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二道沟(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二道沟(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240.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30发表时间:2024-03-30 05:57:55


   二道沟是我所管护的两个沟系,在管护站前的那条沟叫后二道沟,在站后的那条沟叫前二道沟。两条沟系有着相同的走向,山谷纵深的深度也差不多,有着相同的地理地貌。只是一条沟稍开阔些,另一条沟稍稍狭窄些,宛若一对双胞胎兄弟,相貌举止与身着都相同,便只能从身材的胖瘦分辨出不同来。
   沟系的名字来自于排位。因为此地沟壑纵横,排列有序,便叫得顺口,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一直顺延叫下去。无独有偶,有户人家的孩子很多,取个名字感到费神,为了便于称呼,不如就大毛二毛三毛叫下去。
   我不知道这位父亲是不是从沟系的称呼之中得到的启发。总之,沟系的排列达到了十八道沟,可是家里的孩子再多,也断然不会如此之多,而且,那第十八个孩子,唤他“十八毛”,简直有些不像话了。
   我在没有来管护站工作之前,便在两条山谷里进行过采伐作业,对这里的地理地貌,还是很熟识的。熟识归熟识,我也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多年以后,我来到管护站常驻,便要把这两条沟系当成自己的工作对象,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这也是一种责任与态度的体现。
   前后二道沟曾经是伐木基地,有大量的木材从山谷里运出。那时候,山里的道路还是不错的,而且,后二道沟里,还有一个村庄。只是这些年伐木停止,村庄没落,山沟里流淌下来的河水便没有人管理,时常把道路淹没冲毁,也是一直无法通行的主要原因。
   前两天刚刚去过前二道沟,今天要去后二道沟。一早上,我便踏上山路。
   沟口是很宽敞的,有点像裙子的下摆喇叭口,没有多远便开始收束起来,变得越来越狭窄起来。差不多走了半小时的样子,山路便给挤到了山边,不时有几棵高大的柞树遮天蔽日地挺立着。而另一边却是幽暗的河道。有茂密的植被所覆盖,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音,却望不见河流的踪影。那里是一条黑褐的岩石带,流水在其间穿行着。
   河道边不时会闪出一块块空地,有河流便一定会有丰沃的土壤。大片的藜芦高高婷婷的,细长的茎秆上,已经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不知道为什么,我多看了几眼,竟然觉得出奇的好看。平时,我是不把它放在眼里的,这是源于它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
   春天的时候,它们刚刚萌发的时候,青青嫩嫩的,被苦熬了一冬的牛马,是无法抵挡这青嫩的诱惑的,不小心会误食到它,嘴里便吐出白色的沫子来。那是中毒的迹象,这种植物是有毒的,虽然青嫩,毒性还不算浓重,却还是不得了。在山里生活的人们,谁看见它,都会躲得远远的。让人想不到的是,它的花期会这么精美绝伦。不能不说,每一种植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光鲜季节,尽管有其黑暗的一面,让人心生忌惮,可是这一穗穗洁白的花絮还是打动了我,让我暂时忘记了它曾经的丑陋。
   这里还有许多可以食用的野菜。山糜子便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学名叫鹿药,是不错的野菜。我几步便跨进来,采摘些回去,用开水焯一下,蘸酱吃,有着清新的味道。
