉转悠扬,好像是深山幽谷流淌的清澈小溪,淙淙潺潺,我们在场的这几个人都陶醉了。美妙的乐声,不仅展现了王佳在音乐领域高深的造诣,也可窥见王佳富足的家庭背景。
张毅和王佳过着优越的生活,确实让人羡慕,但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他们可以靠父母,而我只能靠自己,不必去比较,也不必羡慕,对我来说,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这期间,我又找了另一份工作,在一家韩国的餐馆打工。这家餐馆的员工大多是韩国人,老板和员工都很和善,待人亲切,当休息时,大家一起坐下吃饭,其乐融融,就像一家人一样。饭是香喷喷的米饭,菜是各种各样的韩国小菜,还有虾饼等,吃着非常可口,就像妈妈做的饭菜一样美味。每次吃饭时,总能听到老板娘对我说,琳达,你太瘦了,多吃点。她的话,让我感觉是那么暖心,尽管他们是韩国人,我是中国人,但依然感觉到了家的温馨。
有的时候,老师讲课延迟了一些,下课稍微晚了一点,我坐公交车去上班来不及了,我就会求助张毅帮忙,张毅听完,从不推辞,每次紧要关头,他都会开车送我去上班,他就像我的亲哥哥,在凄风冷雨时,为我遮风挡雨,至今还让我念念不忘。
在国外求学的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苦的日子,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去餐馆打工,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好在那时候年轻,一切都能应付自如,而且当心中有梦想有追求的时候,就不感觉辛苦了。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迎来了我人生中的春天,苦尽甘来。毕业后,我有了一个稳定而体面的工作,也有了丰厚的收入,买了房,买了车,银行也有了存款,我在鲅鱼圈给妈妈买了楼房,每年也会定期给她汇款,让她可以安度晚年。我不能陪伴在她身边,也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回顾那段勤工俭学的日子,有苦有乐,有温暖有温馨,也不乏浪漫,尽管更多的时候充满了苦难与艰辛,但任何经历都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是因为经历过苦,所以我才更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勤工俭学,不仅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增强了我的能力、见识和意志力,让我学会了自立,学会了坚强,懂得了感恩,也顺利完成了学业。勤工俭学的这段经历,谱写了我人生最美好最辉煌的乐章,美妙、婉转、激越、悠扬、铿锵,如今回望,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