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不可理喻的捐助(小说)

编辑推荐 【菊韵】不可理喻的捐助(小说)


作者:杨帆 白丁,7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52发表时间:2024-07-23 19:29:22


   眼看着到了下午三点多,空气中的炎热气息还没有消散的意思。
   父亲在电扇的凉风中,已经昏昏睡去。
   本来想去父亲承包的山地里去扯花生,可是看着这屋外还白亮亮闪着眼睛的太阳光,吴春兰的心里又忐忑不安起来.
   热,歇会再出去。她搬来一张竹质的能折叠的躺椅,靠在上面准备打个盹。
   吴春兰本来已经嫁出去多年,如今儿子都已经读初中了。可是家中的一系列变故,让她基本上是搬回娘家,跟父亲居住在一起。
   先说吴春兰自己。十六年之前,那时,她还只有二十岁,却已经在外面打工四五年了。
   山里的女娃书读得少,外出打工,像电子轻松工作做没有她的份,只能在建筑队由帮小工.整天拉着斗车,拉水泥,就是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自己邻村花店村的李自强。
   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就爱情就像一列火车在轨道上,被正常运营一样,没有什么悬念的发展着。
   引发的先是心理上的先是羞涩接着是接触到接近到融合到如胶似漆。而身体上先是牵手后是接吻最的是上床同居形同夫妻。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怀孕之后,才回到花店村,匆匆忙忙地举行了结婚仪式。工地上的两人世界,相比较于山地里的组成的家庭,那算得上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结婚成家之后,丈夫李自强继续在外面开挖机,吴春兰就回到家乡生子养子教子。
   本来,两个人的生活也可以过得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李自强的工资养活吴春兰母子应该来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李自强可能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要发奋目强,他原本是为他人打工,但总想到事靠得点工资养家是受制于人,又不能自由。
   凭着自己有技术,他就辞工回家.东拼西凑,加上贷款,就买了一台挖机,在家乡的县城工地上,搞起了单干。开始的时候,是房地产如火如荼,到处的工地上是热火朝天,丈夫李自强也赚了些钱。
   别人有了钱就买房买车,带着妻儿老小,到城里过起了安逸日子。
   而李自强不同,手中有钱,心里发痒,就想着投更多的资,赚更多的钱,他时刻幻想着,他的钱能够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搞房地产的小老板融资。李自强竟然瞒着吴春兰将自己手中的所有资金给了那个小老板。没想到小老板跑路之后,血本无归。
   这只是资金被骗以后,丈夫给她的说法。
   据了解他的同乡,还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就是丈夫所说的小老板,并不是一个男的,而是一个女的,丈夫之所以能够言听计从,主要原因是那个女的经常与丈夫鬼混。女人对于丈夫的传闻,往往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这样的传闻,让吴春兰的心中搞好夫妻的烈焰迅速降温的话。另一个问题的出现则让吴春兰对他们的小家庭感到恐慌。
   按照他们的安排,李自强在前方挣钱,吴春兰在后方看家,分工还是明确.风生水起,吹皱千层浪的是吴春兰的公公。
   说起这个事,常让人想起一个幽默故事.古代有个女人新寡,其公公身体好,其叔子也长大成人.女人要改嫁,公公不答应,女人上诉到县太爷,诉状是"姑壮叔大,瓜田李下,当嫁不当嫁?"开明的县太爷批阅."当嫁当嫁"。
   吴春兰当时面临的是丈夫在外,公公年壮,婆婆不在世。有回,吴春兰在家洗澡,公公竟然敲门,吓得她从此,不敢与公公住在一起。
   就带着儿子搬回娘家。那时吴春兰刚刚丧母,父亲身体也不好,正好也需要她照顾。这样一来,吴春兰的夫妻关系就形同虚设,两个人很少在一起,既使偶尔见面,也如同陌生人,生活就像喝白开水一样,无色也无味。
   是院子外面的一阵敲门声,惊醒了吴春兰.进门的是自己的表姐,现在村里的妇女主任,带着两个男人来家里走访.
