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小鸡炖蘑菇(散文)
在我们东北,有一道菜,美味又人人喜欢吃,那就是小鸡炖蘑菇。
我最爱吃的,就是父亲炖出来的这道菜。咋就那么好吃,又有滋味呢!别人再怎么做,我也吃着没有我父亲做得地道好吃。我问父亲,父亲总是微微一笑,并不作答,母亲一边看着就说:还用得着保密呀?宝贝姑娘问你,你就直说呗。
父亲说:别的菜,我可以做好做孬的,无所谓,这道菜那可不能做孬的,无论如何也要做出咱们东北的风味来。要他吃了一回,就不再忘记,记一辈子呐。哈哈。
我越加奇怪起来,弟弟望着我直笑,母亲也突然笑起来,脸上泛出很幸福的笑容。到我家玩耍的三婶和六爷也跟着笑,真是莫名其妙,小鸡炖蘑菇,不就是一道再普通不过的菜吗?听到这菜,没等吃,就高兴成这样?至于吗?
弟弟第一个撑不住了,就说:姐,什么时候,把我姐夫领进门呀?我也跟着犒劳犒劳呢。嘻嘻。
我感觉更加莫名奇怪,羞得脸儿红红的,半天都不知说什么了。心想这哪里和哪里呀?咋还提起婚姻大事了,真是小孩子不懂事呢,胡乱说什么?
没等我把话说完,就听六爷和三婶几乎异口同声,说:“这叫‘新姑爷进门,小鸡断魂’呗,哈哈。”三婶和六爷说着笑着,父亲听了也是喜色满脸,母亲更是欢喜地说:“是呀,不要让你弟弟馋的大牙都馋掉了,还是加紧吧。”
原来呀,我们东北当地有这样的风俗,就是新女婿第一次去老丈人家,一定要用小鸡炖蘑菇这道菜来招待新女婿的。——新姑爷,就是新女婿的意思,也就是男朋友,确立了恋爱关系,准备结婚的那种,当地人管女婿,叫姑爷。
他们两个的话一出口,屋子里的人都笑了。父母更是欢喜得很,他们早就盼着我早早领回新姑爷了。为此,他们不知催了我多少次,心里急,又不敢催得太急,生怕我会因此反感,减少回家次数呢。
那年我已经参加工作好几年了,在偏远的地区的一家小医院里,那里因为太艰苦也偏远,因此许多医学院毕业的医生,都不愿意去那里的。我开始与好几位同学,是去那里实习的,后来实习结束后,都走了,去了别地参加工作了。唯有我,没有走,感觉这里更需要我,就继续工作下去了。
弟弟还小在上学呢,我和弟弟相差好几岁。我呢,因为参加工作也好几年了,可是,还没有过多考虑婚姻问题,家里人都为我着急呢。其实,我们这儿的女孩子结婚还算是早的,只要不再上学,就早早结婚成家,过起了小日子。而我,没去考虑那些,天天除了读书就是读书的。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一定年龄,在不结婚,人们就会替你着急了。给介绍朋友的一波波好多的,媒人也不断上门来给提亲的。
我听了六爷和三婶的话,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听到这话的。从前也是听到过的,竟然把这么美味的小鸡与新姑爷进门联系起来,真是觉得这新姑爷够被重视的,老丈人一家招待他,可是规格不低呢。于是,我故意说:那我可得,记下了这道菜,也就更加要选一位能与我相守到白头的人来度过一生,那样他也就没白吃了这么高规格的菜——小鸡炖蘑菇。
母亲父亲就说:不要太挑了,只要对你好,你俩合得来,好好过日子就好,我和你爸爸就看着高兴,就放心了呢。
也就是从那天起,我才真的对我的婚姻问题开始关心起来,不能再让父亲母亲为我操心了,遇见合适的,就好好相处,不要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婚姻也要往前放一放了。
弟弟的一双眼睛,一闪一闪地,在看着我,好似要吃上这道小鸡炖蘑菇,那关键是要看我呢。难不成父亲还真是要等到新姑爷进门在做这道菜呀?那我可是压力山大起来。
小鸡炖蘑菇,做得好吃的,当然是咱们东北人。父亲喜欢厨艺的,卤菜川菜的做得都很地道的,要做好这小鸡炖蘑菇一道东北菜,为此没少下功夫的。
