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陈桥驿,岁月深处的回响(散文)
一
陈桥驿,虽然只是古代一个小小的驿站,却声名远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之所以被人们铭记,是因为宋朝的皇帝赵匡胤,就是在这个地方被手下士兵皇袍加身,开疆拓土,建立了大宋江山,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混乱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那天,韩老师跟我说,他们一家人上星期天去封丘县玩,本是去那里的黄河湿地看油菜花,误打误撞,在那里参观了历史上有名的“陈桥驿”。她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连忙问道:“陈桥驿?离我们这儿远吗?”韩老师说:“不远,就在封丘县境内,过了黄河再走大约二十公里就到了。”久闻“陈桥驿”的大名,没想到离开封这么近,有空了我一定要到陈桥驿去看看,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地方。
这个星期天,一开始天空不作美,下起了春雨,淅淅沥沥,连绵不断,我只好待在家里,望天兴叹。下午,雨终于停了,太阳出来了,天空像被洗过似的格外清澈,空气特别清新。我对爱人、孩子说:“雨过天晴,我们不如开车去黄河北岸的陈桥驿看看吧!”“好啊,好啊!”他们两个都很爽快地答应了。说走就走,我拿着车钥匙下楼,发动车子,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向开封北的黄河进发了。
开封位于大河之南,黄河之滨,地理位置优越。到黄河这条路刚修建好,路面宽阔平整,一路上风驰电掣,大概过了十多分钟,翻越黄河大堤,远远地,我看到一条长长的带子,飘浮在辽阔苍茫的大地之上,那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滔滔的黄河水翻滚着向东流去,也许是近期黄河调水调沙的缘故,黄河水比平时要多很多,水面特别壮观,一望无际,声势浩大,浩浩荡荡。车开在黄河浮桥上,随着水波时上时下,起伏不定,犹如过山车般惊险刺激。
黄河也是开封与新乡的分界线。到了河对岸,就是新乡市封丘县的地界。黄河南北,种的庄稼区别不大,都是麦子和大蒜,此时,草木葱郁,绿得发亮,桐花、槐花、油菜花开得正艳,紫色的桐花像紫色的云彩,白色的槐花像洁白的云朵,黄色的油菜花像金黄的地毯,把大地染得五彩缤纷,美得缥缈,如梦似幻。
沿北岸的黄河大堤行走二十多公里,下大堤,再向北,一个村子出现在眼前,这就是陈桥镇。进村不久,有一个向西的路口,就进入了陈桥驿风景区。
广场上有一个高大的雕塑,赵匡胤骑在马背上,目光如炬,眼望远方,非常的有气势、有魄力。广场对面路北,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陈桥驿”。
二
陈桥驿曾是古代开封段黄河岸边一个码头,位于黄河北岸,据说,是姓陈的一个有钱人在一条河上修了一座桥,取名陈桥,后周时期这里设立了驿站,到了宋代,它成了一个繁华热闹的商业集镇。后来,黄河改道,陈桥镇慢慢地衰落了。
这个驿站位于陈桥村中央,占地约六十多亩,陈桥驿有大殿、东西厢房、山门、系马槐、碑刻和古井组成。陈桥驿始建于五代,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痕迹,建筑风格独特,雕龙画栋,庄重典雅,气势非凡。它南临天险黄河,是南北重要的交通要道。当时能作为官府的驿站,足见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红墙灰瓦,古朴又不失大气。大门上“陈桥驿”三个大字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它的不同寻常,让人浮想联翩,仿佛一下子梦回到了宋朝。两侧的对联上写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的确,陈桥兵变,赋予陈桥驿特殊的历史意义,注定它的不同凡响,要载入史册,永垂千古。
进门是一块平滑的影壁墙,黑色的石碑上面雕刻着宋太祖赵匡胤一生的丰功伟绩。
右手边,是一棵古老的国槐树,据说赵匡胤曾在此拴马,因此这棵槐树又称拴马槐,它见证了当年的历史风云。因此,也有“上马将军,下马皇帝”之说,人们将槐树说得神乎其神。如今那棵老槐树历经岁月的沧桑已如暮年之人,垂垂老矣,作为历史的遗迹,人们把它保护起来。在它的南边又生长出两棵新的槐树,有人说,这两棵槐树一棵长得粗壮葳蕤,象征着辉煌鼎盛的北宋时期,另一棵树比较弱小,象征着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
正对着的大殿是显烈祠,“显烈”二字是用宋徽宗的瘦金体写的。赵匡胤得天下后,他的后人没有忘记祖宗发家的地方,大兴土木,为陈桥驿赐名为“显烈观”。这里红墙绿瓦,滚龙盘脊,蔚为壮观。两侧的对联是: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殿内供奉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塑像,高约一丈,殿内陈列着宋代皇帝和大臣的画像,如包拯、王安石、范仲淹等。
