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我们家的“丢丢”(散文)
今天是一个极不平凡、值得隆重庆祝的日子。“丢丢”迎来了加入我们大家庭的周年纪念日,同时还以非凡的成就让我们喜出望外,激动万分——劫后余生的它整整产下了100枚形态圆润,色泽温润、洁白无瑕的鸡蛋。100枚鸡蛋,100个希望,如果一直能鸡生蛋,蛋生鸡,那就是一群蹦蹦跳跳的小可爱啊!看到这里你就知道了,其实它是一只鸡,一只欢快的小母鸡。
一年前的今天,它还只是一只浑身上下毛茸茸的样子,不大精神,说起话来叽叽叽,撒起欢来喳喳喳,根本不能让人有期待它下蛋的想法,如今已成长为一个功高劳苦的小母鸡了,它为我们带了无尽的欢乐与惊喜。
“丢丢”能到我家来,和月亮无关,那都是孙子惹的“祸”。孙子的语文书里有一篇课文叫《母鸡》,作者写得很生动,老师讲得更出彩,孩子回家就天天吵着要养鸡。没办法,我只好买了来,当作学习奖品如了他的愿。教育的力量真是强大,让一个孩子喜欢上鸡,肯定是与那篇课文有关。我说,课文写飞机,我可不能造一架飞机给你,他不甘,知道是有讽刺意味。
那天,我把它从集市上宠物般地抱回家。对自己的新“家”,它感到很好奇,娇小的一团,淡黄的一茸,绒球般那么可爱。它东瞅瞅,西望望,对新的环境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们为它准备了舒适的鸡舍和美味的食物,希望它能在这里幸福生活,快乐成长。
可是,“丢丢”命苦啊!刚来我家不久,突然就生病、瘫痪了。刚开始时,只是站立不稳,走路摇摇晃晃,蹒蹒跚跚。后来,精神越来越萎靡,柔软丝滑的绒毛渐渐失去了光泽,忽扇忽扇的,一双小翅膀也耷拉了下来。我们都以为它挺不过去了,很快就会“香消玉殒”。可是,它却以惊人的毅力,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这让我们更加敬佩它的生命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与它相处的每一天。小动物身上表现出了大精神,我拿小鸡仔做教材,给孙子说道理,他似懂非懂,因为说鸡,合了他的心情,他很喜欢听,哪怕很抽象。
刚来我们家时,我们叫它“欢欢”。但无论怎么叫,它都无动于衷。它并不快乐,可能它还不懂得什么是快乐吧。它生病的那段时间,家里人都嚷着把它丢了。孙子和我极力反对,孙子喜欢,我买来的,怎么能放弃呢。天天给它喂水喂药,它竟然奇迹般地“绝处逢生”。后来我和孙子发现,它对这个“丢”字特别敏感,一听到“丢”字就撒欢。于是,我们就改喊它为“丢丢”。我下班、孙子放学,“丢丢,丢丢”这么一喊,马上就叽叽、叽叽地回应;吃饭时一喊“丢丢”,它就跑到餐桌边上,撒娇卖萌地等着“捡漏”。它已经接受了中国名字,看来“欢欢”这个名字它不喜欢,说不出为什么。声音有着奇特的功能,我猜是这样的。
“丢丢”好吃,不挑食。各种粮食、水果、零食、饮料都抢着吃、争着喝,还经常忙碌地在院子里觅食觅喝,似乎永远都吃不饱、喝不足,真不愧叫“饥”啊,永不知饱。正是因为如此,它成长得十分迅速。不久,就开始下蛋了,有时竟然一天一个,到今天整整100个。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它知恩图报的见证。
“丢丢”爱憎分明。对于善待它的人,它会用温柔的目光和亲近的动作来表达感激。尤其是目光,我读得懂,侧着头,总是像有所期待。我每次下班,孙子每次放学,它都会主动跑过来打招呼,仿佛是在欢迎我们回家。而对于那些曾经伤害过它的人或物,它则会保持警惕和距离,甚至表现出敌意。奇怪,孙子在这只鸡面前也表现得异常沉静起来。
“丢丢”作息很有规律。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院子时,它就要出窝;天黑了,就要回窝。如果我们天黑不给它进窝、天亮不让它出窝,它就会“咯咯咯”地抗议。
“丢丢”极其讲究。每次用完餐,总是在地板上或用主人的拖鞋擦擦嘴。它总是保持着自己的羽毛干净整洁,从不让自己显得邋遢。即使在泥土中觅食时,它也会时不时地抖动身体,把羽毛上的灰尘抖落掉。它从来不在别的地方下蛋,非要到草窝里才肯安心。每次看到它小心翼翼地走进草窝,然后安静地趴在那里,我们就知道,它又在为我们家增添新的喜悦了。
“丢丢”还特别勇敢。有时候,邻家的狗和它争食,它从不畏惧。它会挺起胸膛,与狗对视,甚至敢于与狗开战。架势都拉开了,我生怕它无力招架。这种勇气让我们感到惊讶,也更加敬佩。
最有趣的是,它还爱臭美。每当有机会照镜子时,它都会停下来,认真地欣赏自己的美貌。那种得意洋洋的样子,简直就像是一个爱美的少女。它发现了自己的美,所以,行路吃食,都可以以美来形容,有点像大家闺秀的风范。
现在,“丢丢”已经融入我们家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员。它不只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惊奇,还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在这个富有意义的时刻,我要向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愿“丢丢”能够持续健康快乐地成长,和我们一起度过更多、更欢乐的美好时光……
孙子说,他准备给鸡写一篇作文,正在构思,但我还是抢了风头,急忙写下这篇“鸡文”。写完,我对鸡说,现在还不能把你纳入我们家庭成员之列,它似乎不愿意,它听得懂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