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红土寨怀古与其重生(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红土寨怀古与其重生(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22.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27发表时间:2024-04-16 07:54:12
摘要:在胶东半岛尖儿上,有一座山,近海而踞,深情地瞭望着黄海,山叫“红土寨”,别说山不高,单凭这血色的土壤,就值得我们去崇拜和缅怀。


   红土寨,在黄海西岸,与境内的崂山对峙,日闻黄海波涛,不曾眨眼地对视着无垠的海,长达470年之久(自设寨之日起),堪称山水情深。
   蓝蓝的海,青青的草木,红红的寨土,以其轮廓清晰的色彩,表达着这一线风景的纯粹。我更喜欢“红土”这个寨名,海拔百米,虽不称巍峨,不言险峻,但它占尽地势形胜,是把扼斜口岛咽喉流下的一滴殷血,血色渍染了寨土,抓一把,红色染指;闻土味,无论什么季节,皆有赏落红之趣,似有香气氤氲。不敢称香山,确有“暗香浮动”之美妙,这是写真,并非因在故土有乡愁浸染的文学描写,其神奇,几乎尽人皆知。
   据史料,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做了登州府进署都指挥佥事,红土山就变成了红土寨。“红”字,自古未变,所以,我每登寨面海,感受“中国红”,就觉得应该把这个红色回溯几百年,甚至可以追溯至我们的先祖炎帝黄帝时代,一脉赓续,有寨土为证。民族的颜色,寨土为之印记。
   在胶东半岛威海沿海一带,至今还保留着明代因为军事设置而留下的古名,营,卫,所,寨,墩……如今已经成为城市村镇的名称,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是三点海防要地,而红土寨处于寻山所和宁津所之间,东北牵寻山,东南望宁津,是南北兼顾的军事要冲。而红土寨却并未成为后来村居之地,所以至今还保留着明代的军事遗迹。
   寨下有村,名北埠、中埠和南埠。埠,泊船的码头。我们可以想见,在古远的时候,海水吻山寨,埠口山下分布,如此海隅,曾经并非是游览的奇观,倭寇常猥侵骚扰,民不安生。守寨踞险,御敌寸土之外,这是明代海防的特点。
   这个“埠”字让我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仿佛有渔号子声传来,此起彼伏,自远及近,是渔人载着鱼获归来,号子声注满幸福的音符,充满快乐的旋律。站在埠上极目,渔火点点,“渔火篷深醉晚霜”,也醉了一座深情望海的红土寨。朗朗的海面,海风助力,吹动帆影,点点光闪,眨眼一般地默契,传情达意,在一段平静中掀起风情,推送一圈圈的涟漪,月明星稀时,当有军士站在寨中的堞上瞭望……
  
   二
   2017年,我登上这座饱经沧桑的红土寨。
   春风骀荡,满天晴色,几朵飘云,低拥山头,碰着我的肩,撞到我的眼。举目黄海,硕大的海蓝镜一般,似乎只为映照红土寨的红颜玉面,人因山而有了一份临镜的机会,海特为寨而亮镜。松柏鼓起山风,呜咽又似低诉,松柏围裹着石头,青红两色中,有斑驳的黛色闪着眼,那是曾经的城堞,环山头应该有一围寨子的栅栏,在我眼前,这里也是万里长城的延续,尽管我知道,山东境内的齐长城末端就在十里之外的“百丈悬崖”处。城墙的每一处堞垛的后面,都有一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对面的黄海,曾经的倭寇无孔不入,这里也是他们觊觎登陆的一个点位。弯腰抱起一块青砖,还有着几百年前的温度,我不知是否被炮弹火洗烧灼,也不知青砖上是否滴着明军卫士的血迹,但我相信,这些青砖块块都有故事,或者说,青砖上还行走着守土保疆者的魂魄。
   残垣断城,依然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故事,还留着军士的温度。于我心中,垣并不残,只是成为了历史的碎片,这些碎片完全可以拼出军士完整的英魂。
   目前拥有这座红土寨的曲总告诉我,他要保留一部分旧迹,重修一段环山的城堞。耗资烧钱,他到底为了什么?
