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实力写手】九山的山(散文)

精品 【晓荷·实力写手】九山的山(散文)


作者:小麻雀 白丁,8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2发表时间:2024-05-22 11:32:45


   累了的时候,总喜欢一个人爬上附近的山,山上的树枝就像父亲有力的手臂,每一片树叶轻飘飘地落在我的身上,就像母亲柔软的手,来抚慰我身上的伤痕累累。其实,在异乡的天空下,纵使你躲在城市的一隅,山不会高大挺拔,她的小巧俊秀总感觉妆饰了太多的脂粉味,每一天的迎来送往,熙熙攘攘,也避免不了世俗的拥挤,与农村来的我总有点格格不入,我融不进她的怀抱。
   我眷恋故乡的山。
   在我的心中并没有贬低城市中山的成分,故乡的山带给我太多的记忆。故乡的山并不高,小时候可以用“贫瘠”两个字来形容,无论我走多远,但依然走不出我的视线,就像我身材矮小的父亲,撑起了我们的一片天空。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与异乡再好,依然抵不上位于赣北武山余脉那个山旮旯的小山村。山连着山,缠绵环绕,一条小溪从山的深处逶逶迤迤流向了远处的鄱阳湖,就像父亲将长大的孩子放飞远处,只有这里的山岿然不动,守护着这里的山民,千百年来,日出日落,山上的树木长了一茬又一茬,大山的村民也随着时代的更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无论如何变迁,繁衍生息后代子孙依然忘不掉对先辈的传承与敬仰。如同离不开故乡土地,而大山始终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护佑着我们前行,带给我们动力。
   故乡有多少山头,没有人统计过,让人记住的是九个名字带“山”的村庄,从此后,“九山”以一个地名的方式自古代延续了下来,九山村,不管经历如何变迁,喜悦与惊恐,山是依靠和脊梁。位于都昌县北部的武山就像伸出一条长臂,沿着县域的东部顺势而下,经大港、盐田、中官、狮山,形成了都鄱二县的分界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故乡的山同样流传着美丽的故事与传说。最有名的不过是平石岭,平石岭在九山的最东边,或许你也可以称他为九山的龙脉之地,处在都鄱交界一个小小的山头上。
   传说中,在山下有一名叫做万法的屠夫,有一天突然幡悟,感到自己一生杀戮太多,自此放下屠刀决心向佛。他开始关心山两边的百姓生活,修桥补路,扶贫济困。有一天,平石岭上来了一只白额虎,经常下山扰乱村民生活,老人小孩不敢轻易出门,搞得山两边的村民人心惶惶,谈虎色变。这个万法的屠户为了给山里的老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决定要驯服这只白虎,经过七七四十九天与白额虎的斗智斗勇,终于感动了上苍,随之,白额虎在平石岭对面化作一座山头,后来人们称作白虎山,万法也修道成仙。都鄱二县的老百姓为了感恩万发祖师的功德,人们认为他是蟠龙转世,就在平石岭上两县交界处各自修建了一座蟠龙殿,以表示对他的纪念。
   自此,平石岭上的蟠龙殿声名鹊起,香火不断,平石岭成了九山众多山头一个重要的标志。
  
   二
   有山就有垅。九山村大大小小的山垅住着二十几个村庄,沿着大山坳脚下的连蓬山小村庄往前走,一条大道通向山外,山上草木葳蕤、啼鸟欢唱,山下溪水潺潺、花开遍野,其实,九山的一条长垅找不到一处出色的景致,但与坐落有致的村庄自然构成了一幅山水田园画,村民行走其中,眼中自然闪烁着陶醉的光芒。
   春天来了,故乡的山开始披上泛绿的新装。无名的鸟叫声叽叽喳喳,总在清晨的那一刻将沉睡的人们唤醒,春雨过后,竹笋好像被天空的春雷惊醒,争先恐后从山上的落叶中冒了出来;鲜嫩的树叶,翠色欲滴,各种野花竞逐开放。这个小时候,女孩子都会约上同伴来到山中,采几朵野花插在头上,摆拍着各种姿势,互相戏谑着流连忘返。男孩子在山中采摘野菇和竹笋,从山村长大的孩子们自是对野菜有了分辨的能力,望着挎篮中满满的收获,心中感到无比的惬意。
   夏天,是多雨的季节,黑压压的云层盖过了各处的山头,山中湿润润的空气给人们送来一片清凉。雨后的山中,雨珠在树叶上欢快地跳动,干涸的山涧在大雨过后顿然发出叮叮当当的碰撞声,你追我赶,一路跳跃起伏汇聚在山下的水库中,汇聚在山塘中,如母亲的乳房,储存着甘甜的乳汁,滋养着九山这片丰饶的土地。最是六月流火的季节,只有山中才是最好的纳凉处,密密麻麻的丛林、宽大的树叶底下没有了烈日的暴晒。到了周末,小朋友们就相约来到村旁的山中,在两棵树支个秋千架,在上面讲故事或看书,大家其乐融融。
   秋天到了,山上一片金黄,松针开始飘飘洒洒从树上掉落,松针是煎豆折用的好柴火,无论大人小孩只要有空闲都会来到山中,把松针捞回家。九山的山不高,但树的品种繁多,也是为冬季准备柴火和置办家具的好季节,山中充满了砍柴和砍树声,小孩子爬上树枝摘野果的欢声笑语声。秋天的山,多姿多彩,野果飘香,毛栗、山楂等采之不尽,给秋天增添了无限色彩。
   冬天来了,九山的山,树木也开始凋零。枯黄的落叶代替了茂密的槎柴,山中的小道上偶尔蹦出一只小兔子东张西望,小心翼翼害怕掉进了猎户的陷阱,獐、麂子都选择这个季节下山觅食。很多猎户也早就瞅准这个季节,想收获几只野兽,拿到街上换点钱过冬。越是离过年近,村民就开始盼望下雪,一阵寒风过后,皑皑白雪覆盖整个山头,只听见大雪压断树枝的嘎嘎声。站在远处,望着银装素裹的远山,仿佛一下把大山里的空间拉大,仿佛天空是那么低,大山的村民们顿觉视野开阔,心情突然舒畅起来,认为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九山的山,四季分明,虽没有层峦叠嶂的险峻,也没有云山雾罩的美景,对于靠山吃山的九山人却赋予着崇高的使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着荣辱兴衰。
  
