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从三伏天吃饺子说起(散文)

精品 【东篱】从三伏天吃饺子说起(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98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01发表时间:2024-08-26 05:48:25
摘要:三伏那天,妻子打来视频提醒别忘了吃饺子。我说北京这边都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妻子说,咱们老家一直说的就是“头伏包子,二伏面,三伏饺子就大蒜”。我的思绪飞扬,想起饺子的很多故事。


   三伏那天,妻子打来视频提醒别忘了吃饺子。我说北京这边都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妻子说,咱们老家一直说的就是“头伏包子,二伏面,三伏饺子就大蒜”。我的思绪飞扬,想起饺子的很多故事。
   在老家,从过年开始算起,一年中很多重要的日子都要吃饺子。
   除夕晚上吃饺子,还要顺带包出第二天早起的量,这叫“更岁交子”。一年从头到尾都有饺子吃,寓意着一家子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财运滚滚来。这个寓意可能出自人们对财运的理解吧——打包送来才是大礼。然后初五一早吃饺子,叫做“破五”,有破除过年的禁忌的意思。也有的人家在这天包饺子讲究包上各种果仁,意寓着包“小人”,未来一年不遭小人算计,其实就是图个吉利。至于老家三伏这天吃饺子,北京这边说吃烙饼摊鸡蛋,应该都是夏季不易养生,含有进补的意思。北京是全国文化政治中心,当然其影响比较大,估计以后老家的习俗也要向北京靠拢了,就像我的方言的逐渐消失,一口正宗的北京话。这也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吧,弱势的一方总要向强势的一方妥协!
   冬至是一定要吃饺子的,有说法是“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我小时候家里在这天一次也没落过吃饺子,可是和很多小朋友一样年年冻耳朵边。红红的,里面有几个小疙瘩,痒痒的,还起皮。妹妹更是连脸蛋都冻,老家话叫做“疝脸”,到了开春才慢慢好转。直到我们长大后,生活条件好了,冷天出门少了,才逐渐摆脱了冬天这种冻疮。现在,我每每在北京这边看到三九天穿丝袜短裙的美女,我都忍不住要摸一下脸,那不是为了掩饰见了美女流出的口水的尴尬,是仿佛寒意咬上了我的耳朵,是下意识的动作。
   另外家里来了客人,盖房上梁等喜庆的日子都要吃饺子。
   “上车的饺子接风的面”,这些年我漂泊在外,差不多每月回家一次,从家出门最后一顿妻子总是包饺子。有时候妻子直接戏称“滚蛋的饺子”,我不生气,倒是倍感亲切。
  
   二
   我和妻子刚结婚那会儿,妻子不吃猪肉馅,准确地说是吃不了里面的肥肉块儿。她说,她以前在娘家都是掏馅吃,把里面的肥肉挑出来给老丈人吃。我就接替了老丈人的“工作”,吃她掏出的馅。母亲知道后,就包牛羊肉馅的饺子。我悄悄问过母亲,您不是说牛羊肉膻味大,不爱吃吗?母亲长出一口气说,哪里是?那不是牛羊肉贵太多吗?说这话的时候,我们家的条件已经好转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总是从每个细节着想去节省。
   妻子在娘家是娇娇女,用丈母娘的话说“以后还要到婆婆家干一辈子呢,在家能待几年?我可舍不得使唤!”所以,妻子婚后是不怎么会做饭的,包括包饺子。
   妻子是个旺夫的体型,结婚时就120斤,头是圆的,腰是圆的,腿和手脚也是圆乎乎的。她学会以后,包出的饺子也像是她的体型,个大且是圆乎乎的,像我这饭量吃上十几个也就饱了。她干活儿手也快,平时在家从来不让我们伸手干活,嫌弃我们干活儿慢,弄得乱七八糟的,太墨迹。只要我们点得出来的,想吃啥馅的做啥馅,中午11点开始和面,剁馅,熟练运用统筹方法,保证12点之前热气腾腾的饺子能上桌。这是我们爷仨的福气。
   女人的减肥永远在路上,生完两个儿子后,妻子的体重在160以上就下不来了。吃药,按摩,控制饮食各种方法都尝试过,效果都不理想。2016年,朋友推荐了一款“159素食全餐”的代餐食品,妻子用她惊人的毅力打开了美丽之门,最长一个月也不吃饭,只吃代餐。但不耽误给我们做饭,哪怕给我们包最爱吃的饺子,她也一个不偷吃。终于瘦下来,最低到了110多斤,而且气色也看着还不错,从内到外好像整个换了一个人。朋友开玩笑说,老田又换了一个媳妇儿。