   无法还原这里曾经发生的明军卫士和倭寇激战的场景,我读《明史·戚继光传》,也是择要概述了几次战例,而像红土寨这样的边寨上不了他的传记。明代设立的卫就有几百,至于“寨”则成千过万,红土寨抗倭的故事,也只能在军士的后代中流传了,如此说来,我们都是英雄之后,华夏子裔,血缘秉承,红色基因,其血不凝,其魂附身。就是没有文字以记,还是可以看到,可以流传。有时候想,多么希望在江山文学网创作的队伍里有文友就是他们的后代,从老者的口口相传,找到历史的痕迹。历史不载,不等于被忘记,风起云涌的华夏民族生存史,即使卷帙浩繁,也难以尽载尽述。
   在红土寨,我发现一处应该是“寨营”的遗址,砖头散布,有石头被火烧燎的痕迹,同我登顶的曲总告诉我,这里就是明军守寨人的“军灶”处。如今,难见炊烟,但我仿佛看到军士们,蹲在灶边,风餐充饥的样子,山风呜咽当下饭菜,蓝天白云为宴席,这是怎样的壮阔!
   曲总对红土寨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他告诉我,我们吃的火烧,在明代就很有名气,到了清末,才有“盛家火烧”,这是一种传承关系。
   有一种烧饼,叫“光饼”,就是根据戚继光的名字而来。光饼是用面粉添加少许的食盐而烘焙的饼类食物,大小约6厘米直径,食之香脆,中间穿孔,军士行军或战斗,拴绳挂在脖颈,便携以为军粮,可且行且食。原本是在闽一带盛行,与抗倭有关,亦称“征东饼”。每至清明,闽人为纪念戚继光,都要烙制以作为祭品。之后,花色更新,光饼有了不同名字,如建瓯光饼、酥饼、梅仙光饼、福安饼等,而光饼则是饼之祖。光饼自南北渐,胶东百姓民间,也烙光饼,不过意义有所变化,饼面不再穿孔,而是以刻有铜钱纹络的模子印上去,有了期盼生活富足的意义。
   从历史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现象。能够一路行来,留下美食的,苏东坡是第一人,而能够和苏东坡比肩的应该就是戚继光了,光饼光包,朴素的食物,有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如果说,陕西的肉夹馍的面皮上以虎纹装饰为艺术美,而胶东火烧面皮上打印上铜钱的图案,(工具叫“钱模”)则是历史的痕记。凡中华美食,绝不是凭空而来,所谓文化底蕴,不仅仅深藏在卷帙浩繁的史册典籍里,也烙印在中华器物美食家当建筑材料等之上,成为中华文化大观。形式的审美,来历是中国审美文化里的重要元素,透过形式,我们会接触到最为丰富的内涵。海防文化对民间生活有着多么深刻的影响,其中更包含这一种崇敬。
   借戚继光的名字,还出现了“光包”,实际上就是地瓜饺,地瓜面的质地松疏,只能在锅中蒸。据传,百姓纪念戚继光军抗倭有功,就以光饼光包来劳军。军民亲和,是中华史上的传统,所以,当面对外侮,我们总是可以全民皆兵,这是一种民族传统,其精神历久弥新。
   我为少年时(六十年代),还看到村子有解放军夜里拉练的队伍,也有军队曾夜宿我的村子。他们露宿街头,村民不忍,各家腾出正房的厅,铺草招待就寝。
