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承】他是一束光(散文)
请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绽放出所有的美好!
——泰戈尔《用生命影响生命》
那是2010年春节前夕,在人间天堂,浪漫三亚,凤凰水城,我家宽敞的晒台上,茶几周围坐着朱梅亭校长及夫人陆嘉庆老师和我。天气微热,椰风习习。我们欣赏着朱校长夫妇捧来的一盆兰花:花呈藕荷色,花朵硕大、丰腴,绿叶不大,只几小片。花瓣酷似蝴蝶,通常称它蝴蝶兰,盛开的花姿妩媚清雅,微风扫过,一缕淡淡的清香摄人心魄。春节将至,朱校长送来兰花,给我的春节平添了喜气,令我的家蓬荜生辉,室雅兰香。
后来,我还诌了几句打油诗:
凤凰水城安新家,故交新友纷纷夸。
校长来访赠一景,兔年新春伴兰花。
我们边赏花边吃着坚果,又边观察我家周围的环境:从晒台向东望去,远处是苍茫的大海,近处是三亚支流等水流潺潺,脚下是婆娑的绿树,向西望去远处是朦胧的山。陶醉在如此美好的环境里,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宁馨、浪漫,心舒意爽,幸福感爆棚。能在三亚建一处舒适的新家,朱校长功不可没。
2008年,我儿子萌生了在三亚买房的念头,我想起朱校长在三亚曾多次为原哈一铁中退休老师在三亚买房,装修奔走,于是给朱校长挂长途电话,说了想买房的事,朱校长开始为我买房忙碌。五月天,三亚已经是酷热难当,他看了一处又一处新建楼房的位置、环境、质量、价格,隔几天就给我挂电话,向我介绍情况,提出建议。他已年近古稀,如此热心地为我儿子的事操劳,叫我怎能不感动?我儿子在凤凰水城买房子了。我又找朱校长咨询装修事宜。经朱校长介绍装修队的小勾曾给原铁一中数家同时装修,质量可靠。又是朱校长联系,我儿子去三亚和小勾谈好条件安排妥当,便返回哈市直至装修完工,放心大胆的任由小勾去做,因为有朱校长关注,房子装修质量让人满意,我才舒心地住上了新居。
我在三亚住过的几个冬天舒畅、快乐。尤其高兴的是原哈铁一中的几个同事都住得不远,而且相处甚欢,朱校长常常邀我们去他家小聚。他家房间不大,设备简单,我很欣赏陆老师变废为宝的本事。一张多年前的挂历上挖几个口,镶上照片,上墙,就是一本精美的相册;废的塑料包装,小纸盒经陆老师的手就是工艺品。我叹服她的心灵手巧,以为朱校长是当领导的,关于烹饪大概不在行,然而朱校长做的酱牛肉至今想起来还口有余香。
校长作出榜样,我们也轮流请他到各家做客,每人奉上一道拿手好菜。我们品美酒佳肴,聊天南海北,打扑克,打对主,找朋友,尽兴、畅快,笑声不断。每年都有一次大型聚会,朱校长、金仁淑组织,席间忆往事,叙友情,聊养生,觥筹交错,酣畅淋漓,拍照,录像,记下潇洒、浪漫、欢乐的瞬间,镌刻下同事、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朱校长如果游览,参观了新景点,一定不忘介绍给我们,让我们饱眼福,享受快乐。
我们还和朱校长夫妇等七人乘豪华邮轮赴越南下龙湾,体会乘豪华邮轮的新鲜感,欣赏海上“桂林”的绮丽风光。邮轮的每一层船舱都留下我们的身影,甲板上处处留下我们的笑声,陆老师录像,朱校长拍照。那是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照片都由朱校长负责找人冲洗,朱校长亲自把我的照片送到我家。我很不过意,表示感谢时,他总是笑容可掬地说:“你是大姐,应该的。”哪里有什么应该呀?这是情谊!
一次台风“海燕”过三亚,半夜暴风雨击窗,雷声滚滚。北方人第一次经历台风袭击,有些惊恐。我家晒台进水了,三口人奋力淘水,不见水势下降,已经到了清晨,仍然天昏地暗。三亚变成了“威尼斯”,断水断电,我家住21层被困在楼内40个小时,值得庆幸的是事先有预报,食物准备充分。
台风刚过,惊魂稍定。我的电话响了,是朱校长的声音:“王老师,你家情况怎么样?房间进水了吗?现在三亚交通阻断,我没法去看你,你还好吗?等公交车通了,我去你家。”这是台风过后,我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此刻三亚家家户户在处理“水患”,而朱校长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是我这个“大姐”,而不是自己家的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一个念头:朱校长好人。
难怪在岗时铁一中教职工爱他,敬他,赞他,只要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终于把哈铁一中引向了辉煌的中兴之路。退休后很多退休教师追随他在三亚安家,这和朱校长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2015年我年事已高,冬去春归,当候鸟已经力不从心了,卖掉了三亚的房子。交房日期是三月初。但我也不太敢这么早返哈,此时三亚、哈市两地温差太大,怕生病,想拖一些时日回哈。去几处租房中介,但房主都嫌租期短而拒租。去宾馆看看吧,每天住宿均在150元以上,有点承受不起。正当我一筹莫展,很纠结时,又是朱校长伸出援手,他给我打电话:王老师不要跑房屋中介了,我妹妹住怡景湾小区,刚刚回北京了,你去我妹妹家暂住吧!真是柳暗花明了!朱校长是及时雨,是一束光,我是又感激又激动。
搬家那天,朋友帮我运行李。我们走进小区,边走边观赏怡景湾小区环境,幽雅、安静、整洁,池塘里水波潋滟,池塘边的长廊里几位老人在悠闲地聊天。满目翠绿,处处红花,真是宜居之处。离朱校长妹妹的房门不足一米处有一长方形花坛,米兰飘香,紫梅吐艳。太美了!让我这个酷爱花草的人喜出望外。敲开房门,朱校长、陆老师早已在等我。只见房间窗明几净,家具摆放有序,可见朱校长妹妹是位生活很考究的人。陆老师又一一指点我水电开关在哪里,如何使用热水器,燃气灶,去何处购物,详尽而又详尽,唯恐我住得不舒服。更可喜的是楼下还住着一位原铁一中好朋友杨老师,我不孤独、不寂寞。在怡景湾住这段日子真的舒适、舒心,令我难忘。
我也有一首小诗描写那段生活:
借房小住怡景湾,闲坐客厅望青山。
芬芳缕缕穿厅过,推门扑面是米兰。
写了我和朱校长夫妇交往的点点滴滴,这其中我是“受助”,而校长尽是付出,也许有人会以为我一定与朱校长夫妇过从甚密,他们才如此帮着我,关心我,其实不然。记得好像1985年朱校长调到哈铁一中任副校长,主抓理科教学,我是语文老师,与他接触不多,说是见面点头之交也不为过。因为知道他夫妇二人都是64届毕业的北京师大物理系高材生,加之朱校长的儒雅、斯文,风度翩翩又平易近人,很是敬仰他,我们之间的交往仅此而已。1986年老校长要退休了,传闻是另一位副校长升正职,我和他有过节,于是趁新旧领导交接之际,“逃离”了铁一中。如果预知朱校长升正职,赶我,我也不离开铁一中。
朱校长热心肠,他的普爱惠及许多人。她不但帮好些人买房、装修,还把几位忙着装修的老师请到他那他原本不宽敞的家中住上月余,宁可自己住的挤一些,也要方便他人。许多熟悉朱校长夫妇的人,都众口一词:好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好人实属难得!他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绽放出所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