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星月】酸爽的回味(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星月】酸爽的回味(散文)


作者:江南柳烟 秀才,226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69发表时间:2024-06-02 19:42:44

俗语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东北这个寒冷地带长大的人,已吃习惯了代代传承下来的饮食习惯,也许正是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地方特色,东北人整个冬天都是靠着酸菜和土豆,走过了没有蔬菜可吃的岁月。
   我的祖先原是山东人,当年老祖宗肩挑两个箩筐来到黑龙江这片土地落地生根,绵延子嗣至今,也是十分庞大的队伍,这支队伍又向全国各地延伸发展,留在东北这里的还是大多数人。我只知道我的爷爷和奶奶年迈时的几年生活,虽然中国解放了,但是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的。七八十年代交通不便利,生活所用物资多数是从身边的土地里种出来的,产出的粮食还好说,把粮食晾干了就能储存。那些水分大的蔬菜,会慢慢失去水分后腐败,更经受不了漫长冬天的考验供人们食用。冰箱冰柜更是无法想象,聪明的老祖宗从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储存蔬菜的方法,晾干后储存,用盐腌制吃一些类似新鲜蔬菜的菜。更让人叫绝的是,老祖宗从发酵中摸索出了腌酸菜的窍门来长期储存蔬菜,这种腌制好的蔬菜可供一家人整个冬天吃的。
   奶奶是一位特别好吃的,拒绝裹脚的老人。为姑娘时,家里是地主,吃穿不愁,等跟爷爷结婚了没有几年,赶上日军占领东三省,肥沃的土地被日军占领变成日租地。优渥的生活一下子没有了,最后终于等来全国解放,国家还在艰难中爬坡,当家做主的老百姓,日子还是清苦的。
   我记得奶奶想吃饺子了,白面没有多少,不多的白面留着招待客人和春节用,新鲜蔬菜也没有,怎么办呢?再难也难不倒爱吃的老人,奶奶把家里磨好的玉米面用开水烫了和成面醒发。从酸菜缸里捞出两棵酸菜清洗干净,先把酸菜切成丝,再乱刀剁成碎末,挤出多余的酸菜水(奶奶怕把酸菜水挤干净了,酸菜不剩多少,只是象征性地挤一挤),一团团放在小盆里。又从荤油坛子里擓出少半勺荤油,放进热锅里化开烧热,盛进准备和馅的盆里,切一些毛葱放进烧热的荤油烫出葱香来,加点花椒搅拌均匀。肉和更多的佐料是没有的,把挤好的酸菜团捏开抖落进馅盆里继续搅拌好。四叔把锅刷好放进半锅水,放上铁盖帘,把阴湿的干粮布铺在铁盖帘上。奶奶守着锅把玉米面擀成饼,把酸菜馅包成大饺子,一个个排兵布阵似的摆在铁盖帘上。包了满一铁盖帘后,盖上锅盖,四叔开始烧火,等锅烧开后,半个小时就可以掀开锅盖吃了。
   我们四个小萝卜头从头到尾嗦着手指头,淌着哈喇子等着能分到一个大饺子吃。结果,等酸菜蒸饺蒸熟后,奶奶捡了一盆香气逼人的饺子端进东屋,关上房门他们一家四口吃去了。后来等父母下班回来,幼小的妹妹告状说奶奶家包酸菜馅蒸饺吃了,没有给我们。这事父亲想起一次,都会跟我们念叨一次奶奶的狠心。我猜也许是奶奶过苦日子时间太长了,太怕缺吃的了,她认为父母都能挣钱,条件肯定是要比她家好。若是赶上现在的生活条件,怎么也不会装作看不见自己的亲孙子吃独食。奶奶若是活到现在,看到自己因为没有多余的白面可吃,迫不得已用玉米面包的酸菜蒸饺,已成为饭店餐桌上的特色小吃,会不会吃惊得掉眼泪?
