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滦州大觉寺(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滦州大觉寺(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98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89发表时间:2024-08-02 06:50:03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谁家媳妇儿娘家是哪里的,三里五村都直接说村庄的名字,唯独把滦州城北边的媳妇儿统称为“铁道北”的。一条铁路把滦州分为了南北。而大觉寺就坐落在铁路北的横山山腰里,也因为铁路的阻隔,我真正认识它是在长大以后。
  
   一
   在县城上高中时候,住宿舍楼,经常向北眺望横山。横山如屏,它东西走向,海拔236.1米,上有松林怪石林立,东侧曾是滦州十二景的“偏凉虚阁”,滦河从此冲出崇山阻隔,向南龙翔而去;西侧是闻名遐迩的“抱花崖”;南侧就是连接关内外的交通要道,京哈铁路、205国道、詹天佑大铁桥,原来的偏凉汀火车站近在咫尺。
   有一次,一位高中同学拿来了一段乳白色石笋展示给大家,大家都说新奇,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说是他偷偷钻横山洞,敲下来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横山石。后来石笋被老师没收,同学遭到批评。理由不是破坏大自然,是违反午休规定,私自外出。我想最主要是怕孩子出危险吧!
   在县外贸上班后,那年我们一起分来的有10多个毕业生,都住办公楼顶层的宿舍,很多人一起搭伙做饭,像是又回到了大学的集体宿舍。那年秋天的一个周末,秋雨刚刚过,同事小范提议,大家一起去横山采蘑菇。我还是头一次采蘑菇,更是第一次登上横山。小范是横山脚下大横山营村人,自小在山下长大,懂山,更懂山的故事。
   天气微凉,雁阵列列,林间野果飘香,山下滦河流水潺潺,我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鹿在林间穿梭嬉闹。小有收获后,我们被小范带到了一片长满杂草和荆棘的废墟上。他告诉我这就是曾经的大觉寺,可惜毁于战火和文革了。好在横山井还在,他带我们剥开杂草,终于找到了一处废弃的井口,井口是几块突兀的石头,枯枝、藤蔓几乎要掩盖住整个井口。掀开俯瞰井底,约有十多丈深,井底多碎石瓦砾,没有一丝水气。他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横井浮烟”的地方了,是滦州十二景之一,上承雨露,下通滦河,早晚可见雾气从井底升起,在山间袅袅不散。有很多赞美它的诗作,他随口吟道:“古刹盘山半,祥光彻汉中。云平三宝近,井湛万缘空。野鸟翔高下,方僧话异同。松前酣酒后,直欲驾长风。”(出自石矿的《横井浮烟》)小范接着说,这是他小时候爷爷教他的,他爷爷曾和庙里的和尚交好。
   我向南眺望地震中倒掉的仅剩基座的研山塔,那是我出生的村庄所在,相隔仅约10里。它们的传说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从小是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
   相传,研山有十八洞,洞洞有妖怪,刘久和他的母亲,是这里最厉害的妖怪。但他们远没到草菅人命,祸害百姓的的地步,所以济公活佛走到这里就有意度化他们。于是双方打赌,如果济公一夜之间在滦河上建一座石桥,刘久母子从此愿改邪归正,皈依佛门。济公欣然应允,当夜施法开山取石造桥,等到还有一孔就要完工时,忽听村中金鸡报晓,随即刘久拍着双手哈哈笑着走出,济公只得认赌服输,赌气北行到了横山半山腰。约过去半个时辰,天还没放晴,济公遂发觉上当,气愤地一拳捶下,砸出一口水井,就是传说中的这口井。
   原来井边悬崖之侧还有一棵斜出的碗口粗的千年茶树,早晚受井口雾霭蒸腾,加上地势向阳温暖,土质肥瘦合适,每年出产的茶叶都是上等好茶。清朝帝王行宫就在山脚下的偏凉汀,一次乾隆饮罢此井水冲泡出的山茶,赞不绝口,赐名“翠麝”。有一年,滦州瘟疫横行,百姓得饮此茶,疫病很快消弭。可惜古茶树同样损毁于文革,说罢他脸色阴郁。
   南方古茶不足为奇,在这塞上苦寒之地,能有一棵千年古茶树实在难得,可惜可惜!