   表姐的介绍让吴春兰知道了,这是村里的新轮岗上班的驻村工作队长和队员.身材魁梧,头发有些卷曲,脸庞轮廓分明的是队长,姓王,另一个年龄较大,头发花白,脸庞黝黑,身材较矮,姓关。他们今天上门,一是与村民见面混个脸熟,二是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实际困难。少不了,队长是要问问吴春兰父亲的情况.吴春兰如实地告诉他们,父母亲曾经养生养了一对儿女,一家四口是村里有名的幸福家庭,没有想到,当吴春兰出嫁后不久.弟弟骑着摩托车带着母亲出山上城的时候,在蜿蜒陡峭的山路上,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摩托车失速,车毁人亡。
   父亲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之后,原本健康的身体,如同大厦抽掉了主梁,迅速塌垮塌下来.村里按照家庭情况,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评议,让父亲吃上了低保,纳入了贫困户.吴春兰也说到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可特别想咨询的是,自己这种情况,能不能享受国家政策帮扶。
   王队长的解释;"你如果要享受国家扶贫政策,一是需要回本村申请,二是从你家目前的情况来看,评贫困户是与精准识别的有关条件不相符合。"
   吴春兰说:"别的倒没有什么,我主要是想为我儿子争取教育资助政策,这小子学习成绩不错,我很想他能够成人成才。"
   王队长说:"帮助孩子读书的途经有好多条,我可以帮你想想办法,现在有不少爱心人士捐款助学的。"
   二
   夏天,山村的夜晚,村部的广场上,还是挺热闹的。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部门口,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打谷场,被硬化成了一块水泥广场,广场周围,也树立起来村务、党务、政务公开的宣传牌子。
   在靠边沿的地方,还树立起太阳能路灯那雪白的灯光,像小小的太阳,将广场上照得透亮。
   晚饭后妇女们都相约着五到广场上跑起了广场舞。
   表姐是村的妇女主任,自然是领舞人。
   音乐响起来,是那首带着伤感的《酒醉的蝴蝶》——
   怎么也飞不出花花的世界,
   原来我是一只酒醉的蝴蝶,
   你的哪一句誓约来的轻描又谈写,
   却要换来我一生,再也解不开的结。
   春去镜前花,秋来水中月,
   原来我就是那一只酒醉的蝴蝶.
   在舞队前面,有个架子,架子上夹着一个平板电脑,表姐跟着平板电脑后间的人跟着表姐.踏步,摆胯,扭腰,招手,翻腕,做着各种动作。村妇女们毕竟不是专业出身,加之入道时间不长,动作参差不齐。大家来跳舞,有的是为了健身,有的是为了打发时间,有的是为了招摇,有的是为了搏眼球,有的是为了缓解一天劳作的疲劳,目的各不相同心态大相径庭。全神贯注者有之,心不在焉有之,哗众取宠者有之,麻木淡泊者有之,叽叽喳喳者有之。
   倒是这歌词都让吴春兰不由得想入非非。丈夫曾经信誓旦旦的誓言,早已经被甩到耳朵背后,曾经如同蝴蝶般的美丽的自己,已经是镜中月,水中花。当然舞队中的几个女人来说,也与她好不了多少,早有传闻,他们的丈夫在外面有了自己搭伙过日子的人,外面有个野花的家,山里有个红旗不倒的家。
   有谁能保证,那些长年在外打拼的男人们,他们心中的还想念着自己的妻子吗?如果对于女人来说,家形同虚设的话,大家岂不都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蝴蝶?而且是喝醉了酒,误打误冲的蝴蝶。想想这些,吴春兰对自己的丈夫的想法也更多.他们之间冷漠的关系,除了自己的原因之外,丈夫难道真是除了钱的问题之外,没有别的原因吗?