父亲说,要做好这道菜,首先就是选好食材的,这道菜里用的小鸡,最好就是当年的小鸡,而且是咱们家养的小笨鸡,那蘑菇呢,最好的就是长白山野生的榛蘑。父亲做这道菜时,我喜欢在一边看着,看着父亲在厨房里忙碌着,便忙碌边哼唱着喜欢的京剧:“今日同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哼唱着京剧手里没有停下忙碌,他先是将鸡洗净剁成小块,在将蘑菇用温水来泡一泡,大概要四十分钟左右吧。然后,在热锅里,放入少量油,闻着油香味飘出来了,就赶紧放入鸡块,并且不断用铲子翻炒,当鸡肉变色以后,再依次的加入葱呀姜呀一些调料。之后,加水,盖上锅盖子,炖上它十几分钟的样子,再加入洗好了的蘑菇,再继续炖上半个小时,此刻浓香的鸡香与蘑菇香早已难分难解,融合在了一起,飘荡在空中,此刻,就可以出锅了。
说起来,这道小鸡炖蘑菇,还是咱们东北传统的名菜呢,属于辽菜的代表作,也是东北八大炖之一。若要说到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满族文化。
都知道,在那个时代,满族人一般都是狩猎为生的,冬季里狩猎更不足为奇的,冬季了,猎到了野鸡野味的,他们就喜欢将野味充分利用一下,于是,将野鸡秋天采到的野蘑菇一起来炖,想不到,也同样,能满足现代饮食的“一荤一素一菇”营养首要原则呢。这鸡肉的鲜嫩与蘑菇的清香在沸腾的锅子里缠绵着,互补互唤着,来了一场完美的搭档。真是一道说不出的美味呢,无形中,就创造出了这道令人回味无穷的美食,至今没有消失,而且,越演越烈呢。
如此,这道小鸡炖蘑菇,这道辽菜又是怎样传到了中原的呢?是随着清王朝从辽沈地区入主中原后,逐渐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的。据传,在乾隆、光绪、宣统,还有慈禧的御膳单子上都有“口蘑肥鸡”这道菜,它就是小鸡炖蘑菇。
在我们东北,哪一家过年时,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里,都少不了这道菜的。其实,开始人们是在说“新姑爷进门,小鸡断魂”,后来,就直接说:“姑爷进门小鸡,断魂。”开始,是招待新姑爷,或是第一次进门的姑爷,后来呢,只要是姑爷来丈人家走动探望老人,就用小鸡炖蘑菇来招待。
不用说,这道菜,那是不仅美味,而且相当有营养的,想想吧,鸡肉,原本是富含大量动物蛋白,补气强筋骨没说的,因其偏温性,因此,体虚的人不宜食用的,然而,蘑菇有“植物肉”的美称,偏凉性,于是小鸡炖蘑菇,就避免这一劣势。
说来也是有缘吧,不久媒人又来提亲,媒人已经将那人说得是好得不能再好了。其实,别的好,我都没记住,唯一的好,就是他也会做饭,也会做这道小鸡炖蘑菇,这倒是让我没有想到的,弟弟一听高兴得手舞足蹈的,好似中了状元一样的,比谁都高兴,极力地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撮合起来婚事了:“姐姐,行不行的,见见面呗,也让姐夫他来家做一顿小鸡炖蘑菇,我来尝尝嘛,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啦。”
我听了,就嗔怪着冲着母亲喊:“妈妈,你听听,听听,这孩子都快成媒婆子了,我可不要这弟弟了,被个小鸡炖蘑菇馋成这模样了。”母亲却笑着说,那你就赶紧的,不要在犹豫了,看看这么好的女婿不答应,以后,吃饭谁给你做?
其实,想也没想到,他的小鸡炖蘑菇还真是与老爸的可以一比的,但是,咋都做得这么好吃呢?弟弟就问,他们就不假思索的回答:“那就是,要慢火炖,不要急,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地炖。”
他会做饭,倒是没有打动我的,关键是,他愿意与我去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子里去,他愿意支持我工作,他也心甘情愿到那里工作,去教学的,我们都愿意将小小的家安在小山村里,情愿在那里住一辈子呢。
如今,吃一顿小鸡炖蘑菇,很随意,但是,每次吃这道菜,就会情不自禁想起老爸老妈来,慈祥的面容,亲切的话语,好似春天的花开,好似春地里散发出的暖意,春水里荡漾的绿波。暖暖的,好亲切,好明媚。
还记得,那天他初次来我家,就下厨做了美味的菜肴,那道小鸡炖蘑菇,那样的浓香与美味,至今飘着飘着,好香好浓郁,萦绕于心,要一辈子也飘不散呢。