   站在这里,我看见林中的一棵红松树,被剥去了一块四四方方的树皮。这是放山人留下的印记,我曾经参与过放山的活动,多多少少还是了解些。
   放山人把这块剥痕叫做“兆头”,意思是在附近挖到并抬走了一苗棒槌,在这里留下了可供日后参考的记号。这里会经常光顾的,说不定会遇到没出土的大货。放山人很看中这个,是因为这里有可以获取的极高概率。
   我上前去辨认一番,读取上面的内容。剥痕是很新鲜的,看来才把货抬走不久。一边刻着三道痕,是表示参与的人数是三人,另一边刻的五道痕,是表示抬走的货是五品叶。
   远山传来清脆的敲树声,我侧耳听听,不同的方向又传来了两声来回应着。这是放山人的独特联络方式,是在告诉同伴,自己的确切位置。
  
   二
   另一边的山势非常的陡峭,此时绿叶丰盈,多少做些遮蔽。其实这里的土壤是很瘠薄的,虽然也生长些树木,却矮小至极。如若在秋天,树叶落尽,会看见裸露的岩石和稀疏的草皮。
   这里不时有塌落下来的碎石,颇具规模的,会形成一个正三角形的碎石坡。对面是苍莽的森林,与这里的裸露有着强烈的对照,这里显现出山脉的刚硬一面。但凡植被可以覆盖的地方,是决不会轻易放过的。这些碎石坡的存在时间已经很久远了,一些石头的上面都裹了一层绿茸茸的青苔,好像是戴着一顶绿绒帽一般。有些刚刚滚落的石头紧紧地偎依着,光光的,颜色白皙,刚刚从山里钻出来,满满都是羡慕的情怀。
   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我意外地看见盘成一个圆盘一样的蝮蛇。平时,我在山里行走,是很难看见蛇的,那是因为心中没有顾忌,走起路来大步流星所致。相反,心有余悸,不免两眼去梭巡脚下,就能看见不该看见的。
   这条蛇在阳光下享受温暖。它常常有这种行为,是因为潮湿会让鳞片里,生出许多的寄生虫。此时阳光正好,是可用来晒鳞的,可以达到驱赶寄生虫的效果。我忙去碎石坡上搜寻,是不是有许多这样的蛇,有此种行为?这里是容易聚集蛇群的地方,听行走山里的老人说,这样的地方叫“蛇地”,常常会有类似雾状的气体在盘旋着,那是蛇群呼出的气息所致。
   小时候,我就害怕和讨厌蛇,而且看见蛇必须打死。那是因为,我曾经亲眼目睹了一只林蛙被蛇吞噬进肚。这个不好的印象一直都在头脑里作祟,挥之不去。那时候,我刚刚从课本里学到了青蛙是有益于人类的知识,却不知道蛇与青蛙是大自然中的食物链关系。
   长大以后,我再也没有打过蛇,不管在什么地方看见它,都能耐心地看它慢慢地游走。眼前的这条蛇,有些过分的懒惰,以至于都怀疑它是不是一条死蛇?我仔细地观察一番,它是有生命体征的,只不过它在充分地享受阳光呢,根本就没有感觉到我的存在。有我在,它就不会有什么危险,我为它的放肆而露出会心的微笑。
   有一只松鼠在路上蹦蹦跳跳的,满是机灵的。它并没有跳进路边的树丛里隐藏起来,相反,好像是在给我引路一样,在路上一直向前跑着。而且,跑上一阵子,还会停下来,直立起身子,回头瞅瞅我,看我是否跟进。我一步步走近了它,它这一回没有继续向前跑,而是一下子跳开,钻进路边的一个大树洞里。
   这是一棵粗大的椴树,因为树龄的原因,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老树才有的状况。树老则空,这是山里一些阔叶树种的特征。小松鼠跑进树洞,便不见了踪影。我好奇地探头往树洞里看,发觉树洞很深,一直向地下发展着,黑漆漆的,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这时,头顶的树上,掉下些许树屑,我抬头看去,竟然发觉小松鼠在树杈上,两眼炯炯有神地看着我呢。天哪!它是怎么爬到上面的,它不是钻到树洞里了吗?
   我探头进树洞,才发觉树洞一直向上贯通着,开了一个大大的天窗。是我无知了,被它给戏耍了。小松鼠对这里的环境太熟悉了,怪不得它跳进树洞里,原来这里别有洞天啊!