   好在,时间能成就一个人,时间也能改变一个人,她对丈夫以及她那个家已经愈来愈失去了信心。
   如果一个男人连养家的担当都没有,对于一个妻子来说,他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
   跳完了第一曲,舞队要喝水休息,趁这个空档,吴春兰看了看财务公开栏,上面有生村工作队的介绍,她才知道新近进村的这个姓王的队长,叫王百顺,呵呵,人看来帅气,这名字倒是俗得很接地气,甚至带着泥土的气息.百顺是百事顺利,还是对老婆百依百顺?吴春兰心里幽默地想着,还不由得脸带微笑。
   第二曲想起来,是一首双手跳的舞曲《久别的人》,十四步。农村跳广场舞的男人很少,虽然舞场旁边贼眉鼠眼过眼隐的单身汉不少。可真正让他们上场,搂着女人的腰,手握着女人的手,面对面地挺胸把腰摆手地跳起来,他们却变成了霜打的茄子蔫了,典型的小孩放鞭炮,又怕又爱。
   "来,来,五队长,来跟我表妹一组跳一曲"
   "不会,不会,我动作不协调,怕踩了你表
   妹的脚,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旁边有人起哄"你当队长不带我们跳舞,
   看你怎么支持我们?"
   "是的,我们这是高尚娱乐的."
   "你来扶贫,也要给我们精神扶贫呢!"
   "城里来的领导,不会跳舞,谁信呀..."
   "是看不起我们吧!
   "那是的,我们土里大气的,不像城里的女人
   涂脂抹粉,花枝招展的.
   "是怕老婆吧."
   唉,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这么多女人,他们闹起来,那无异于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让你无地自容,无处可逃。
   可不管怎么说,王百顺就是不上场.
   让吴春兰好不尴尬,看不起就看不起呗,男人都是这个样子,表面端架子,心里倒不知是怎样的男盗女娼,实在有些可恶.
   三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炎热而憋闷的三伏天虽然还没有过完.但随着几场台风影响,带来的雷阵雨天气,加之,立秋节气的到来,气温正午炎热而早晚相对凉爽许多。空中流淌的风给人的一种舒畅的凉爽,而不再像伏天那样,风吹到脸上身上像烤了火一样烫滚烫着。
   早晨的山地上,花生因为这阵雨浸润,显得松软,趁着这样的好机会,吴春兰起床后简单洗漱下,就提着忙着到地里扯花生。她给自己定的任务是,今天早晨要扯好两挑花生,挑回家后,到中午炎热的时候,在家摘。到下午再看天气,如果没有阵雨,又接着扯。她家的地,在村湾子后面的山坳里,清晨山上松树林中,小鸟们在叽叽喳喳地唱和着清晨的歌谣,它们传达给人们的总好像是有着说不完的开心事。空气也是无限的干净凉。呼吸着,是清新,是舒畅,是喝了蜜一般的甜。
   一边扯着花生,一边回忆起小学时候那个语文老师曾经给他们讲述散文《落花生》。课文中有几段话,她还依稀记得:"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个老师讲得深情并茂。也一再嘱咐她们要向落花生学习.那时候,她是多么喜欢自己的这个语文老师呀!
   然而,让她感到万分不可想像的是,这位曾是她偶像般的男神,听说因为猥亵女生,被判了刑。
   如果说,男人在吴春兰心目中的形象坍塌的话,最起始的引发点,应该是这个人。
   “来,我来帮你扯."一个男人浑厚的声音,让聚精会神劳作的吴春兰吓了一跳。
   她回头一看,是王百顺.
