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千年泗泾古镇中的“风”和“花”〔散文〕
走出千年泗泾古镇修复一新的三座古宅,我为如今赋予的“三宅又一生”新名点赞。沿着古街行走,看到其它古宒和古屋经修缮后,同样旧貌换新颜,临街新开的店很多。
一位志愿者告诉我:根据古镇规划定位,除了原有商业、娱乐等的范围外,古镇还在扩展和创品牌,要引入相应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商业模式,在街上开设和古镇历史文化发展相匹配的商店,促进古镇的经济繁荣和发展,使古镇的街店在原有基础上上一台阶。在这样的背景下,古镇又形成了独特的“风”和“花”的两处打卡地标,呈现古镇的别样文化特色和艺术风雅。
说到“风”和“花”,使我立即想到了“三宅又一生”古宅中管氏老宅中的新华书店“南村映雪”名,后面有一个字是“雪”字;程氏老宅开设的“乡音云间茶馆”中门厅匾额上题的“月栖华明”第一头字的“月”字“。如果把“风”和“花”与“雪”“月”相连,就变成了很有意思的成语“风花雪月”。因为我知道“风花雪月”在古典文学作品里,是专门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当我把想到的话题告诉志愿者时,他笑着点点头说:“你说对了,是这个意思。志愿者爽朗地告诉我:古镇有了含有文化韵味的“雪”和“月”的店和馆还不够,于是就想到了成语“风花雪月”有诗韵。所以,古镇在运用文化的方式发展古镇中顺势而为,在新开设的馆和店的名称中各赋予一个“风”与“花”字。
志愿者又告诉我:在古镇己经修缮得焕然一新的蒋氏宅内,就是由苏州吴门琴派领衔打造的“松风听音”古琴文化展示艺术馆。这个艺术馆的名字叫“松风听音”;而“花”,就是修复后的丁氏古宅内开设的文创店。这个店不仅是网红人物小林漫画家、作家所营业的地方,又是他倾情创设的阅读艺术空间,他取的文创店的名字很诗意化,叫“等一朵花开”。
听了志愿者介绍,我加快了脚步,多想早点走近“松风听音”古琴文化艺术馆“”和“等一朵花开”的小林开的网红文创店,把古镇上的这二道风景好好欣赏一遍。
沿泗泾古镇老街一路向着往东走,靠右边就是明清时期建的蒋氏古宅,古宅经修缮后,已经焕然一新,木制的门上面写着“松风听音”的招牌。这里就是蒋氏古宅修复后入驻的“古琴文化艺术馆”。这是一处以千年古琴文化传承为主体,集古琴、茶艺、花艺、书画、香道于一体的文化交流空间,是老街上传承古韵的香一处文化载体。
推开木门,就看见馆内的左侧墙上,挂着一幅大宋道君皇帝赵佶的御题画《听琴图》,图上还有落款的七绝诗“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读诗顿悟,原来这馆名还来自于此诗中。据馆内人员介绍:该诗有二种说法,一是是北宋末年权相、书法家蔡京所作;也有说是皇帝赵佶自己所写。但不管怎样,画题“听琴图”三字就是赵佶皇帝自创的飘逸灵动的瘦金体,这是无法撼动的。
看“听琴图”三字,忽然想起在中学时历史老师所讲的宋徽宗,他主政朝廷昏德无能,但他却是古代君王中绝对少有的艺术天才高手,他融合竹兰画法入书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丽姿态。瘦金体具有别具一格的魅力。可见屋内这幅图的珍贵程度了。
看着“听琴图”,就会想到古琴的历史文化。古琴是中国最古老、最为推崇的弹拨乐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排列于“琴棋书画”之首。在古代,抚琴是每个文化人的必修之器。所以当我看见一整面墙上都挂着用古代文字写的古琴曲“高山流水”琴谱时,触景生情想起了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听音乐老师讲过的《高山流水》有关故事。
《高山流水》曲系战国时期伯牙所作。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当时被人尊为“琴仙”。该曲还有这样一段传说:说的是有一次,先秦琴师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听了,竟能领会这是他在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的寓意。当伯牙听了锺子期这一说,惊喜不已地说∶“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之后,俞伯牙的知音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相知可贵,知音难觅,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那种意境,所以“破琴绝弦,终生不弹”……伯牙这么做其实也是对音乐至高的追求,以及对知音钟子期的尊重,彰显了他的重情重义品格。
