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求医,望见一串泥脚印(散文)

精品 【齐鲁】求医,望见一串泥脚印(散文)


作者:秦雨阳 秀才,189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00发表时间:2024-02-21 19:50:50
摘要:这是一篇我对生活的检讨,一番饱尝幸福背后酸楚的自省。在远去的日子里,由于年轻所以犯错。因为过,所以病,这就是人生。人生是一条渠,岁月绵延流淌;人生是一条路,留下一串远去又深浅不一的脚印。


   酒,似乎成为一个人品行的试金石。在那样的环境里,被裹挟同化也是身不由已,也算是成长中难以跨越的一个阶段。我经历了那个年代,所以,今天倒下不足为奇。
   熬夜加班,昼夜颠倒,生物钟被打乱,身体免疫机能遭受恶意破坏,种种作为对身体一定都有伤害。只是当时年富力強,身体释善采取了忽略和原谅。今天这些小鬼们终于按捺不住粉饰登场了,且个个嘴脸凶险。
   上最累的班,干最苦的活,熬最晚的夜,喝最烈的酒,整个身心都承受着最大的极限。一群这样的人,用明天的健康拼今天的工作。
   退休后,才倒下已然算是一件幸事。
   身体是健康的晴雨表。
   身体也是被“捧杀”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寒喧中递烟,你来我往中增进了友谊和感情。这种甜蜜的伤害,身体反抗无效也无用,因为年轻时谁也抵挡不住美食和美酒的诱惑。如今,正在为年轻时的疯狂埋单,身体以抱病恙回馈。
   一串泥脚印也正是人的一生写照,日去不复返。走好以后生活的每一步,过好夕阳里的每一天。
  
   六、健康与德性呈匹配
   在我生活圈里有一位公务员,姓张背后人称蔡局长,凡由他主持的公务餐桌上,每次都是素菜多荤菜少,招牌菜是炒青菜。所以,背后人们对局长有了一个新称谓。
   他是男人中不烟少酒者之一,身体里的一条大河,滋润着11个兄弟,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五脏六腑。他不烟少酒的原因:喝酒小韦闹腾,吸烟小斐抗议。看来老婆不管束,胃和肺很尽责。
   这位局长年已七十过五,血管如五六十岁人一样柔软,血液干净清亮。爱吃炒青菜,与个人清廉关系不大,他就是属兔子的嘴巴,却意外收获了思想清白,血管清亮。
   同他曾经一个战壕里的同僚,有人在睡梦中走了,有人在篮球场上走了。他呢,每天上午书房著书立说,下午咸阳湖边与人聊天,享天伦之乐。看来,生活里衣食住行也须讲品行与境界,健康也要德性匹配。
   谁都不知哪天疾病会把你相中,和你撞个满怀,德性再好也无济更无奈。德性天下第一,又能如何,谁能摆脱归天而远离死神呢,新陈代谢任谁也无法颠覆。愿天下的好人都健康。
   我呢,以后只能辜负美食了。管理身体从一日三餐开始。向有德行的人学习,随手写下一篇自律格小文,算作自勉吧。
   吃饭半饱,垫饥就好。喝酒要少,两杯就好。少油淡盐,勿缺营养。少主多副,少荤多素。素食为主,荤食为辅。甜食浅尝,油腻忌口。饭后走步,饮水净血。早睡早起,心情愉快。省吃俭用,健康留住。节俭美德,健康帮手。
   当前大敌:肚子不饿嘴尚馋,心智不高手难闲。管理身体靠意志,嘴巴吃苦心里甜。对胃也要保持敬畏之心。以后,吃饭换小碗,用餐“挑剔”些,嘴巴不能再当馋嘴鸭,切记给胃减负是首责,再不能满负荷、超负荷无节制度日,只为一个身躯不能倒下。每餐省一口,月把节约一斗,坚持数年,也许能多活一年半载。这或许是一条未经证实的真理。
   三次光顾延大咸阳医院,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医”帆风顺,“医”路爱相随。腊月二十二那天,医生通知我明天出院,护士也对我说,明天班会前给我挂针。我突然有一种不舍之念,像一个将出远门的人,被安排提前吃饭,拾掇行囊,千叮万嘱。这种生活形态近两年来三次重复来过,吃药,检查,测血压血糖,一套公式化的工作都是为了一副身躯。活着,人生真的不易。
   办完出院时间来到十一点钟,我背包走出医院大门,奔向公交站牌。我忽然明白:食人间烟火者,得百样病不足为奇,况且我还是土得掉渣儿的俗人。上天佑我在夕阳路上带病活着吧。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
   2024年2月21日
  