   “快别这样,我经当不起,我们山里蛇虫蚂蚁多,你这细皮嫩肉的咬了你,我担责不起。"毕竟有个初中毕业的学历,加上昨晚上,受到的冷遇,吴春兰的拒绝帮助的措辞,有种浓浓的火药味。
   "看你说的,我也是个农村娃出身,这些农活,我还是会做的。"也不管吴春兰同意不同意,王百顺也帮着她忙碌起来.边扯着花生,还边说些话.他告诉吴春兰,已经联系好了一个爱心助学人士,答应给吴春兰儿子资助,每年两千元。
   吴春兰心不知道该怎么说,是接受,还是拒绝,天上不可能掉馅饼,人间不可能有免费的午餐,他们以前素不相识,两颗浮萍相遇在一起,能
   够瞬间跳出如此强烈的火花,是不可思议的,到底想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她心里狐疑着,不大一会儿工夫,四捆花生就扯好了,捆扎好了.王百顺要帮着她想挑回去,她坚决拒绝了。这要是被人们看到了,孤男寡女的,湾里的人又该怎么认论他们。
   毕竟人心不古,难不成,这个驻村队长是个风流成性,就像赵本山小品《捐款》里所说,"在外喜欢给单身女人捐款,在村里喜欢给寡妇挑水"的男人吗?
   四
   临近开学的时候,王百顺带着爱心捐学团队的两个人将捐资款,送到了吴春兰手中。尽管她反复推辞,但那些人说:"你放心,我们只是希望你的儿子因为了我们的帮助,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顺利完成学业,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且能报恩社会,将我们的爱心传递下去!"
   看到他们的态度很坚决,说话的语气很真诚,吴春兰收下了这笔钱。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吴春兰要留下他们吃餐饭,但他们坚决拒绝,开车离去。
   无功不受禄,无缘无故得了别人的钱,给了吴春兰内心很大的压力。尽管儿子也劝慰她.学校还有几个其他的孩子受到了捐赠。应该说,他们的目的是单纯的,而且儿子也答应,要以此为契机,更加努力学习,争取以优异成绩报答社会。

共 674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扬帆的小说《不可理喻的捐助》,讲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李自强和吴春兰本来生活过得风平浪静,李自强开挖机,挣了一些钱,吴春兰生子养子教子。李自强竟然瞒着吴春兰将自己手中的所有资金给了一个搞房地产的小老板。没想到小老板跑路之后,血本无归。可是同乡说了另外一个版本:那个小老板是个女的,经常与吴春兰丈夫鬼混。丈夫在外,公公年壮,婆婆离世。诸多不妥,吴春兰带着儿子搬回娘家,表姐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带了两个人来家里走访,其中一个是王百顺王队长,他让吴春兰写个需要扶贫申请,希望有爱心人士给她儿子捐款助学。吴春兰在家里扯花生,王百顺过来帮忙,并说,已经联系好了一个爱心助学人士,答应给吴春兰儿子资助,每年两千元。开学前,王百顺带着两个爱心人士,把两千元交给她。她有些不安,把这件事告诉给她远嫁外省的闺密李一枝,李发了很多语音过来,让她去退款。表姐让她放心收下,把儿子养育成才。李自强知道后,夜里给她打电话,问她王队长为啥给她钱,他俩啥关系。她一时语塞,吴春兰找到表姐,表姐让她去村部一趟。村部有两个人,让她把为孩子捐款的事如实说一下,又问她和王百顺的关系,显然是有人在用这件事做文章。好在这两个人是秉公办事的,要在村里开个专题会,为她正名。看来捐助也不是个简单的事。【编辑: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4-07-23 19:36:09
  爱心人士的捐资助学,本来是一件好事,却让被捐助者受到冤枉和不公对待。这里就有个方式方法的问题了。为什么要让王队长单独去送钱?而不是开会当众交给吴春兰?等到她被怀疑冤枉了,再来正名。这是办事的人不会办事,好事让他给办砸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杨帆        2024-07-23 20:40:44
  接受别人善意的帮助,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3 楼        文友:陶建军        2024-07-23 21:30:44
  小说围绕爱心捐赠这件事,塑造人物,揭示问题,令人深思!
4 楼        文友:陶建军        2024-07-23 21:32:25
  吴春兰之所以对爱心人士的善意帮助,满怀狐疑,是有原因!
5 楼        文友:远近        2024-07-25 16:20:05
  捐助是好事,可是有人嫉妒就会有人使绊子,还是公开的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