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女孩风波(小说)
一
小丫能看上义保,完全是义保有高中文凭,肚里有点墨水,看其外表,一脸正气,言谈举止都是文绉绉的,有点书生样子。可义保在高中参加过高考,连续考了三年,都是名落孙山,由于家里兄弟姐妹较多,父亲也没有经济能力再让义保复读,于是让义保辍学务农了,跟其他兄弟姐妹一样,做了农民。可义保尽管做了农民,但心里却不服气呀,总认为自己不应该只是一位农民,应该学点技术,尽量和农民不沾边,这样,自己也满足了点虚荣心,起码比做农民强上百倍。
由于义保整天幻想着学门技术,早点和农民划清界限,每当和兄弟姐妹在忙农活时,总是心不在焉,魂不守舍,兄弟姐妹看到义保无精打采的模样,总在一旁提醒义保,别再胡思乱想了,把精力放在农活上,不然,父亲双木看到会揍义保一顿的,可义保根本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沉浸在他自己的幻想中。直到有一天,兄弟姐妹们都在认真插秧,义保也投入到插秧当中,尽管心里还在埋怨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尽头呀,可父亲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时,他害怕父亲的管教,只好无奈地弯下腰,开始一棵棵插着秧苗。当兄弟姐妹都插完了一趟时,准备回头插第二趟时,他们却发现,义保插完的秧苗全都漂浮在水面了,他们都为义保着急,轻轻叫喊着义保,让义保回头看看,当义保听见兄弟姐妹们的叫喊声,这才回头一看,发现所有的秧苗都从泥巴里漂浮了出来,义保不免大惊失色,用余光看了一下父亲,父亲早就发现了义保的错误,但并没声张,他要看看义保错到什么时候,好在兄弟姐妹们提醒了他,才让他发现自己犯下的错误。在义保转身看着水面漂浮着秧苗时,内心也感觉到丢人和沮丧,不免自己责怪起来,可父亲并没惯着他,而是怒气冲冲道:“这是你干的活?像人干的活吗?你把这田里的秧苗都插完,我们去到别的田里插秧,你高兴怎么插就怎么插,但要插完。”父亲一脸怒气,带领兄弟姐妹们去另外一亩田里去播秧了。
这个田里的秧苗,才插了一小半,剩下的一大半都交给了义保,义保不但要把自己插过的一趟重新插好,还要完成一大半空余的水田,此时,水田里只剩孤零零的义保,没了兄弟姐妹的帮助,也没了父亲的监督——父亲把剩余的一大半水田,都交给了义保,作为对义保的惩罚。义保站在水田中央,看着水田里混浊的水面,还有那些横七竖八地漂浮在水面的秧苗,仿佛都在耻笑他的无能,耻笑他内心里的幻想。迫于父亲的威严,义保不敢不服从父亲丢下的任务,于是,转身弯下了腰,把所有漂浮在水面上的秧苗,又重新插入泥土中。这一次,义保仿佛受到了教训,把秧苗都插深了一截,以防秧苗再次漂浮,为了把活做细做好,也为了完成父亲惩罚他交给的任务,义保一刻也不敢懈怠,从头到尾,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把秧苗插满了水田。当插完最后一棵秧苗时,义保的腰疼痛难忍,大腿上的肌肉又酸又胀,浑身都酸痛不已,好在完成了父亲的惩罚,真想倒在床上,睡上三天三夜。
在农村,仿佛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义保一直在双木的监督下,在兄弟姐妹的陪伴中完成各项农活。有时干农活时,特别枯燥乏味,义保就觉得生活很压抑和痛苦,很想一个人跑到山顶,对着天空大喊大吼一声,仿佛吼完了才能心平静气,才能面对新的一天。不知不觉,村里的媒婆看到义保已近三十的年龄了,该娶个老婆过日子了,王婆打听到,村西的陈汉家还有个大姑娘在家,也二十几岁的年龄了,依然单身,无论身高,还是相貌,都说得过去,只是姑娘小丫从小没读过书,还是个文盲,但能吃苦耐劳,精通农田里的各种农活,虽性格偏内向,但很善良,居家过日子,绝对是个好手。
义保家兄弟姐妹较多,家里特贫困,几乎没一样像样的家俱。这五间瓦房,是上辈省吃俭用,靠着自家人的几双手,辛辛苦苦,一砖一瓦盖成的,四个兄弟每人一间,留着娶媳妇过日子。剩余一间房,是给双木和老婆刘玉居住养老的,兄弟姐妹较多,房里也没别的,就是些劳动工具和一张床而已,其他三个兄弟,都先后结了婚成了家。如今,就剩义保没成家了,王婆就把小丫的情况介绍给义保听,义保听完也没主见,有些犹豫不决,小丫姑娘和他的年龄相仿,长得也眉清目秀,为人也心地善良,但就是个文盲,从没进过学校,一个字也不认得,如果成为一家,如何交流呢?这倒不是看不起小丫,而是没有共同语言呀。这时,义保有些左右为难,一时拿不定主意,正陷入两难之境。王婆却看出了义保的想法,便直言道:“自古到今,都说郎才女貌,她虽没有文化,但精通农活,且肯吃苦耐劳,今后,一定是个会过日子的女人,她能干活,你有文化,这不正是互补了吗。这种品德好,能干活的姑娘很难找到哦,赶快下决心吧,别错过了一门好亲事。”王婆总结了他俩的优点,想尽一切办法,撮合他俩的婚事。