  
   二
   大觉寺原名开觉寺,史建记载不详。
   蒙哥汗八年(1258年),在今元上都大阁之地举办佛道辩论大会。忽必烈出席,巴斯八国师主持,召集西域、河西、大理及内地高僧大德齐聚一堂。其中代表佛教出场的就有滦州开觉寺的祥迈长老。辩论结果,道教失败,所有道教典籍都被付之一炬。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佛道论争和焚毁道教经书事件。祥迈长老奉敕编撰的五卷《至元辨伪录》在我国宗教界影响巨大,史称这部佛典“奏对天颜,睿览颁行,入藏流通”。现存于佛典《大藏经》史传部第四览。
   另外有他所做《韩文公别传》注疏传世,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有此书。祥迈长老还曾为当时圆寂的慧明法师撰写《西京大华严寺佛日圆照明公和尚碑铭并序》。这通元碑所涉历史人物众多,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元代佛教的发展轨迹,而其中的几位高僧,更是对元代佛教产生过深远影响,因此,在当代佛学研究中,都把这通珍贵的元碑作为重要的证史资料。祥迈长老当年还为北京妙应寺白塔撰写了《圣旨敕建释伽舍利灵通之塔碑文》,这通著名的碑刻至今还矗立在妙应寺的院内。
   祥迈长老不仅是滦州开觉寺的大德高僧,也是当时闻名全国的佛界的骄傲,他使滦州开觉寺名闻天下。据此可以推断,大觉寺至少开建于辽金时代。
   开觉寺为什么改为大觉寺呢?翻阅资料得知,明朝陈士元在滦州任知州时候,除旧害,破弊端,兴学劝农,给地方带来一片新气象,真个是政通人和,物阜年丰,百姓口碑就出来了,有道是“游智开,有智才,麦秀两歧乐开怀”。一棵麦子长俩穗,称为“麦秀两岐”,一般借指丰收年景,说明滦州百姓对这位知州相当认可。后游智开升任永平知府,后人为了避其名讳,就把开觉寺改成大觉寺了。
   我开始猜测大觉寺的名字应该跟《三国演义》有关系,毕竟隆中对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诗句。更可能和厚重的佛家禅理有关。
  
   三
   大觉寺有历史记载,虽几经修葺,但传至近代,也已破败不堪,且变成了佛道双休场所。不仅供奉释迦摩尼,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同样供奉碧霞元君,吕洞宾等道家法相,还有民族英雄精忠岳飞、武圣关羽等。不知当年辨经获胜的祥迈长老在天有知,面对佛道同门同修,会有何感想。
   1928年6月6日到17日的12天里,大觉寺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身负国仇家恨的28岁的张学良在此冥思苦想,终于做出了“拥护国家统一,东北改旗易帜”的艰难决定。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作霖命悬一线,身在北京处理政务的张学良得到密报,要其回东北主持大局。此时的奉系军阀外有北伐军节节胜利的逼迫,内有各个派系的相互倾轧,个别将领甚至和日本关东军眉来眼去,图谋不轨,就连他身边的杨雨霆也公开说想借助日本人的势力,武力统一全国。情报表明日本人在关外遍布密探,准备做掉张学良,让东北陷入更大的内讧,从中渔利。
   6日,张学良率部到达滦州,部队驻扎在城内,他和几个随从悄悄上山,他要收集各方资料,摸一摸各派大佬的想法,好做下一步的安排。其实张学良在之前就提出过和北伐军议和的主张,他现在想的是如何“易帜”。所谓易帜就是将张作霖割据一方,经营多年的东三省归从国民党领导,东三省改挂青天白日旗,他要继承他父亲的权力,同时又要把他父亲的政策改变过来,维护祖国统一,又要给日本人以麻痹,不让日本人有可乘之机,达到侵占东北的目的。
   此时,张学良进驻的大觉寺只剩一位叫做曹信贵的道长打理寺院。(我不知道曹道长是僧是道,秃头还是蓄发,只按志书记载叙述)曹道长虽是化外之人,但深谙人情世故,懂得察言观色,因势利导。
   一日晚上,张学良睡不着在院中踱步,偶然路过曹道长门前,听到里面隐隐有祈祷之声,其中有“天兵天将六丁六甲护持安国军大元帅张公早升天界位列仙班”之句,不禁对随从说:这老道倒是个有心之人,不要亏待了他。后张学良临走前命随从交给曹老道五千两大洋的一张支票,重新修葺寺院。两年后,大觉寺修葺一新时,曹道长在正殿檩嵌上大字楷书“中华民国一十九年张学良捐洋五千元重修”字样。
   是年7月1日,化妆返回东北的张学良已经能控制大局,通电全国,发表了著名的“改旗易帜”宣言,就此,北伐结束,中国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
  
   四
   欣逢盛世,滦州市政府响应佛教界和广大群众的呼声,也为了滦州旅游事业的兴旺,于2012年在原址上依山开工建造新的大觉寺。两年后的阴历8月8日,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的大觉寺竣工完毕。单说大觉寺的大雄宝殿,这所殿宇的级别与北京的乾清宫、中和殿、保和殿等殿宇处于同一级别。在殿宽、殿高、进深、重檐、前廊后厦、斗拱式样、明柱多寡等项都需符合这一等级的严格规制。