记得在音乐活动课中,音乐老师还告诉我们:古琴也被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古琴也叫“琴”、“七弦琴”。接着,她带我们走进琴室,为我们弹奏了她喜欢的《高山流水》。此曲上八段为高山,下七段为流水。老师弹奏《高山流水》时,曲调抑扬顿挫,令我们听得意味无穷。
说来也巧,古琴文化艺术馆的蒋氏古宒屋内正在举办的古琴展览。看着那些挂在墙壁上和摆设得挺有艺术风雅的古琴,也许是心情快乐的缘故,我的耳畔仿佛隐隐传来古琴声,听到了风声和悉悉索索的细雨声。虽然对面前的古琴如何弹奏不懂,但也是大开了眼界。
在“松风听音”古琴馆近距离和古琴接触和轻轻抚摸,也是一种心灵享受。据说这里除了古琴展览外,还常举办古琴讲座和有古琴学习培训班,常有爱好者来这里进行古琴表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古琴的魅力。这里也常有儿童少年来这里学习古琴,使弘扬古琴文化落到实处。
那么千年古镇与千年古琴是怎么相连在一起的?这也成为了我釆风的又一重磅话题。在一位当地老年古琴爱好者的介绍下我知道:在泗泾古镇的“松风听音”古琴文化艺术馆“开馆仪式上,泗泾古镇特地请来了苏州吴门古琴社社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吴明涛到场。吴明涛生于苏州古琴世家,自小传承祖父吴兆基的古琴技艺,系吴门琴派第四代传人,独具吴门琴韵之根基。
在开馆活动中,吴明涛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泗泾古镇和古琴的渊源,原来古琴和泗泾名人、当年上海申报的报业大王史量才有着特别的关系。他的祖父吴兆基师从古琴大家吴浸阳,而吴浸阳与泗泾名人史量才是知交,吴浸阳经常到申报馆和史量才叙情。
当时的申报馆有一间琴室,吴浸阳就是在这间琴室里经常弹奏祖传的一架唐琴,还把自己谱的琴曲弹奏给史量才听,还扶摄着古琴给史量才和夫人沈秋水女士讲述千年古琴是如何珍贵。后来史量才及其夫人沈秋水还在上海开办晨风庐琴会,成为当时上海滩上的古琴盛会,1920年,史量才夫妇和吴浸阳相约,就古琴进行了专题讨论,在史量才及夫人沈秋水女士的支持下,决定由吴浸阳采用泗泾收集的老木料,设计并且监制64张仿唐古琴并收藏,成为一段“泗泾琴缘”的佳话。所以古琴馆设在史量才所在的泗泾故里,这既是泗泾的荣耀,也是实至名归。
吴明涛在开馆会上介绍说:千年古琴很珍贵,目前全国现有传世的唐琴仅有20多张,绝大多数收藏在国家和地方博物馆,如今还可以演奏的更是屈指可数,即便携带古琴外出也具有一定风险,但当他听到泗泾古镇要开设古琴文化艺术馆和收到邀请时,想到自己家属前辈与泗泾之间的渊源,就兴高采烈从苏州赶来参加“千年约会”。这是2021年6月23日上午,吴明涛亲自携千年稀世珍宝唐琴“玉玲珑”登上泗泾会议现场抚琴一首,庆贺“松风听音”古琴文化艺术馆落成开馆。“千年古镇与千年古琴和韵,显得特别有意义。
当地志愿者还告诉我: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千年古琴非遗艺术,讲好千年泗泾古镇的文化传承故事,成为泗泾人传承的荣耀。在这里除了近距离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古琴文化的魅力,提升古镇民众和游客的文化体验和共赏雅音外,近年来,古琴非遗传统文化还走进泗泾中小学校园和课堂。如今的泗泾古镇,己经成为了市内非遗古琴艺术传承与推广的文创基地。在开放日,一批后起之秀的古琴手会面对游客抚琴一曲……
离开“松风听音”古宅前,我又望见了墙上的《听琴图》。我想:泗泾的“松风听音”古琴艺术馆就是成语“风花雪月”中的首个字,可见它在古镇中所处传统文化地位是如何重要。假如名人史量才和夫人沈秋水有灵,知道艺术馆设在古镇受到家乡人喜爱时,一定会由衷发出微笑的。
离开蒋氏古宅,不一会,就到了修复后的丁氏老宅。这里就是小林漫画阅读空间艺术泗泾店,这就是小林开设的文创店,该点开设了小林漫画和原作手稿的展览。店内还陈列着各式国风文创产品。还部署了相关的书籍和衍生品。店名是“等一朵花开”。
