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霞寨这片土地(散文)
霞寨这片土地,可谓神奇,也可谓风水宝地。
黄浦江大哥的:“霞寨这片土地很神奇……”推开了我很多的幻想。
其实在这一片土地成长,我感到很骄傲,能“生为霞寨人、长为霞寨人。”我深感荣幸。
我家乡的宗祠在大坪的新厝:“福流墘”,“福流墘”重新修缮完毕的时候,我和黄立成副教授都送了书法,我还捐了一千元,也算尽了一点微薄之力,这都是黄木南先生受理的。
我的三祯书法分别写着一:“功宗祖德”;二:“承前启后”;三:“继往开来”,这三祯书法,至今还悬挂在“福流墘”墙上。
我的故乡在福建省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横路下组,爷爷十三岁离开那里到霞寨镇集市中心当学徒,后来开了糕饼制作和酱油加工制造,兼营销售,由于爷爷的不懈努力,也熏陶成富甲一方的商贾,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乡贤”吧。
爷爷解放后遵守政策,公私合营了,成了霞寨供销合作社的退休职工,所以爷爷、爸爸、我成了“三代供销人”。
我和我爸爸都在平和县供销合作社当会计,我一九七九年考到平和县供销合作社当会计,和爸爸同一个单位,听爸爸说,平和县供销合作社的第一任财务科科长是周力平,爸爸是第二任财务科科长,所以爸爸资格很老,人们习惯叫他:“老科长”,这是旧话。
爸爸和叔叔是我们家第一代的读书人,爸爸高中毕业,叔叔则成为龙溪师范毕业的学生,以后在五寨农场教书,当小学教员,也就是小学老师。
后来我的二弟当了中学老师,而二弟的儿媳妇则是博士,成了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的老师。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做为黄家的后裔,我们没有重蹈鲁迅笔下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的悲吟,而是略有进步,略有前进,这也不负霞寨这片神奇土地怂涌和熏陶。
这片土地真的很神奇,双尖山巍然挺立,如似父亲山,刚劲出霞寨人民的祖祖辈辈、子子孙孙;而大岽山敦厚朴实、朴素,则像母亲山,福荫着一辈又一辈的霞寨人民。
我的爷爷奶奶就安葬在霞寨圩群英村的“坂仔岭”,每年清明时节,我们都要回家去进行祭祀的,因为当年是实行土葬。
爸爸是平和县第一个会计师,1983年就被授予这个职称的,而且工资连涨两级,从行政21级的63.5元一下子涨到19级80元,也挤身于平和县只有45个19级的干部行列,而爸爸则是唯一一位建国后参加工作的。
爸爸参加组建平和县供销合作社,终生当会计,人特别善良,特别温和,很像我奶奶的性格,爸爸特别孝顺奶奶,这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爸爸和周力平是同事,也是上下级关系,周力平有个亲弟弟叫周力文,也是爸爸的上下级关系,以至在建霞寨坑内水库的时候,爸爸被抽调到坑内水库当财务,而周力文同志当时任坑内水库建设指挥部总指挥。
所以在锦绣霞寨经济促进会上,我见到周肖峰,因为他是周力文的亲儿子,上山下乡插队在寨里村,当时到三中也就是霞寨中学打篮球,我们是球友,所以见过面,可是当我们退休多年后,才第二次见面,所以倍感亲切。
前一次会议,我见到插班到我们班复习的周跃红同学,他当时是万宝山知青场的老知青。
第二届锦绣霞寨经济促进会,选举了吴武君当会长,曾鹏当秘书长,我把他们拉进了专业性很强的【我在漳州的老师和文友群】,这个群则是由我这个老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家黄江山”组建的,建群八年了,只有89个人,可想而知,他的专业程度是不容忽视的,也是毋容置疑的。
由于好静,我总是做我所喜欢的事:“处清静而庸思,避它扰而铸魂。”甚至风餐露宿、废寝忘食。
所以我真切地希望我们【锦绣霞寨经济促进会】能多了一点人文,多了一点文化色彩。
要说经济建设,我们五个兄弟姐妹中,也有两个公司上市、也就是上市公司。
那一天,我跟黄忠良老师通电话叙了很长时间,就希望我们的【锦绣霞寨经济促进会】能筹建个“助学资金项目”,好捐助一些考上名校、考上大学的、经济又是比较贫困的山里的孩子,这样也可以圆一个莘莘学子的大学梦。
所以,做为一个霞寨人,我是倍感骄傲,又觉得我身上同样有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就是助学兴风,捐资助学,毕竟,未来的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高端人才的竞争。
所以有极强的文化氛围,【锦绣霞寨经济促进会】才能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这就是:童年常带着我跟他在一起玩的我大姨的儿子、也是大表哥周进步常务副会长所说的:“只怪我当年太贪玩,所以书读的太少的缘故,以至于今天用时方恨少!”
“知识用时方恨少,战略实战且知深。”此话说得经典,确确有理!
霞寨毕竟出周碧初教授,也出那么多的能人,是“碧初故里”,也是那么多能人、超人的故里,所以才引人以自豪!引人以骄傲!
2024.2.17.
写于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