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火】难忘的小火盆 (散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这首诗,以聊聊20字给读者勾勒出一副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质朴地道的农村生活画面,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每年冬天来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小诗;想起北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严寒;想起我们小时候在冬天里那些艰难煎熬的日子;想起我们上小学时御寒取暖所用过的那些温暖的小火盆。
我的家在关中平原的东北部,北边与陕北接壤。记忆中,我们那里的冬天特别寒冷。上学路上,即便是我们穿上厚厚的棉衣,围着厚厚的围巾,戴着厚厚的手套,还是被冻得直打哆嗦,尤其是任性的西北风,它见缝就钻,肆意地顺着你捂得不严实的地方到处乱窜,让你头皮发凉,鼻子发酸,脸蛋如同刀割一般疼痛难受。
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带着火盆去上学几乎是每个小孩子都有过的经历。
我家也有一个圆形的铸铁小火盆,是我们几个孩子都非常喜欢而且每个孩子都使用过的。它至今仍然被我的弟弟完好无损地保留着。谈起它,我们姐妹常和弟弟开玩笑说:“那个小火盆是咱们家的传家宝,你要将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因为它有我们几代人用过的印记,也有我们兄弟姐妹各自的故事和美好记忆!”
这个小火盆是我的大姑父在外地做生意时买给我曾祖父使用的。它是铅黑色圆台形状的小火盆,直径大约15厘米,高度10厘米左右,火盆上面有20多厘米高可以手提的铁提系,同时配有一双铁箸和小烤架。两根铁箸之间由一串椭圆形的小铁环相扣相连,使用起来特别灵活,用完之后可以挂在火盆边上或者可以平放在烤架上。火盆、铁箸及小烤架做工都非常精细,看起来小巧玲珑,实在令人由衷地喜爱。
曾祖父是读书人,考取过清朝时期的贡生。他曾在家里开过私塾,甚为喜欢读书写字。冬天的时候,常用那个小火盆烤手取暖,或者烤包子,也时常将紫砂壶放在烤架上煮茶,边饮茶边读书。他极为珍视那个小火盆,将它视为书房一宝。
我姐姐上小学后,冬天里那个铸铁小火盆也是她的心爱之物。记忆中,我姐姐的皮肤不是很好,双手和脚后跟时常被冻得红肿,手背上常有血泡,皴裂处常有细细长长的血水渗出。看到我姐姐的手溃烂的很严重,父母亲很心疼。母亲天天亲自给我姐姐涂棒棒油或者凡士林润手,父亲让村里的老中医给姐姐配了特制的药膏。所用方法虽然有点效果,但没有根治,第二年冬天的时候,姐姐以前手脚冻皴裂的地方又开始肿胀裂纹,又痒又难受,于是父亲又想各种办法给姐姐治疗。
父亲听村医说过:导致冻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寒气入侵,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想要根治冻疮,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如果能保持手脚暖和,冻疮就可以减轻很多。
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有耐心极其疼爱孩子的人。为了治疗我姐姐的冻疮,也为了我们能在热炕上睡好觉,他用心十分良苦。每天白天和晚上,他都会将炕烧得暖暖的,既不过热也不会冰凉,几乎一整夜整个大炕都会保持恒温,这一点我们都没有学会,连我的母亲也极为佩服。同样用麦秸、棉花杆、玉米杆等东西烧炕,我们都没法达到父亲那样的水平。我姐姐白天上学要带小火盆,他又用自己的“独门绝技”在烧炕时煨好木炭,第二天早上早早起床便帮我姐姐生火盆,直至木炭燃烧旺,才让我姐姐提着那个小火盆去上学。
这样坚持了好几年,我姐姐用火盆取暖,加之父亲每天晚上热好水睡前让她泡脚,然后再按摩冻伤周围活血去淤,再用生姜片和着热醋轻轻地擦涂冻疮处,有时还用白萝卜切片,在火上烤热后轻轻地擦涂患处等,总之不知道那种方法起了作用亦或是多重偏方并用的结果,姐姐的冻疮被治好了!