   那几年正是微信朋友圈爆火的几年。妻子形象美了,更爱上了做美食,用她的话说,要吃的“少而精”。就拿包饺子来说,也开始往小巧玲珑上靠拢。几乎比原来的小了一倍,原来的挤馅的元宝饺子也变成了花边饺子。过年时,更是不嫌麻烦,用菠菜、紫甘蓝、胡萝卜、南瓜提炼出四种颜色的汁水和出绿、紫、红、黄四种面,再加上纯白小麦粉凑出五种颜色的饺子,在盖帘上摆出“新年快乐”的图案。然后拍照在朋友圈晒,美滋滋的等着好友们的一个个“赞”。
   这两年,妻子快到更年期了,保持了四五年的身材还是禁不住岁月的冲击,又丰腴了起来。饺子也跟着回到了原来大腹便便的样子,不过味道还是原来的味道。大概这就是生活的本质,有鲜花有掌声,更多的是平平淡淡,重要的是生活的本质不变。
   前两天从家回京,被堵在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好在车里带了饺子,就在车上解决了晚饭。
  
   三
   老家人太喜欢吃饺子了,以至于把相亲直接说成吃饺子。说谁家儿子(女儿)吃饺子了,那就是定亲了,八九不离十了。妯娌之间喊一声“他婶子,你大侄子某某天吃饺子,过来跟着包饺子”。听的人马上就会意,说“恭喜恭喜,一定早早到,是谁家的姑娘啊……”
   吃饺子定亲是一件大事,仅次于结婚,亲戚朋友都要来祝贺。一般女孩家的妈妈和婶子跟着来,男方要给女方包红包。因经济的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红包数额一直在节节攀升,要不怎么有“丈母娘经济”这个说法。女方吃完饭,还要给没来的女孩家的爸爸、奶奶等亲人带回去一些饺子和其他吃喝的。这个马虎不得,村里就有遗漏一些细节遭到女方退婚的。往往女方一到家就有很多姑嫂挤在家里了,大家都有要尝一尝带回来的饺子味道,沾沾喜气,也借此评价一下男方家的实力和手艺。往往肉馅多的被定义为办事敞亮,味道寡淡被称为“抠门”。饺子代表着男方的脸面,同样也是女方的脸面。
   新姑爷登丈母娘家门儿也要吃饺子,这时候家里人要特别嘱咐新姑爷吃饺子一定要长个心眼,别被人调理了。因为淘气的小姨子往往会在饺子里放上红糖当馅,专门盛到新姑爷碗里。不知道的一口下去,就会烫了嘴,再吐回碗里可就丢人了。这有个说法叫做考验姑爷“机灵不机灵”。新姑爷吃饺子懂得夹开慢慢吃是“机灵”;被红糖烫了一下,浑身一激灵,也是“机灵”,讨一个好彩头。有些人被烫过,长了记性,这辈子吃饺子都是夹开或者戳开吃。
   像我定亲的时候,由于父辈哥们多,就有十多个婶子在屋里院里帮忙,分成几个方阵一起跟着忙活。她们都从自家带来菜板、菜刀、盖帘、大小簸箕等趁手家什。剁馅的人手使两把菜刀上下翻飞,像是奏着欢快的乐章。她们会斜眼偷看别人的动作,现在想来这些妯娌之间也暗含着漏一小手,较劲比试的成分。我媳妇儿要伸手帮忙,婶子们忙说,“今天你是贵客,等你过了门儿,就是咱们田家门这一代最长的媳妇儿,要给后面的弟妹们各方面起好的带头作用,以后干活儿的日子还长着呢!”
   包好的饺子盛满盖帘、簸箕,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三奶奶包的最为精巧,是花边饺子,第一锅先煮这些,上官席,给媳妇儿那边的人先吃。
  
   四
   “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形容吃饺子是件奢侈的事儿。现在的条件好了,又都有时间,换着样,想啥时候吃啥时候吃,想吃啥馅吃啥馅。
   以前的人为吃不上饭发愁,现在的人为吃啥饭发愁。妻子经常要问我们要吃啥,很多时候我们回答“随——便”,这可愁坏了主妇,真随便做了,不是这个说吃腻了,就是那个说不爱吃。后来媳妇儿只要听到我们说“随便”,就干脆包饺子,这个大家都没意见,都喜欢。所以,在我们家“随便”就代表了饺子,至于什么馅料更是随便,什么季节就用什么应季菜,荤素也随便。和对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是这么随便。
   据说海外的华人最初创业都喜欢开一家饺子店,靠老祖宗留下的手艺扎下跟,家家生意火爆。如今很多老外也开始跟着过春节,喜欢吃饺子。饺子早就不只是一种美食,它代表着亲情,很多时候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团圆、和美、生活的热气腾腾,承载着一脉的文明。
   不说了,买菜包饺子去了!
