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我的初中生活(散文) ——新堡初中记事之五
一、恢复高考对我们的影响
1977年10月21号,国家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在我的记忆中,1977年的高考不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那一年,我二姐作为应届生的学生代表,参加了高考。结果没有考上。
为什么是应届生的学生代表呢?大概因为恢复高考制度后,首先要解决老三届的问题。那一次高考,作为应届生,只有百分之三的人能参加高考。二姐上的高中学校比较特殊,是上面在我们村办的唯一一届高中班。一个班,只有三十多个学生,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可想而知。虽然在那个班里二姐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但是去参加高考,依然没有考上。
到了第二年暑假,二姐又参加了一次高考,还是没有考上。母亲不甘心,想让二姐复读,第二年再考。可是二姐因为身体原因,没有选择复读,也没有再去参加高考。机会就这样在无奈中流逝了,流逝得继续河水,没有泛起一个浪花。
但是,总有好消息传来。78年、79年高考,我们村各有一个人考上了中专,考中专也在高考之列。这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只要认真读书,只要成绩优秀,仅靠自己努力,就有机会考上大学!就有机会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当一辈子农民的命运了!真是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啊!
总之,恢复高考制度,对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对我们人生和命运,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网上经常有人说,中国最幸运的一代人是1962到1972年出生的人。这一代人之所以幸运,主要是恢复高考制度带来的,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如躲过了三年自然灾害,虽然是粗茶淡饭,总不至于饿肚子;也赶上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腾飞的四五十年,即使没有考上大学,从事任何行业,只要努力,都是可以赚钱的,能保证你的基本生活。
高考,开始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了,即使没有机会参加高考,但那种通过奋斗去改变命运的思想,已经扎根在那一代青年学子的心中。
二、重视考试成绩也让我们失去很多
我正好是1978年考上初中的。进入初中后,和小学时完全不同,学习的气氛完全变了,学校和老师,学生本人,包括家长,都开始重视考试成绩了。
既然看重考试成绩,那么学习时间就大幅度地增加了。可以说,在初中的三年,在上学的日子里,我们每天都披星戴月,一天两头不见太阳,忙于学习。至于其他活动,如上小学时参加生产队劳动、文艺演出、欢迎知青、六一国庆的庆祝活动等等,统统都没有了。不仅各种活动取消了,所谓的副课几乎不开了,如音乐、美术、图画、地理、生物等,甚至连体育课,也被老师拿来上文化课了。在学校的日子,单调重复,每天两点一线,在教室上课上自习,回家吃饭睡觉。
现在回想起来,初中三年,除了秦腔,除了班主任雷老师教给我们的一首歌,几乎没有学会多少歌曲,也没有听到过几首新歌曲。也许,那时的歌坛,也不像现在,没有那么多的流行歌曲,也没有活跃着这么多歌星。至于电影,也没有看几场,逢年过节或周末,村里偶尔放一场,只看过有限的几部电影:黄梅戏《女驸马》,越剧《尤三姐》,话剧《杨三姐》,秦腔《三滴血》等。加上那场运动刚刚结束,又没有广播收音机之类的传媒工具,所以日子过的非常平淡,也很单调。
进入一个能够改变命运的时代,我非常理解我们的生活要有所取舍,向着有价值的方向去努力。有些东西,只能靠以后来弥补了,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我懂得,抱怨是不能追回曾经的时光,不能改变我们半点现状,只有承认现实,找到我们的方向,再做努力。
三、披星戴月去上学
初中上学,夏天还好,早上可以天明了起床。可是到了冬天,还真是辛苦。每天早上六点二十上早读,得早早起来。初中阶段,年纪尚小,瞌睡自然多。北方的冬天,早上七点钟过后,天才蒙蒙亮。
那时家里没有闹钟,早上摸黑起床,只能听鸡叫,或者看天上星星、看月亮的影子,估摸着时间。有月亮的夜晚,得搞清楚阴历的日期,根据月亮的位置估计时间;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看星星。看的最多的星星,是猎户座的那三颗星星,母亲细细地告诉我,那三颗星星走到什么位置,就差不多可以去学校了。如果碰上阴天,那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只能靠感觉。所以,早上到学校,有时会迟到,偶尔又去得太早,跑到学校门口,学校大门还没有开,只好返回家里。
母亲操心着我上学,总是早早地跑到院子里,看星星,看月亮,估计时间差不多,叫我起来上学。纵然这样,还是不能准时。我真不知道,那时我的同学是如何准时到学校的,是不是他们家里有闹钟?