  
   三
   山谷里因为山岭的原因,阳光总是遮遮掩掩的,显得不够磊落坦荡。此时已经来到了夏季,是一年之中阳光最炽烈的时候。当我走进开阔的旷野,不再有森林的遮蔽,便看见了蒿草丛生的二道村。
   二道村是东北地区最为典型的移民村。当年的闯关东,让人看中了这里的肥沃土壤。而如今,年轻的一代,已经不屑于此,他们更向往山外的世界,让这里在慢慢地恢复到曾经的蛮荒时代。
   当年人们为了生存,而选择了这里。现在,这里的人们也是为了生存,而选择离开。这里所闭塞的,不仅仅是交通,看不见山外世界的人,不知道自己有多愚昧。而走出大山,是为了让头脑更加清醒,更加明白。
   一堆乱草,一段残垣断壁,原本就是泥土筑就的房屋,归还于土地时,便显得那么的干脆彻底。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土坯盖成的,因缺少维护,房顶的苫草腐烂透了,漏进了雨水,便自然垮塌掉了。
   村庄在慢慢地沉沦下去,土壤里原本就存在的蛮荒时代,抖落掉远古的风尘,又活灵活现地站立了起来。一些白桦树稀稀落落地生长着,在曾经的院落里,甚至是炕头上。房舍边不远,还有几口倒扣着的缸和坛子,还有石头的磨盘,已经陷落到泥土里。
   不是所有的房屋都倒掉了,远处还有一栋在蒿草间佝偻着,矮趴趴的,直不起腰身似的,似乎在努力支撑着,不让自己倒掉似的。房屋前没有栅栏围起的院落,便少了许多的规整。几垅大葱,几垅青菜,还是显露出应有的人气来。蓬勃四起的蒿草在极力吞并着这里,却被镰刀无情地收割掉,阻止着蔓延的势头。蒿草还是在断茬处顽强地生长着,一绺绺嫩芽在旺盛的生长着,在延续着统一世界的梦想。
   屋门口的阴凉处,坐着一位老人。尽管此时已经是夏天了,他还是穿着一件棉衣。这件棉衣的胸口和袖口,已经泛起异样的亮色,宛若包浆的器具一般。
   这位老人姓李,是二道村最后一位居民了。我很早就听说了这位老人的事情,今天得以相见,心里不免有些五味杂陈的感觉。
   老人的固执是出了名的。他的膝下有众多的儿女,却没有谁能说服他离开。让人不能相信的是,他竟然一个人在这里居住了许多年,宁可忍受孤独与寂寞,宁可在低矮漆黑的小草房里居住,也不向往城里的繁荣与奢华。
   他看见我走来,脸上闪现出一丝丝的兴奋来。当我走近,他看清了我的容貌,脸上不无失望地隐去露出的笑容。不过,我的到来,还是让他热情备至,这是山里人特有的热情,在他身上依旧保持着。
   我走得时间不短,不免有些口渴。向他讨口水喝,他没有言语,只是指指屋里。我进屋便看见一口水缸,一个葫芦瓢在水面上漂浮着,黑黑的颜色。我舀了半瓢,很快便咕咚进肚。清凉的水,驱暑的效果真好。
   老人手里拿着一根烟袋,不时有辛辣的气息从嘴里飘出。烟袋有一拃多长,叼在嘴里很是轻巧,两手拢在身前,坐在一个小木墩上,显得悠然自如。
   我去旁边捡了个板凳坐下,他也不看我,自顾自坐着,两眼好像在看不远的林子。那里有着好风景,让他怎么都看不够似的。没有几分钟,我意外地听见了轻微的鼾声,让人惊异的是,他睡着了。
   他的头垂在胸前,两只手也垂下来,烟袋从嘴里掉下来,落到膝盖上,让他一下子惊醒过来,下意识地用手扑拉着。他在地上磕磕烟袋,然后拢于怀中,又正正身子,眼睛又去看不远处的林子。
   他的余生都将要这样度过了。我想的是,老人有着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不见得就要顺应别人的意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一种幸福,自己能体味到,就足够了。我站起身来,轻轻地离开。此时,老人又进入属于他的空茫时段,轻轻的鼾声细密自然,让这里一片安然。
   我又向前走了一段路,前方已经是沟系的尽头。环形的山谷自然蜿蜒而下,山中寂静无声,听不见鸟鸣,看不见鸟影。微风拂来,一股浓烈的松脂气息撞入鼻腔,眼前便是黑幽幽的云杉林。海拔越高,越能看见它们的神采,因为它们的存在,才将山岭的高峻显露了出来。我回头去看来时的沟谷,一派郁郁葱葱,万千气象,斗拱成一脉蓬勃浩荡的气流,像流水一般,在天地间流淌着。
  

共 42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大东北的一个山沟,名字叫二道沟,两个沟系,宛如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稍宽,一个稍窄。现在这里似乎与尘世隔绝。作者来管护站工作,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山沟里原来是伐木基地,有大量木材运出,道路还是不错的,后二道沟里还有村庄,可是现在伐木停止,道路被河水淹没,时常无法通行。现在这里很少有人关顾。作者来到后二道沟,作者像一个高级摄影师,通过他的文字,我们感受到了山沟里的一切。在科技发达的时代,作者能看到山里洁白的花朵,生命力顽强,开得旺盛,虽然有毒,作者还是多看了几眼。作者看到了放山人,在树皮上留下记号。在山里还看见蛇和松鼠。出于对山里小动物的喜爱,作者不忍心去打扰他们。二道村是移民村,由于土壤肥沃,当年人们移进来。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又开始移出去。从蛮荒到文明,又从文明到蛮荒。原本泥土筑造的房屋又归还与土地。一些白桦树生长在曾经院落里,或者曾经的炕头上。这个村子只有最后一个居民,是一个老人,他吸着旱烟袋,用水瓢舀水。他的心沉寂下来,和这里的一切沉寂下来。他是这里唯一的村民。这里寂静无声,甚至听不到鸟鸣,只有浓烈的松脂的味道。从寂静中来,又走向寂静,可能是这山沟的宿命,文章没有抒情的文字。却会让人感慨万千。这也是每个人的宿命,繁华落尽,一切都是寂静无声。好的散文,从文字里总是能让人体会到复杂的情感。作者的文章深邃悠长,就如从深山里流出的小溪,清冽、甘甜、回味无穷。【东篱编辑:诚本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3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3-30 06:08:39