  

共 31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的饺子文化,根深蒂固,不同的地域,对饺子文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作者的老家,除夕吃饺子,正月初五“破五”吃饺子,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另外家里来了客人,盖房上梁等喜庆的日子都要吃饺子。“上车的饺子接风的面”,也是保持多年的传统。还有一个风俗,就是入三伏要吃饺子。妻不吃猪肉馅,后来岳母就包牛羊肉馅饺子,说明生活条件在逐渐好转。妻虽然身体偏重,但包饺子的活儿干得麻利,一个小时,从和面、剁馅到热腾腾的饺子上桌,全部搞定。妻子成功减肥后,形象美了,爱上了做美食,主张少而精。过年时,更是不厌其烦,用蔬菜汁和面,加上纯白面粉本色,包出白、绿、紫、红、黄五种颜色的饺子,在盖帘上摆出“新年快乐”的图案,朋友圈里,收获满满的“赞”。老家还有个习俗,以至于把相亲直接说成吃饺子。女方常常要带回一些饺子给亲戚们尝尝。往往肉馅多的被定义为办事敞亮,味道寡淡被称为“抠门”。饺子代表着男方的脸面,同样也是女方的脸面。以前,日子过得拮据,便有了“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这句俗语,形容吃饺子是件奢侈的事儿。现在,吃饺子是家常便饭,在作者家里,说“随便”吃啥,那就代表了包饺子。如今,饺子文化已飘洋过海去了海外,很多老外也喜欢吃饺子。饺子早就不只是一种美食,它代表着亲情,很多时候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团圆、和美、生活的热气腾腾,承载着一脉的文明。这文“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如同一盘美味饺子,力荐各位一品为快。【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26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6 05:48:57
  一种题材,写的人很多,比如说饺子,在江山我看到的就不止十几篇。本人也曾忝列其中,大书特书饺子,尤其是享誉大江南北的东北饺子。所以,老师的饺子文,给我一个提示,都在写或很多人写过的老题材还要不要写,怎么写,弄不好就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令人不忍卒读。答案是,要写,可以写,换个视角,像老师这样,写出新意。感谢老师来稿,期待精彩继续。秋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26 15:33:38
  感谢韩老师为小文做的精彩按编,您的东北饺子我品尝过,味道鲜美。您说的是,这篇文章我尽量避免如何包饺子,什么饺子馅,就怕人云亦云,选取的几个角度应该有独特的地域性和家庭中特有的氛围。只是故事还不够深刻,有些潦草。您费心了!祝秋琪顺意!
2 楼        文友:枫桦        2024-08-26 09:21:08
  饺子的大众化是根深蒂固的,在那个曾经的年代,家里穷,却把年夜饭的饺子看得更重一些。我记得那时候我们村里的一户人家,有个人年夜饭饺子吃撑着了,胃里难受,忍不住吐了,却发现吐出的东西里,有两个囫囵个的饺子,没有嚼就咽下去了……现在的日子好过了,饺子尽管常吃,也是吃不够。老师的文章接地气,读过不觉想了很多。拜读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26 15:37:11
  我听父亲说过吃大锅饭时候,大师傅把煮好的饺子过一下凉水,直接吞下,饺子是北方人的最爱,这篇文章我也是尽量避开如何包饺子和做馅,写一下地域性的民俗,感谢老师驻足留墨,祝秋琪顺意!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6 09:57:09
  写得好温暖!我家的情况和天方家的大致差不多,动不动就包饺子。饺子成为一种文化,是民俗,也是乡愁。我们这,相亲叫“过目”,过目的这天要喝面条,意思是拴住。包饺子那一定是包住。各有讲究,都是合理的。通俗的题材,要写出味道很不易。我特别佩服天方老师对这个题材的驾驭,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感情,都放进饺子里包住了,一点汤汁都包藏其间。饺子的大小胖瘦都随着媳妇的体型,这是演绎,更有风情。热爱生活的感情,永远都是深刻的。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26 15:44:34
  各地风俗不同,现在相亲还吃不吃饺子我不太清楚,我小时候吃饺子代指“相亲”。可能是有“包住”“拴住”的意思吧。这种题材我尽量避开“人云亦云”,别开蹊径,只是知道的故事太少,这盘饺子略显寡淡,感谢老师长期关怀,祝秋琪顺意!