   酸菜因为东北漫长的冬天而诞生,它的舞台处处上演。在七八十年代东北农村人喜欢每年养上两头年猪,一头送给官家,一头自己家杀了过冬吃。每家每户也趁着杀年猪这一天,宴请村子里的亲朋好友来家里吃猪肉、猪血肠、猪肝,再挑选一些肉,尤其是肥肉,一起煮熟了码盘吃。烀这些东西是十分油腻的,作为有着悠久传统生活的东北人,等把肉烀到半熟,就把切好的酸菜慢慢撒进锅里,与猪肉汇在一起继续煮,感觉肉快烀好了,再把猪血肠和猪肝放进去煮,有经验的,善于做杀猪菜的人,凭着经验把猪肝、猪血肠和猪肉,用一根筷子扎一扎试探是否煮熟,然后一一捞出来,一样样切好分盘装了,端进屋里放在饭桌上,供请来的亲朋好友吃。吃猪肉炖好的酸菜也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它酸烈清爽的味道能够化解油腻,使酸菜里的肉类更加鲜香美味。
   等客人走了,比较亲近的人家,主人会刻意留他们最后走,盛一些杀猪菜,里面放一根猪血肠,再切一块煮好的猪肉放进去,让他们带回家吃。
   作为北方人大多数人是十分喜欢吃杀猪菜的,这种杀猪菜很油腻,饮食清淡的人家,会把自家的酸菜切上一些,把杀猪菜盛出一盘放进锅里烧热,随后把自家切好的酸菜和煮熟的猪肉放进去翻匀,放适量的盐,再放一些清水炖煮,这样做好的杀猪菜吃起来更加美味,酸里有肉香,还有血肠的味道。
   杀一次猪会做出很多杀猪菜,吃不了的,放在家里阴冷处存放,馋了就盛出一碗,切一些肥瘦相间的猪肉片,再把酸菜切上一些一起炖煮,一顿美味的杀猪菜又可以品尝一次。
   年猪杀了,家里就有肉了。冬天闲着没有啥农活,开始走亲戚,算是联络感情别断了亲情。家里来了客人,女主人开始准备饭食,菜主打的就是酸菜猪肉炖粉条,主食是烙上几张油饼。等饭菜做好,主人盛出来一大碗猪肉炖粉条,再把油饼端上了,这菜饭在七八十年代那是最好的招待了。客人碗里放着一张油饼,咬一口油饼,再夹一筷子酸菜包裹着一块肥肉片,酸里透着肉香,与嘴里的油饼的香味混合在一起,那真能把人香迷糊了。
   老百姓平日里吃酸菜很简单,多数人家喜欢把酸菜切成细丝,再削十几个土豆,清洗干净后,锛成小块,等把酸菜翻炒好,土豆也放进锅里,放了适量的水和酸菜一起炖。这样炖出来的土豆,外皮被酸菜水浸泡得硬挺,咬开里面是绵软的,吃着口感特别美味。
   母亲习惯把土豆切成丝,等酸菜炖开锅了,快要熟的时候,这才把锅盖掀开,把切好的土豆丝顺着锅边放进去,用勺子把土豆丝和酸菜搅拌均匀,盖上锅盖再炖上十了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主食多数时候是大碴粥和小米干饭,有闲工夫的人家,也会把玉米磨成面发了,等把酸菜炒好放了适量的水后,锅里的水响边了,确认锅边也是热的,把发好的玉米面揪下一团,双手轮换着拍打成椭圆形状,用个巧劲,把拍好的面饼甩在了锅边上,瞬间变成了一个两头尖的饼。这样转圈贴满,慢火烧开,焖上半个小时后掀锅就可以吃了。咬一口玉米面饼,喝一口酸菜汤,再夹一口酸菜放嘴里吃,细嚼慢咽,那味道,酸里混合着玉米的香气,真真是太美味了。
   这种吃法,也被有心人保留了做法,成为饭店里的招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每日里主食吃大米和白面已成为家常便饭,想喝酸菜汤配玉米面饼解解馋,需要到饭店去找了。
   到了边疆,与苏联(俄罗斯)相邻,守着黑龙江和小兴安岭生活,那是最富足的生活经历。边疆早晚温差大,山地产不出高桩作物,当地居民把选好的山地清除杂草,用来种土豆、白菜和萝卜,供一家人吃菜。父亲和母亲也学着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领着我们清理了将近十块山地用来种菜,山上的一块种甘蓝,山下选了四块山地用来种白菜。等秋收后,白菜抱得紧的留作新鲜蔬菜,储存在山上挖的菜窖里,剩下的白菜用来腌酸菜。酸菜我们家腌两种,一缸腌大头菜,一缸腌白菜。全家人更愿意吃大头菜腌的酸菜,水分小,口感也好。