但是,初中三年的冬天时节,一大早摸黑上学的感觉,却是记忆犹新。
早晨,睁开眼睛,伸手拉一下开关,电灯亮了,朦胧的黄色中,夹杂一点点淡红的光线,分外刺眼。紧接着,身体会打个冷颤,浑身激灵,想到要上学,头脑瞬间清醒。赶快穿上棉衣,快速洗脸梳头。走出房间,浑身又是一颤,一阵冷风直往棉衣里钻。将围巾包好,把双手藏在套袖里,缩着脖子,裹紧棉衣。此时,只能硬着头皮,横下心来,冲出房门。抬头看看满天星斗,群星璀璨。而清冷的空气,进入鼻腔,直入心肺,感觉身上的热气又减少了几成。“得快一点,千万别迟到。”心里想着,加快了脚步。走在上学的路上,能看到鼻孔里呼出的气息,白白的一团,在清冷的空气是上升,随即迅速地消散开来。顾不上这些了,赶快向学校跑,一路无人,只觉的天地比白天高远了许多,树影、房屋影影绰绰,呈现出魔幻的一面。
也许,班主任对我有些偏爱,即使迟到了,老师却说:“猴子都有打盹的时候。没有闹钟,哪里能估计得准。”轻描淡写一句话,上学迟到的事就算过去了。也许班主任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至于迟到这类无心的小错误,就可以网开一面。
虽然班主任不说什么,可是同学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迟到的次数多了,私下里,我感觉同学们对我有看法了。
冬天我们先上早读,四十分钟。早读结束,全体跑操。冬天天冷之时,跑操不在学校操场,而是走出学校大门,在公路上跑。那个时候的公路上,没有车辆,也没有行人。能听到我们跑操时响亮的脚步声、体育委员喊口令的声音,还有自己跑步时粗重的呼吸声。北风凛冽的日子,寒风吹过光秃秃的树枝,发出唰啦唰啦的声音,连大树好像冷得在发抖。
冬天跑步的时候,最难受的就是鼻子。呼吸加快,鼻子冻得受不了,用围巾把鼻子包住,鼻子倒是没有那么冷了,可是围巾又挡住了空气,呼吸又特别费劲,心跳加速。过不了一会儿,包住鼻子的围巾,就变得湿漉漉。倘若给冷风一吹,脸面又冻得难受。有时嫌围巾包鼻子太麻烦,就张开嘴巴呼吸,鼻子解放了,可是喉咙、嘴巴却干燥难忍。所以,在北方,冬天寒冷的时候,人们的手脚、脸上时常因寒冷而皴裂,鼻子冻得通红,喉咙发炎感冒,都是常见的季节性疾病。
直到现在,有时看到电影电视中风雪寒冷的画面,心里都会自然感觉到那种寒冷,想起一大早跑操时的情形。
有一次跑完操,体育委员检查人数,他喊了一句:“有几个人没有到?老迟到户没有来吧?”
不知道什么原因,听到体育委员这么说,我就认定“老迟到户”肯定是说我,我生气了,愤怒地怼他:“谁说我没有到?”
