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周新镇秋日寻梦(散文)

精品 【流年】周新镇秋日寻梦(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7730.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54发表时间:2024-10-21 10:55:26

江南的秋日,我踏入无锡的周新镇。街道上,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光影交错间,满是岁月的宁静。秋风轻拂,那满街的桂子飘香,让人心神皆醉。
   我缓缓踱步在这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小镇街道上,思绪也渐渐飘远,开始探寻这座小镇背后的传奇故事。
   民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周舜卿的人,他以一己之力,打造出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工商小镇。
   周舜卿的故居还在,坐落在小镇的老街俞巷。门前的河溪、驳岸、码头依旧,仿佛还能看到昔日的景象。故居建筑呈现晚清与民国初期风格,粉墙黛瓦,庄重而大气。几进几出的院落结构,彰显传统中式建筑特色。屋顶青瓦整齐排列,门窗雕花精致细腻。
   走进内部,厅堂宽敞,地面青石板一尘不染,中央的八仙桌和太师椅庄重肃穆,两侧字画增添文化氛围。卧室简洁温馨,中式木床雕刻精美,衣柜存放着旧物。书房摆满书籍与文具,书架上琳琅满目,仿佛能看到周舜卿在此挥毫泼墨。
   还有一个精致庭院,种满花草树木,四季皆有美景,石桌石凳可供人品茶聊天。这里留存着周舜卿的过往,见证着历史,如今成为人们感受往昔岁月的重要场所。
   周舜卿,出身农家,幼年读过三年村塾后便随父耕种。16岁时,这个勇敢的少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奔赴上海,在同乡的利昌煤铁号当起了学徒。白天,他在店铺中兢兢业业地工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据说,有一次店里来了一位挑剔的客户,对货物百般刁难,其他伙计都束手无策,周舜卿却耐心地为客户介绍每一种产品的特点和优势,还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最终,客户不仅满意地购买了货物,还对周舜卿的专业和热情赞不绝口。
   夜晚,他走进夜校,努力学习英语,那微弱的灯光见证了他的勤奋与执着。在夜校里,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为了记住那些复杂的单词和语法,他常常在纸上反复书写,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凭借着老实勤恳的品质和经营有方的才能,他赢得了英国商人帅初的赏识。命运的转折从此开启,帅初助他白银5000两,让他在苏州河路开设了震昌五金煤铁号。从此,他的商业之路如同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帅初去世后,将大部分财产赠予他,这更是为他的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经营震昌五金煤铁号的过程中,周舜卿面临着诸多挑战。有一次,一批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受损严重。周舜卿没有推卸责任,而是主动承担损失,他一方面积极与客户沟通,争取客户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他迅速组织人员对受损货物进行清理和修复,尽量减少损失。他的诚信和负责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为他的店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他在沪开设升昌铁行,又在牛庄、汉口、镇江、苏锡常及日本长崎等地开设分号,为英商洋行销售钢铁材料,获利无数。在拓展业务的过程中,周舜卿不辞辛劳,亲自前往各地考察市场,了解客户需求。有一次,他在牛庄考察时,发现当地的钢铁市场潜力巨大,但竞争也非常激烈。他没有退缩,而是深入了解当地的商业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他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合理的价格,逐渐打开了当地市场。
   1892年前后,他不忘家乡,在东绛办起裕昌茧行,并在外地设立分行。1896年,与同乡薛南溟合资开办永泰丝厂,又投资苏州的苏纶丝厂和苏纶纱厂,成为当时显赫的资本家之一。
   1900年,周舜卿将对家乡的热爱化作实际行动。他在东绛置田数百亩,亲自开辟街道。那时的小镇,道路狭窄崎岖,交通极为不便。周舜卿带领着乡亲们,一锹一铲地平整土地,铺设石板路。他不仅出资购买了大量的石材,还亲自监督施工,确保道路的质量。经过数月的努力,一条条宽敞平整的街道出现在小镇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他建造桥梁。小镇原本被河流分割,人们往来只能依靠简陋的摆渡。周舜卿深知桥梁的重要性,他请来专业的工匠,设计并建造了坚固美观的石桥。在建造过程中,他时刻关注工程进度,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桥梁建成后,不仅连接了小镇的两岸,也成为了小镇的一道亮丽风景。其中,那座曾经横跨在梁塘河上,建于清宣统元年的周金堂桥,便是由周舜卿出资建造。很遗憾,当时的周金堂桥于1982年被拆除,而现在看到的金堂桥则是为了追怀周舜卿造福乡梓的善举,在周新镇重新修建的,并且为了适应需求,将原来的单孔改成了三孔。
   他修建市房,设立店铺。为了繁荣小镇的商业,周舜卿投资修建了许多市房,低价租给商户。他还积极引进各种商业业态,使小镇的店铺琳琅满目,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
   他还创办廷弼商业学堂,赋予这个小镇知识的力量。从此,东绛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周新镇。他独资开设保昌典当,筹银8万两,建厂房,购买意大利立缫车,开设裕昌丝厂,让这个小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周新镇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些与周舜卿相关的遗迹和纪念物。在周新镇老街俞巷,尚有部分周舜卿的老宅。那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宅,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门前的河溪依然流淌,驳岸和码头依旧,似乎还能看到昔日的繁忙景象。这些留存下来的建筑,是周舜卿在家乡留下的重要印记,也是周新镇历史的见证。
   时光流转,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周新镇。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小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小镇的街道变得更加宽阔整洁,柏油路取代了昔日的石板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现代化的路灯照亮了夜晚的小镇,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古老的桥梁也得到了修缮和维护,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安全设施。我们看到桥上的石雕依然精美,仿佛诉说着小镇昔日的荣光。
   走在小镇的街巷间,时时能感受到商业的繁荣。各种特色店铺一间连着一间,既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店,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咖啡馆、书店和艺术工作室。游客们纷至沓来,感受着小镇的独特魅力。
   小镇的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曾经的廷弼商业学堂已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小镇的居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不忘传承和弘扬周舜卿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如今,我漫步在周新镇的街道上,看着那平整的石板路、坚固的石桥和热闹的店铺,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周舜卿在这里忙碌的身影,那满街的桂子飘香,似乎也在诉说着这个小镇的传奇故事。在这个江南的秋日里,我在周新镇,找到了一段历史的记忆,一份奋斗的力量。

