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垃圾分类(散文)
小区不大,就几幢楼。老李就负责这几幢楼的楼道和地面的公共卫生。老李是从乡下来的,在这做了十几年。老李胖胖的,微驼,黑黑的脸,鼻子上似乎总挂着一管子鼻涕。老李走路做事慢悠悠的。
老李懒洋洋地扫着地。扫把跟在老李身后,像是他的尾巴。扫把懒洋洋地拖在地上走,顺便扫走它所遇到的纸屑落叶。扫把忠于主人,忠于它的职守。
唯独在捡纸皮捡矿泉水瓶这件事上,老李的身手变得特别敏捷特别麻利。哪个角落有个小纸盒,哪个旮旯有个塑料瓶,全逃不过老李锐利的眼睛。
老李有个习惯,他懒得把他捡的废纸皮之类的集中在一个地方。他捡的废品,就顺手塞在最靠近的楼房的一楼楼梯下面。一定要等到塞得不能再塞了,老李才会把废品整理去卖。这样,每幢楼的一楼楼梯下,都塞满了老李的废品。
这样一来,一楼楼道塞满了废品,成了老鼠蟑螂的巢穴。老鼠蹿来蹿去,蟑螂满地爬,蚊子嗡嗡地飞。业主们怨声载道:这哪里是什么垃圾清洁工,这简直是垃圾堆积工。
业主们纷纷找到物业反映,要求更换卫生工。物业无奈地摊开双手:我早就想换卫生工了,我根本叫不动他,一点都不好用。可是我换不了啊,老李是社区区委会主任的老爹,谁都动不了。人家有后台,有背景。
实行垃圾分类后,老李成了垃圾分类员。早上6点到9点,晚上6点到9点,老李就坐在垃圾桶边上,负责垃圾分类。不对,老李嫌垃圾桶臭,都坐得远远的,像菩萨似的端坐在远离垃圾房的墙角下。等到快9点了,老李才站起身,慢吞吞地去整理垃圾。
老李成了垃圾分类员后,就没空打扫楼道和地面卫生了。要叫他打扫的话,除了垃圾分类员那份工资,得另付他一份工资。无奈,物业另付了一份工资给他。老李领着两份工资。
小区是区里的模范小区。社区居委会为小区新建了垃圾房,隔成两间,一小间放垃圾桶,一大间用来堆放老李捡的废纸皮。垃圾房边上,还添了雪白的洗手台,装上镜子,配上洗手液、卷纸、干手机。社区每天派人来清洗擦拭洗手台。洗手台锃亮锃亮的。小区的业主揶揄:这可是总统套房的标准呢。全小区最干净最整洁的地方。
社区几乎每天都派人来小区捡纸屑。接着,时不时有人来小区拍照,主要是拍垃圾房的。对外宣传报导小区垃圾分类的先进事迹。不久,小区成为区里的垃圾分类的文明小区,老李成为全区垃圾分类的标兵和典型。老李和小区垃圾房的照片在全区张挂,宣传表彰。
现在老李的主要工作,除了呆在垃圾桶边上外,就是每天穿着红马甲,跟各种各样的检查人员、巡查人员、报导人员拍照。老李鼻子上那管鼻涕神奇地不见了。
二楼有个老太,90多岁了,天天熬中药。老人家有个迷信的思想:药渣要倒在路上,让人踩,病也就让人踩走带走了。她家的保姆就每天把药渣倒在一楼地上排水管的边上。日积月累,排水管边上就堆了一大堆,都长毛了。人人经过时都得捏着鼻子快步跑过去。
叫老李去清扫药渣,老李头一仰,鼻孔朝天,哼了一声:这是老太自己倒的,得她自己扫。叫我扫的话,得付钱。没钱的事,我才不干呢。
清早,还下着雨,街道人员带着社区人员,一行十几个人,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小区。原来,市里正在进行垃圾分类的评比活动,他们想让小区成为市里的垃圾分类文明小区,正在搜集申报材料。所以一早就赶来拍摄了。
老李自觉脸上有光。穿着红马甲,把红马甲上的皱折抻了又抻,昂着头,挺着胸,腆着肚子,颇有雄纠纠气昂昂的气势。老李自告奋勇,走在最前面,带领街道人员巡视小区。
老李很兴奋,又很急切,顾不上看路。不想下雨路滑,老李一脚踩到药渣,药渣早就烂得跟稀泥一样了,和着雨水,又滑又溜。老李仰面朝头摔了出去。等别人七手八脚把老李搀起来,老李这才发现脚骨折了,肿了起来,疼得不行,走不了路。只得呲牙咧嘴地站着。
老李在床上躺了一个月。这一个月,老李另请了个老乡来干他份内的活。老乡替他做垃圾分类和扫地的活。垃圾分类的工资老李给了老乡,扫地的工资老李自己揣着。老李想,自己生病了,不得留点钱买营养品嘛。这一个月,小区出奇地干净、整洁。地上别说纸片烟蒂,连灰尘都不见了。小区的人都很纳闷: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老李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勤快了?
一个月后,老李回到他的岗位。意外地发现,小区的墙上,到处贴着宣传他的先进事迹的海报。原来,小区被评为市里垃圾分类的文明小区。小区成为全市垃圾分类的领头羊。老李理所当然地成为全市垃圾分类的标兵、典范和楷模,成为全市垃圾分类宣传报导的典型和先进人物。全市各个小区都在宣传老李的先进事迹。
报导称:老李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垃圾清扫的最辛苦最劳累最肮脏的岗位上。老李爱岗敬业,以火热的心扑在垃圾清扫上,视小区干净清洁为自己的生命。看到下水道堵了,老李急呀,挽起裤腿就亲自去掏下水道。为了尽快疏通管道,下雨天,老李一个人冒雨加班加点掏下水道。雨天打滑,摔骨折了。老李还是瘸着腿坚持把下水道疏通了。
尽管骨折,打着石膏,老李还是拄着拐杖,一天都不肯休息,坚守在垃圾分类的岗位上。
看到这里,老李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