话音没落,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体育委员哑口无言,检查人数的事情也就不了而了之。
此事过后,关于“老迟到户”这个词,我再也没有听到有人提起过。至于体育委员到底说的是谁,我也没有向任何人求证过,也不知道说的是不是我。但是,在我的潜意识里,认定体育委员说的肯定是我!要不我当面顶撞他之后,他为什么默不作声呢?那个体育委员,平时能说会道的,而且是那种喜欢管人管事的,不是总能忍气吞声的人。
事情过去许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体育委员无非是在尽自己的责任。老师让体育委员负责跑操,他当然不希望有人迟到,希望跑操顺顺利利,有始有终。而自己呢,迟到次数多,本身就是错误,而对于这个错误,却不能正确对待,似乎有点仗着班主任的偏爱就蛮不讲理。庆幸体育委员宽容大度,没有跟我计较,事情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现在,回顾那段往事,我只能把错误归为成长的曲折,这不是推卸,曾经的错误,日后的影子,都始终在提醒着我,做事一定要守住安分的底线,不可胡搅蛮缠。
四、无言的提醒改变了我
早操结束,接连上四节课。午饭之后的第一节,是固定的数学自习。一般情况,数学老师在教室看着学生,大家写数学作业。老师呢,或者备课,或者批改作业。偶尔,也会在教室来回转一下,指导作业,督促学习,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有一次,雷绪阁老师走到我面前,没有说话,只是将我的数学作业本打开,指了指最近两天的作业,然后又把从前的作业打开,将两者对比了一下,用手指了指,对着我轻轻一笑,转身离开了。我明白了,老师意在提醒我:最近作业写得不够认真,字迹潦草了许多。虽然还没有出现明显的错误,可是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出现错误的可能就不远了。
这种无言的提醒,这种善意的批评,我知道我学习上的问题所在了。学习贵在有恒心,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迟早会退步的。而我在学习方面,缺少的恰恰是恒心。
幸亏老师提醒的及时,好我及时地反省了自己。
初中三年,在学习方面,这是老师对我唯一的一次提醒与批评,可是这种提醒与批评,虽然无言,仅仅是几个轻轻的动作与眼神,却胜过千言万语,让我警醒,让我终身难以忘记。直到现在,老师当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就像放映电影一样,依然清清楚楚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正是这样,在我自己做老师的几十年之中,我也很少批评学生。发现问题,首先去提醒他;观察他的表情,如果他知道自己的问题,就不用多说,也不用反复提醒。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充分的信任,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乐意接受提醒,他们心里也想进步呢!
五、晚自习的美好时光值得留住
吃过晚饭,天黑透了。我们就开始上晚自习。晚自习的时候,完成作文、背书、物理、化学等作业。如果有时间,复习一下当天的功课,或者预习明天要讲的内容。没有老师一直在教室监督学生。偶尔,有老师巡视一下,三两分钟就走了,主要还是靠自觉。假如有人溜出教室,出去玩耍,一般情况是没有人检查,也没有人追究的。
有一阵子,每一节晚自习下的时候,我总是感到口渴,就想去饭堂的打开水喝。只是我没有带缸子。碰巧有同学也去喝水,于是用她的缸子喝水,喝水之后,就聊天。
这位同学也是后来转学来的,她比我大两三岁吧。也可能是刚来,没有什么朋友,她就和我结伴喝水。喝完水之后,都不想马上回教室,于是就站在饭堂旁边,一起聊天,望月亮,望星星,感觉很惬意。然而不到一年时间,这位同学就转走了。她走后,两节晚自习中间休息之时,我再也没有去饭堂喝水,也没有感觉到口渴。也许,那时想喝水,也想趁机和她聊天,找机会放松一下,或者二者兼有。
后来,学校买了一台十七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在操场放电视,有老师和许多村民去看。两节晚自习中间,休息十分钟,我偶尔也去看一眼,那时经常放映秦腔戏。听到上自习的铃声响起,赶快回教室。
等到第二节晚自习结束,操场上的电视已经放完了。我们走出教室,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这时的校园,灯光差不多都熄了。抬头望去,又是满天星斗。此时,操场,土路,在夜色中变成了灰白色,很是明显。在路上走的,都是刚上完晚自习的同学,三三两两的,聊天、斗嘴,也有人唱两句秦腔,也有同学打闹。月圆的夜晚,天空澄澈清明,想着嫦娥吴刚的故事,瞬间心情也会好一些。看着月亮,跟随着自己移动,感觉有趣。在月光下,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也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今天的学习结束了,可以美美地睡一觉了!
等到回家上炕,热乎的被窝,暖和舒适,还没有过一会儿,困意袭来,进入沉沉的梦乡。
我上初中时的披星戴月,天天上课忙碌,只是比上小学时忙了许多。因为我们的小学阶段,特别是一到四年级,大多不是以上课学习为主的。小学阶段,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有各式各样的劳动,一个学期,真正用于上课的时间没有多少。早上是迎着太阳上学,下午放学路上,也是迎着夕阳,还真是素质教育。
六、今昔对比
但是,如果和现在的初中学生相比,我们那时还是很轻松的。首先,科目少。除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都几门主课,其他课程不一定开课。如生物,我们有生物书,可是上过的生物课也不过三四节,那时缺老师,好不容易来了一个生物老师,但是她根本不会上课,上了两节课就停了。美术音乐,基本上没有老师,也不排课。体育虽然排了课,可没有老师上,有时上体育,一个班发几个篮球,自由活动。男生还有人打打篮球,女生则坐在操场边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