  在喧嚣的世界里,这里似乎被遗忘!这里的花儿依然盛开。动物快乐的生活!这里的一切格外让人亲近!脱尽繁华的文字,描摹的是脱尽繁华的地方。更加让人感觉深刻,隽永!问候枫桦老师!祝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4-03-30 15:56:38
  谢谢老师的辛苦编辑!我是个山林工作者,应该有这个先天的条件。森林、山岭、河流、以及飞鸟还有植被,都是我常见的,因为熟悉,才有可以开拓的空间。美丽是瞬间产生的,但是,没有长久的存在,就在于我们的观察,是不是真的到位。再谢老师的精彩编辑!敬茶!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30 06:45:15
  在北方山区,可能二道沟这个名字很多,原因如老师文中所述。但老师笔下的二道沟是独特的,只有一个。山外的风吹来,二道沟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着,但小动物们还在,二道村最后一个老人还在。通过老师的描述,文章展现了二道沟的过去和未来,字字句句,蕴含着复杂的情感。用各种语言的衬托,表达了自己对大山命运的思考,含蓄隽永,耐人回味。非常棒的美文,大赞!拜读学习,问好老师,春祺!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4-03-30 16:01:18
  很久没有发文,不知不觉间有些陌生,自己也觉得歉疚。自然而然的东西,是不见得怎么样的,就像我在写这些森林中的东西。其实,是因为熟悉才让人轻视。谢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顺祺!
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3-30 10:23:10
  二道沟,在枫桦老师生花的妙笔下,是生动而鲜活的,白色的藜芦花,灵动的松鼠,晒太阳的蛇……一花一草一物,在枫桦老师的眼里都是那么可爱,哪怕花有毒,哪怕蛇吓人,展现了枫桦老师对动植物的关爱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二道村那位留守老人,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默默地坚守,令人感怀。如今,有多少土地像二道村一样,都已成为蛮荒之地,让人痛惜。这篇文章语言精美精粹,思想深邃,发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拜读老师的美文佳作,大赞特赞!问好枫桦老师,遥祝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4-03-30 16:07:37
  其实,很多看似不好的东西,都有让人不理解的地方。藜芦是其中之一,我们已经把它开发出来了,药性是可用的。还有,东北的各处植被,都在有效地开发之中。这是我不期望的,东北太难了,建国之初,已经给攫取的太多,都去支援全国各地的生产建设。我的文,就是在平等这些,让她恢复自然是最好!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3-30 13:05:40
  要怎样的心境,怎样的手笔,才能成就如此轻盈又沉重,清爽又浓艳的文字啊!读来如饮甘霖,如品美酒,醉了心扉!好文!点赞!遥握问侯,谨祝春祺,精彩纷呈!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4-03-30 16:11:37
  如果真的要获取这样的心性,就要有一个放任与洒脱。这句话不见得谁都懂,但是,一定要有一颗融入大自然的心!老师的文章是很率性,很轻飘的,相信会有这样的缥缈!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3-30 14:39:58
  此文,写得轻灵自然,裹挟着森林的茂盛与丰盈扑面而来,给读者带来原生态的气息。这里的花草树木长势葱郁,蛇、松鼠等小生灵都很可爱,它们成了大森林不可或缺的组成。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了所见所闻所感,启人入境。那位老人对故土的坚守感天动地,他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周遭都是沉静的,安适的。多美的二道沟,多美的二道村,淳朴的老人,宁静的深山,多么和谐、美妙,如画卷般!好文,文采熠熠,若清风拂过湖面,涟漪微漾,盛赞才情,问候枫桦老师,春祺创丰!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4-03-30 16:16:33
  专注于写作,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这是我敬佩罗老师的!在东篱,罗老师的所做所为,是有目共睹的。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谨祝文丰笔健,精彩不断!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30 21:09:45
  枫桦老师好,好久没见老师发文了,老师写长篇小说去了吧。今天有见到老师写有关森林的文,很亲切的。老师的文还是一如既往的真诚。山里的名字就是直接不费脑子,这个二道沟有着精彩的故事,让人难以忘怀,也让人思考。很美的文章,点赞学习,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4-03-31 00:18:52