   太多的农户女人都一夜不闲,忙着烙饼,类似光饼,也有烙印上铜钱花纹的,烧饼精致,带着温度,分给拉练的战士,推搡着,寒暄着,那个亲热劲,唯有泪花可以表达。他们一口也不吃,起早行军,烙饼都放在农户的桌子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解放军的纪律,烙饼以犒劳解放军是百姓的心愿,二者不能达成统一,让人无奈。火热的心愿,烧不开纪律的口子。我曾看见母亲很失落,手中掐着几张烙饼,半天说不出话。
   箪食壶浆,历来是中华军民关系的一个精彩写真,我们总能从百姓的身上找到历史传承。
  
   三
   站在城堞旧址,我浮想联翩。首先想起的是半岛海岸线上一个个以“寨”命名的村落,几乎我都走过,用不着一个个考察这些村落诞生的历史,一律来自明嘉靖年间,仿佛是孪生多胞胎。东火塘寨,西火塘寨,瞩望石岛湾;寨东寨西,扎寨如篱;项家寨,马家寨,草岛寨,一家一岛皆是海防前哨;桃花寨,无桃花寨主,有的是缤纷的时光;得胜寨,名字就记录着军士们的荣耀。寨前于家,赛家,王家,寨字冠百姓,全民皆兵。
   每一个寨,都有几段抗倭的故事。我曾经到过我母亲的娘家东火塘寨,寻看了一本村志记载一首“抗倭曲”,忘记了曲调,这种传承,足以证明,寨的意义与家国同在。
   荣成地界,两个千户所,三十几寨。据说,这些地方也都是当年抗倭军人就此扎根留下的血脉。有的城镇,因移民而生,在这里,因驻军而设,屯兵戍海,成为寨村的开篇历史。他们的村史,闪着红色的血光,所以,作为革命老区,这里更有着久远的历史。曾经的“南倭岛”(今称,南我岛),就是解放战争中胶东地区的物质转运站,从这里走出了一队队如洪水般的小推车洪流,直奔淮海战役战场。
   我不知,当下在街面上亮着招牌的“阿瓦山寨”美食,到底为何选择这个边陲小城来做美食生意,但给了我一些猜想。他们是来胶东荣成寻觅同宗?阿瓦,是阿瓦族,别说攀不上联系,本就是华夏民族中的一朵花,说不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走到红土寨下听兵戈,看山翠,掬一把红土闻香;又在阿瓦山寨中品鱼头,尝鲜蘑,吃宽面,两般境界,别样滋味。缠绵在两寨间,餐饮一顿历史风云,品一道民族风情。
   倭寇犯我边疆,一笔血债,耿耿于怀。不巧,2005年,我遇到一个日本人,曾于某晚坐在石岛宾馆,共进一次晚餐,晚餐有些败兴,看了几眼餐桌摆着的餐点,我愤然离开,当然借口是临时有事。
   餐前,我同学电话约我见一个日本客户,是中国通(年轻时在北京教过书,算是与我同行),我同学与之有渔贸生意关系。
   石岛宾馆的一侧就是我母亲的娘家东火塘寨,一幕幕抗倭的场面,不知为何,随着房间近在迟尺的海水涌来,仿佛一曲曲抗日的军歌,令我不禁对这个“朋友”发问,他叫“宫本俊”。
   “宫本君,”我略通称呼的方寸,“你对日军侵华这件事,怎么看,对所犯罪行,也是讳莫如深吗?”
   空气,似乎自这一刻凝重了,好像凝固起来。
   他没有那副假装的谦卑,看着我,良久,道:“俄国人侵华数次,你们,为什么忘记了呢?”
   他在回避。他在引开一个必须回答的话题。
   “这是一个理由吗?”我愤然。
   “边境多争端,战事难平息。这与吞我华夏之地的狼子野心不可相提并论!”我略知中俄发生的一次次争端,《尼布楚条约》《瑷珲条约》,都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更知日本人的野心,“难道这件事也要通过比较来抹去罪恶吗?”