   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鸣山公社红卫大队(现九山村)曾经风靡一时,皆因处在红卫大队的九山林场植树造林成为全县典范,上级确定组织全省有关干部到红卫大队来参观取经,消息传到九山,社员心中高兴,但又透出丝丝的不安,一是山里的人们没见过这么多大领导,而且来那么多车辆担心出现交通事故。后来,在领导前来参观的那天,为了安全,临近马九公路的村庄都派去老爷爷和老奶奶守在村口,防止村里的小孩跑上公路,小孩们站在老爷爷奶奶的背后,当看到四十多辆大客车穿过马九公路的时候,孩子们心中沸腾着,也让九山人们大开眼界,如此众多车辆和高官领导撑起了蔚为壮观的场面,成了九山历史上最大新闻看点。
   这就是九山的山,与九山人民相依相靠。
   记得曾经,很多山外的女子都愿意嫁到山里来,因为山里柴方水便,时不时也可以为娘家接济一车柴火,这就是山里人的骄傲和自豪。
   时间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实行责任制和山里的人口增加,村民对山上的柴树恣意砍伐、偷盗树木等纠纷四起,特别是与鄱阳县交界的山林,那边的人经常越界砍伐,甚至无可奈何,九山的山成了千疮百孔,九山再也没有了靠山吃山的优势,为了更好生存,村民相继走出山外,先是到景德镇、婺源、乐平一带谋生,然后又随着南下打工的大潮到广东沿海打工,九山的山才慢慢刮骨疗伤,又变得郁郁葱葱。
   如今,当你行走在马九公路到了九山地界,两边山峦起伏,竹风清影,从浙江引进的雷竹成了九山的支柱产业,九山的山已经重新成为九山村民的希望,经历了阵阵伤痛后变得更加敦厚。
   我爱九山的山,这里有我童年的回忆,有我勾勒的美丽愿景。
   九山的山,涅槃重生。我相信,只要村民守正创新,开拓视野,九山的山又能重新成为九山人民的骄傲,成为孩子的乐园、生活的来源、老年人的休闲园……
   树高万丈、落叶归根。在外漂泊多年的我,已悄悄走入梦中的九山,我看到了山中的红杜鹃,看到了山中的栀子花,看到了童年的伙伴在山中采摘而来的各种野果和土特产,还有那屋顶的一缕缕炊烟飘向了村旁的那座山……

共 29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师的这篇抒情散文,写的是乡愁之情。自己虽然身居闹市,但是,总是难以真正融入城市,身在异乡为异客。家乡的那个院落,那些山头,那些纵横的沟壑,还有那些长了一茬又一茬树木,都和云游在外的自己血脉相连。家乡的“九山村”,更使作者魂牵梦绕,总是难以忘怀。并且家乡的那座山还有神话故事的加持,那就更不平常了,是一个有人文景观的地方。那座山,春夏秋冬的景致,各有不同,各季有各季的亮色。那座山也曾经光耀过,成了全县植树造林的先进典型。山外的女子也愿意嫁到这里,原因是那里有丰富的木材资源,有了资源,日子过得好些。后来,人口增加,对山林进行乱砍乱伐,给这座优美的山林造成创伤。为此,村民外出打拼,山林又恢复了生机,竹风清影,郁郁葱葱。我又回到了曾经日思夜慕的九山,看到那红杜鹃,栀子花,野果和土特产,还那山中升起的袅袅炊烟。文章材料剪裁得当,叙述流畅,景物描写细腻,字里行间满含真情。很好的一篇叙事散文,力荐共赏。【晓荷编辑:一路顺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25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05-22 12:05:31
  老师的文,写得很棒,问好,祝安!
回复1 楼        文友:小麻雀        2024-05-22 12:57:57
  谢谢,辛苦了。夏安
2 楼        文友:何叶        2024-05-26 07:26:52
  恭喜精品!感谢支持,周末好。
何叶
3 楼        文友:萧垦        2024-05-26 07:52:16
  祝贺老师佳作加精,问好,点赞!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5-26 11:15:06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江山文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