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寻味粮道街(散文)
每次走进昙华林后,便顺道到粮道街,因为昙华林与粮道街相连。
不晓得从什么时候起,武昌这条一千多米的粮道街,被喜欢美食的人所青睐,成为了江城有名的打卡地。
粮道街,源于清代曾在此设立的粮道署而得名。或许是民以食为天的原因,让其与“吃”结缘吧。
而粮道街的名声传播,却缘于此处的地杰人灵与书香氛围,明代时,这里有勺庭书院;清代时,这里有江汉书院,民国初,这里有一所大学、两所中学、三所专业学校……粮道署在清朝被民国取代后,就被改造成了一所私立中华大学。这所大学曾因出了恽代英这位土生土长的杰出革命家,而名声在外,当年旧址上的现武汉市第三十三中学,仍是一所了不起的学校,是“武汉市首批标准化建设学校”。
粮道街,这里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生活气息十足,一条街都是美食。
第一次,从昙华林来粮道街,进入街道后不远处,有一滋补汤小店,小店是家一对中年夫妻俩开的店。不大的一间店里上下两层,一楼门面店里,三分之一的地方用作厨房,灶台火旺、瓦灌汤香;几张小桌子上已有客人,我与贵同学只能见缝插针找个地方坐下后,向老板要了一碗牛肉藕汤与一碗牛肉萝卜汤。
我们怕不够吃,便又向老板说:“老板,给我们再加一份其它汤吧!”
却被老板娘笑着拒绝了:“你们两个人够吃了,再点浪费!”
我们便同时吃了对街米糕店里的新鲜米糕。简单应付一下午餐,感觉还好。
出店后,贵同学说:“这家夫妻店做生意,人诚实,很见。”
“是呀,那有顾客要加点单,却说实话的,要是其它店,一般都巴不得客人多点单啊!”在附和后我想,也许正是夫妻俩心诚,才是生意火爆的原因,也是经营的根本。
听说粮道街上,有一道糯米包油条,是人们过早时排队的美食。每天不到5点烟火气息就让人感受到了。有一次,我与贵同学从红港过来,已是上午十一点了,粮道街道上却有很多的店铺都有糯米包油条卖,其实糯米内可包海苔、牛肉、海鲜等各种口味,我们也买了两根打包,带到午餐店时享用,味道还不错。
街道上还有一种店家推荐的美食,赵师傅油饼包烧麦:这是一道很多人喜欢吃的美食,油饼酥脆皮薄,味道鲜美,趁热吃油饼还带香脆,里面的烧卖带着一入口就感受得到的滋味,人们每天排着队吃它,仿佛一个油饼包烧麦下肚就是大满足!可惜,我们肚子里已装满美食,无缘再吃了。
前不久的一天,我与顺理及满两位同学逛昙华林来粮道街,沿街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顾客排队取餐生意火爆的店铺,也有生意平淡的商家,在一家水饺“原汤水饺”店前,也有很多食客排队等待就餐,其实就是普通的小馄饨、汤底有虾皮、榨菜、葱花等,作为江城传统特色,也是美食打卡点之一。
在粮道街吃“桂林米粉”也很火爆。还有街道路边店里大连铁板鱿鱼,也是粮道街道上最好吃的美食之一,肉质鲜嫩,是人们一个快速且美味的选择。还有其它地道的泰式美食,如芒果糯米饭,湖北藕汤也是食客们的所爱。
后来,我们在地铁黄鹤楼站C口边的较窄巷子里,三个人找了一家如意的美食店,根据个人口味和偏好进行选择点餐,也体验了几种地道的美食,享受了一顿午餐。
餐后,我们走出小巷直达户部巷,这也是一条著名的小吃街,而且户部巷美食街也非常热闹,街道两旁商家、摊贩林立,充满了浓厚的城市烟火气。沿街上有商家不断与我们打招呼问吃饭,只是我们已酒足饭饱。
从户部巷出来后,就是沿江大道连接着武汉长江大桥,我们在黄鹤楼下的武昌桥头下的江滩边,再次感受长江的辽阔与长江大桥的雄伟。此外,以悬索式的长江二桥或江对岸的摩天大楼为背景,都能捕捉到不同的美感。之前,我与同学在汉阳江滩遥望黄鹤楼这边,第一次发现高楼不多。我当时问同学原因,同学回答:“也许国家不允许在那边建摩天大楼,因为那样就会影响黄鹤楼的观感。”我点头恍然大悟。原来与此时位置上遥望龟山方向的感觉有十分大的落差是正常的。武昌桥头下的夏日景色,不仅美丽壮观,还充满了宁静和舒适的氛围,是体验武汉夏日风情的好去处。
观景后,我们便来到桥头下人们纳凉的聚集地方,找一处有空椅坐位下休息闲聊。人们三五成群,有的吹牛,有的健身,有一伙大妈在唱京剧,也有人在长椅子上睡觉。
一会儿,我们发现了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脚穿凉鞋的中年男人,坐在一块长条石椅上,手捧一个超级大盆边吃饭边听京剧时的模样吸引了我们。那吃饭的盆子与一般人洗脸盆差不多大,而且盆里上层都是大米饭,细看盆内底部有点菜。惊叹之余,我想这个人可能是一个在武汉打工或干体力活的人。
我说:“以前只是从书本上知道,历史上有个薛仁贵能吃饭,没想到生活中有此奇人。”
顺理同学于是为其拍照,那人慢慢发现我们在关注他,他也不好意思了。
满同学说:“我们再观察一会儿,看他能否把饭吃完。”
我笑着说:“也许,山西薛仁贵元帅有后代了。”
“也许从事体力劳动人就是能吃。”
其实,可能是我们不该大惊小怪,能吃,才是劳动者的本色。再后来,我们也就不再惊扰别人了,各自顺道返程,结束粮道街寻味之旅。
粮道街周边紧邻胭脂路、后补街、民主路、小东门,拥有粮道街中学、武汉中学、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院校。这里也是当地人最喜欢的街道之一,因为这里是他们从小吃到大的记忆,也是他们舌尖上的味道。
粮道街,也是武昌的一张名片,一条充满历史与文化氛围的街道,也是吃货们的天堂。其周边环绕着如黄鹤楼、东湖风景区等知名景点,不仅文化底蕴丰厚,而且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地道美食,因而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
粮道街绕不开“吃”,便宜好吃;其次是网络平台助推的因素。再有整条街上布满了学校,本就是学校周边小吃的聚集地。加之周边武汉市大学生基数大,外地游客多,慕名而来的人流量翻倍。总之,粮道街人文内涵丰富,小吃丰富,因而成为最具民族特色小吃街之一。
粮条街,就是一整条美食街,美食种类多,琳琅满目,从传统的湖北菜到地道的他乡小吃,应有尽有。特别是热干面、豆皮、油饼包烧麦和各类滋补汤等武汉特色小吃,都是不容错过的美食。其考究的用料,精细的制作,味道独特,吸引游人打卡。
寻味粮道街,在一个充满历史文化与美食天堂的地方,体验文化,品尝美食,才能感觉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