   岂止是不相为谋,同桌都是耻辱。恕不坐陪,别了“宫本俊”。这不是一顿饭伤了和气的事,宴席要看为谁而设。
   边陲再燃烽火,海隅又惊怒涛。如果不是这断头毁魂的痛,我当年在北京进修学习期间也不会两度站在丰台区的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上,沿桥步走,装满哀伤。每当走到东北的沈阳,奉天的名字就跳出来,“九一八”三个数字,撞击我的心胸,如箭穿心。
   真想在红土寨上摆上一顿光饼席,请这位宫本俊尝尝光饼的味道。红土寨,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号,更是代代相传的颜色。
  
   四
   为了这抹永红不变的颜色,还有人做着擦拭并妆点红色的事。这处红土寨,于2013年后,被当地一家名为“山东华力电机”的公司,买断30年,融于厂区。当然,并不设栏拒绝到此缅怀的人。
   曲总跟我解释了自己的计划,让我也愿为红土寨的重生做出努力。他想把红土寨作为自己企业的“灵魂之山”,并以晚年的精力来重整寨山,使之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作为企业文化的落脚点,让红土寨成为黄海西岸的一处有历史厚度的风景点。
   五年的时间,红土寨重生,成为“荣成八大景”之外的又一景——“红土风光”。
   向南一亭,曰“临鉴亭”。我取清代厉鹗的《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中“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句子名之,黄海如鉴,风景亭投影海中,常作妩媚;历史也是一面镜子,揽镜可视曾经沧桑。
   亭有楹联,我选李白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句子来描摹亭月本色云海壮观。
   半山有“莲荷池”一座,景色精致,石壁镶池边,莲荷水中浮,这番景致,令我填词一首《采桑子》——
   莲荷蜷卧山池好,更醉霖时。
   闲了旌麾,起舞红幢,涟动绿裙随。
   云舟莫扰花仙子,弄碎琼卮。
   一岭烟霏,邀止银鸥,谢浪喙珠归。
   美好的时光抵达,当有婉约之趣,美历来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养料,多么想让守寨的军士在风轻云淡时,也能踱步赏莲荷,生出如此情愫。
   红土寨山顶,是打造的重点。进入寨顶,我写了《红土寨旧址序文》,以为序跋,刻石以记——
   嘉靖年间,倭寇睥睨华土,抗倭名将戚继光,立寨屯军设防,名红土寨。曾袅狼烟,又焚兵燹。时光荏苒,寨圩息影。为念旧寨,起土复陈,以吊先驱。厂园围裹土山,植木被绿。以守寨护疆之精神,志于实业兴地。祈寨废草盛,以为闲居胜景也。
   在寨顶西侧的城堞旧址上,建有一长廊,以为观光怡情处,雕木廊庑,拱顶廊棚,廊壁镌刻我为之创作的《红土寨赋》——
   黄海一隅,荣成腹地;三埠拱抱,崂山对峙。拔地而起红土,燃燧以警勍敌。嘉靖立寨,庚子砀基。云凯君举力重修,嘱吾为赋以誌之。
   红土之上,军寨遗存。蹲踞巍峨岚巅,环垣女陴厉禁。烽燧一角,薪荆漫峻。壕堑丈许,松木万根。戚继光曾持剑,众军士既列阵。扼守黄海岸口,雄镇福地陶甄。倭寇却步,乡邻庇荫。呜呼!昔曩威震雄风,今兹涵濡醇温。难忘先贤叶庇,缅怀将军优恩。

共 639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红土寨,痴情拥抱黄海,不以高大取胜,而以色香味迷人,戚继光曾在此守护。红,泥土色泽,更是华夏魂魄。古名不失,红土寨旧迹不灭,村名有“埠”,在明代,不为游观为海防。作者想象美妙,渔火与土寨同醉,海风偕帆影共酿风情。作者临寨顶,雄视四方,春光入目,黄海是红土寨的镜子,曾经的城堞有将士的坚守和担当。一块青砖和一片残垣都会有故事和温度,这是红土寨的魅力。抗倭故事壮烈,奈何史记难觅,当然会流传于将士的后代中,多愿江山文友中有其后人,可见作者对抗倭英雄的敬仰。光饼为军粮,关联抗倭故事。光包体现亲民一家亲,作者的家乡亦有如此风气,这是国人的精神。一番妙解给寨下村落,抗倭故事必定血脉流传。村史悠久,多少小推车,助力淮海战役。火塘寨与阿瓦山山寨,风情迥异,作者内心的豪情与舌尖的缠绵同步。作者不齿于与日本人共席,机智言语和利落行动让人拍手称快,彰显热血男儿的爱国之情。边陲的战火,让曾经在卢沟桥上的行走变得沉痛,作者心系家国,令人感佩。曲总为红土寨倾注情感,优美呈现红土风光。作者才情万丈,为红土寨写联、作词、填赋,赋文刻石上,必将流芳后世,激励后人,足见作者对红土寨的情感。红土文化深入人心,进入企业文化。作者多想邀请舒婷再写《致橡树》,存于红土寨,因为诗里蹦出的力量与红土寨合拍。一腔深情给泥土,捧一把红土寨的红土,藏于瓶中,如此似与红土寨日夜相守。作者认同科学对土之红的论断,也坚信红土,是红血铸就,因为那是一代代将士的血浇筑而成的呀。怀才老师的文章总能给人惊喜,一篇豪迈,壮阔,潇洒,深厚的征文大作,有曲径通幽之趣,峰回路转之喜,海浪涌动之势。文字简洁,质朴。表达深切,沉厚,精美。感情有激昂,有沉郁。思考冷峻,深刻。想象在现实与历史中驰骋,非常洒脱。散文表达了对红土寨深沉而滚烫的情感,一腔爱国之情力透纸背。散文有着审视历史的悲悯与清醒,也有关照风景的细腻与情调。非常优秀的佳作,力荐,感受精彩。【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1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柔        2024-04-16 08:16:39