  谢谢红花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顺祺,谨祝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7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3-31 06:25:22
  读完老师的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静谧,二道沟里的生命都是平常的,老师平静如水的文字,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最真的追寻,很享受这样的时刻。我喜欢大自然,小时候家住在山边,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经常会看见蛇,特别害怕,老师的平静让我也好了很多,其实有什么可怕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轨迹,我们不打扰就好。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7 楼        文友:枫桦        2024-03-31 14:37:34
  谢谢欣然老师到访!热爱自然,是每个人的天性,自然本身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自然的完美,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自然的序列里,是刻不容缓的。再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8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3-31 15:20:41
  这篇文案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道沟的美丽与独特。通过详细的地理地貌描述,作者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幽深的山谷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作者还巧妙地通过沟系名字的由来,引出对当地生活的思考,使得文案不仅具有描绘性,还具有思考性。整篇文案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二道沟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评论这篇文案时,我想说,它成功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通过细腻的描绘,作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顽强。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当地生活的思考,引发了我们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反思。这篇文案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它让我们更加珍惜自然,更加热爱生活。好文佳作,拜读学习了,祝枫华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8 楼        文友:枫桦        2024-03-31 22:09:58
  我是此地出生的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有幸能写写文字,来记录这里的花花草草,以及风土人情。我很久以前,就以巡护路上的所见所闻,写了大约有十几万字的文字,不过,现在看来,还是觉得有些单薄,如果有可能,还是加深加厚才好。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非常喜欢老师的文字,有通透性,文字有光泽感!再谢老师的来访留评,遥握春祺!
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3-31 16:04:50
  一个孤独的守山人,独自逡巡在一个个山沟沟,和草木山石各种动物相随相伴,避开尘世的嘈杂喧闹,这个工作是绝大多数人承受不了的,老师和那位独守的老人有着同样某种倔强。看到的世界是自己的内心,写出的文章也是内心的读白,老师守护着自己挚爱的大山,您辛苦了,祝老师春祺笔丰!
回复9 楼        文友:枫桦        2024-03-31 22:15:06
  一个人在山里行走几十年了,从青年慢慢地走老了,心里真的有无限的感慨。如果有一天我面对这片青山,感到厌倦了,我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想那一定是走不动了,站在山下,看山上的叶荣叶落。直至如今,我都在热爱这片青山,对自己的事业都无怨无悔,所以,这条路,是我永远的动力。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春祺!
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01 16:47:58
  可以说是二道沟风情。枫桦老师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特别的味道,喜欢读。怀才前往内蒙古,刚刚回来,未能即使阅读佳作,见谅。遥握,问候春祺!
怀才抱器
回复10 楼        文友:枫桦        2024-04-01 17:34:54
  谢谢老师的赏读!一直挂念老师的身体,不要太拼了,身体是最重要的!别无它话!谨祝老师身体康健,事事顺心!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