赵匡胤,曾是后周名将,他英勇善战,战功卓著,不但受到周士宗的器重,也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周士宗死后,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由于年龄尚小,他担不起历史的重担,时事造英雄,在陈桥驿这个地方,大年初三,大臣们假借契丹与北汉入侵,让赵匡胤率兵出征,过了黄河,在陈桥驿站休息时,士兵们把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为王,让他做了大宋的开国皇帝。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过统一,也有过战乱,出过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陈桥兵变,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它由乱到治,赵匡胤吸取历史上战乱的教训,制定长治久安的治国方针,他深知“兴王易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所以,赵匡胤为稳定人心,用和平手段解决后周政权移交的问题,“杯酒释兵权”用宴请大臣的方式,让他们卸甲归田,解除了他们手中的兵权。让人民安居乐业,免受战乱之苦,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实现大一统。
三
后面正对着的是一座大殿。房檐上是琉璃瓦,上面雕刻的是龙图腾,门匾上的横批写着:四海同光,对联是:英武圣功重光破碎旧山河,睿文神德再造清明新社稷。
大殿里摆放的是北宋的九位皇帝塑像,正中间是宋太祖赵匡胤身披黄袍,外表儒雅,气势威严,颇有王者风范。
墙上贴着太祖身世介绍,在位时的政绩。他也有着柔情似水的一面,但没有被儿女情长所牵绊。这里讲述了他千里送赵京娘的故事。赵匡胤年少时,因得罪朝廷而背井离乡,闯荡江湖,路过华山时,他从一群强盗手中救下苦命的赵京娘,他们结为兄妹,赵匡胤送京娘回家,赵京娘看他善良体贴,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当时赵匡胤正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便婉言拒绝了赵京娘。
在东西侧殿中,陈列着与陈桥兵变相关的兵器、壁画等,讲述了陈桥兵变整个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让人们对“陈桥兵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驿站周围环境清幽,树木苍翠,湖水荡漾,鸟语花香,犹如一片跌落凡间的世外桃源。后花园里有十二生肖石雕,一个个栩栩如生,几个调皮的小孩子坐在自己的“生肖”上快乐地玩耍,这里还有供当年军士、路人饮用的“甘泉井”。
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使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为了巩固政治,把地方的军权、用人权、财权都收归中央,由皇帝掌握,进一步加强了封建专治的中央集权制,使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赵匡胤不费一兵一卒,完成了皇权的更迭,他在位于十七年,奠定了大宋三百年的基业。北宋时期,注重休养生息,重文轻武。当时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宋词,出现一大批优秀的词人,如: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柳永是婉约派代表人物,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之风,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字字珠玑,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想象绮丽,情感恣肆,引人遐想。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一个字可以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是印刷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北宋的历史成就辉煌,直到今天,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宋太祖赵匡胤把开封作为宋朝都城,开封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了一个国际大都会。开封因此又被称为“宋都”。千年之后,看今日开封,作为宋朝曾经的都城,繁华依旧,环境优美,是适宜居住的城市。
归途中,车又一次路过黄河浮桥,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我似乎听到了来自岁月深处的回响,历史绵绵的趸音。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从这里渡船回师开封,在赵普等人的谋划下,顺利地接管皇位,发动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政权更迭。一介武夫,心怀苍生,兵不血刃,没有杀戮,成就了一段传奇佳话,让人们有一段清平岁月,用宋词去谱写一个朝代的繁荣与沧桑。
滚滚的黄河水奔腾不息,诉说着尘封的往事、朝代的兴衰。往事逾千年,“陈桥驿”,是大宋王朝开始的地方,也是一个历史符号,它记录着历史的风云变幻,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