  红土寨,一个古朴的地方,联想起影视剧里的寨子。红土寨,一个古老而鲜活的地方。流传着动人心魄的抗倭故事,流淌着抗倭英雄的血泪。它走到今天,又是如此鲜活,浇筑了现代人的情感和守望,获得新生。历史的回音,时代的交响,响彻在红土寨,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也是一处优美的景观。请随怀才老师走进红土寨,感受激扬的文字,感受红土寨的魅力。怀才老师创作辛苦了,祝福老师,心情美好如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16 09:16:19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编,美评。编辑这篇文章是很辛苦的,因为内容较为繁杂,尤其是我打字将“红土”和“火塘”两个字混了,给编辑带来麻烦。见谅啊。红土寨,我早就想写一下,只是觉得这些厚重的内容一时驾驭不了,所以就拖延下来了,一直到这次江山征文,觉得这个主题不能错过,所以,我将有关的内容也勾连进去,怀古,和表达今天的重生,内容上就是两个部分,如果创作不慎,往往脉络不清,好在编按理顺了,非常清晰,帮助读者阅读。遥握,问候春祺,特别期待简柔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4-16 10:05:50
  这篇征文,无疑是征文中的佼佼者,老师的妙笔,将红土寨的今昔,刻画得栩栩如生,耳濡目染之后,令人感慨万千。文的开篇,将红土这个词诠释得淋漓尽致,立刻叫红土寨熠熠生辉。文中多处见对“红”的联想和描写,非常传神,给文章主题烘托得非常温暖。文中和日本人对话一段,义正词严,爱国之情,轰然作响,再次渲染了红土寨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符号。收尾一句话,价值千钧,含金量极高,没有烂熟于心的文字功夫,是打不出这样套路的。佩服,大赞!问候老师,保重身体,编创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16 11:05:12
  谬赞了。谢谢韩老师的美评鼓励。这篇文章的内容,存于心中有几年了,一直“耿耿于怀”,因红土寨有着光荣的历史,我为之自豪,每至寨下,我都要瞭望。仿佛曾经的声音在作响。红土寨是众多寨子的佼佼者,土色特别,蕴意丰满,在红土寨上落笔,有东西可写。红土的颜色,鲜明闪亮,与众不同,自然会生出很多联想,红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颜色,自古如此。和日本人一起就餐,我本以为他会直面那段侵略历史,以日本国民的身份表达正确的历史感,可我没有看到这些,而是越发让我觉得他的愚蠢。一种颜色可能有多解,就像花语,并非固定的,我对红土寨的解读可能只是一面之词,但主题是我喜欢的,纯粹的风景,可能只是美好,美好从何来,这是散文必须回答的问题。遥握,问候春祺,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4-16 10:10:54
  这篇文章深情地描绘了红土寨的历史韵味与人文情怀,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饱经沧桑却又充满英雄气概的世界。作者不仅展现了红土寨的自然风光,更深入挖掘了这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得这座古老的城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为那些曾经守护家园的英雄们感到敬仰和自豪。同时,作者也对红土寨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展现了一种对文化传承和历史尊重的深刻思考。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感悟和启示。祝怀才老师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16 11:19:43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红土寨,是400多年前的寨,戈声已息,但红土不变,可以说千古如此,这红字,特别漂亮,文学是不能放过这个字的。所以,我有所感慨。胶东半岛是红色根据地,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这里的人民为了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有着光荣传统的,这种赓续,并非一纸文件的诵读,而是在骨子里充满了爱国爱家的情愫,这种情愫是有颜色的,红色的。谢谢滴善斋老师的高度解读。遥握问候春祺,谨祝编创快乐,佳作不断!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4-16 14:21:06
