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友谊关(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友谊关(散文)


作者:西山脚下 白丁,6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9发表时间:2024-07-20 08:08:21


   今年6月的某天,我与友赴广西凭祥旅游。早晨醒来,便听见哗哗的雨声。拉开窗帘就看到闪着些微亮光的雨条从黑云里倾泻而下。其实,这种天气是不适合旅行的,可我还是以一颗恭敬朝拜之心登上中越边境的名关——友谊关。
   友谊关始建于汉朝,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宣德年(1428)改名镇南关。1953年更名为睦南关。1965年由毛泽东主席提议,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为“友谊关”。
   一个名字,记录着一个关口的时代变迁,我相信,这些名字都包含着一段段故事。
   我立于友谊关头,眼光不自觉往北边观望。因为离这里约200米处是“大清万人坟”,那里掩埋着成千上万的年青士兵,虽然他们告别这个世界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但我感觉他们的灵魂仍然在友谊关上盘旋。我想着他们来自哪个省,哪个县,又是谁家的孩子,谁家的夫君,谁家的孩子他爸?我想着当他们得知中法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后,但是昏愦、懦弱的清政府把胜利果实拱手相让,并签订“天津条约”,会不会气得顿足捶足?当他们得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镇南关起义,打击了腐朽、没落的清政府,他们的脸上应该会荡起一丝慰藉的笑。当侵华日军占领了南关,拆了横额,毁了关楼,他们的心是否在滴血,恨不能从地底下钻出,再战八百回。当看见关楼上升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时,他们的脸上应该开出一朵朵灿烂的太阳花……我也在想,那些劳作了一天,在晚餐时捧着纸包鸡,喝着三花酒,吃着五色花米饭的农人们,还有那些梳着发辫,穿着花裙,牵着爱犬在友谊关头享受着阳光的度假者,他们是否会想起这样的一片坟墓呢?
   我想,人类的战争史应该会永远铭记着1885年的那场“中法战争”,也应该永远会记住一位年逾古稀的民族英雄——冯子材。
   提起冯子材,话题得回到1885年。那时法国军队侵占越南后,继续向我国广西进军,嚣张气焰日盛。广西巡抚胆小如鼠,不敢抵抗,不战而退。而且还以什么没有接到朝廷抵抗外敌的指令,不敢妄动。真是不知羞耻,强词夺理!他早就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忘记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法则,推卸自己的为官之责,可耻至极,无以复加。法军不费吹灰之力登上了友谊关,且无比嚣张地竖起牌子,写上“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给这座雄关一个强烈的讽刺,嚣张至极。冯子材得知消息,义愤填膺,带病请缨参战。为了鼓舞士气,他抬棺前往,这决心与“不破楼兰终不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不知道那些肩扛大刀长矛的清军面对西洋鬼子的火铳大炮时,心里作何感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冲锋陷阵。其实,他们心里清楚得很,只要冲进战壕,他们就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了。可他们毫不退缩,一批人倒下来,另一批人又冲上去……值得欣慰的是,在关键时刻,越南同胞峰起响应,加入战斗,经过三天三夜的血战,最终将外犯之敌赶出国门。虽将外犯赶出了国门,但我国官兵付出的牺牲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寸土寸血,也可以说关楼的城墙是用战士的血肉所筑。我无法想像当时人们在掩埋同胞的尸首时,他们的心是怎样的滴血。他们一定在怨恨人类为什么要制造那么多的战争!
   哀悯,已经没有了多大的价值,但英雄的气概,却写在了这个雄关之上。友谊关,三个字背后有着怎样的血色,我们不应该忘却。
  