但奇妙的是,在店内还有:“月出有狸”的标牌。仔细硺磨这行字,真有意诗意芳香的感觉。“等一朵花开”和“月出有狸”的含义意深长。曾记得在和一些朋友作家和书画家等的聊谈中,大家常常把自己说成是夜间动物中的“狸”和“猫”。寓意是当夜深人静人们熟睡的时候,大家还在灯下写字和画等,而真是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出成果,才能开出如意之花。这也许就是“等一朵花开”成为的现实。我想,对每一个游客来说,用猜谜式的方法谈谈“等一朵花开”的想法,只要想得合理,也是一种文化的融合,这也许就是店主人的创新用意。
据介绍:小林的真名林帝浣,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客座教授、人文艺术治疗科主任;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是《中国摄影报》《中国画报》、《南方都市报》、《移动信息》、《照相机》等人文旅行摄影及漫画专栏的作者。出版过《小林漫画》《人间逍遥游》等书。他的漫画题材涉及恋爱、婚姻、考试等,触摸社会生活,既有琐碎也有点滴,被誉为“网红”漫画家和“小林老师”。
2016年,他创作的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画作,在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他的许多漫画风格,很有国内漫画大师、文学家、近代上海的丰子恺先生。
说起小林老师在泗泾古镇开店的缘份,其中也有一段小故事。据介绍:在古街修建的时候,提到了各处古镇都设立名人文化工作室的事。作为千年古镇泗泾,文化发展是古镇的传统文脉。如何用文化方式展示多样和多重性,是创古镇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有关人员的介绍下,泗泾古镇邀请网红漫画作者林帝浣到访。
当小林来到古镇时,听到千年古镇的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看到了千年古镇的风景名胜,很快激起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考察了千年古镇泗泾后,便埋头挥笔为泗泾绘下了两卷以花为主题的小幅书面。他终于选择了泗泾千年古镇,安放他的兴趣和爱好。于是古镇上就有了这家“等一朵花开”店名。有人说这是小林决心把志向沉浸在古镇的艺术雄心,是很有道理的。
跨进艺术之门,我看到与小林漫画相关的书籍以及衍生品小包包等,很有生活情趣。过走廊还能看到一段颇有梦幻般的艺术展示空间。只见橙色的帷幔上有着各种展板,随手翻看一块,准会点燃游客的兴致,吸引游客继续前行。
进入第二部分空间,是冠名“炫彩亚克力展板”,这是一种迎合时代潮流的表面贴炫彩膜的亚克力板,简单漂亮,很适合打卡拍照。市场上有很多广告是采用这一展板的方式。这里展出的漫画都是小林的原作。作者采用了中国画中山峦的形态进行设计,而且拿起展板看时,还会映出观赏者的人脸,很有幻彩迷离之感。看着小林创设的展板,仿佛觉得他在和游客和谐交流,没有名人架子。
第三进,是小林精心打造成的专业艺术设计类书店。在白墙黑瓦的一片空间里,游客可以和艺术对话。这里所谓的沉浸式,就是让游客在这里全身心地投入到眼前的场景中去,进入忘我的状态。这种沉浸式体验就是采用网络上出现的沉浸式化妆、沉浸式穿搭等方式,使游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林老师通过利用设备、灯光等,营造氛围,让游客融入到场景中,在活动中体验和认知。这样的艺术设计类的书店很有品味。
拾级而上,是进入二楼的开放空间,游客在这里可以点一杯咖啡或者茶饮,和几个朋友一起入座,这里也是叙友情和随意闲谈的一方天地,不受任何约束,以达到愉悦心情的目的。在二楼,还有小林自己创作用的书房。如果他在书房,那么游客也可以寻访他,就生活中的艺术和创作与他互动交流,让快乐和惊喜在游客心中流淌,同样迎来“等一朵花开”。这种形式也许就是小林文创的特色,他似乎在告诉所有走近这个文创店的人:小林在古镇,就像是门框上侧那句用心灵铸就的话:“等一朵花开”。
走出丁氏古宅门,抬头又见“等一朵花开”。于是又一次引发联想。原来古镇定名的“风花雪月”四字,就是从“松风听音”加“等一朵花开”加“南村映雪”加“月栖华明”中所取一个字,合成为“风花雪月”成语。它的背后,是泗泾古镇以人文为主线,以文化方式精心装点古宅四个样板的精心运作典范,从而串联起了千年古镇的一道道人文景观。
是的,千年泗泾古镇中的老宅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千年泗泾古镇中蒋氏宅中的“松风听音”中的“风”;丁氏老宅中的“等一朵花开”中的“花”,含意深长,沐浴在古镇的阳光下,闪烁着和美的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