我比姐姐小两岁,低两级。我上学的时候,一个小火盆不够用。父亲便自己动手用一个小搪瓷盆给我们制作了了一个火盆。他将搪瓷盆对角用钉子打出两个洞,找来一段铁丝,两端穿过洞扭紧,很快地,一个新火盆就做成了。这个火盆比铸铁火盆大很多,但没有铸铁火盆看起来漂亮,而且保暖时间短,经常上完早自习和第一节课后就没有火星了,所以我经常和姐姐争着要拿好的火盆去学校,而且每一次都是我赢。时间长了,姐姐就习惯性地让着我。
后来,父亲便想办法改进了搪瓷火盆。他给搪瓷盆里边加了一层用黄泥、草木灰和麦粒壳拌在一起做成的泥胎,中间空出的地方用来盛放底灰,底灰上面就可以生炭火或者烧木炭,这样的改造使火盆比较耐热,也更保温,并且热里不热外,盆外的温度不高,不会烫伤人。即便如此,我还是争着早上第一个出门,为的是提那个铸铁火盆。此事至今回想起来,心里仍有太多的愧疚!
我带着那个铸铁火盆进教室,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因为当时提火盆上学的同学很多,小火盆的样式也多种多样,有大有小,有用旧铁盆做的、有用洋瓷碗做的、有用茶缸做的、也有用瓦罐做的,与那么多同学所用的火盆相比,我的铸铁火盆外观看起来要比他们的火盆漂亮很多,而且它的保温性能特别好,里面的木炭火或者炭火可以保持的时间很长。下课后,我的几个好伙伴总是围在我的火盆旁将带在衣服口袋里的黄豆和玉米粒放在火盆灰里去烤,我便用铁箸熟练地搅动翻转,配合很默契。几分钟后玉米粒就变成了爆米花,黄豆粒也裂开了嘴,我们就可以分享熟透了的黄豆粒和爆米花,虽然每人只有一两粒,但却感到吃得那样开心!
还有一件事我记忆犹新。那时带火盆的同学很多,教室里时常烟雾缭绕,气味呛人,老师时常让火盆冒烟的同学将火盆放在教室外面;而我提的小火盆因为体积小可以放在脚下。它从来没有给我惹过麻烦,让我提了几年也没有因为火盆的事挨过老师的批评。
后来,大妹妹和弟弟陆续上小学,我也和姐姐一样,将那个漂亮的铸铁火盆和搪瓷火盆让给弟弟妹妹使用。渐渐长大后,我们就帮着弟弟妹妹生火盆,不再要父母操劳。
每天早上天不亮,我就早早起床,从灶膛里取出母亲提前放在炉灰里烤干的玉米芯子,将其架空摆放在火盆里,姐姐用纸蘸点煤油点燃玉米芯,再放上父亲早就准备好的劈材或者小木棍,等有点底火了,最后再放木炭或者小块煤。火不旺的时候,我就和姐姐轮换着在盆里吹上几口气,火盆里顿时会飞起很多黑灰,撒落在我们头发上,但看见火炭燃得更旺,我们都很开心。然后,我们一起出门,姐姐提着重重的搪瓷火盆,我提着那个铸铁火盆,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去上学。到学校后,我们将两个火盆交给妹妹和弟弟,看着他们各自进入教室后才走开。
记得有一次,在灰蒙蒙的夜色中,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地落下来,房屋上树枝上洁白一片,银装素裹,我们一个跟着一个提着小火盆行走在被厚厚的,软软的积雪覆盖的上学路上。我提着的小火盆正在冒着烟,我突然心血来潮,提起火盆旋转了好几个大圈,火苗借着风势噗噗直窜,然后我又在空中将小火盆轮了几个大圆,火焰呼呼作响,我自己都惊呆了,柴火和木炭一点也没有倒出来!这样的举动只有男孩子才能做得那么完美,我的大动作居然也那么成功!皑皑的白雪,红红的火苗,深深的脚印,大大的满足感,这副雪中提火盆上学的画面至今还萦绕在我脑海里,令人难忘。
小小的火盆,伴随我们度过美好的童年,它如同白居易笔下的“红泥小火炉”,为我们驱走严寒,带来温嗳,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每当想起童年的往事。我的心里就充满感恩之情,感恩父母之厚爱,感恩兄弟姐妹之情深。
父母远去了,暖暖的亲情永在!
2024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