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8-26 10:04:24
  老师的饺文化写得精粹,充满生活气息,非常接地气。语言流畅,铺陈有序,文采斐然。好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敬茶!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26 15:47:01
  吴老师好,可能是“吃饺子”代指相亲,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但是所知民间故事不多,饺子味道略显寡淡,还望多提宝贵意见,祝秋琪顺意!
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8-26 11:16:22
  饺子,是有代表性的中国食品,尤其在我们北方。我也喜欢此款实物,跟天方老师距离这么近,没想到你们那里有关饺子,有着那么多的习俗。我很喜欢文中那些与饺子相关的生活场景,和饺子一样,透着浓浓的香味。谨祝秋日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26 15:51:15
  十里不同风,咱们虽然近,确有很多风俗不同,炸丸子,饹馇,很多都是昌黎滦县乐亭独有的文化,这几个地域口音有一致,现在这种风俗也在改变,更加隆重,但应该还会吃饺子。祝老师身体健康,秋琪顺意!
6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26 11:25:54
  这篇散文将中国饺子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各地不同吃法到蕴含的寓意,从生活变迁到海外传播,饺子不仅是美食,更象征亲情团圆。作者妙笔生花,把饺子写得“热气腾腾”,值得一品! 问候天方老师,顺祝秋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26 15:53:28
  饺子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篇文章孕育很久,苦于素材有限,口味难免寡淡,好在尽量避免了“人云亦云”。问候老师秋琪,祝万事顺意!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8-26 11:25:58
  三伏天吃饺子,冬至吃饺子,来客吃饺子,平常亦吃饺子,饺子是热气腾腾的生活,是温馨日子的添加剂,是作者妻子心灵手巧的展示。文中以饺子的故事衬托作者妻子勤劳能干,做事麻利,让一家人幸福感爆棚。减肥路上的片段很有意思。好文,接低气,一气呵成,读来亲切有味,盛赞,问候天方老师,秋祺!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26 16:14:34
  减肥那一段是真实的,我媳妇是非常有毅力的,和她一起吃159的,很多半途而废,唯有她坚持下来,瘦成一道闪电,生活也变得精致起来,现在胖了,又回到从前了,饺子也不再精致。北方人对吃饺子有执念,闲时忙时天晴下雨都要找机会吃饺子。感谢驻足留墨,祝老师秋琪顺意!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26 14:33:41
  饺子,我们这少,近些年有了。对于包饺子,我们南方人大多还不会擀皮哩,一般买擀好的皮包。如果要包五颜六色的做不到,因为市场就一种纯白的。好喜欢天方老师家的饺子,令我口舌生津,田嫂多包点,给邮寄吧,哈哈。文章写得好,字里行间荡漾着浓浓的情,暖暖的爱。大赞!遥握问安!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26 16:20:28
  好像网上有卖五彩面的,但是就怕不是有机蔬菜弄的,火锅店里一般都有五彩面条。饺子还是现包现吃味道好,老师来旅游,饺子管够,南方应该是面粉以前少,所以饺子做得少,这些年北方的口味也在变化,例如米饭基本取代了馒头的地位,文章差一些故事性的东西,自感差了一些口味,祝老师万事顺意!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26 15:27:29
  吃饺子,还有这么多的讲究,我们这里很难得自己包一会饺子吃,今天是长见识了。相亲都用饺子来决定成败,更是深意多多。我们这里都是吃鸡蛋,代表原圆满满。美文,学习了,祝老师吉祥!
回复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26 16:25:05
  南米北面,这和当地的物产有直接的关系。很多的地方小吃走不出一定的地域也是这个道理,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风俗,目前很多也在变化,比方北方人现在基本也吃米饭,很少吃馒头了。相亲,结婚风俗也在变化,很少说“吃饺子了”,感谢老师留墨,祝秋琪!
10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8-26 15:49:00
  饺子文化,融入了生活的趣味,有了更深的意义。饺子吃起来方便快捷,有时间我会一次包些放冰箱,早上匆忙的话下一点或者晚上饿了吃一点,我很喜欢吃。家里没有了,马上开学,读完老师的文,我看我也要包一点了,老师包个什么馅的?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26 16:28:55
  哈哈,您要是请客我就吃芹菜馅的,清淡。饺子代表了一种文化,我也是尽量避免“人云亦云”多从风俗和自己身边找故事,可惜知道的有趣故事太少,自感味道寡淡,祝老师团团圆圆,完事顺意!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