   这天,天赐吉祥,甘露遍洒,一片细雨濛濛中,诸山大德,四方佛子,八方檀越,共襄盛举,同沐佛恩。
   我不是佛教徒,但我喜欢佛教文化,没事愿意到这里走走,感受庄严,俯瞰滦河如带,古城繁华烟火。若是夕阳正浓,大觉寺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听木鱼声声,看渔舟唱晚,研山宝塔熠熠生辉,不觉让人身心宁静,物我两忘。研山塔也是近几年修葺一新的,这对相守千年的难兄难弟终于又可以相视而笑,共同守护滦州这块热土了。
   那口井被圈在院中,上盖一个八角亭,底下井口雕栏玉砌,只是再无“横井浮烟”的可能了。因为上面被罩了一面不锈钢玻璃,上面散落着几枚钱币,透过玻璃,隐隐可见水迹。我想到了“沧州铁狮子”,为防生锈,盖亭子保护起来,致使铁狮子锈蚀更快,都“拄拐”了。
   今年清明,带上三叔三婶和父母到大觉寺遛弯。三叔眼尖,他望着井边上的文字对父亲说,横山井不是说济公打出来的吗?这里怎么变成了鲁班?我来过多次还真没注意。仔细看墙上的文字意思是,当年张果老和鲁班打赌,张修桥,鲁班建研山塔,过程和我之前叙述大同小异,这里是张使诈学鸡叫,骗了鲁班。鲁班到了横山突然发觉不对,负气用锤子在横山砸出了一口井。父亲说,不管是神仙还是妖精,不努力也会丢了香火,他们和孩子们现在一样“卷”。一向老实的父亲还能说出如此有禅理又现代的话,两个古稀之年的老头和我都哈哈一笑!
   突然,我似乎悟到了些什么。回来的路上,我心中反复叨念张学良当年在大觉寺留下的诗句“世事仁者觉,兴有大觉寺。天意何愦愦,人心自明明”。
  
   首发原创于江山文学
  

共 39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用传奇故事的方式讲述滦州大觉寺前世今生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别致散文。在小编看来,就是一场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历史多幕剧。时间:从公元1258年至公元2024年。地点:河北滦州,具体位置随着场次的不同而变化,分别是滦州铁路、滦河、县城中学的宿舍楼、横山深处、大觉寺遗址、新大觉寺等。人物:济公活佛、刘久母子、祥迈长老、少帅张学良、曹道长、鲁班、张果老等。旁白:天方夜谭。话说那滦州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条铁路分南北,一座横山贯东西”。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那横山深处,采蘑菇、吟诗赋、探古幽。但见山上野果飘香,山下流水潺潺。远观研山塔断垣残壁,遥想济公活佛与刘久母子斗法。研山十八洞,洞洞有妖怪。还有那一拳砸出的水井和千年的古茶树。古井今犹在,古树损毁了,怎一个“可惜”了得!要问那大觉寺遗址还有哪些传奇故事?新大觉寺又是如何建成的?哈哈!小编只能抛砖引玉,不能画蛇添足,列为看官,请赏读天方老师的美文佳作。【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2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8-02 07:19:27
  天方老师的征文作品以传奇故事的方式,讲述了滦州大大觉寺前世今生的历史传奇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有精彩绝伦的僧妖斗法,有波谲云诡的僧道雄辩,还有山重水复的改旗易帜……神话和现实碰撞,历史和现代交织,风格独特,扣人心弦。深度好文,力荐赏读。大赞、问候、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02 09:15:54
  谢谢梅骨老师拨冗为小文做精彩按编,我非常喜欢。对大觉寺的了解以前并不多,偶得几本记录滦州历史的故事典籍,时时翻阅,加上一些感悟,勉强串联起来,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再谢老师,祝夏琪顺意!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02 07:38:13
  这篇散文以传奇故事呈现滦州大觉寺的历史文化,从 1258 年至今,众多人物登场。横山探秘,传奇众多。遗址故事待解,新寺建成成谜。天方老师佳作,引人入胜,值得品读! 祝夏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02 09:19:09