义保心想,王婆说得很在理,在农村,没有文化的女人多着呢,但都能明事理,懂是非,而且扎根于农村,干农活绝对是把好手,还会居家过日子。在小丫的身上,不但具有良家妇女的所有优点,而且为人纯朴善良,再说,干农活和文化并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干活,会过日子,就是个好女人。小丫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好女人,这种好女人,可不能错过呀。义保想到这里,便同意了王婆的撮合,王婆拍拍义保的肩膀,夸奖道:“这就对了吗,等小丫娶过门,你就偷着乐吧。”义保高兴后,便有了一丝顾虑,就疑问道:“王婆,我是愿意谈恋爱了,但不知小丫的态度怎样呀?”王婆却打消了义保的顾虑,安慰道:“小丫那边,你放一百个心,我去做思想工作,如果这事成了,我还要喝你们的喜酒呢。”王婆说完,早已把笑声传出了一里路外了。
二
小丫对自己的条件清楚着呢,自己没念过一天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家里的兄弟姐妹也多,生活还挺困难的。如果义保不嫌弃她没文化,她当然求之不得,小丫一直很看好文化人,总感觉有文化的人言谈举止,都温文尔雅,特别有种绅士风度,现在,通过王婆的介绍,义保的为人和性格已显现在小丫面前,义保是高考落榜生,有文化,有气质,为人正直,小丫对义保以前的了解,只是经常看见义保在上学的路上。那时,小丫干完农活,还得放牛、放鸭。每次义保上学和放学,都会经过回家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上,小丫总看护着自家的水牛和小鸭,也常常看到放学的义保,义保一路蹦蹦跳跳,不是唱歌就是背书,这动听的儿歌,这朗朗上口的背书声,让小丫十分羡慕上学的孩子,觉得上学的孩子真好,不但学到了知识,还会跳舞唱歌,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呀!可自己从小就不愿去上学的,是自己放弃了上学的机会,这也不能抱怨父母,当小丫长成为大姑娘时,小丫就想到,以后一定嫁个有文化的人,让老公来教会她写字读报。
这天,夜色降临下来,小丫想把一群鸭赶回家,该回家吃晚饭了,可这群鸭在池塘里追逐转悠,就是不肯上岸,眼看天色已晚,小丫在岸边用竹杆不停敲打着水面,想把这群鸭赶上岸。可鸭子像故意逗小丫玩似的,都游到了池塘中央,不愿靠岸,小丫急得直跺脚。这时,义保也从田里回来了,正好经过池塘,看到小丫急得又叫又跳,义保二话不说,脱掉外衣,一头扎进了水塘,一边吆喝着,一边把鸭群赶上了岸。小丫看着湿漉漉的义保,心存感激道:“太感谢你了,义保大哥,走,今晚去我家吃饭吧。”义保见小丫盛情邀请,也没推辞,心里想着,正好见见小丫的父母,也让小丫的父母知道,他在和小丫正谈恋爱呢。
在餐桌上,陈汉和老婆为了招待未来的女婿,特意杀了一只老母鸡,俩人不停夹起鸡肉让义保多吃点,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陈汉和老婆一脸笑容,心里在偷着乐呢,这样的女婿,不好找呀,在他们村里,有高中文凭的没几个,而且外貌也是一表人才,讨人喜欢。今晚的月亮特别圆,皎洁的月光,静静流淌在房顶和地面,俩人坐在同一条长凳上,相互倚偎着,小丫把头轻轻依靠在义保肩上,轻声细语道:“义保,今后,我没文化,很难沟通的,你不嫌弃我吗?”义保看着情义绵绵的小丫,这声音既温柔又体贴,听得人心情舒畅,就把男人的底气显露出来道:“我怎么会嫌弃你呢?我家境贫困,就分得祖上一间老屋,除了睡觉一张床,其他啥也没有。你不嫌弃我,就算是我家祖辈积德烧高香了。”小丫听着义保疼爱的语言,不免把头钻进了义保怀中,义保轻轻捧起小丫的脸蛋,小丫把热烈的初吻献给了义保。
半年后,义保和小丫的婚礼如期举行了。那天,婚礼现场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义保和小丫在一片祝福声中走到了一起。小丫头顶红盖头,被义保抱进了婚车,临走,母亲方英拉着小丫的手,心疼得眼泪像断了线似的流了下来,嘴巴不停念叨着:“小丫,你成家了,顺心的时候开心点,不顺心的时候,告诉妈,妈来帮你分担些,妈这边的大门始终为你开着,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回家。”