   说起酸菜,腌酸菜也是比较繁琐的工序。和奶奶一家住东西屋时,奶奶家一般是四叔和爷爷来腌。我家父亲和母亲要等到周末才能腾出空来腌。腌酸菜之前,要从自家地里把白菜砍下来搬回院里,或者放在园子里晾晒几天。把家里准备腌酸菜的大缸清洗干净,锅里烧上热水,然后把白菜分批几棵放进滚烫的开水里打几个滚,烫蔫了白菜叶子后,捞出来放在外面控干水份,晾凉热气,开始一层层有序地在缸里摆放焯好的白菜。
   先在酸菜缸的底部撒上一层盐,再摆白菜,摆一层白菜,撒上一些盐。等摆到大半缸后,父亲会拿来一个麻袋盖在上面,脱了鞋隔着麻袋用脚用力一下下把白菜采实继续装白菜,直到装到缸口,然后再把白菜根部朝上摆出一个圆锥形,搬来常年用来压菜的大石头,压在冒尖的白菜上。第二天把烧开晾凉的开水,顺着缝隙一点点注进去,直到快满缸。只要温度适宜腌上一个月也就腌好了。
   到了边疆,头两年父亲和母亲都是这样腌制酸菜的,后来跟着当地学,把要腌制的白菜晾干外帮的水分,用温水清洗干净白菜,一边洗一边就可以装缸了,这倒省了很多时间和力气,腌制出来的酸菜更加脆爽了。
   边疆的冬天要比山外冷上一个月,酸菜在边疆更是不可或缺。当地人来自四面八方,还有朝鲜族的,母亲和朝鲜人学会了腌制辣白菜,是把白菜切成块,用盐杀出水分后控干,然后拌了各种调料(蒜末、鲜辣椒末、苹果和梨丝等)腌上一小缸发酵,大概是腌上一周入了味就可以吃了。也有的人家把白菜切成两半腌制朝鲜咸菜的。这种咸菜我们全家人都爱吃,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父亲每年冬天都会买上很多羊肉和牛肉,母亲清洗干净切块冷冻在仓房的大缸里。父亲隔三岔五的就领着我们涮上一次火锅,锅用的是电饭锅,先用电水壶烧热水,把烧热的水倒进电饭锅里,电饭锅也通着电,然后下肉和一些海鲜,肉吃得差不多,也感觉十分的油腻,就开始下切好的酸菜继续吃。八十年代边疆吃鲜菜还是天方夜谭的,涮菜吃只能首选酸菜。可能父亲感觉这样吃十分的高大上档次,亲朋好友来了,也会涮酸菜火锅吃。
   也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到了冬天东北人喜欢用酸菜包冻饺子,一次性包了一袋面,包好的饺子冻实后,装进编织袋里,或者闲置得缸里,这样每天早晨不用遭罪早起做饭,醒来后,先把锅刷干净,放上清水,灶坑架上柴火烧着,这边洗脸梳头,等把自己整理好后,水也烧开了,把冻饺子下进锅里,煮熟后端上桌,一顿早餐做好了。
   等我结婚后,婆家吃酸菜更是让我咂舌,也许他们家生活太困难了,整个冬天除了土豆就是酸菜,晾的干菜也是有数的。他们家人喜欢用酸菜包饺子吃,婆婆剁的酸菜块颗粒饱满,酸菜水挤出的少,用的猪肉是肥肉多瘦肉少,把肉剁碎后,用热锅翻炒微黄后,与酸菜搅拌在一起,加花椒和葱花搅拌均匀后就可以包了。这种饺子夫和女儿是最爱吃的,我一个都吃不了。饺子里的肥肉还整块的在,酸菜水很浓重,我是真没有感觉好吃在哪里,但是夫只吃这一种饺子。
   他们家炖的酸菜和奶奶家一样,习惯用酸菜炖土豆吃。偶尔改善一下吃法,也是切了肥瘦相间的猪肉,不用一滴油,先烧开水下了猪肉,随后下酸菜一起慢慢炖,等炖得差不多了,再下进去一些土豆粉条,一锅酸菜煮白肉片就做好了,等吃时放点蒜末和葱花就可以了。这种吃法,母亲也常做给我们吃。
   酸菜虽然是腌制品,但是它开胃健食,润肠通便,对身体还是有一定的好处。三年疫情,常在反复复发中过,人被新冠病毒折磨的啥口味都没有了,没少吃酸菜开胃。