   二
   有朋友告诉我,中越人民曾经亲如兄弟,同仇敌忾,携手共进,迎得反法西斯侵略的伟大胜利。我国也曾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击了苏联支持下的越南黎笋政权的嚣张气焰。我听了朋友的话,我暗自嘀咕,国与国之间的友谊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怎样才能保持国与国之间真正的友谊呢?因为我曾经是军人,对这些话题,总喜欢多一些思考。其实,我的思绪已经跳跃在越南胡志明主政时期,也跳跃在黎笋主政时期。
   谁操纵了纷争,谁操纵了战争?
   话题回到1945年5月,广西防城县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胡志明指示越南司令黎广波率领1000多名战士进入广西参战。在1949年6月,胡志明主席再次派出越南卫国团的战士,配合广西左江游击队围歼国民党水口汛警署,战斗中共有22名英勇的越南战士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来而不往非君子也,在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的越南人民反法抗战中,我国对越南进行了援助,提供了大量军需物资,派出了军事顾问协助作战。在1964年至1973年,越南人民反美抗战期间,中国派出32万人民解放军战士与越南人民并肩战斗,并在中国开办越南学校,收治越南伤员。这些,无不体现了中越两国人民亲如兄弟的深厚友谊。
   可惜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越南黎笋主政时期,投苏反华,疯狂至极。欺压当地华侨,前后驱逐150余万华侨出境,并没收了华侨世代辛苦积累的财富,作为越南推行东亚地区霸权主义和反华的物质基础。他们在中越边境线上多次挑起武装冲突,推倒界碑,越界侵扰,打伤边民,蚕食中国领土,制造“浦念岭”、“庭毫山”等多起事件。在海上同样违反胡志明主席时期的关于承认中国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为中国领土的承诺,攻击中国当地的渔民,非法侵占中国南沙岛。至此中越友谊彻底破裂。中国《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进行自卫反击。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向越军发起攻击,击退了入侵越军。中国政府一再建议越南政府同中国举行边界谈判,协商解决两国争端。但越南黎笋当局亡我之心不死,表面上接受中国的建议,暗中却暗度陈仓,继续扩军备战,进一步侵犯我边境地区。为了创造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我国再次反动进攻,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打乱了苏联的东南亚战略部署,保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维护了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至此,越南的霸权主义一蹶不振,黎笋当局很快从老挝、柬埔寨撤军,大越南的梦想被中国军队击成了泡影,并在失败中重新认识到了中越两国的友谊重要性。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则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军威和国威,也打出了“友谊”,至今35年来,中越边境和平稳定,中越友谊在双方不断扩大的交流与合作中进一步得到了巩固与加强,柬埔寨摆脱越南的统治后,同中国的友谊与日见长,中柬关系同样有了更加长足和深入的交流与发展;老挝自越南撤军后也开始正视北京,中老友谊更加牢固稳定,一次成功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打出来三朵稳定的中外“友谊”之花。
   其实,通过这些,我们清楚地知道,强大的国力与军力是国与国之间深厚友谊的根本。弱小国家送出的友谊只能是“进贡”,或叫“保护费”。我们只有自强不息,踔厉奋发,把中国梦、强国梦、强军梦推向现实,我们才能过上真正安稳幸福的日子。
   “友谊”,是一定背景下的友谊,不是写上几个字,友谊就送到了我们的面前。就像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没有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和平就会遥遥无期。友谊也是如此,没有为了友谊而战,友谊就只能成为一种期待。
  
   三
   在我离开友谊关之前,我特意跑到“万人坟”绕了一圈又一圈。坟墓是1898年清政府起墓立碑。墓碑并不高大,有些地方由于风雨的侵蚀,裂着一道道痕,挂着藤蔓,爬着青苔。墓上虽栽着松柏,可也长满了杂草野花,可以看出没有经过精细打理。碑前几乎没有鲜花,没有香火点缀,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墓地,高大阔气,坟头插着鲜花,飘着纸钱。
   面对万人坟,我难免有些难过。我四下望望,悄悄在友谊关不远处的花草中摘了一簇碎碎的小菊花,准备插上。可我左看看,右看看,不知插在哪里合适。此时,我发现雨不知什么时候停止了,头顶上是一片蓝色的天空和自由飘浮的云。阳光从四周流泻,打在墓碑上,也打在松柏和杂草上,顿时,杂草的叶子也清亮柔媚起来。
   此时,又有一批旅游团来了,他们统一穿着印有“中国美”字样的红色衣服,手举一面小红旗,脸上绽着如阳光般的笑向友谊关走来。
   我突然意识到,万人坟是无须庞大的墓地建筑来彰显自己的,也无须特意勒石刻字谋求不朽,只需一个低矮的土梁和一个小小的草坪就可,因为他们早已刻在了亿万万同胞的心里。说句不算抬杠的话,如果我国不强大,不繁荣,人民没有过上团结安定的生活,即使在墓碑前镶着宝石,镶着黄金,将士们的灵魂也得不到安息。
   我手拿菊花与友一起加入了“中国美”的队伍,我再次立上友谊关,沉醉在雨后的阳光里。我也在心里默默地祝福,愿自由和平的光永远普照大地,愿这万人坟能像火炬一样,永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愿友谊关永远盛开着和平的“友谊花”。
  