  滦州地处塞上交通要道,自古三教九流汇集于此,传说故事就多了起来。这些年开发旅游,把很多景点都恢复了,大觉寺的故事我以前知道的也不多,算是勉强成文吧,跟老师的游记还有很大的差距,向老师学习!祝老师万事顺意!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02 08:13:18
  此篇文章很是有看头,有趣的故事令人不舍掩卷。佩服才情!因要出发喝升学宴的酒,不多说了,为好文点赞!遥握问安!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02 09:22:00
  我也是看了很多故事典籍,县志铭文才了解大觉寺的。算是勉强成文。这段日子很多升学宴的,以老师的才情,在升学宴也是亮点。祝您多喝几杯,开心快乐!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2 08:22:27
  读完,感觉有着余秋雨的风格,但比余文都乐一份率真的童趣。天方老师深度关注滦川风景和历史,不断推出滦川系列,很有水平,怀才很佩服。我喜欢看寺庙,但也不信佛,我只是觉得作为中国文化,这是很精彩的一笔,其中的佛禅含义,是可以启迪人的,我比较喜欢。大觉寺,在我的记忆里很出名,原来还有名字改动的故事,涨知识了。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02 09:24:44
  老师我读书少,余秋雨是泰山北斗,我就是野路子,没有套路,胡乱罗列,老师催得紧,仓储成文,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向老师学习!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02 09:06:59
  横山是油故事的山,滦州大觉寺,趣味多多,故事多多,神话多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度老师的文,感受精彩。点赞学习,祝福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02 09:28:42
  这里的山都是燕山山脉的余脉,并不高大,只是山和平原的过度,离海比较近,气候不错,出产还算可以。历史上属于胡汉交锋的地方,人文就比较厚重!所以可以写的东西多一些。祝老师早日健康!
6 楼        文友:佳华        2024-08-02 09:45:48
  初看题目以为是一篇游记,细读之后方知是一篇厚重的文化散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座并不巍峨的小山,因为一座大觉寺,有了浓厚的文化气息,非常令人神往。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02 21:09:03
  佳华老师好,这里都是燕山山脉的余脉,向南是平原至海,北面不愿是长城,喜峰口,29军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发生地。滦州人杰地灵,冀东三枝花 皮影 地秧歌 评剧 都是源头,可惜笔力不够,写得粗糙。祝老师万事如意!
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02 10:31:25
  这个大觉寺不得了,让我两个没想到。一是张学良在此做出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决定,二是新建大觉寺的大雄宝殿,与北京的乾清宫等处于同一级别。珍贵的文物,老师挖掘出来其深刻的内涵,为不凡的眼力点赞。拜读学习老师佳作,夏安,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02 21:12:39
  你说的第一个张学良决定改旗易帜在滦州12天,滦州人都知道;第二个我也是翻资料得来的,我也没想到,老师进出关外,可以在滦州稍作停留,我做向导,带您游遍滦州!祝老师万事如意!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8-02 19:44:16
  作者娓娓道来大觉寺的前世今生,那些传奇故事为大觉寺增添了神秘感和历史的厚重感。诸多人物登场,可见这座寺庙有着非凡的背景,更富吸引力。好文,文辞幽默,表达有趣,于轻松中读出厚度和力度,可见作者写作功底精深。大赞!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02 21:15:37
  感谢老师驻足留墨,大觉寺在滦州有着重要地位,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法相庄严,在此逗留让人身心宁静!祝老师万事顺意!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