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东篱】云端上的红瑶村寨(散文)
一
我们要去的红瑶村寨,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距离县城差不多有五十多公里,深藏在大山深处。红瑶村寨是因那里的瑶族妇女服饰各色花纹图案,相间以大红色为主而得名。又因那里的妇女们都留有长长的头发而闻名,因此村寨也被称为“长发村”。
我们的大巴车行进在蜿蜒的公路上,一条江流的湍急把这里的景象,烘托得有声有色。江水并不是想象中的蓝,而被两侧的高山映照,成为绿油油的颜色。这是大山自身的映照,让人觉得那是它无比博大,无比高耸的襟怀。
公路两侧的山势陡立而峻峭,需要向上仰视才能看见山顶。阴云遮住了太阳,云雾缭绕的山野,峰峦起伏,一座座山峰在竞相攀比着高低。这里是著名的广西十万大山,海拔上千米的山峰比比皆是。我也是从大山里走来的人,见惯了崇山峻岭。然而,走到这里,却被这里的大山完全颠覆了头脑里的固定模式。与我们那里的山脉相比,这里的大山无疑是更陡峭,更险峻的。这里的山势,有些地方已经达到了六七十度了,仰视久了,会觉得整个山都迎面倾倒过来,让人不得不低下头,平复一下视觉与心境,让这种幻觉慢慢消失。
让人不能相信的是,就是这样的地理地貌,竟然有一层层的梯田出现在眼前。嗬!这一层层的梯田在向上堆砌着,把一座山装点得像一座庞大的琉璃宝塔。更让人称奇的是,在这样看似无法站立脚跟的地方,竟然矗立起一座座的木楼!这棱角分明的木楼,在碧绿的山野里,显得格外壮丽,一抹云雾在其间缭绕着,有洁白云色的陪衬,更增添了许多的神秘。整座大山除了木楼和梯田,便没有什么参照物,是极具通透感的。阳光乍现,山峰的棱角被刻画得极其分明,那里是如此的坦坦荡荡,让人看不出丝丝毫毫的瑕玷。
远远的山峰像一根根青笋一般顶破了苍穹,伫立于峰顶之上,就有开阔的视野。意境高远的心,是因为常常有这样的陶冶,不会为眼前的苟且所桎梏,我相信是这样。那云端上的感觉,是令人无限景仰的,天空的蓝是来自于宇宙深处的光芒,没有谁会不抬头仰望,没有谁还愿意有低头的瞬间。
身临其境的时候,才会相信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崎岖与陡峭,一定是世间最艰涩的词语,在这里却是完美意义的存在。我猛然想起在岩壁上生存的岩羊们,生存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走别人走不了的路,那里才有生存的空间,那里才有生存的机会。
二
通向山顶的瑶寨,道路是异常崎岖难行的,不见得所有的人都适合前往,因此便修建了一条通向那里的缆车。这里能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就在于全社会的精心打造。这里是大山深处,如果不是旅游大巴车的引导而来,我们断然不会走到这里。
缆车的便利,让脚步如同云朵一样轻飘。不过,于我而言,却少了些自由自在。许多年来,我一直都在凝视和思考脚下的土地,我希望自己的每一个脚印都是留在大地上的烙印。我也常常问自己,你是否真的深爱过脚下的土地?是否有融入它的意愿?行走在大地上的每一条路上,去聆听去抚摸,甚至去匍匐,把人生最高的尊敬献给它。行走是能读懂土地的语言的,在此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行走。
有盘山公路通向山寨,因为山势陡峭,公路在侵消着这份陡峭,便不得不左旋右绕着,致使公路如同一大堆丝线一样堆积在山间。一条简洁而直接的路,却在空中发出着响声,同行的游客们,在传送着某些信息,在督促着我,只能用脚步的轮转速度,来弥补道路的曲折与漫长。
走了许多的路程,却不见有实际的远度。我抬头看看云雾之中的瑶寨,方才觉得遥不可及与脚步的迟缓。我还在权衡着缆车与行走的利弊时,迎面却走下来一位瑶族老太。
只见她身材匀称,头顶着一块头巾,两腮像通红的苹果,透着紫红。眼睛不大,却有一股清澈透明的神采。她背着一个背篓,上面盖着一顶草帽,在随着行走的脚步而颤动着。
她瞅瞅我,一脸细密的皱纹,还是很明显的,好像她要跟我说什么,嘴巴动了动,却没有放出声。我想跟她打招呼,她的脚步轻快得出奇,没有给我这个机会,就轻飘飘地过去了。我不免有些惊诧地站在那里,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有些呆滞。
我已然感觉到这片土地的神奇。想不到的山景,想不到的人们,一层层的梯田,如同水的波纹一样,在这里荡漾了上千年,在这里所生长的绿色与枯黄,在不停地轮转着,沉睡的和清醒的不都是往事与谜团。我不由振奋精神,加快了脚步,此时的激情,让自己更钟情于这里是山山水水。
我慢慢地走进了村寨。一栋栋的木楼,以极其庄重的姿态,出现在我的眼前。吊脚楼,也叫木楼,最早叫木栏,多为两层。上层为三开间或五开间,因为地域潮湿多雨,下层多为储物间,堆放些农具或柴禾等杂物。也有例外的,有一家木楼的下层,却是用做牛栏,此时没有耕作的农事,有一条牛便卧在里面。我探头往里看,它瞪圆了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我。一座座木楼,每一块木板都已经变成暗红色,在悄悄地向我透露着年代的信息。这里居住的人们,在不停地轮换着,祖祖辈辈的轮转让木楼的存在已经很久远了。我注意到,有些木楼的木板是刚刚换过不久的,崭新的色彩还是很醒目的,我不禁会心一笑。