共 34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多人都知道中越边境上有一个“友谊关”,但对于这一雄关的历史,不一定知晓得很清楚。作者历数友谊关的名字之变,让我们了解了友谊关的沉重。尤其是距离“友谊关”不远处的“大清万人坟”,真是触目惊心。国力孱弱,则也将士的性命来填坑。如今,看看友谊关,作者不胜感慨,希望那些旅游观光者,能够瞥一眼那座万人坟。作者推出了民族英雄冯子材,他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驱逐嚣张的法国入侵者,友谊关啊,那是用鲜血和生命缔造的友谊关。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作者清楚滴交待了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真相。战争的残酷的,退让没有和平,所以,如今开在友谊关上的“友谊之花”却不是像栽植了一棵树那么简单容易。作者对友谊的来历,有着深刻的认识,如果没有强大,友谊就不会存在。作者缅怀那座万人坟,想以一簇小菊花,来表达缅怀和哀思,但找不到寄托哀思的地方,其实,形式的东西已经不重要了,一抹和平的阳光就是对将士牺牲的最好告慰。“中国美”的衣装,一面面小红旗,显示的不仅仅是一支旅游队伍的标志,而是强大的颜色。文章认识更深刻的是,如果我国不强大,不繁荣,人民没有过上团结安定的生活,即使在墓碑前镶着宝石,镶着黄金,将士们的灵魂也得不到安息。友谊之花,怎样开得灿烂,靠的并非是自然的雨水,而是需要用强大的意志来浇灌。这篇征文,史料充实,却又不是堆陈史料,写历史,是为了求解“友谊关”的含义,文章关于战争,关于友谊关,人生非常深刻,写出了“友谊”两个字背后的东西。作者的文章末的抒情和议论,更有深度,再次强化了感情色彩,加深了文章的内涵。这是一篇有深度的爱国主义教育佳作。【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0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20 08:12:30
  友谊,是在强大国力下的友好缔结,友谊关,见证了友谊来之不易。作者笔下的友谊关的“友谊”,有着悲壮曲折的故事,写着中华民族的浴血精神。请欣赏精彩征文。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7-20 14:35:10
  西山读了三遍“编者按”,实在不舍掩卷!我明明知道自己小文写得不怎么好,但我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是在倾力扶持鼓励西山。谢谢啊老师!西山平时很忙,大部分时间在搞电,在跑工地,很少有时间来东篱,见谅!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夏安!
回复1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7-20 19:26:17
  我发现我的小文怀才老师为我修改了不少,每笔都是点睛之笔。让老师费心了啊,辛苦!给老师敬茶,深谢!
2 楼        文友:枫桦        2024-07-20 08:38:18
  镇南关大捷,是清政府为数不多的几次高光时刻,冯子材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民族英雄,得到世代人民的瞻仰。友谊关是后来的名字。当然,所谓的友谊,也是建立在国家强大的层面上的。老师的文章深刻而渊深,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文章有了高度与厚度!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7-20 14:39:05
  也许我曾经是军人的缘故吧,对国家战争与和平之事关注多一点。我是初写者,文章写得不怎么好,以后请多指教!感谢来访,遥握问候!谨祝夏安!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20 09:17:04
  这篇散文以中越边境的友谊关为主题,史料充实却不堆砌。从名字之变到战争背景,深刻揭示友谊含义。文末抒情议论有深度,强化情感内涵,是一篇兼具史实与思考,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佳作,值得品鉴。 祝西山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7-20 14:41:18
  谢谢滴善斋老师来访。美评西山权当鼓励!我是初学者,以后多多赐教。感谢!遥握问安!
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20 11:44:35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往,主席的原话大概是这个意思。友谊也一样,只有斗争换来的友谊才能长存。人类的底层逻辑还是丛林法则,其他都是伪装,老师的文章很有见地,友谊关这个名字的变迁耐人寻味,不知越南当局看得懂不。拜读佳作,祝清凉一夏!
回复4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7-20 14:44:10
  天方老师的点评很有意思,喜欢!也许我曾经是军人的缘故吧,对这方面多留意了一点。感谢到访留墨。遥握问安!
5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7-20 12:46:12
  以史荐今,老师选取角度新颖独特,非常有教育意义。值得深思借鉴,好文点赞祝福!
回复5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7-20 14:45:36
  谢谢诚本真老师到访留墨。溢美之词西山权当鼓励。遥握问安!
6 楼        文友:佳华        2024-07-20 13:47:04
  文章大气磅礴,充满警示意义,“抬杠”之语尤其好,能战方能止战!
回复6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7-20 14:54:56
  感谢佳华老师到访留墨。点评简洁有力,温暖!遥握问安!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20 13:53:07
  那些战争,过去几十年了,在西山老师的笔下,依然鲜活,仿佛发生就在昨天,就在眼前。读罢此文,热血沸腾,激发着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好文,语言优美且铿锵有力,文意深远。喜欢!遥握问候,谨祝好!
回复7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7-20 14:57:21
  湘莉老师好!感谢到访留墨。说句实话,很喜欢读你的文章,苦于平时忙,没能点评一二,见谅!遥握问安!
8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7-20 14:32:19
  读罢此文,被“大清万人坟”段深深打动,“人们在掩埋同胞时尸首的时候,心是怎样的滴血”一句催人泪下。祈求人类不要有战争,让友谊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回复8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7-20 15:00:14
  说句实话,起初我并不知那有个“万人坟”,听了导游的话我才知。当我真正知道那些历史故事时真得很是震惊和感动,所以促成此文。水平不怎么好,见谅!遥握问安!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7-20 16:15:04
  想想“友谊关”不远处的“大清万人坟”心中就感觉很痛。这是悲壮的历史,后辈们不可忘记。红花草拜读充满正能量的美文!
回复9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7-20 19:27:55
  谢谢红花草老师关注小文,辛苦了!遥握问候!
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7-20 19:17:36
  老师深度挖掘了友谊关中“友谊”二字,用清朝和当代的两次战争,深刻阐释了友谊何来?怎样保持彼此间的友谊?文笔流畅,感悟深刻,文采斐然。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0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4-07-20 19:31:23
  谢谢韩老师关注小文。老师的美评给了西山前进的动力。西山由于平时较忙,大多数时间在设计电网,在跑工地,很少有时间来东篱互动。见谅!遥握问候!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