小丫看着母亲苍老的脸颊,对这个家也是念念不舍。以前,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生活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犹如昨天的事。如今,自己成了别人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免怀念过去,让人伤感。当婚车启动那刻,方英还紧紧拉着女儿的手,小丫不忍心看到方英的眼神,紧紧闭上双眼,松开了方英的手心,婚车向前加快了速度,小丫忍不住回头,透过玻璃窗,看到渐渐远去的方英,还依然站在原地,泪眼婆娑地看着离去的婚车。
婚后,小丫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家里洗衣做饭,农田里插秧收割,小丫都承受了下来,无论轻活重活,无论脏活累活,小丫从不挑三拣四,尽最大能力干完各种体力活,自从小丫娶进门后,义保仿佛轻松了许多,以前没成家时,父亲一直监督着他干活,从没偷过一次懒,如今,小丫成了他的老婆,家务活从不让义保沾边,就算农田里的农活,义保也是随去不去,爱干不干的样子,小丫从来没有抱怨过义保,也从没责怪义保讨厌干活的行为,小丫总是一人包揽了农活,让义保无话可说。
也不知从何时起,双木看到左邻右舍都是儿孙满堂,可义保的三个兄弟都生了个女孩,那时,由于计划生育抓的紧,如果谁敢超生,有可能在一夜之间,高额的罚款就让一家人生活变成了穷光蛋,所以,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顶风超生,不然,会让家庭生活一夜回到解放前。双木家的几个儿子也不例外,虽然都生下一个女儿,但也不敢越过红线,只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小丫身上,全家老小,都期盼着小丫生个男孩,给列祖列宗继承香火,让老方家不至于绝后,也可单传下去。
几个月后,小丫的肚子越来越大,每天吃的饭量也不断增加,为了把小丫的营养跟上,双木出手大方,省吃俭用,让义保买来人参燕窝,给小丫身孕滋补营养,不让即将诞生的大孙子输在起跑线上。
三
对于小丫会生出孙子,全家人都信心十足,为了测试是男孩还是女孩,双木告诉义保,让义保准备两份调料,一份是酸醋,一份是辣酱,俗话说“酸儿辣女”,顾名思义,如果小丫爱吃酸醋,说明是男孩,如果小丫爱吃辣酱,说明是女孩。这天晚上,双木让刘玉包好饺子,煮熟后,送到小丫家,让小丫一家别烧晚饭了,就吃他们煮好的饺子吧。此时,义保已清楚双木的用意,便端上两份调料,大口大口吃上了饺子,还不忘叮嘱小丫道:“小丫,我准备了两份调料,你爱吃啥就吃啥。”小丫也没多想,夹起一块饺子,在酸醋里蘸了一下,一口送进了嘴巴,大口咀嚼着。义保看得清清楚楚,不禁暗自窃喜起来,小丫爱吃酸醋,太好了,这可是生儿子的预兆。义保也顾不上吃完饺子,丢下饭碗,向父亲家跑去,义保急匆匆跑到双木面前,大喜道:“爸爸,小丫爱吃酸醋,辣酱一点没动。”双木一阵惊喜,小声念叨着:“好事,好事,我有孙子了,我老方家有香火了,感谢列祖列宗的保佑。”双木有些激动,嘴唇都在颤抖,这时,仿佛想起了什么,双木转身走近衣柜,打开衣柜,在衣服底下找出一只皮夹子,拉开拉链,从皮夹子里面抽出二十元大团结,并递到义保手上,关心地说道:“把钱收下,给小丫多买些酸性食物,我还指望着小丫给我生下个大胖孙子呢。”义保双手接过两张大团结,答应了父亲的交待,便骑上自行车,向集镇街道上驶去。义保想去商店里买些酸枣和酸梅,给小丫以及胎儿多增加点营养。
转眼,小丫到了预产期,义保用自行车带上小丫,向镇卫生院驶去,他们为了安全期间,要提前住院,等待临产,到了第二天晚上十点,小丫感觉小肚子开始阵痛了,便叫喊着义保:“义保,快快,我要生了。”义保也急了,跑出门外,向护士大喊道:“护士,护士,我老婆要生产了。”这时,两名护士推着铁床,把小丫送进了妇产室。时间在一点点前进着,义保在走廊里来回走动着,心情急切而担心,急切的是小丫疼痛难忍,让人揪心。担心是小丫会生男孩还是女孩?义保一时也找不到答案,唯有把小孩生下来,才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