  怀古文,非功力深厚者不敢为之!此文,内容厚重,心潮澎湃,想象驰骋,纵横捭阖,吊古抚今,写不尽红土寨的前世今生。红土寨,古老沉厚的大地,处处流淌着抗倭英雄的血与泪,英雄的魂魄从未远离,他们拼死捍卫的这片热土,焕发出新的活力。红色传承,生生不息;英雄基因,浩然长存。风中,依然鼓荡着冲杀的号角声。花开,是英雄绽放的笑脸。一处非凡的人文景观,缭绕着动人心魄的故事,脚步踏响的是历史的回声,不绝于耳的是生命的赞歌。感人肺腑的力作,振聋发聩,字字情深,句句峻拔,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春安吉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16 15:00:07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鼓励。那首词,那个序文,那篇赋文,是我那年去红土寨写的,沉睡了几年,这次不出来。也算是红土寨的重生吧。只是当年敢为而已,自知青涩,还不老成。红土寨的前世今生,一旦走进文章,觉得要写的东西很多,希望写出它的厚重。红土寨因抗倭而生,当然今天的红土寨依然有着时代的温度,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红土教材,更应该发扬光大。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华大地,繁盛葳蕤,一定有着历史的种子,就是灵魂。把摸历史有温度,重温戈声壮精神。遥握,问候罗老师好,期待你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16 15:42:04
  红土寨,红色基因,红色的魅力。丰富的历史底蕴,曾经那些血与泪、被受欺凌的故事,子子孙孙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老师激情澎湃的文字,让人动容。与日本人的对话,很过瘾!就是要这样不留情面。大赞老师的爱国情怀,学习再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16 16:20:48
  写红土寨,主要是我们的先人抗击倭寇的事迹,但我不自觉想起我和那个宫本俊接触的一幕,顺笔勾连,我想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更想表达出来。为罪恶狡辩,是侮我中华。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遥握,问候春祺,期待你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一切安好!
6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4-16 17:30:43
  红土寨,位于东郊半岛一座山上,是一处富有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地方。怀古之情在这里油然而生,仿佛能穿越时光,感受古人的足迹。站在山巅眺望,蜿蜒的山路、古老的建筑、青翠的树林,仿佛一幅古老而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叶子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叹历史的辉煌与变迁的无常。好文章,赞。祝好春安!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16 17:49:57
  谢谢蓝色老师的美评。岁月沉淀了一座山的颜色,红色是一种图腾的颜色,我也特别喜欢这座红土寨,尽管它名不见经传,但在历史上并不寂寞,寂寞的之后的漫长岁月,如今,开发成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红色更有了意义。遥握,问候春祺,谨祝蓝色老师创丰!
7 楼        文友:风轩        2024-04-16 21:55:27
  文章大气豪迈,慷慨激昂,追昔扶今,情感深沉,尤其一句“同桌都是耻辱”,简直振聋发聩,老师爱国情浓,文字铿锵有力,铮铮作响,红土寨成为红色爱国基地,有老师的文字作赋,是传承,是激励,不忘革命先烈血洒红土。文字才华无与伦比,爱国赤诚之心澎湃深沉,感佩老师才情,华丽膜拜!
风轩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17 07:54:36
  谢谢风轩老师的美评。那个事,我一直记忆清晰,不能与倭之后同桌。因为他还是我们的敌人。遥握,问候春祺,期待风轩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枫桦        2024-04-17 01:59:34
  沿海地区,大多都遭受过倭寇的袭扰。应当说,戚继光是我们国家最早的抗日英雄了,红土寨有如此的历史渊源,真的了不起。美丽的渔村,与大海相伴,非常的美丽!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17 06:42:17
  谢谢枫桦老师的留墨,问候早安。沿海多扰于倭寇,所以,日本侵华野心并非一日突然有的。红土寨的历史,应该好好抚摸,牢记着。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