一条清澈的溪流,潺湲地流过木楼。让我觉得惊奇的是,有溪流可以拐入到木楼下面,自然形成个小水塘,里面竟然有许多红色和青色的鱼儿,在慢慢地游动着。山高水长是这里的必然,水能在这里被这样循环利用着,无形中给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方便,成为木楼人家的生活方式,是令人称道的。
一条清流的出现,意外地洗亮了我的眼睛乃至神经,我忍不住停下脚步,去溪流里捧起一掬水来,饮上一口,顿觉清凉了周身,那份燥热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
站在山顶,方才见梯田的壮美。从云层之中透出的效应之光,让人发觉蜿蜒的梯田,有一种流畅的曲线之美。温柔曲线所包裹着的村寨,愈发迷人,愈发令人震撼了。
梯田始建于元朝,我所路过的梯田,层层垒砌的石头,已经布满了青苔。这里居住的人们,世世代代都依赖着梯田,为了生存,就要以这种方式耕种,而且,还有一直耕种下去。让人无法想象,这里的高海拔是很突兀的,我仅仅来这里一次,便感到了身体的不适。气喘吁吁,胸口紧迫,浑身有说不出的感觉。真的由衷地敬佩这里居住的人们,他们每天都是如此生活,并且还将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还要把日子过得无限美满。
梯田之中有一条石板铺就的小路,曲曲弯弯,向上而去。我想象着这条石阶上迈出的脚步,所迈过的时空竟然是那么的漫长。沿着这条路,一步步地走进了簸箕状的大山之腹,场面也由此而变得开阔了起来。一双脚始终如一地踏在这条路上,生活的信念会如此的坚定,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爱这片土地,就得拿出实实在在的态度来,因此才有了这温柔曲线的梯田,才有令人信服的收获。
梯田里的种植,已经收割倒地,一排排地摊放着晾晒。原来是油菜籽啊!我想象着油菜花盛开的胜景,那一定是天地间精妙绝伦的大美!曾经的视觉盛宴,已经随风散去,淡淡的清新,更让人记住最质朴的东西。四季可以在手中任意拿捏,因此世间才有这般壮美。山色在有无之间,此时的淡然却是真实的存在着。高古的寂寞就如同身边的土地上,迢递而来的气息,淡淡的香,淡淡的苦涩。
我怎么就觉得有一声声的吟唱在耳边响起呢?有一股说不出的激动在胸腔里冲撞着。我立住脚步,仔细地聆听,却又没有。这片土地原本就有的东西,不见得露在表面上,摆在表面上。土地深处里的吟唱是最震撼人心的,我已经深深地懂得。不知道在唱什么,也不必去知道什么。重要的是站在了这里,就一定会感觉得到。
云层聚集过来,好像在把我箍紧了,不让离去似的。再去看天空,是令人敬畏的。在铅灰、苍黑、苍白之间,露出一角遥远的蔚蓝,那是天堂里的海!云沉重得仿佛要砸下来似的,垂得那么低,几乎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云层在梯田里慢慢地横行着,那是一张巨大的,可以嬗变的脸,在演变着,变换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完全可以调动自己的想象,来拓展着思维空间。原来啊,这里离天堂如此之近,这一刻,已经被惊悚到了。
来到山顶的最高层,站在流雾的上端,心情荡漾。白色的雾霭聚集在山谷之中,倒像是一个巨大的钵盂里,盛放着的牛奶似的。我所在的地方,还是不够高远,目光被周边的山峦挡了回来。
四
木楼沐浴在阳光之中,不能在短时间消散的山野之气,摇曳在山谷与田垄之间。此时不过是四月天,还是春天的时令,在这里却是满满的秋天收获。如果不是梯田边盛开的一丛丛红艳艳的小花,断然不会有想象这里竟然是春天的田野。
一条流溪那清朗的气韵,让这里的女人,有着独特的气质。所有的游人,在此刻都见识到了长发那飘洒的魅力。溪边有几位瑶族妇女,慢慢地打开盘在头顶的黑发。长发松散开来,像身边的溪水一样倾泻而下,竟然长达过膝。
那山间流出的溪流,宛若是大山的美发,而她们的美发又如山间的溪流一般。她们身着黑色布裙,身着艳红的布褂,手执银梳,梳理的过程简单而熟练。她们转动身形,长发于手中轻绾,绕上几绕,便于头顶盘起,俨然成为一顶漂亮的帽子一般。
长发村是名副其实的,长发的美丽与这片土地的神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都说长发村的人们都很长寿,妇女的长发便是最好的证明。这里的女人们,不管年老年幼,都顶着一头油黑的头发,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此时,天青了,村寨笼罩在暖洋洋的光焰之中,让我陷入更深沉的蓝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