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周新镇秋日寻梦(散文)
江南的秋日,我踏入无锡的周新镇。街道上,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光影交错间,满是岁月的宁静。秋风轻拂,那满街的桂子飘香,让人心神皆醉。
我缓缓踱步在这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小镇街道上,思绪也渐渐飘远,开始探寻这座小镇背后的传奇故事。
民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周舜卿的人,他以一己之力,打造出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工商小镇。
周舜卿的故居还在,坐落在小镇的老街俞巷。门前的河溪、驳岸、码头依旧,仿佛还能看到昔日的景象。故居建筑呈现晚清与民国初期风格,粉墙黛瓦,庄重而大气。几进几出的院落结构,彰显传统中式建筑特色。屋顶青瓦整齐排列,门窗雕花精致细腻。
走进内部,厅堂宽敞,地面青石板一尘不染,中央的八仙桌和太师椅庄重肃穆,两侧字画增添文化氛围。卧室简洁温馨,中式木床雕刻精美,衣柜存放着旧物。书房摆满书籍与文具,书架上琳琅满目,仿佛能看到周舜卿在此挥毫泼墨。
还有一个精致庭院,种满花草树木,四季皆有美景,石桌石凳可供人品茶聊天。这里留存着周舜卿的过往,见证着历史,如今成为人们感受往昔岁月的重要场所。
周舜卿,出身农家,幼年读过三年村塾后便随父耕种。16岁时,这个勇敢的少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奔赴上海,在同乡的利昌煤铁号当起了学徒。白天,他在店铺中兢兢业业地工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据说,有一次店里来了一位挑剔的客户,对货物百般刁难,其他伙计都束手无策,周舜卿却耐心地为客户介绍每一种产品的特点和优势,还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最终,客户不仅满意地购买了货物,还对周舜卿的专业和热情赞不绝口。
夜晚,他走进夜校,努力学习英语,那微弱的灯光见证了他的勤奋与执着。在夜校里,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为了记住那些复杂的单词和语法,他常常在纸上反复书写,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凭借着老实勤恳的品质和经营有方的才能,他赢得了英国商人帅初的赏识。命运的转折从此开启,帅初助他白银5000两,让他在苏州河路开设了震昌五金煤铁号。从此,他的商业之路如同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帅初去世后,将大部分财产赠予他,这更是为他的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经营震昌五金煤铁号的过程中,周舜卿面临着诸多挑战。有一次,一批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受损严重。周舜卿没有推卸责任,而是主动承担损失,他一方面积极与客户沟通,争取客户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他迅速组织人员对受损货物进行清理和修复,尽量减少损失。他的诚信和负责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为他的店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他在沪开设升昌铁行,又在牛庄、汉口、镇江、苏锡常及日本长崎等地开设分号,为英商洋行销售钢铁材料,获利无数。在拓展业务的过程中,周舜卿不辞辛劳,亲自前往各地考察市场,了解客户需求。有一次,他在牛庄考察时,发现当地的钢铁市场潜力巨大,但竞争也非常激烈。他没有退缩,而是深入了解当地的商业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他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合理的价格,逐渐打开了当地市场。
1892年前后,他不忘家乡,在东绛办起裕昌茧行,并在外地设立分行。1896年,与同乡薛南溟合资开办永泰丝厂,又投资苏州的苏纶丝厂和苏纶纱厂,成为当时显赫的资本家之一。
1900年,周舜卿将对家乡的热爱化作实际行动。他在东绛置田数百亩,亲自开辟街道。那时的小镇,道路狭窄崎岖,交通极为不便。周舜卿带领着乡亲们,一锹一铲地平整土地,铺设石板路。他不仅出资购买了大量的石材,还亲自监督施工,确保道路的质量。经过数月的努力,一条条宽敞平整的街道出现在小镇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他建造桥梁。小镇原本被河流分割,人们往来只能依靠简陋的摆渡。周舜卿深知桥梁的重要性,他请来专业的工匠,设计并建造了坚固美观的石桥。在建造过程中,他时刻关注工程进度,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桥梁建成后,不仅连接了小镇的两岸,也成为了小镇的一道亮丽风景。其中,那座曾经横跨在梁塘河上,建于清宣统元年的周金堂桥,便是由周舜卿出资建造。很遗憾,当时的周金堂桥于1982年被拆除,而现在看到的金堂桥则是为了追怀周舜卿造福乡梓的善举,在周新镇重新修建的,并且为了适应需求,将原来的单孔改成了三孔。
他修建市房,设立店铺。为了繁荣小镇的商业,周舜卿投资修建了许多市房,低价租给商户。他还积极引进各种商业业态,使小镇的店铺琳琅满目,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
他还创办廷弼商业学堂,赋予这个小镇知识的力量。从此,东绛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周新镇。他独资开设保昌典当,筹银8万两,建厂房,购买意大利立缫车,开设裕昌丝厂,让这个小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周新镇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些与周舜卿相关的遗迹和纪念物。在周新镇老街俞巷,尚有部分周舜卿的老宅。那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宅,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门前的河溪依然流淌,驳岸和码头依旧,似乎还能看到昔日的繁忙景象。这些留存下来的建筑,是周舜卿在家乡留下的重要印记,也是周新镇历史的见证。
时光流转,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周新镇。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小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小镇的街道变得更加宽阔整洁,柏油路取代了昔日的石板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现代化的路灯照亮了夜晚的小镇,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古老的桥梁也得到了修缮和维护,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安全设施。我们看到桥上的石雕依然精美,仿佛诉说着小镇昔日的荣光。
走在小镇的街巷间,时时能感受到商业的繁荣。各种特色店铺一间连着一间,既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店,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咖啡馆、书店和艺术工作室。游客们纷至沓来,感受着小镇的独特魅力。
小镇的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曾经的廷弼商业学堂已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小镇的居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不忘传承和弘扬周舜卿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如今,我漫步在周新镇的街道上,看着那平整的石板路、坚固的石桥和热闹的店铺,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周舜卿在这里忙碌的身影,那满街的桂子飘香,似乎也在诉说着这个小镇的传奇故事。在这个江南的秋日里,我在周新镇,找到了一段历史的记忆,一份奋斗的力量。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