共 25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江南的秋日有桂花的香味,作者就是闻着周新镇桂子的香味,寻找周舜卿故居及与之有关的传奇故事。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走进周舜卿的一生。出身农家,16岁时怀揣梦想奔赴上海,在利昌煤铁号做学徒,白天做工,晚上进夜校学习英语,凭借自己的老实勤恳,赢得了英国商人帅初的赏识并资助,从此一发不可收,在苏州河路开设震昌五金煤铁号。随着他的诚信与聪慧,又在牛庄、汉口、镇江等地开设分号,成了那个时代的资本家之一。发迹起来的周舜卿没有忘记家乡,用实际行动在家乡购置良田,修桥铺路,创立学堂,修建厂房等,周新镇从此命名,繁荣昌盛了一个时代。后经历史的变迁,周新镇的建筑不同程度被损坏。随着时代的发展,周新镇几经修复,商铺工艺旅游业,保存了古老的传统,无形中传承着周舜卿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周新镇秋日寻梦”,寻到了一段历史的记忆,也寻到了一份奋斗的力量。散文寻古唱今,借助周舜卿的历史遗迹,为准备躺平或已经躺平的现代人开了一堂启发课。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21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0-21 17:15:34
  读到“我在周新镇,找到了一段历史的记忆,一份奋斗的力量”,着实为二哥的奋斗精神点赞。生命不息,我们真的没有理由躺平或停止奋斗的脚步。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24-10-21 19:33:41
  很高兴读到雪的留评。我觉得一个人的生命实在太有限了,读书读到二十多岁,在一个行业中历练二十年。好不容易爬到了可以自主把握事业方向的时候,却又忽然发现自己老了。夫子说,三十而立,那时因为当年的人能活到五十岁已经过寿命的平均值。如今应该说四十而立,六十才开始不惑。人入不惑,却被退休了。真是伤感。因此,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应该成为我们这代人的信念。我已经连续工作四十八年了,马上就要四十九年了,我是真得像躺平了。我的上司们,市长、局长们都小我二十岁呢。可今天在与法国人的商贸对接会上,我看到了几位七十多岁的法国老头、老太太,他们还是那样精神矍铄,专注与事业,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居然了如指掌。 我就想,中国人躺平真是太早了,有的在棋牌室、广场上打牌、跳舞耗费生命,何不将余热在事业中燃烧?于是,我对身边的宣传部长说,你回去要好好宣传一下法国人的工作精神,他们人老精神不老,这个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日子好过了,我们这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起码有好多人,已经不再勤劳了。
2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4-10-21 17:21:57
  读二哥的作品,能学到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感谢二哥的分享,期待更多精彩,以供我们学习!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24-10-21 20:00:01
  无锡是一座不大的小城,我在这座小城里生活了几十年,自从进入行业管理,也过去了二十多年,四千多家企业,六十万产业工人,足以让我不敢懈怠每一天。我的好友顾先生从小在乡间长大,他写出了一本书《二十五个小乡绅》,其实是写了二十五个江南的小地主。我想,我在这个工商名城摸爬滚打了数十年,也应该能够写出一众不同性格与命运的资本家。我不会用阶级斗争的眼光去看他们,我将从人性的视角去观察。人的善恶不出自他出生的阶级,而是后天的教育与善良天性。富人中有贪婪冷血之人,穷人里也产生泼皮流氓。笃信书本里的概念只会培养无脑的书呆子,现实生活才是人生读不尽的教科书。我想,我的写作应该在不停地读书、不停地行走,不断的思考中。没有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没有个体体验后的独立思考,写出的文字即使再华丽,也不过是一堆草包。谢谢听雪的美按,辛苦了。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0-21 22:42:2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4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1-20 06:47:49
  江南无锡的周新镇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好地方。清晨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周新镇秋日寻梦》优秀作品,一下子在眼前浮现出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感谢老师精彩分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