共 651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慨万千,人生路上,不可能身体一直健康,头疼感冒,求医问药,也许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经历。通过作者的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坎坷。俗话说,得病容易去病难,在治疗的求医路上,作者经历了生与死的折磨过程,就如修一条天衢,那种艰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作者的语言,读着有些幽默之感,疏通血栓的治疗,被作者用排污断流,让人忍俊不禁,但在笑过以后,又感叹作者的才思敏捷,思想的深厚。是啊,人的血脉,可不就是一条四通八达的幸福之渠吗?它们畅通无阻,我们的身体就会健康无忧,一旦其中有一条堵塞了,就会影响身体的灵活功能,使人瘫痪,甚至就此死去。于是,文章围绕着几次病中求医,在治疗的过程中,感悟了生命的意义,也感受到了一名拥有救死扶伤精神的好医生,给患者带来健康和光明的希望。文章分为几个小段,把几次的经历都用不同的感悟描绘出来,让人读后感受到那种无奈和绝望,又从痛苦中看到了希望,最后终于获得了久违的健康。文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情感真挚,构思精巧。语言精炼,文风诙谐,可见作者的文字沟底深厚,让人读后获益匪浅,值得学习!一篇佳作,倾情推荐!【编辑:成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22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成敏        2024-02-21 19:52:36
  非常感人的一篇佳作暖文,让我读后非常钦佩老师的豁达与阳光,希望老师健康幸福!
2 楼        文友:成敏        2024-02-21 19:54:46
  老师的文字,非常具有励志性,在绝境中,不放弃希望,勇于面对,人生路上,才会充满阳光!感谢老师赐稿,问好遥握!
3 楼        文友:成敏        2024-02-21 20:02:04
  我的编辑能力有限,如果编辑的不到位,请老师指点,我再修改。
4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2-21 20:14:11
  辛苦社长了。社长编辑水平真高,编按精彩,也给文章添光增色。剖析恰到好处,更有助读者阅读。祝社长新春快乐,龙年大吉。问好,握手。
文学是用真情道生活的学问,用最美文字度我心。
5 楼        文友:叶华君        2024-02-22 08:02:57
  又见秦老师大作,写出了求医深层次的感悟,人生深层次的感悟。致敬辛苦的文学创作,此文已申报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5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2-22 10:38:03
  感谢华君社长留评支持鼓励!齐鲁家人亲切,给人温暖和关照,今后努力向齐鲁老师学习,争取有点进步。再次感谢君社支持!
6 楼        文友:和谐自然        2024-02-22 12:30:53
  欣赏了秦社一篇很精彩的作品!
回复6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2-22 13:22:44
  感谢和谐老哥留评鼓励!您的文笔比我强,向您学习。
7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4-02-22 15:30:16
  全文中,修辞的象征意义让文章生动的同时,给了读者更深刻的思考,“病”由外向内,作者如一把手术刀般切出生命的洞天,病不仅是作者身体上的,甚至可以延伸至精神和社会方面,从此文,不仅给我们在如何对待身体的健康分享了心得,也是一次生命与生存的反思,欣赏老师佳作!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7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2-22 16:09:04
  感谢总编阅读留评支持鼓励!总编留评深刻一针见血,让人钦佩。自脑梗后我开始思考自身的问题,都说病从口入,脑梗更是作出来的。日常生活方式不健康,熬夜,抽烟、喝酒、摄入高盐高脂过多,留下一串泥脚印,身体承受极限伤害等。也是一种检讨和自省,愿今天的醒悟能帮助明天走好每一步。也算是对生命尊重,愿读者也能引以为戒,幸福美好生活。感谢总编鼓励!问好。
8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4-02-23 09:41:16
  都说病从口入,其实不然。很多病不是来自食物,来自空气和水,而是来自生命的繁忙和劳碌,来自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当手术刀切开你的心脏和大脑,看见的不只是生理的病变,更是生命的畸变。
回复8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2-23 10:14:00
  感谢老师赏阅并留评鼓励。人得病是多方面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环境、遗传因素等。从我得病以来,思考我生活的脚印,写下一番感悟,仅一家之言。老师文章很棒,点赞。问好。
9 楼        文友:涂涂        2024-02-23 15:23:30
  只有经历过,才有感悟如此深刻的文字。作者叙写了进医院检查及医治全过程,经历过手术时的恐惧彷徨,经历过大难不死的磨炼,欣喜之余,更加珍惜友情亲情,更加明白活着的意义,更加懂得人生的价值。拜读学习了。
回复9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2-23 16:02:18
  谢谢老师留评鼓励!这篇文透过求医反思自己走过的脚印,也希望今后走好夕阳里的每一天。愿身边的人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幸福生活在新时代。再次感谢老师支特!问好。
10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2-24 09:06:22
  一粒“米”的猜想,掐灭了一桩工伤事故的报告,也埋葬了一条绝佳新闻:一顶安全帽救回一条年轻人的生命,还致一个年轻人头疼几十年,最终酿成脑梗。一粒米,成就一场丰收的人生。
文学是用真情道生活的学问,用最美文字度我心。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