   自从我有记忆,到2024年,几十年的跨越,东北人对酸菜依然情有独钟,没有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弃掉对酸菜的嗜好。自家不愿意腌,也可以到商场去买,我和夫每年都会在自家平房腌上一小缸吃着方便。冬天去了亲戚家串门,夫也会拿回来一些。直到现在,和夫同时代的人每年冬天,都行走在吃杀猪菜的路上,今天不是这个兄弟买了猪杀请吃杀猪菜,就是明天哪个乡下生活的同学杀猪请吃杀猪菜,也或者几个朋友凑趣买一只大鹅,到朋友家用酸菜炖了吃。他们吃的是回忆,吃的是乐子,吃的更是岁月的沉淀。酸菜对于东北人来说,如一颗朱砂痣,代代留痕,经久不衰。
  

共 44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说起酸菜,人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东北。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东北的冬天蔬菜比较匮乏,所以东北人因地制宜发明出了酸菜。本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家吃酸菜的历史,儿时生活艰辛,奶奶为了解馋做了玉米面酸菜蒸饺,怕不够吃竟然忽略了孙子孙女的存在,端进自己屋里吃独食。七八十年代,东北人大部分人家都养上两头猪,到了过年时杀了猪吃杀猪菜,这时酸菜也成为不可缺少的配角上场,让杀猪菜更加美味。东北人喜欢吃酸菜,就算离开家乡也忘不了这一口。作者后来到了边疆,继续腌制酸菜,而且参考了当地的制作方法,腌制出了更加脆爽的酸菜。作者结婚后,在婆家又品尝到了另类的酸菜,尽管不喜欢,可是也得无奈接受。到了现在,酸菜依然是东北人的最爱,哪怕自己没法腌制,也要去商场买来吃。酸菜对作者来说,是回忆,是乐趣,是岁月的沉淀,它已经印在了东北人的基因里,代代留痕,经久不衰。一篇有关酸菜的怀旧散文,主题明确,描述细腻,叙述生动,让人们对东北酸菜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03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6-02 19:43:51
  一篇有关酸菜的怀旧散文佳作,色香味俱全,是一道美味的精神大餐。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6-03 19:08:17
  感谢碧柳精彩编案,敬茶!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6-02 19:44:58
  每个地方都有腌制酸菜的习惯,最经典的还是东北,因为酸菜已经印在了东北人的基因里。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6-03 19:09:17
  过去整个冬天都在吃酸菜,现在也常吃。
3 楼        文友:战旗如画        2024-06-03 23:28:50
  如此动人的散文,实在是值得点赞,向你学习!你的散文有深度又有温度,点赞,爱了爱了!
战旗009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6-04 10:08:28
  感谢留评!
4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6-09 23:43:00
  不仅东北人爱吃酸菜,全国各地的人都喜欢吃酸菜,酸菜在过去是生活必须品,因为冬天没有别的菜吃,如今吃酸菜,吃的是美味特色,欣赏好文。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