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北】杨 花(随笔)

编辑推荐 【东北】杨 花(随笔)


作者:加朋 布衣,17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6发表时间:2025-02-15 09:38:51
摘要:杨花一个不像花的花,而杨花作为食品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吧,那就听听我的杨花故事吧。

初春时节,最知冷暖的怕是杨柳了,而杨又要比柳启发得更早一点。没有叶的枝上抢先萌出了花苞,悄悄地在料峭的春寒中鼓胀着,只要天气稍稍地热上两天,花穗就会冲出芽苞飞快地生长着,长长的花穗紫色中夹杂着一点银灰,一串串地挂着,没有几天又落满了一地,于是枝头上才冒出了叶芽。
   小时候喜欢管杨花叫“毛毛狗”,拾起来捏在手里软软的,用线穿了挂在下巴颏上当胡子玩,也算逗人的趣事。
   其实对它的认识来源于母亲。小时候,粮食紧,家家都挖些野菜做填补,挎着篮子跟着母亲满世界地挖野菜,几乎成了闲暇时的主题。什么荠菜、马兰头、母鸡头(上海叫草头)、猪耳朵(车前),都在选择之列,这些在今天也都算得上时鲜了,可当时吃起来并没有鲜美感觉。比较好吃的应该是马齿苋了,挖回来氽水、晾干,冬天再泡发了炖肉,因为有了肉的加入,所以味道自然就不一样了。还有一些季节性较强的野菜像灰菜、榆钱、槐花,当然还应当算上毛绒绒的杨花了,都是必选的品种,那些年初春,都要抢着吃上几顿。把刚落下的杨花捡回来洗净,剁碎了,加上些葱姜调料,包包子吃,有皮有馅有个咸淡滋味,感觉很香。吃饱了还要拿着向伙伴们显摆,于是你咬一口,他咬一口地传着,都说没有吃过,心里的那分自也豪油然而生。第二天邻居们就找上了母亲,打听那杨花包子的做法,接着不少家也开始了品尝。
   农村出来的孩子挖野菜有瘾,不仅因为它与吃连在了一起,更因为它与母亲的赞许连在了一起。闲着没事,就在大院子里挖野菜,水塘边、小河边、菜地边,草坪里,哪里有什么野菜都了然于心。挖得多了,母亲会给左邻右舍送上一把两把的,直到我下乡走了,邻居们对母亲说,再吃不上你儿子挖的野菜了。
   “文革”那些年,没有那么多的“革命热情”,呆在家里的时间多,学会了做饭,也算是为家里那些“抓革命、促生产”的人当好后勤。那段时间自己学着做野菜,对野菜也有了一分理解,有的要的就是原味,有的则要去了原味,炒、拌、做馅、炖、煮各有吃法,吃起来虽然已经没有了新鲜感,但那都是母亲传下来的味道,也是一家人认同的味道。
   后来长大了,野菜吃的少了,挖的也少了,家家生活都富裕了,野菜也渐渐淡出了生活。可冷不丁人们对野菜又有了情感,饭店里野菜都成了热卖菜品,成了香饽饽。然而,有些品种却再也没有人理睬,只能永远地留存了记忆里。
   哦!杨花又开了,一串串地挂上了枝头……。

共 9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走进加朋老师的《杨花》一文中,他让我们结识了“杨花”这位春的使者,在作者加朋老师的笔下,它不约而至,款款而来,它的绽放瞬间牵出了加朋老师的一段温馨满满,感慨爆棚的往事,尽管它已远离我们很久很久,但与它的相识相知却是质朴清晰的。满满的回忆中不仅记录了杨花对人们的贡献,以及作者童真童趣的过往,更饱含了一位母亲对子女的博爱与教诲和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怀念。小文情感真挚,首尾呼应,娴熟的笔触在夹叙夹议中彰显出本文的主旨。好文推荐!感谢赐稿!期待您的继续!【东北风情编辑:朱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朱暖        2025-02-15 09:43:10
  欣赏加朋老师短小精悍的美文!朱暖问候您!祝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加朋        2025-02-15 17:13:56
  感谢老师的推荐和好评。在东北风情有幸与您相遇,多谢老师的提点。
2 楼        文友:朱暖        2025-02-15 11:45:17
  一个回眸,一个故事,一段浓情,彰显一个大主题。这便是微作品的精华所在。学习了。感谢您的支持!
回复2 楼        文友:加朋        2025-02-18 14:39:15
  老师对小作过誉了。但知道有您的激励会让我努力。多谢多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